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能夠恰當?shù)丶訜嵴麄€容器的電磁烹調用容器。電磁烹調用容器(1)具備:圓筒部(100);底部(105),該底部(105)堵塞圓筒部(100)的一端,并且,該底部(105)的厚度是能夠將來自外部的熱量傳遞到圓筒部(100)的內側并能夠從外部向圓筒部(100)本身傳遞熱量的厚度;以及發(fā)熱體(40),該發(fā)熱體(40)被設置在底部(105)的外側表面,并且該發(fā)熱體(40)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
【專利說明】電磁烹調用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使用陶瓷材料而構成的電磁烹調用容器。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有在窯業(yè)(陶瓷器)產(chǎn)品的底部外面形成薄膜金屬覆膜層而構成的電磁感應加熱烹調器用砂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根據(jù)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電磁感應加熱烹調器用砂鍋,即使是不具有導電性的窯業(yè)產(chǎn)品,也能夠作為電磁感應烹調器用容器來使用。
[0003]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實用新型登錄第3096191號
【發(fā)明內容】
[0004]然而,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電磁感應加熱烹調器用砂鍋中,砂鍋的底部的厚度薄,因此不能加熱整個砂鍋,而不能恰當?shù)嘏胝{貼近砂鍋的底部的食物。
[0005]例如,要煮出好吃的飯,需要通過恰當?shù)纳郎剡^程而一氣煮成。通常認為以攝氏60度左右對整體平均地加熱會使整體甜度增大。因此,認為飯鍋的結構為對周圍整體一氣加熱的結構比較有效。這一點,在使用燃氣火的情況下,能夠通過使底面的形狀接近球面而使火易于蔓延,從而來滿足這些條件。
[0006]電磁烹調用容器則放置在作為平面的頂板上來加熱,因此不得不對底面加熱。在電磁烹調用容器中,以不銹鋼的鍋來煮飯的情況下,如果一開始就以強火煮,則一開始就從底部燒焦,煮出燒糊的飯。因此,不得不以弱火來煮,而不易煮出好吃的飯。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恰當?shù)丶訜嵴麄€容器的電磁烹調用容器。
[0008]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磁烹調用容器,該電磁烹調用容器具備:圓筒部;底部,該底部堵塞圓筒部的一端,并且該底部的厚度是能夠將來自外部的熱量傳遞到圓筒部的內側并能夠從外部向圓筒部本身傳遞熱量的厚度;以及發(fā)熱體,該發(fā)熱體被設置在底部的外側表面,并且該發(fā)熱體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
[000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能夠恰當?shù)丶訜嵴麄€容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A)是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上面圖。
[0011]圖1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側面的剖視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視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側面的部分剖視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底面圖。
[0015]圖5是表示底面的壁厚為IOmm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的圖。
[0016]圖6是表示底面的壁厚為10_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的圖。[0017]圖7是表示底面的壁厚為4_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的圖。
[0018]圖8是表示底面的壁厚為4_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的圖。
[0019](符號說明)
[0020]1、2電磁烹調用容器
[0021]10、12容器主體
[0022]20蓋
[0023]30把持部
[0024]40、41發(fā)熱體
[0025]42低溫區(qū)域
[0026]44高溫區(qū)域
[0027]50露出部
[0028]100圓筒部
[0029]105底部
[0030]110彎曲部
[0031]115腳部
[0032]120空隙
[0033]130手柄
[0034]132凸部
[0035]150凸部
[0036]400第一圓環(huán)部
[0037]405第二圓環(huán)部
[0038]410第三圓環(huán)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第I實施方式]
[0040]圖1(A)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上面圖,圖1(B)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側面的剖面的一個例子。并且,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面的一個例子。
[0041](電磁烹調用容器I的概要)
[0042]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I是能夠使用燃氣灶、微波爐以及電磁烹調器(即IH(Induction Heating:感應加熱)烹調器具)等來烹調食物的烹調用容器。電磁烹調用容器I的結構為:即使載置于電磁烹調器的平坦的頂板上來加熱的情況下,也不僅能夠加熱電磁烹調用容器I的底部,而且也能夠加熱整個電磁烹調用容器I。據(jù)此,作為電磁烹調用容器I的一個例子,電磁烹調用容器I能夠作為不受限于加熱方法而能夠煮出好吃的飯的煮飯用鍋來使用。
[0043]具體而言,電磁烹調用容器I具備一端開口的容器主體10、用于覆蓋容器主體10的開口的玻璃制的蓋20以及被設置在蓋20的上部的中央附近的把持部30。更具體而言,電磁烹調用容器I具備實質上呈圓筒形狀的圓筒部100 ;底部105,該底部105堵塞圓筒部100的一端,并且,該底部105的厚度是能夠將來自外部的熱量傳遞到圓筒部100的內側并能夠從外部向圓筒部100本身傳遞熱量的厚度;發(fā)熱體40,該發(fā)熱體40被設置在底部105的外側表面,并且該發(fā)熱體40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容器主體10包含圓筒部100以及底部105而構成。另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I是容器主體10的深度比較深的器具,例如煮飯用的砂鍋或鍋,或者其他用途的鍋或砂鍋等。
[0044](電磁烹調用容器I的詳細構成)
[0045]容器主體10是容納烹調材料以及水等的容器,大致呈圓筒形狀。容器主體10具有大致平坦的底部105、從底部105的外緣向上方延伸的圓筒部100以及從圓筒部100的上端部向外突出的手柄130。并且,為了達到易于將來自底部105的熱量傳遞到圓筒部100這一目的,容器主體10在底部105與圓筒部100之間的連接部分具有彎曲部110,彎取部110為圓弧形狀即彎曲部110具有預先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而且,為了達到確保容器主體10的容量的同時在外觀上體積小型化這一目的,圓筒部100的形狀是圓筒部100的剖面直徑朝向離開設置有底部105 —側的方向漸漸變大的形狀。
[0046]并且,為了達到下述目的,底部105的厚度為預先規(guī)定的厚度(7mm?15mm),上述目的為:在底部105被加熱的情況下,不僅從底部105向容器主體10的內部傳遞熱量,而且將與從底部105向容器主體10的內部所傳遞的熱量同等程度的熱量傳遞到圓筒部100本身,以及抑制因為從底部105向容器主體10的內部傳遞熱量占優(yōu)勢而不能恰當?shù)嘏胝{貼近底部105的食物(例如,燒焦、燒糊等)。例如,底部105的厚度t為:在煮2、3量杯米的情況下,厚度t為7mm到12mm以下,在煮5量杯以上的米的情況下,厚度t為IOmm到15mm。另外,I量杯的米約為120ml,約為150g。
[0047]并且,底部105具有被設置在底部105的外緣并且使發(fā)熱體40的表面與電磁烹調用容器I被設置的面之間產(chǎn)生空隙120的腳部115。從底部105的表面到腳部115的末端為止的高度即將電磁烹調用容器I設置在平坦的面的情況下的底部105與該平坦的面之間的距離,被設定為發(fā)熱體40不與該平坦的面接觸的距離。例如,在將電磁烹調用容器I設置在平坦的面的情況下的底部105與該平坦的面之間的距離d被設定為Imm以上且為3mm以下的程度。據(jù)此,能夠抑制因為發(fā)熱體40過熱而導致發(fā)熱體40破損。
[0048]在此,圓筒部100的輪廓形狀為從底部105朝向蓋20 —側呈波形形狀。例如,圓筒部100從底部105朝向蓋20—側具有以預先規(guī)定的間隔(舉I個例子,例如Icm以上且2cm以下的程度的間隔)而形成的多個高低差。通過使圓筒部100的形狀為包含多個高低差的形狀,使容器主體10能夠對來自橫向方向的沖擊發(fā)揮高強度。并且,因為容器主體10具有多個高低差,因此在用戶以手接觸容器主體10的情況下,能夠抑制手在容器主體10的表面滑動。
[0049]容器主體10即圓筒部100以及底部105,使用構成具有耐熱性的陶瓷器等的陶瓷材料來形成。并且,以陶瓷材料構成的容器主體10的容器側面即圓筒部100,為了達到提高容器主體10內的保溫性這一目的,作為一個例子,圓筒部100的厚度為7mm以上且為12mm以下的程度。在此,為了達到抑制因加熱而導致底部105出現(xiàn)變形這一目的,作為陶瓷材料使用熱收縮率低的陶瓷材料。舉一個例子,例如使用透鋰長石(petalite)的含量為70%以上的的陶瓷材料。使用熱膨脹系數(shù)為3.0X10_7?10.0X10_7/°C的陶瓷材料。據(jù)此,能夠確認即使以電磁烹調器空燒容器主體10也不會裂。另外,為了抑制以容器主體10烹調食物的情況下在容器主體10的內面食物燒焦,能夠在容器主體10的內面或內側的底面附近實施氟化處理等表面處理。在施了釉的表面上實施氟化處理的情況下,能夠在對表面進行了研磨加工之后實施氟化處理,從而能夠防止加工面剝脫。
[0050]發(fā)熱體40被設置在底部105的表面,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發(fā)熱體40的形狀例如是這樣一種形狀,即:在俯視的情況下,其形狀與俯視底部105的情況下的形狀(例如圓形形狀)相似。發(fā)熱體40是銀轉印膜。也可以涂布銀膜。并且,也可以以鋁、不銹鋼等金屬材料來構成。另外,發(fā)熱體40也能夠以呈板狀、網(wǎng)狀或帶狀的一體形狀來形成。通過在底部105設置發(fā)熱體40,不僅能夠使用燃氣灶或燃氣烹調器具來對容器主體10進行加熱,而且也能夠使用IH烹調器具來對容器主體10進行加熱。
[0051]手柄130是用戶抬起容器主體10的情況下以手把持的部分。手柄130在末端部分包括朝向底部105的方向突出的凸部132。在用戶以手把持手柄130的情況下,凸部132抑制手在手柄130的表面上滑動。另外,能夠與容器主體10 —體地形成凸部132,也能夠粘接在容器主體10而形成凸部132。粘接在容器主體10來形成凸部132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橡膠、硅樹脂來形成凸部132。
[0052]并且,在容器主體10的與底部105相反的一側設置有開口。并且,通過在該開口緣載置蓋20的端部,從而以蓋20蓋住容器主體10。在此情況下,在該開口與蓋20的端部之間能夠嵌入墊圈。通過使容器主體10 (或者蓋20的端部)具有墊圈,從而能夠提高覆蓋了蓋20后的容器主體10的內部的密封性。使用例如橡膠材料或硅樹脂等具有耐熱性以及彈性的材料來形成墊圈。
[0053]在剖面上,蓋20的形狀為包含彎曲的形狀。例如,蓋20的形狀為圓頂形狀或圓錐形狀。使用與構成容器主體10的材料具有相同的耐熱性的陶瓷材料來形成蓋20。并且,能夠使用具備耐熱性以及透明性的玻璃等材料或鋁、不銹鋼等金屬材料來形成蓋20。
[0054]在抬起蓋20的情況下,把持部30是用戶捏持的部分。把持部30的形狀,例如如上面圖(A)所示,在俯視的情況下,其形狀大致為六角形狀。并且,在六角形狀的平板31設置有兩個直方體形狀的捏持部32。另外,在俯視的情況下,把持部30的形狀也可以是四角形等多邊形狀或者圓形。并且,把持部30被設置在蓋20的上部的中央附近。使用耐熱性樹脂等具有耐熱性的材料來形成把持部30。
[0055]并且,在蓋20的把持部30的中央設置有調節(jié)容器主體內部的壓力并且按照壓力而發(fā)出規(guī)定的聲音的蜂鳴器結構70。
[0056]并且,為了達到抑制因為吸收水分而發(fā)生的容器主體10的變形,能夠在容器主體10的表面即圓筒部100以及底部105的表面形成使圓筒部100以及底部105的吸水率為
0.1%以下的表面層。表面層使用具有接近構成容器主體10的材料的熱膨脹率的材料或者比構成容器主體10的材料的熱膨脹率小的材料來形成。
[0057]例如,表面層使用在組合了從由透鋰長石、鋰輝石(spodumene)、碳酸鋰、菱鎂礦(magnesite)、鉀長石、硅石、氧化鋅(例如,鋅白)、碳酸鋇、鎬石、石灰、粘土以及玻璃粉末等構成的材料群中選擇的多個材料而調整的鈾中,添加了以預先規(guī)定的對于釉全體的質量的比例來稱量的Si02、A1203、Li2O, ZnO, BaO, CaO,以及ZrO2等添加材料而構成的混合釉而形成。另外,混合釉中也可以添加顏料等其他的構成要素。
[0058]并且,添加材料相對于釉全體的質量的比例,舉一例,SiO2為60%以上且為75%以下,Al2O3為10%以上且為20%以下,Li2O為3%以上且為10%以下,ZnO為3%以上且為10%以下,BaO為0%以上且為5%以下,CaO為0%以上且為5%以下,ZrO2為0%以上且為10%以下。
[0059](實施方式的效果)
[0060]例如,要煮出好吃的飯,重要的是經(jīng)過以下的過程。即,生米是硬而不易消化的β淀粉的集合物,煮飯就是將β淀粉α淀粉化。因此,煮飯過程具備以下工序,即:首先使米吸水,然后煮米,接著蒸煮過的米,最后燜。并且,在此煮飯過程中β淀粉α淀粉化,而且根據(jù)加熱程度有時會出現(xiàn)“鍋巴”,而煮出“鍋巴飯”。
[0061]并且,煮飯過程中的烹調鍋內的狀態(tài)變化的概要如下。即,首先,向烹調鍋內加入米以及適量的水。在這一過程中米吸收水分。此過程就是“吸水”。接著,在米充分吸收了水的時候開始加熱。在水溫上升的過程中,按照加熱溫度而米也吸收水分。并且,制出糖分的酶在60°C左右時最為活躍,因此煮出的飯?zhí)鸲仍龃蠖兲稹K序v則達到米粒本身被煮的狀態(tài)。并且,淀粉通過加熱而α化。α化后的淀粉因為是水溶性的,因此溶解于水中。
[0062]并且,因為α淀粉粘度大,因此通過加熱而出現(xiàn)的氣泡被維持,水和氣泡使體積急劇增大。如果對這種狀態(tài)置而不理,則氣泡與α化后的淀粉、水從容器溢出到外部。這就是“撲出來”的狀態(tài)。這一過程相當于“煮”的工序。在這一過程中水急劇蒸發(fā)。接著,當烹調鍋內失去用于維持氣泡的充分的水之時,作為下一過程的“蒸”的工序開始。
[0063]通過這一“蒸”的工序而米粒周圍的水分蒸發(fā),變?yōu)樗种槐话诿琢5膬炔俊T谶@一狀態(tài)下,為了進一步蒸發(fā)多余的水分,停止加熱,并開始保熱工序。通過經(jīng)過規(guī)定的時間的保熱工序,水分從米粒的周圍的粘液中消失,而完成“飯”。這一保熱的過程即為“燜”的工序。
[0064]如以上所述,要煮出好吃的飯,需要向容器內的米的整體恰當?shù)貍鬟f熱量。因此,用于煮飯的烹調鍋,最好具有能夠對整個烹調鍋加熱的結構。
[0065]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1,通過使用具有其厚度是預先規(guī)定的厚度的底部105的容器主體10,不僅能向底部105恰當?shù)貍鬟f熱量,也能夠向圓筒部100恰當?shù)貍鬟f熱量,因此即使在將電磁烹調用容器I設置在電磁烹調器的平坦的頂板上來使用的情況下,或以燃氣灶加熱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僅僅加熱貼近底部105的部分,而能夠加熱整個容器主體10。據(jù)此,根據(jù)電磁烹調用容器1,能夠達到容器內的各部分的溫度上升速度均一化。并且,能夠抑制因為容器主體10內的局部的溫度上升而致水分消失,從而使食物成為燒焦或燒糊的狀態(tài)。
[0066]并且,因為熱膨脹率小、吸水率小,從而抑制出現(xiàn)變形,能夠防止裂、發(fā)熱體破損或剝離。
[0067]并且,電磁烹調用容器1,因為使用透鋰長石等陶瓷材料而構成,因此即使在使用微波爐來烹調的情況下,也能夠對整個容器主體10恰當?shù)丶訜帷?br>
[0068][第2實施方式]
[0069]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側面的部分剖面的一個例子。并且,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底面的一個例子。
[0070]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2,與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磁烹調用容器I相比,除了容器主體10的一部分的構成部分以及發(fā)熱體的構成不同之外,具備與電磁烹調用容器I大致相同的構成以及功能。因此,除了不同之處之外省略詳細的說明。
[0071]電磁烹調用容器2具備的容器主體12的底部105,在底部105的大致中央具有朝向圓筒部100的內部突出的凸部150。通過在容器主體10的內部配置凸部150,從而在電磁烹調用容器2被加熱的情況下,能夠使容器主體10內存在的水等流體易于產(chǎn)生對流。并且,在底部105與圓筒部100之間的連接部分設置有彎曲部110,因此能夠在彎曲部110進一步促進在凸部150產(chǎn)生的流體的對流。
[0072]并且,使用多個金屬環(huán)來形成被設置在底部105的表面的發(fā)熱體41,并且發(fā)熱體41被形成為具有多個部分的形狀。具體而言,發(fā)熱體41具有在底部105的外側表面被配置成為同心圓形狀的多個圓環(huán)部。例如,發(fā)熱體41,從底部105的中心朝向端緣部,依次具有第一圓環(huán)部400、第二圓環(huán)部405以及第三圓環(huán)部410。并且,形成為:第一圓環(huán)部400的寬度比第二圓環(huán)部405的寬度窄,第二圓環(huán)部405的寬度比第三圓環(huán)部410的寬度窄。通過以多個部分來構成發(fā)熱體41,從而即使在構成容器主體10的材料與構成發(fā)熱體41的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有很大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發(fā)熱體41從底部105分離。
[0073]并且,在第一圓環(huán)部400的內側設置有底部105的表面露出的露出部50。并且,設置有露出部50、第一圓環(huán)部400以及第二圓環(huán)部405的區(qū)域是低溫區(qū)域42,設置有第三圓環(huán)部410的區(qū)域是高溫區(qū)域44。也就是說,各圓環(huán)部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因此通過調整接觸底部105的圓環(huán)部的面積,從而能夠設定多個溫度區(qū)域。在本例中,朝向外周的圓環(huán)部的寬度寬,但是也可以與此相反地,使朝向外周的圓環(huán)部的寬度窄,從而控制因為電磁感應而導致的外周的發(fā)熱的熱量,而使溫度差變小。
[0074]另外,也可以在容器主體10與蓋20之間具備具有彈性的環(huán)狀的墊圈60。墊圈60被設置在容器主體的開口緣。設置墊圈60,則會提高容器內的密封效果。例如,在煮米飯的過程中,能夠防止具有粘性的淀粉物質從縫隙溢出。并且,具有使從蓋20流淌下來的水分回流到中心部附近的效果。另外,因為未被粘接,墊圈60能夠拆下來清洗。
[0075](變形例)
[0076]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烹調用容器,還可以具備以下構成部分。
[0077]例如,在容器主體的開口緣,可以形成環(huán)繞開口緣一周的環(huán)狀的槽。并且,也可以在槽的內側設置環(huán)狀的墊圈,用蓋來覆蓋容器主體,則蓋的端部接觸墊圈。
[0078]并且,也可以形成為:在水積蓄到比蓋的端部與墊圈的接觸面還高的位置的情況下,使所積蓄的水形成水封(water seal)。
[0079]并且,蓋也可以具有把持部,該把持部的形狀為在立放或平放時防止顛倒的形狀。例如,把持部能夠形成為具有平面部以及尖端部的L字形狀,平面部的輪廓形狀是十字形狀,尖端部從平面部以規(guī)定的角度向上方立起。
[0080]并且,也可以在容器主體的內側底面附近實施有氟化處理。
[0081]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的實施方式并不限定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涉及的實行新型。并且,須留意的是,作為用于解決本實用新型的課題的手段,并非全部的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技術特征的組合是必須的。
[0082][實施例]
[0083]以下,說明使用適用了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烹調用容器來煮飯的例子。[0084]所使用的是如圖1所示的電磁烹調用容器。
[0085]為了測定容器內的溫度變化,分別在下述部分設置了熱電偶Tl、T2、T3以及T4,即:分別在底部的中央部設置了 Tl,在底部的角落設置了 T3,在Tl與T3之間的的中間位置設置了 T2,在煮飯前的米的上面附近的側面設置了 T4。
[0086]〈實施例1>
[0087]圖5表示底面的壁厚為IOmm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
[0088]設定為“強的中火”,待整體沸騰后,設定為“弱火”,在米的表面的水分消失時設定為“關火”,停止加熱。
[0089]煮出了整體的不均勻少,好吃的飯。
[0090]〈實施例2>
[0091]圖6表示底面的壁厚為IOmm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
[0092]設定為“強的中火”,待整體沸騰后,過2分鐘后,設定為“關火”,停止加熱。
[0093]煮出了僅在鍋底有少許燒焦的均一的好吃的飯。
[0094]<比較例I >
[0095]圖7表示底面的壁厚為4_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
[0096]設定為“強的中火”,待整體沸騰后,設定為“弱火”,在米的表面的水分消失時,設定為“關火”,停止加熱。
[0097]容器的側面?zhèn)鹊乃侄啵痴澈S绕涫桥c鍋底之間的角落水分特別多。并且,出現(xiàn)燒得過焦的部分、不均一的燒焦。去除了燒焦的面水分也多,不能稱之為好吃的飯。
[0098]<比較例2 >
[0099]圖8是表示底面的壁厚為4_的情況下的容器內的溫度變化。
[0100]設定為“強的中火”,待整體沸騰后,看不見水分時,設定為“關火”,停止加熱。
[0101]與比較例I同樣地,有些燒焦的部分、不均一的燒焦,去除了容器的側面?zhèn)鹊臒沟牟糠值拿嫠侄啵鞘强梢圆挥嬢^的程度。與比較例I相比水分量少是因為“強的中火”的時間長,水分蒸發(fā)更多。
[0102]飯雖沒有夾生,但是存在局部的飯硬的部分,煮出的飯不均勻,不能稱之為好吃的飯。
[0103]通過上述實施例可知,比起壁厚為4mm的容器,壁厚為IOmm的容器能夠煮出燒得過焦、不均一的燒焦少的好吃的飯。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具備: 圓筒部; 底部,所述底部堵塞所述圓筒部的一端,并且,所述底部的厚度是能夠將來自外部的熱量傳遞到所述圓筒部的內側并能夠從所述外部向所述圓筒部本身傳遞所述熱量的厚度;以及 發(fā)熱體,所述發(fā)熱體被設置在所述底部的外側表面,并且所述發(fā)熱體通過電磁感應而發(fā)熱。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的厚度為7mm以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在所述底部與所述圓筒部的連接部分設置有具有預先規(guī)定的曲率半徑的彎曲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筒部以及所述底部使用陶瓷材料而形成。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還在所述圓筒部以及所述底部的表面上具備使所述圓筒部以及所述底部的吸水率為0.1%以下的表面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筒部的剖面直徑朝向離開設置有所述底部的一側的方向漸漸變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具有朝向所述圓筒部的內部突出的凸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fā)熱體具有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外側表面配置成為同心圓形狀的多個圓環(huán)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具有被設置在所述底部的外緣并且使所述發(fā)熱體的表面與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被設置的面之間產(chǎn)生空隙的腳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具備被設置在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的容器主體與蓋之間的墊圈。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具備: 蓋,所述蓋覆蓋容器主體;以及 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為環(huán)狀并且所述蓄水槽環(huán)繞所述蓋所接觸的所述容器主體的開口緣一周, 在所述電磁烹調用容器中,通過所述蓄水槽而形成水封。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蓋中設置有調節(jié)容器內部的壓力并且按照壓力發(fā)出規(guī)定的聲音的蜂鳴器結構。
13.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蓋具有把持部,所述把持部的形狀是在立放或平放時防止顛倒的形狀。
14.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電磁烹調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體 的內側底面附近實施了氟化處理。
【文檔編號】A47J27/00GK203789673SQ20132077206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7日
【發(fā)明者】高部篤 申請人:株式會社雷片販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