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應用于家用榨油中油料的炸炒,該炒炸機構包括翻蓋、上機座、機座底殼、翻炒攪拌桿、內層電炒鍋、環狀電加熱裝置、外層保溫鍋和攪拌電機,內層電炒鍋外圍套裝外層保溫鍋后一并裝入上機座上的炒鍋安裝槽內,攪拌電機安裝于機座底殼上,攪拌電機的轉軸穿過外層保溫鍋和內層電炒鍋底部中心的轉軸孔并在其頂端安裝翻炒攪拌桿;所述內層電炒鍋呈圓柱筒狀,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周向均布有四個沿筒體軸向方向凸入筒體內部設置的突起部;所述翻炒攪拌桿由攪動桿和翻動桿組成,所述攪動桿呈“L”形且豎向端緊貼內層電炒鍋內壁設置,“L”形的攪動桿與內層電炒鍋筒壁上的突起部相互配合在轉動過程中上下翻滾內層電炒鍋周向內壁緊貼的油料。
【專利說明】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榨油設備,尤其涉及小型化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注食品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質量,而食用油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市場上的榨油設備,結構比較復雜,一般只適合具有一定規模的工廠進行榨油加工,這類使用的榨油設備一般不易拆洗,容易受到工業污染,榨出的生活用油甚至需要添加防腐劑,整體健康指標難以控制,衛生標準難以提高;而且整個設備的價格較貴、體積比較大、功能單一,不能被廣大家庭、酒店、食堂的廚房所接受,滿足不了廣大客戶的需求。
[0003]雖然現在的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類型的家用榨油機,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普通家庭使用,但大多數內部結構設計不合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后,影響整機性能,造成不能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宜于普通家庭使用、結構簡單、翻炒均勻、榨油效果好、出油率高,生產效率高且產品性能安全可靠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
[0005]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應用于家用榨油中油料的炸炒,該炒炸機構包括翻蓋、上機座、機座底殼、翻炒攪拌桿、內層電炒鍋、環狀電加熱裝置、外層保溫鍋和攪拌電機,機座底殼安裝于上機座底端,環狀電加熱裝置套裝于內層電炒鍋的外壁,內層電炒鍋底部設有與外層保溫鍋配合的出料口,內層電炒鍋外圍套裝外層保溫鍋后一并裝入上機座上的炒鍋安裝槽內,上機座頂端安裝有用于封堵內層電炒鍋內油料的翻蓋,攪拌電機安裝于機座底殼上,攪拌電機的轉軸穿過外層保溫鍋和內層電炒鍋底部中心的轉軸孔并在其頂端安裝翻炒攪拌桿,翻炒攪拌桿對內層電炒鍋內加熱的油料進行攪拌和翻炒;所述內層電炒鍋呈圓柱筒狀,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周向均布有四個沿筒體軸向方向凸入筒體內部設置的突起部;所述翻炒攪拌桿由攪動桿和翻動桿組成,所述攪動桿和翻動桿對稱分布的安裝于攪拌電機的轉軸頂端,所述攪動桿呈“L”形且豎向端緊貼內層電炒鍋內壁設置,所述翻動桿與內層電炒鍋鍋底呈斜向上的夾角設置,傾斜設置的翻動桿使內層電炒鍋內中心與外圍、上層與下層的油料達到有效翻動;所述翻炒攪拌桿上“L”形的攪動桿與內層電炒鍋筒壁上的突起部相互配合在轉動過程中上下翻滾內層電炒鍋周向內壁緊貼的油料,均勻的加熱翻炒油料,提高油料的出油率。
[0007]進一步地,所述突起部由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外壁沿徑向向筒體內部沖壓形成的弧狀凸起。
[0008]進一步地,所述翻動桿與內層電炒鍋鍋底的夾角α不大于45°。
[0009]進一步地,所述翻炒攪拌桿上“L”形的攪動桿上還連接有對內層電炒鍋底部刮刷的刮板,防止油料粘接于鍋底而造成糊鍋。
[0010]進一步地,所述內層電炒鍋頂邊還設有與上機座上的炒鍋安裝槽端口配合的頂翻邊,上機座上炒鍋安裝槽的端口還設有壓緊密封內層電炒鍋頂邊的壓邊圈。
[0011]進一步地,所述內層電炒鍋的出料口處設有翻起扣蓋于外層保溫鍋底部的油料通孔防止油料進入內層電炒鍋與外層保溫鍋之間夾層的翻邊。
[0012]進一步地,所述攪拌電機為同步電機、或可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
[0013]進一步地,所述翻蓋上還設有散熱孔和拉手槽。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實用新型體積小、結構簡單,因此非常適合家庭、酒店、食堂的廚房使用,榨出來的油無任何工業污染,無須添加防腐劑。
[0016]該家用榨油機的翻炒攪拌桿由攪動桿和翻動桿組成,攪動桿和翻動桿對稱分布的安裝于攪拌電機的轉軸頂端,攪動桿呈“L”形且豎向端緊貼內層電炒鍋內壁設置,翻動桿與內層電炒鍋鍋底呈斜向上的夾角設置,傾斜設置的翻動桿使內層電炒鍋內中心與外圍、上層與下層的油料達到有效翻動;另外,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周向均布有四個沿筒體軸向方向凸入筒體內部設置的突起部;翻炒攪拌桿上“L”形的攪動桿與內層電炒鍋筒壁上的突起部相互配合,在轉動過程中上下翻滾內層電炒鍋周向內壁緊貼的油料,均勻的加熱翻炒油料,提高油料的出油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層電炒鍋的立體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內層電炒鍋的剖切立體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圖3中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內層電炒鍋的后視放大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翻炒攪拌桿的立體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翻炒攪拌桿的主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如圖1至圖7所示,應用于家用榨油中油料的炸炒,該炒炸機構包括翻蓋1、上機座2、機座底殼3、翻炒攪拌桿4、內層電炒鍋5、環狀電加熱裝置6、外層保溫鍋7和攪拌電機8,攪拌電機為同步電機,翻蓋I上還設有散熱孔Ia和拉手槽lb,機座底殼3安裝于上機座2底端,環狀電加熱裝置6套裝于內層電炒鍋5的外壁,內層電炒鍋5底部設有與外層保溫鍋7配合的出料口 50,內層電炒鍋5外圍套裝外層保溫鍋7后一并裝入上機座2上的炒鍋安裝槽20內,上機座2頂端安裝有用于封堵內層電炒鍋5內油料的翻蓋I,攪拌電機8安裝于機座底殼3上,攪拌電機8的轉軸穿過外層保溫鍋7和內層電炒鍋5底部中心的轉軸孔51并在其頂端安裝翻炒攪拌桿4,翻炒攪拌桿4對內層電炒鍋5內加熱的油料進行攪拌和翻炒;在內層電炒鍋5頂邊還設有與上機座2上的炒鍋安裝槽20端口配合的頂翻邊53,上機座上炒鍋安裝槽20的端口還設有壓緊密封內層電炒鍋5頂邊的壓邊圈9。[0025]如圖2至圖5所示,內層電炒鍋5呈圓柱筒狀,內層電炒鍋5的筒壁周向均布有四個沿筒體軸向方向凸入筒體內部設置的突起部52,其中,突起部52由內層電炒鍋5的筒壁外壁沿徑向向筒體內部沖壓形成的弧狀凸起;在內層電炒鍋5的出料口 50處設有翻起扣蓋于外層保溫鍋7底部的油料通孔防止油料進入內層電炒鍋與外層保溫鍋之間夾層的翻邊54。
[0026]如圖1、圖6和圖7所示,翻炒攪拌桿4由攪動桿40和翻動桿41組成,攪動桿40和翻動桿41對稱分布的安裝于攪拌電機8的轉軸頂端,攪動桿40呈“L”形且豎向端緊貼內層電炒鍋5內壁設置,翻動桿41與內層電炒鍋5鍋底呈斜向上的夾角設置,其中,翻動桿41與內層電炒鍋5鍋底的夾角α為45° ;傾斜設置的翻動桿使內層電炒鍋內中心與外圍、上層與下層的油料達到有效翻動,翻炒攪拌桿4上“L”形的攪動桿40上還套裝有對內層電炒鍋5底部刮刷的刮板10,防止油料粘接于鍋底而造成糊鍋。另外,翻炒攪拌桿4上“L”形的攪動桿40與內層電炒鍋5筒壁上的四個突起部52相互配合,比起以往內層電炒鍋上設置的三個突起部,在轉動過程中,更有效的上下翻滾內層電炒鍋5周向內壁緊貼的油料,均勻的加熱翻炒油料,提高油料的出油率。
[0027]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應用于家用榨油中油料的炸炒,該炒炸機構包括翻蓋、上機座、機座底殼、翻炒攪拌桿、內層電炒鍋、環狀電加熱裝置、外層保溫鍋和攪拌電機,機座底殼安裝于上機座底端,環狀電加熱裝置套裝于內層電炒鍋的外壁,內層電炒鍋底部設有與外層保溫鍋配合的出料口,內層電炒鍋外圍套裝外層保溫鍋后一并裝入上機座上的炒鍋安裝槽內,上機座頂端安裝有用于封堵內層電炒鍋內油料的翻蓋,攪拌電機安裝于機座底殼上,攪拌電機的轉軸穿過外層保溫鍋和內層電炒鍋底部中心的轉軸孔并在其頂端安裝翻炒攪拌桿,翻炒攪拌桿對內層電炒鍋內加熱的油料進行攪拌和翻炒;其特征在于: 所述內層電炒鍋呈圓柱筒狀,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周向均布有四個沿筒體軸向方向凸入筒體內部設置的突起部; 所述翻炒攪拌桿由攪動桿和翻動桿組成,所述攪動桿和翻動桿對稱分布的安裝于攪拌電機的轉軸頂端,所述攪動桿呈“L”形且豎向端緊貼內層電炒鍋內壁設置,所述翻動桿與內層電炒鍋鍋底呈斜向上的夾角設置,傾斜設置的翻動桿使內層電炒鍋內中心與外圍、上層與下層的油料達到有效翻動; 所述翻炒攪拌桿上“L”形的攪動桿與內層電炒鍋筒壁上的突起部相互配合在轉動過程中上下翻滾內層電炒鍋周向內壁緊貼的油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由內層電炒鍋的筒壁外壁沿徑向向筒體內部沖壓形成的弧狀凸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動桿與內層電炒鍋鍋底的夾角α不大于4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攪拌桿上“L”形的攪動桿上還連接有對內層電炒鍋底部刮刷的刮板。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電炒鍋頂邊還設有與上機座上的炒鍋安裝槽端口配合的頂翻邊,上機座上炒鍋安裝槽的端口還設有壓緊密封內層電炒鍋頂邊的壓邊圈。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層電炒鍋的出料口處設有翻起扣蓋于外層保溫鍋底部的油料通孔防止油料進入內層電炒鍋與外層保溫鍋之間夾層的翻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電機為同步電機、或可調速電機、或變頻電機。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榨油機的炒炸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蓋上還設有散熱孔和拉手槽。
【文檔編號】C11B1/06GK203513637SQ20132055619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鄧敏, 許衛兵 申請人:鄧敏, 許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