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給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給油器,包括支撐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的外殼,所述外殼頂端固定有烹飪油漏斗,所述烹飪油漏斗的給油孔上固定有中空的錐形啟封塊;所述錐形啟封塊頂部固定有啟封針;所述錐形啟封塊側邊開設有泄油孔;所述烹飪油漏斗外底部固定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的閥板位于所述給油孔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給油孔;所述第一閥門的出口與第一輸油軟管連通,所述第一輸油軟管與設置在所述外殼外的第一出油管連通。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烹飪油和烹飪調料使用時需頻繁更換各種容器的問題,避免污染和浪費,且容易控制給料量。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給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用自動給油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烹飪調料均采用油壺、油瓶、調料盒盛裝,使用時需頻繁更換各種容器,不但繁瑣,而且容易滴油、漏油,造成污染和浪費,且不易控制給料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自動給油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給油器,包括支撐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的外殼,所述外殼頂端固定有烹飪油漏斗,所述烹飪油漏斗的給油孔上固定有中空的錐形啟封塊;所述錐形啟封塊頂部固定有啟封針;所述錐形啟封塊側邊開設有泄油孔;所述烹飪油漏斗外底部固定有第一閥門,所述第一閥門的閥板位于所述給油孔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給油孔;所述第一閥門的出口與第一輸油軟管連通,所述第一輸油軟管與設置在所述外殼外的第一出油管連通。
[0005]所述烹飪油漏斗頂部通過臺階與所述外殼頂部固定連接,所述臺階上設有防塵圈。
[0006]所述烹飪油漏斗下方的外殼兩側均開設有液態調料進料口,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各與一個設置在所述外殼內的液態調料容器連通;兩個液態調料容器底部分別固定有第二閥門、第三閥門,且所述第二閥門的閥板、第三閥門的閥板分別位于兩個液態調料容器底部通孔的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兩個液態調料容器底部的通孔;所述第二閥門、第三閥門的出口分別與第二輸油軟管、第三輸油軟管連通,所述第二輸油軟管、第三輸油軟管分別與設置在所述外殼外的第二出油管、第三出油管連通。
[0007]所述外殼兩側各與一塊用于封蓋所述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的封板鉸接。
[0008]所述外殼下部還開設有固體調料容器孔,所述固體調料容器孔與設置在所述外殼內的固體調料送料管連通;所述固體調料送料管與凹槽一端垂直連通,所述凹槽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凹槽內設有螺旋推桿;所述螺旋推桿一端與螺旋推桿手柄連接。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給油器用途廣泛,解決了現有烹飪油和烹飪調料使用時需頻繁更換各種容器的問題,操作簡單,避免了滴油、漏油造成的污染和浪費,且容易控制給料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包括支撐架11和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1上的外殼10,所述外殼10頂端內部固定有烹飪油漏斗2,所述烹飪油漏斗2底部開設有給油孔18,所述給油孔18上固定有中空的錐形啟封塊5 ;所述錐形啟封塊5頂部固定有啟封針4 ;所述錐形啟封塊5側邊開設有泄油孔3 ;所述烹飪油漏斗2底部外側固定有第一閥門8,所述第一閥門8的閥板位于所述給油孔18的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給油孔18 ;所述第一閥門8的出口與第一輸油軟管9連通,所述第一輸油軟管9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外的第一出油管25連通。
[0012]所述烹飪油漏斗2頂部通過臺階19與所述外殼頂部固定連接,所述臺階19上設有防塵圈I ;所述烹飪油漏斗2下方的外殼10兩側均開設有液態調料進料口 6,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 6各與一個設置在所述外殼10內的液態調料容器7連通;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底部分別固定有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21,且所述第二閥門20的手柄、第三閥門21的手柄分別位于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底部通孔22的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底部的通孔;所述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21的出口分別與第二輸油軟管23、第三輸油軟管24連通,所述第二輸油軟管23、第三輸油軟管24分別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外的第二出油管12、第三出油管26連通;所述外殼10兩側各與一塊用于封蓋所述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 6的封板27鉸接;所述外殼10下部還開設有固體調料容器孔13,所述固體調料容器孔13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內的固體調料送料管14連通;所述固體調料送料管14與凹槽16 一端垂直連通,所述凹槽16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凹槽16內設有螺旋推桿15 ;所述螺旋推桿15 —端與螺旋推桿手柄17連接。
[0013]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給油器時,先將植物油容器的外蓋取下,倒立提起植物油容器,使容器的封口對準錐形啟封塊5,下壓植物油容器,啟封針4刺破植物油容器的封口蓋,在錐形啟封塊5的反作用力下,植物油容器的封口內蓋自動打開,植物油流入漏斗內,油面沒過瓶口時會封住瓶內油不外流,液態調料如醬油、麻油等直接從進料口加入調料容器內,封板使用可以翻轉的槽型蓋板,加料完畢可以關閉進料口。
[0014]給油時,按下第一閥門的手柄,植物油通過第一閥門、第一輸油軟管、第一出油管流出,當關閉第一閥門時,由于出油孔內徑較小,可立刻封住管道內的油,不會使油長時間往外滴,防止浪費和污染。
[0015]防塵圈一般用海綿加工而成,能防止灰塵進入漏斗。
[0016]固體調料(鹽、味精等)容器送料管下端有半圓形凹槽,凹槽內的螺旋推桿能在螺旋拖桿手柄轉動時向左或者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時送出固體調料。
[0017]螺旋推桿手柄邊緣可以設計卡槽,卡槽可以限定螺旋推桿手柄的轉動角度,每轉動一定角度就會送出一定量的調料,所以可以根據用量多少,確定轉動的角度和螺旋推桿手柄的轉動次數,從而使調料用量標準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給油器,包括支撐架(11)和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1)上的外殼(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0)頂端固定有烹飪油漏斗(2),所述烹飪油漏斗(2)的給油孔(18)上固定有中空的錐形啟封塊(5 );所述錐形啟封塊(5 )頂部固定有啟封針(4 );所述錐形啟封塊(5 )側邊開設有泄油孔(3);所述烹飪油漏斗(2)外底部固定有第一閥門(8),所述第一閥門(8)的閥板位于所述給油孔(18)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給油孔(18);所述第一閥門(8)的出口與第一輸油軟管(9)連通,所述第一輸油軟管(9)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外的第一出油管(25)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給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油漏斗(2)頂部通過臺階(19)與所述外殼頂部固定連接,所述臺階(19)上設有防塵圈(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給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油漏斗(2)下方的外殼(10)兩側均開設有液態調料進料口(6),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6)各與一個設置在所述外殼(10)內的液態調料容器(7)連通;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底部分別固定有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21),且所述第二閥門(20)的閥板、第三閥門(21)的閥板分別位于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 )底部通孔(22 )的正下方且能打開或者關閉所述兩個液態調料容器(7 )底部的通孔(22);所述第二閥門(20)、第三閥門(21)的出口分別與第二輸油軟管(23)、第三輸油軟管(24)連通,所述第二輸油軟管(23)、第三輸油軟管(24)分別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外的第二出油管(12)、第三出油管(26)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給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0)兩側各與一塊用于封蓋所述兩個液態調料進料口(6)的封板(27)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自動給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0)下部還開設有固體調料容器孔(13),所述固體調料容器孔(13)與設置在所述外殼(10)內的固體調料送料管(14)連通;所述固體調料送料管(14)與凹槽(16) —端連通,所述凹槽(16)另一端與外部連通;所述凹槽(16)內設有螺旋推桿(15);所述螺旋推桿(15)—端與螺旋推桿手柄(17)連接。
【文檔編號】A47J47/01GK203828790SQ201420243719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王政光 申請人:王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