專利名稱: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
背景技術:
茶油果是中國特有的的木本油脂資源,茶油中的脂肪酸組成與橄欖油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油中之王”、“黃金液體”等美稱。茶油中含有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劑,其食用價值、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都較高。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帶動了茶油果的大量種植,大公司收購或采集回來的茶油果數量龐大,傳統方法需要曬果,然后再采用人工篩選的方法將果仁分離出來,采用這種方法,不僅曬果需要大面積場地,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針對上述問題,目前人們也設計出了多種剝殼機,但大多數的剝殼機結構比較復雜,工序環節多,能耗大,使得制造和生產使用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無需大量人力及場地就能將果仁分離出來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包括一分離箱、轉運扇葉和轉運馬達;所述分離箱的兩端相通,其下端外側設有支撐腳,其底端固定設有一底盤;所述底盤的大小與分離箱下端口的大小相當,底盤上開設有多個小孔,靠近底盤的分離箱側壁上設有一出渣口 ;所述底盤下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下托盤,所述下托盤與底盤活動蓋合;所述底盤和下托盤上分別對應設有一承孔和一安裝孔,所述轉運扇葉置于底盤的上端面,并通過承孔和安裝孔與轉運馬達相連。為了能使茶油果果仁順利地從底盤的小孔中漏出,所述小孔均勻分布在底盤上,其大小介于茶油果與果仁之間。為了更好收集太陽光光熱,使分離箱內的溫度快速提升,同時避免工作時灰塵外泄而污染環境,所述分離箱的上端口設有一上玻璃蓋。為了使轉運風扇與分離箱內的茶油果充分接觸,所述分離箱的外形宜為圓柱形。此時,所述轉運扇葉的直徑應略小于所述分離箱的內徑。為了能使下托盤和底盤更好的蓋合,同時防止茶油果果仁掉落地面,所述下托盤的外沿設有向上的盤沿。更優的,為方便收集茶油果果仁,所述下托盤的一端與分離箱活動連接,在遠離活動連接處的盤沿上設有一出料口。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渣口外設有一出渣封蓋。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撐腳的個數不少于三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利用太陽光熱對茶油果進行晾曬,經過晾曬后的茶油果很快破裂,果殼由出渣口流出,果仁由下托盤收集并重新放入分離箱內曬干。該設備可同時實現對茶油果果殼和果仁的剝殼、分離及茶油果果仁的曬干,工作效率高。2、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使得對茶油果剝殼、分離、曬干只需要很小的面積,用很少的人力就可以操作,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剝殼分離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的結構簡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底盤的直觀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下托盤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為:1、分離箱;1_1、出渣口 ;1_2、出渣封蓋;2、轉運扇葉;3、轉運馬達;4、支撐腳;5、底盤;5-1、承孔;5-2、小孔;6、下托盤;6-1、安裝孔;6-2、出料口 ;6_3、盤沿;7、上玻璃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 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包括一分離箱1、轉運扇葉2和轉運馬達3 ;所述分離箱I的兩端相通,其下端外側設有支撐腳4,其底端固定設有一底盤5 ;所述底盤5的大小與分離箱I下端口的大小相當,底盤5上開設有多個小孔5-2,靠近底盤5的分離箱I側壁上設有一出渣口 1-1 ;所述底盤5下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下托盤6,所述下托盤6與底盤5活動蓋合;所述底盤5和下托盤6上分別對應設有一承孔5-1和一安裝孔6-1,所述轉運扇葉2置于底盤5的上端面,并通過承孔5-1和安裝孔6-1與轉運馬達3相連。其中,所述小孔5-2均勻分布在底盤5上,其大小介于茶油果與果仁之間,以方便茶油果果仁通過小孔5-2漏到下部的下托盤6,從而分離出來。其中,所述分離箱I的上端口設有一上玻璃蓋7,該上玻璃蓋7與分離箱I上端口活動蓋合。上玻璃蓋7與分離箱I形成一個溫室,能更好地收集太陽光光熱,使分離箱I內溫度快速提升,加快茶油果破裂;同時還避免了工作時灰塵外泄而污染環境。其中,所述分離箱I的外形為圓柱形,分離箱I的上、下端面分別為圓柱形的上、下底面。此時,所述轉運扇葉2的直徑略小于所述分離箱I的內徑,以使轉運扇葉2與分離箱I內的茶油果充分接觸。其中,所述下托盤6的外沿設有向上的盤沿6-3,以防止茶油果果仁從下托盤6邊沿掉出,同時能使下托盤6蓋合時更好地扣住分離箱I。此外,所述下托盤6的一端與分離箱I活動連接,在遠離活動連接處的盤沿6-3上設有一出料口 6-2,以便下托盤6在使用時形成一定的傾斜角,從而在出料口 6-2處集中收集茶油果果仁。其中,所述出渣口 1-1外設有一出渣封蓋1-2,通過出渣封蓋1-2控制出渣口 1-1的開合,方便收集果殼。其中,所述支撐腳4的個數不少于三個。使用該裝置時,合上下托盤6,關上出渣封蓋1-2,把茶油果放入分離箱I內,蓋上上玻璃蓋7,打開轉運馬達3,慢慢攪動里面的茶油果。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分離箱I內溫度很快升高,茶油果慢慢自行剝開,果仁與果殼分離。這時打開下托盤6,將下托盤6傾斜放置,果仁落入下托盤6并由出料口 6-2流出;再打開出渣封蓋1-2,在轉運馬達3的運轉下,轉運扇葉2把底盤5上面的果殼從出渣口 1-1處推出來。然后合上下托盤6,關上出渣封蓋1-2,重新把果仁放入分離箱I內,蓋上上玻璃蓋7,打開轉運馬達3,對果仁進行進一步曬干。
權利要求1.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包括一分離箱(I)、轉運扇葉(2)和轉運馬達(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箱(I)的兩端相通,其下端外側設有支撐腳(4),其底端固定設有一底盤(5);所述底盤(5)的大小與分離箱(I)下端口的大小相當,底盤(5)上開設有多個小孔(5-2),靠近底盤(5)的分離箱(I)側壁上設有一出渣口(1-1);所述底盤(5)下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下托盤(6),所述下托盤(6)與底盤(5)活動蓋合;所述底盤(5)和下托盤(6)上分別對應設有一承孔(5-1)和一安裝孔(6-1),所述轉運扇葉(2)置于底盤(5)的上端面,并通過承孔(5-1)和安裝孔(6-1)與轉運馬達(3)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5-2)均勻分布在底盤(5)上,其大小介于茶油果與果仁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箱(I)的上端口設有一上玻璃蓋(7)。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箱(I)的外形為圓柱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運扇葉(2)的直徑略小于所述分離箱(I)的內徑。
6.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盤(6)的外沿設有向上的盤沿(6-3)。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盤(6)的一端與分離箱(I)活動連接,在遠離活動連接處的盤沿(6-3)上設有一出料口(6-2)。
8.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口(1-1)外設有一出渣封蓋(1-2)。
9.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腳(4)的數量不少于三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對茶油果進行剝殼、分離、晾曬的裝置,包括一分離箱、轉運扇葉和轉運馬達;所述分離箱的兩端相通,其下端外側設有支撐腳,其底端固定設有一底盤;所述底盤的大小與分離箱下端口的大小相當,底盤上開設有多個小孔,靠近底盤的分離箱側壁上設有一出渣口;所述底盤下部設有與之相配合的下托盤,所述下托盤與底盤活動蓋合;所述底盤和下托盤上分別對應設有一承孔和一安裝孔,所述轉運扇葉置于底盤的上端面,并通過承孔和安裝孔與轉運馬達相連。該裝置結構簡單,無需大量人力及場地,就能實現對茶油果果殼和果仁的剝殼、分離及茶油果果仁的曬干。
文檔編號C11B1/04GK202924985SQ20122063824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勞卓昌 申請人:勞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