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勃器清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助勃器清洗機,包括安裝在機體內的工作倉、儲水倉、潤滑劑倉和廢液倉;所述工作倉內固定有一夾具;在所述夾具內設有一工作管,工作管的下端穿過工作倉并與沖洗泵管路連接,工作倉內壁上設有若干噴頭;工作管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有一蠕動泵,蠕動泵與潤滑劑倉連接;工作管的上端設有第一噴頭,工作管的內部設有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本實用新型兼具加溫、潤滑、清洗、儲藏等四大功能,將原先繁瑣的使用操作濃縮在一部儀器里,不但大大簡化了用戶在使用助勃器時的操作,節約了時間,提升了用戶體驗,而且方便了一些行動有障礙的人士使用。
【專利說明】助勃器清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清洗設備,尤其涉及男用負壓助勃器的自動清洗及加溫潤滑領域,具體為助勃器清洗機。
【背景技術】
[0002]當前市場上的男性助勃器負壓腔均使用手動方式進行加溫、潤滑和清洗。嚴重影響了用戶使用助勃器的準備時間,同時加溫方法老舊(使用低功率USB電熱式加熱棒或化學反應式加熱棒)加熱需要的時間長,化學反應的加熱棒如果要重復使用還需要放在開水里進行水煮加溫。潤滑均為手動涂抹,準備時間較長,并且大多數用戶均對使用后的清洗過程感到繁瑣和困惑,操作極其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助勃器清洗機,以幫助一些需要使用助勃器的人士,尤其是單元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簡化使用助勃器或自慰器時繁瑣的操作。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助勃器清洗機,包括安裝在機體內的工作倉、儲水倉、潤滑劑倉和廢液倉;所述的工作倉底部通過管路與儲水倉連通,其管路上設有一沖洗泵,沖洗泵與工作倉底部連通處設有第二噴頭,在工作倉內壁上還設有若干個噴頭與沖洗泵輸出管路連接;工作倉底部還通過管路與廢液倉連通,廢液倉的出口連接有一排水管;所述工作倉內固定有一夾具,夾具的下方與旋轉電機連接;在所述夾具內設有一工作管,工作管的下端穿過工作倉并與沖洗泵管路連接,工作管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有一蠕動泵,蠕動泵與潤滑劑倉連接;工作管的上端設有第一噴頭,工作管的內部設有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所述的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通過線路與設置在機體底部內的電路控制器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夾具為三爪式結構,包括底座和與底座連接的三爪式彈片,底座與旋轉電機連接,在三爪式彈片的上端部設有防滑片,夾具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內工作管的開口方向向相同。
[0007]進一步的,旋轉電機和夾具安裝在工作倉的活動上蓋上,夾具為三爪式結構,夾具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內工作管的開口方向相反。
[0008]進一步的,夾具為卡盤式結構,包括固定在工作倉內壁上的四根固定條和起固定作用的抓盤,在固定條外側上設有導向滑槽,抓盤上設有與導向滑槽配合的凹槽,導向滑槽與凹槽配合使抓盤與固定條滑動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工作管上端還設有有一個潤滑液孔,潤滑液孔下方有一個單向膠圈,單向膠圈下方通過管路連接到蠕動泵的出口。
[0010]進一步的,在所述的機體上設有配備了鎖扣的外蓋。
[0011]進一步的,在所述的機體底部設有支架。
[0012]進一步的,所述的潤滑劑倉為透明塑料或玻璃結構。[0013]進一步的,電路控制器包括單片機連接的電源單元、電機控制單元、保護電路單元、插頭接口單元、螺動泵電機單元、蜂鳴器單元、指示燈控制單元、溫控單元。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兼具加溫、潤滑、清洗、儲藏等四大功能,將原先繁瑣的使用操作濃縮在一部儀器里,不但大大簡化了用戶在使用助勃器時的操作,節約了時問,清洗得更徹底,提升了用戶體驗,而且方便了一些行動有障礙的人士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工作倉內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工作倉內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實施例中工作倉內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工作倉,2-儲水倉,3-潤滑劑倉,4-工作管,5-沖洗泵,6_蠕動泵,7_廢液倉,8-夾具,8a_防滑片,8b_三爪式彈片,8c_防水墊圈,8d_固定條,8e_抓盤,9_旋轉電機,10-電路控制器,100-電源單元,110-電機控制單元,120-保護電路單元,130-插頭接口單元,140-螺動泵電機單元,150-蜂鳴器單元,160-指示燈控制單元,170-溫控單元,180-單片機,11-外蓋,12-排水管,13-鎖扣,14-支架,15-機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22]如圖1?5所示的助勃器清洗機,包括安裝在機體15內的工作倉1、儲水倉2、潤滑劑倉3和廢液倉7 ;所述的工作倉I底部通過管路與儲水倉2連通,其管路上設有一沖洗泵5,沖洗泵5與工作倉I底部連通處設有第二噴頭,在工作倉I內壁上還設有若干個噴頭與沖洗泵5輸出管路連接;工作倉I底部還通過管路與廢液倉7連通,在重力的作用下,工作倉I中的廢液自動流入廢液倉7,廢液倉7的出口連接有一排水管12 ;所述工作倉I內固定有一夾具8,夾具8的下方與旋轉電機9連接,工作時可以旋轉。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夾具8為三爪式結構,包括底座和與底座連接的三爪式彈片8b,底座與旋轉電機9連接,在三爪式彈片8b的上端部設有防滑片8a,用以在工作時夾緊助勃器,夾具8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I內工作管5的開口方向向相同,在具體使用時,工作管4固定,旋轉電機9驅動夾具8進而帶動助勃器旋轉運動;在如圖3所示的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中,旋轉電機9和夾具8安裝在工作倉I的活動上蓋上,夾具8為三爪式結構,夾具8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I內工作管5的開口方向相反,在具體使用時,工作管4固定,旋轉電機9驅動夾具8進而帶動帶動助勃器旋轉運動;在如圖4所示的本發明另一種實施例中,夾具8為卡盤式結構,包括固定在工作倉I內壁上的四根固定條8d和起固定作用的抓盤Se,在固定條8d外側上設有導向滑槽,抓盤Se上設有與導向滑槽配合的凹槽,導向滑槽與凹槽配合使抓盤8e與固定條8d滑動連接,在使用時,先將抓盤8e取出,然后將助勃器放入工作倉1,再將抓盤Se與固定條8d配合,將助勃器固定,合上外蓋11,旋轉電機9帶動工作管4運動上下,抓盤Se固定不動,形成助勃器和工作管4的上下相對運動,在如圖1所示的夾具8的另一種卡盤式結構中,旋轉電機9帶動工作管旋轉運動,抓盤8e固定不動。
[0024]在所述夾具8內設有一工作管5,工作管5的下端穿過工作倉I并與沖洗泵5管路連接,在工作管5與工作倉I連接處設有防水墊圈8c,工作管5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有一蠕動泵6,蠕動泵6與潤滑劑倉3連接;作為優選,所述工作管5的外壁是不銹鋼材質的,工作管5的上端設有第一噴頭,工作管5的內部設有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這樣可以使工作管5的外壁達到機器設定的溫度,所述的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通過線路與設置在機體15底部內的電路控制器10連接。
[0025]本實用新型的電路控制器10包括單片機180連接的電源單元100、電機控制單元110、1保護電路單元120、插頭接口單元130、蠕動泵電機單元140、蜂鳴器單元150、指示燈控制單元160、溫控單元170 ;其中單片機180的I號引腳連接到程序調試接口的I號引腳RST,單片機180的2號引腳連接到電機控制單元110的⑶Rsens引腳(⑶Rsens電流感應),單片機180的3號引腳TEMP連接到溫控單元170的TEMP引腳,單片機180的4號引腳連接到保護電路單元120的PWR C引腳(保護電路的作用是:防止夾具電機、加熱管、溫度探頭異常時機器工作不正常),單片機180的5號引腳連接到顯示控制區的蜂鳴器單元150的ALM引腳,單片機180的6號引腳連接插頭接口單元130的控制按鈕I和2,單片機180的7號引腳連接插頭接口單元的控制按鈕3和4,單片機180的8號引腳接地,單片機180的11號至18號引腳與接口單元的對應連接,控制單片機180的19號引腳接地,單片機180的20號引腳連接電源的VCC輸出,單片機180的21號引腳連接指示燈控制單元的COM2接口,單片機180的22號引腳連接指示燈控制單元的COMl接口,單片機180的23號引腳連接指示燈控制單元的COMO接口,單片機180的24號引腳連接電機控制單元的CTRL RLY接口和程序調試接口的RB3 (CTRL RLY接口功能是控制繼電器),單片機180的25號引腳連接電機控制單元的CTRL H接口(功能是控制加熱電阻),單片機180的26號引腳連接電機控制單元的CTRL P (沖洗泵控制),單片機180的27號引腳連接電機控制單元的CTRL J和程序調試接口的RB6 (CTRL J功能是控制夾具電機),單片機180的28號引腳連接電機控制單元的CTRL R和程序調試接口的RB7 (CTRL R功能是控制蠕動泵電機),沖洗泵5、旋轉電機9、加熱元件都由電路中電機控制單元110的PUMP模塊輸出。本實用新型中插頭接口單元的作用是外接顯示控制單元的LED、數碼管、按鈕等各元件的接口,其中,3號接口和4號接口外接按鈕,5號接口?12號接口外接數碼管,13號接口?15號接口外接LED。
[0026]進一步的,所述工作管5上端還設有一個潤滑液孔,潤滑液孔下方有一個單向膠圈,防止沖洗時水倒流到管路內,單向膠圈下方通過管路連接到蠕動泵6的出口。
[0027]進一步的,在所述的機體15上設有配備了鎖扣13的外蓋11,用戶可以可以將助勃器鎖在清洗機內部儲藏,有助于保護隱私。
[0028]進一步的,在所述的機體15底部設有支架14,支架14不用時能夠收起,可以將清洗機架高便于排水,也可以架在家用的桶上方排水。
[0029]進一步的,所述的潤滑劑倉3為透明塑料或玻璃結構,以便從清洗機外部就能看到潤滑劑倉3內潤滑劑的存量。
[0030]在使用時,用戶將助勃器負壓腔入口對準工作管5放入工作倉I內,用夾具8夾緊,然后用戶合上清洗機外蓋11,再按下對應的工作按鈕,清洗機將進行對應的加溫潤滑,或清洗工作;工作倉I的下方的第二噴頭和工作倉I內壁上的噴頭在清洗過程中將對助勃器負壓腔的外部進行沖洗,工作管5上的第一噴頭在工作時插入助勃器負壓腔內部,進行內部的清洗工作。
[0031]本實用新型的功能流程為:
[0032]1.開機即進入待機狀態,待機狀態,單片機控制數碼管顯示on。
[0033]2.清洗功能:對應A按鈕。按下A鍵時,單片機控制沖洗泵和夾具電機開始工作。
[0034]3.加溫功能:對應B按鈕。按下B鍵時,單片機控制溫控電路加熱電阻和夾具電機開始工作。
[0035]4.潤滑功能:對應C按鈕。按下C鍵時,單片機控制蠕動泵電路和夾具電機開始工作。
[0036]5.D按鈕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單片機實現短按暫停/恢復功能,長按恢復到待機狀態。在待機狀態,按下對應的按鍵將通過單片機控制,進入對應的功能。在每種功能進行時和完成時,單片機控制顯示區的LED指示燈和數碼管都有對應的狀態進行顯示。
[0037]例如:
[0038]A清洗進行時數碼管顯示清洗剩下的時間,完成時,數碼管顯示Cf,蜂鳴器會報警
[0039]B加溫進行時數碼管顯示當前的溫度,完成時,數碼管顯示當前溫度蜂鳴器會報警
[0040]C潤滑進行時數碼管顯示總共潤滑的時間,完成時,數碼管顯示do蜂鳴器會報警用戶可以給單片機增加工作的序列。
[0041]例如:用戶希望清洗之后進行加溫和潤滑,用戶可以順序按下ABC按鈕,單片機將自動控制儀器按照“清洗一加溫一潤滑”的步驟進行,希望清洗之后直接潤滑,用戶可以順序按下A、C按鈕(即跳過加溫步驟),單片機將自動控制儀器將清洗和潤滑步驟組合進行。但是如果當前加溫正在進行,則清洗工作不會被編入工作序列中,即ABC分先后順序。并且任意兩步工作不會同時進行,只會在一個完成后再進行另一個。在對應工作過程中再次按下對應功能的按鍵,則有調節工作效果的功能。ABCD4個按鈕分別對應插頭接口單元的KEYl和KEY2,是由單片機程序上控制的,2個一組,隨意接的。比如AB接的KEY1,⑶接的 KEY2
[0042]與傳統的手動沖洗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詳見下表
[0043]
【權利要求】
1.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機體內的工作倉、儲水倉、潤滑劑倉和廢液倉;所述的工作倉底部通過管路與儲水倉連通,其管路上設有一沖洗泵,沖洗泵與工作倉底部連通處設有第二噴頭,在工作倉內壁上還設有若干個噴頭與沖洗泵輸出管路連接;工作倉底部還通過管路與廢液倉連通,廢液倉的出口連接有一排水管;所述工作倉內固定有一夾具,夾具的下方與旋轉電機連接;在所述夾具內設有一工作管,工作管的下端穿過工作倉并與沖洗泵管路連接,工作管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有一蠕動泵,蠕動泵與潤滑劑倉連接;工作管的上端設有第一噴頭,工作管的內部設有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所述的溫度探頭和加熱元件通過線路與設置在機體底部內的電路控制器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夾具為三爪式結構,包括底座和與底座連接的三爪式彈片,底座與旋轉電機連接,在三爪式彈片的上端部設有防滑片,夾具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內工作管的開口方向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旋轉電機和夾具安裝在工作倉的活動上蓋上,夾具為三爪式結構,夾具的開口方向與工作倉內工作管的開口方向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夾具為卡盤式結構,包括固定在工作倉內壁上的四根固定條和起固定作用的抓盤,在固定條外側上設有導向滑槽,抓盤上設有與導向滑槽配合的凹槽,導向滑槽與凹槽配合使抓盤與固定條滑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上端還設有有一個潤滑液孔,潤滑液孔下方有一個單向膠圈,單向膠圈下方通過管路連接到蠕動泵的出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機體上設有配備了鎖扣的外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機體底部設有支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潤滑劑倉為透明塑料或玻璃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勃器清洗機,其特征在于:電路控制器包括單片機連接的電源單元、電機控制單元、保護電路單元、插頭接口單元、螺動泵電機單元、蜂鳴器單元、指示燈控制單元、溫控單元。
【文檔編號】B08B9/28GK203803845SQ201420235672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劉成 申請人: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