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熱水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電熱水壺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熱水壺。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熱水壺一般包括有電源座,在電源座上設有底座,在底座上設有壺體,壺體下端設有發熱件。現有的這種設計在使用過程中壺體的溫度往往比較高,很容易造成燙傷使用者等事故。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有效降低燙傷使用者的電熱水壺。[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0005]一種電熱水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與電源座相連接,在所述的底座上端設有玻璃內膽,在所述玻璃內膽底部上設有發熱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內膽外側上設有能防燙和防止玻璃內膽破碎的塑膠外殼,所述的塑膠外殼連接在所述底座上。[0006]如上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組件包括有發熱盤,在所述發熱盤底部設有發熱元件。[0007]如上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發熱盤上設有環形槽,所述的玻璃內膽下端設置在所述環形槽內,所述發熱盤與底座通過粘膠密封連接。[0008]如上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熱外殼上部設有壺口,在所述的隔熱外殼上設有手柄,在所述手柄上設有控制所述發熱組件通斷的開關。[0009]如上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熱外殼上端設有與所述玻璃內膽連通的開口,在所述的開口處設有能分離的壺蓋。[001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其有益效果是:[0011]本實用新型中在壺體外部設有隔熱外殼,隔斷了壺體在使用過程中的溫度,有效降低了燙傷使用者的事故,安全可靠,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0013]圖2為圖1的剖面示意圖;[0014]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0016]如圖1至3所示的一種電熱水壺,包括底座I,所述底座I的下端與電源座2相連接,在所述的底座I上端設有玻璃內膽3,在所述玻璃內膽3底部設有發熱組件4,在所述玻璃內膽3外側上設有能防燙和防止玻璃內膽3破碎的塑膠外殼5,所述的塑膠外殼5連接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的隔熱外殼5與壺體3之間設有間隙,有效隔斷壺體上的溫度,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即使觸碰到隔熱外殼5也不會被燙傷,安全可靠。[0017]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發熱組件4包括有發熱盤41,在所述發熱盤41底部設有發熱元件42。其中在所述的發熱盤41上設有環形槽43,所述的壺體3下端設置在所述環形槽43內,所述發熱盤41與底座I通過粘膠6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安裝方便,密封效果好。[0018]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部設有壺口 7,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設有手柄8,在所述手柄8上設有控制所述發熱組件4通斷的開關9。[0019]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端設有與所述壺體連通的開口 10,在所述的開口 10處設有能分離的壺蓋11。
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水壺,包括底座(I),所述底座(I)的下端與電源座(2)相連接,在所述的底座(I)上端設有玻璃內膽(3),在所述玻璃內膽(3)底部設有發熱組件(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內膽(3)外側上設有能防燙和防止玻璃內膽(3)破碎的塑膠外殼(5),所述的塑膠外殼(5)連接在所述底座(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組件(4)包括有發熱盤(41),在所述發熱盤(41)底部設有發熱元件(4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發熱盤(41)上設有環形槽(43),所述的玻璃內膽(3)下端設置在所述環形槽(43)內,所述發熱盤(41)與底座(I)通過粘膠(6)密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部設有壺口(7),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設有手柄(8),在所述手柄(8)上設有控制所述發熱組件⑷通斷的開關(9)。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熱水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熱外殼(5)上端設有與所述玻璃內膽連通的開口(10) ,在所述的開口(10)處設有能分離的壺蓋(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熱水壺,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下端與電源座相連接,在所述的底座上端設有玻璃內膽,在所述玻璃內膽底部上設有發熱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內膽外側上設有能防燙和防止玻璃內膽破碎的塑膠外殼,所述的塑膠外殼連接在所述底座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有效降低燙傷使用者的電熱水壺。
文檔編號A47J27/21GK203074294SQ2012206779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8日
發明者陳月秋 申請人:陳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