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電飯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電飯鍋包括電飯鍋主體、存儲倉、供水管路、傳動機構、控制及網絡通訊系統。 所述電飯鍋主體內放置內膽,電飯鍋主體通過傳動機構下降與鍋蓋分離,下降后與存儲倉的下米口滑槽對接,同時供水噴嘴伸入內膽,傳動機構帶動電飯鍋主體內的內膽旋轉,存儲倉下方的雙層下米閘動作向鍋內加米,供水噴嘴加水并攪拌對米進行清洗,清洗后供水噴嘴又將洗米水抽出,供水噴嘴再次加入適量的水用煮飯,電飯鍋主體上升,同時把供水噴嘴擠出內膽,電飯鍋主體上升到位后與鍋蓋扣合,控制器控制加熱部件對內膽中的米加熱煮飯。這種全自動電飯鍋可通過控制系統的通訊模塊與電腦或移動通訊設備進行通訊實現數據交互和遠程控制。
【專利說明】全自動電飯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電飯鍋,屬于廚房電器領域,涉及物聯網通訊的遠程控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電飯鍋在煮飯前需要人工將米洗凈后加水才能煮飯。當人們早上需要制作新鮮米飯或粥時,就要很早起床準備。另外,現在很多人工作下班后要回家做飯,需要洗米煮飯后等待米飯煮熟才能吃飯,占用較多空余時間。
[0003]為了解決現有電飯鍋的不足,申請號為201420125410.4的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可遠程控制全自動煮飯的電飯鍋,該全自動電飯鍋包括米倉、中轉倉、淘米裝置和電飯鍋本體,米倉底部使用螺桿泵與中轉倉的進料口相對接,實現米的輸送與計量,淘米倉與中轉倉連接,電飯鍋本體的頂部設有鍋蓋,鍋蓋上設置有加米口,淘米倉下降后穿入鍋蓋的加米口,使淘米倉上的排米口下降至電飯鍋本體內側底部,同時中轉倉的米進入淘米倉,定量加水器通過加水管向淘米倉內加水,同時控制攪拌器旋轉進行淘米程序,洗米后將淘米水抽出,淘米倉上升,同時加水管給水清洗淘米倉內壁的同時完成向電飯鍋本體中加水的工作,最后電飯鍋本體自動加熱達到煮飯的目的。該專利的技術方案有以下不足:I)鍋蓋上設置有加米口,煮飯時難以密封,影響米飯質量;2)因為電飯鍋的本體設計在底部,而且煮飯時封閉在內部,煮飯過程產生的蒸汽難以收集排出,將會影響其他內部零件的使用壽命;3)米倉與中轉倉用螺桿泵連接輸送米,結構復雜難以維護,并且長時間不用時,殘余的米難以徹底排出,導致米在設備內部變質。4 )淘米倉上的排米口比電飯鍋本體小很多,排米時米會堆積在鍋子的中間,導致米分布不均勻,影響米飯質量。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種運作方式的全自動電飯鍋,結構簡單合理,更加實用。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該全自動電飯鍋包含:內膽,用于容納例如米或其他需要煮熟的食材;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收納內膽;可分離的鍋蓋,扣合在電飯鍋主體上,并覆蓋關閉內膽;加熱部件,安裝在電飯鍋主體內部,用于對內膽中的米加熱;存儲倉,下面開口并設有推拉式雙層下米閘,用于存放備用的米或其他顆粒狀需要煮熟的食材;動力及傳動機構;供水管路及電磁閥;控制系統,用于對電飯鍋的全自動控制及與外部輔助控制設備通訊。
[0006]進一步,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側邊固定有一個螺母和若干個滑槽,電飯鍋主體通過滑槽安裝在垂直的導軌上,螺母套在傳動機構中的垂直螺桿上,可正反轉的主動輪通過皮帶驅動螺桿下端的皮帶輪從而使螺桿正反旋轉,螺桿旋轉時推動電飯鍋主體上的螺母從而推動電飯鍋主體沿著導軌升降。
[0007]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側邊固定有一個電源插座,電源插座有電線與電飯鍋主體內的加熱部件連接。在外殼中間隔板的固定位置設有對應的電源插頭,電源插頭有電線與控制系統連接。當電飯鍋主體上升到位時電飯鍋主體的電源插座與外殼中間隔板上的電源插頭對接,電飯鍋主體內的加熱部件就能與控制系統連接通電。當電飯鍋主體下降后電飯鍋主體的電源插座與外殼中間隔板上的電源插頭斷開。
[0008]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側邊還安裝有一個豎直的可擺動的圓軸,圓軸上安裝一個摩擦輪,摩擦輪側面穿過電飯鍋主體與內膽貼合。摩擦輪下端是開口的齒合結構,在電飯鍋外殼的底部安裝有一個旋轉輪,旋轉輪上端是開口的齒合結構,旋轉輪也通過皮帶與可正反轉的主動輪連接,電飯鍋主體上的螺母通過螺桿的旋轉驅動下降,脫出螺紋段時摩擦輪下端的齒合結構剛好與旋轉輪上端的齒合結構搭接,旋轉輪將驅動電飯鍋主體上的摩擦輪,摩擦輪與內膽貼合擠壓,進而驅動內膽旋轉。
[0009]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上邊緣與鍋蓋邊緣都設計有錯開角度的扣位,結構和市面上的普通壓力鍋相同,當鍋蓋以錯開電飯鍋主體扣位的角度蓋到電飯鍋主體上之后旋轉一定角度即可與電飯鍋主體扣合。為了實現鍋蓋的自動旋轉,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一個旋蓋凸輪和推片,上述的鍋蓋邊緣設計了一排連續的小孔,推片前端的頂尖可以穿進鍋蓋的小孔中,旋蓋凸輪每旋轉一圈都推動推片前進一次,推片前進推動鍋蓋旋轉一個孔位的角度,推片通過一個推片彈簧復位。反復多次直到推片退出最后一個小孔,就實現了鍋蓋與電飯鍋主體的扣合。鍋蓋內設計有密封圈,鍋蓋與電飯鍋主體扣合后,鍋蓋、密封圈與內膽形成密封腔室,結構和市面上的普通壓力鍋相同,保證了煮飯的質量,且煮飯過程產生的蒸汽通過鍋蓋上的排氣孔向外排出,不會影響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0010]上述供水噴嘴通過供水噴嘴的旋轉軸與噴嘴固定座安裝在外殼的內壁上,供水噴嘴的旋轉軸一端通過一個可旋轉的接頭接供水管路,另一端設計為有孔的旋轉操作桿。旋轉操作桿通過一條拉桿與安裝在底部的壓板連接,當電飯鍋主體下降到底部時會帶動壓板下移,從而拉動供水噴嘴的旋轉操作桿,從而帶動供水噴嘴向下擺動進入電飯鍋主體內的內膽。而電飯鍋主體上升時將會抬起供水噴嘴脫出到電飯鍋主體外。
[0011]上述的存儲倉的下米口安裝一個雙層下米閘,有放米和計量的作用。雙層下米閘上設計有雙層錯開的兩個方孔,安裝在存儲倉下米口中間,存儲倉下米口的下面是一個向電飯鍋主體傾斜的滑槽,上述雙層下米閘的初始狀態是上層閘板的方孔在存儲倉下米口的外部,上層閘板封閉存儲倉下米口,而雙層下米閘的下層閘板方孔在存儲倉下米口的內部,雙層下米閘的上層閘板與下層閘板之間以及存儲倉下米口形成腔室。雙層下米閘每次動作都放出固定數量的米,通過對偏心輪旋轉進行計數就實現了放米和計量的動作。本實用新型的存儲倉只在下米口安裝一個可推拉的雙層下米閘就實現了放米和計量的功能,米通過雙層下米閘后直接進到傾斜的滑槽落入電飯鍋主體的內膽中,不需要單獨的中轉倉。而且在放米的過程中內膽一直處于旋轉狀態,確保米在內膽中均勻分布。此結構簡單,相應的故障也少,且不會有米殘留在內部。
[0012]上述的控制系統采用集成電路控制板,內部集成控制芯片、輸入輸出接口、系統備用電池、WIFI模塊和藍牙模塊。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電飯鍋內部感應器、電磁開關、電磁閥、驅動電機、加熱部件都通過控制系統內部的程序實現自動化控制。在有WIFI網絡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系統的WIFI模塊與電腦或移動通訊設備進行通訊實現數據交互和控制,在沒有WIFI網絡的情況下也可通過藍牙模塊與移動通訊設備進行通訊實現控制。由此實現了電飯鍋的遠程控制全自動煮飯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不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鍋蓋扣合前的放置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構造正面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飯鍋主體上升后的內部構造前側面視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飯鍋主體下降后的內部構造前側面視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飯鍋主體下降后的內部構造后側面視圖;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飯鍋主體下降后的升降機構局部視圖;
[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雙層下米閘的機構局部視圖;
[0022]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的雙層下米閘的機構平面結構視圖;
[0023]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放米狀態的剖面視圖;
[0024]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供水管路示意圖。
[0025]圖中1、存儲倉;2、內膽;3、電飯鍋主體;4、導軌;5、螺桿;6、鍋蓋;7、供水噴嘴;8、噴嘴固定座;9、圓軸;10、滑槽;11、摩擦輪;12、旋轉輪;13、頂底彈簧;14、旋蓋凸輪;15、推片;16、固定銷I; 17、推片彈簧;18、固定銷2; 19、螺桿驅動輪;20、驅動電機;21、主動輪;22、偏心輪;23、外殼;24、雙層下米閘;25、主動軸;26、擠水凸輪;27、電機皮帶輪;28、偏心輪連桿;29、擠水板;30、排水膠囊;31、三通;32、進水口; 33、排水口; 34、電磁開關;35、圓柱接近感應器;36、皮帶I ; 37、皮帶2 ;38、存儲倉蓋;39、拉桿;40、壓板;41、鍋蓋接近感應器;42、進水電磁閥;43、排水電磁閥;44、螺母;45、控制系統;46、電源插座;47、電源插頭;48、加熱部件;49、腔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26]該全自動電飯鍋包含:內膽(2),用于容納例如米或其他需要煮熟的食材;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3),收納內膽(2);可分離的鍋蓋(6),扣合在電飯鍋主體(3)上,并覆蓋關閉內膽(2);加熱部件(48),安裝在電飯鍋主體(3)內部,用于對內膽(2)中的米加熱;存儲倉
(1),下面開口并設有推拉式雙層下米閘(24),用于存放備用的米或其他顆粒狀需要煮熟的食材;動力及傳動機構;供水管路及電磁閥;控制系統(45),用于對電飯鍋的全自動控制及與外部輔助控制設備通訊。
[0027]進一步,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3)側邊固定有一個螺母(44)和若干個電飯鍋主體滑槽(10),電飯鍋主體(3)通過滑槽(10)安裝在垂直的導軌(4)上,螺母(44)套在傳動機構中的垂直螺桿(5 )上,可正反轉的主動輪(21)通過皮帶1(36)驅動螺桿(5 )下端的螺桿驅動輪(19)從而使螺桿(5)正反旋轉,螺桿(5)旋轉時推動電飯鍋主體(3)上的螺母
(44)從而推動電飯鍋主體(3)沿著導軌(4)升降,螺桿(5)的中間是螺紋段,螺紋段的上下兩端各有一段小于螺母(44)內徑的圓柱段,當螺母(44)移動到圓柱段時將會停止繼續移動。電飯鍋主體(3 )的螺母(44 )上升脫出螺桿(5 )的螺紋段之后,螺桿(5 )反向旋轉,電飯鍋主體(3)依靠自身重力將螺母(44)重新套入螺桿(5)的螺紋段。電飯鍋主體(3)的螺母(44 )下降脫出螺桿(5 )的螺紋段之后,螺桿(5 )反向旋轉,電飯鍋主體(3 )則通過頂底彈簧(13)的彈力將螺母(44)重新套入螺桿(5)的螺紋段。
[0028]進一步,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3)側邊固定有一個電源插座(46),電源插座
(46)有電線與電飯鍋主體(3)內的加熱部件(48)連接。在外殼(23)中間隔板的固定位置設有對應的電源插頭(47 ),電源插頭(47 )有電線與控制系統(45 )連接。當電飯鍋主體(3 )上升到位時電飯鍋主體(3 )的電源插座(46 )與外殼(23 )中間隔板上的電源插頭(47 )對接,電飯鍋主體(3)內的加熱部件(48)就能與控制系統(45)連接通電。當電飯鍋主體(3)下降后電飯鍋主體(3)的電源插座(46)與外殼(23)中間隔板上的電源插頭(47)斷開。
[0029]進一步,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3)側邊還安裝有一個豎直的可擺動的圓軸
(9),圓軸(9)上安裝一個摩擦輪(11),摩擦輪(11)側面穿過電飯鍋主體(3)與內膽(2)貼合。摩擦輪(11)下端是開口的齒合結構,在電飯鍋外殼(23)的底部安裝有一個旋轉輪
(12),旋轉輪(12)上端是開口的齒合結構,旋轉輪(12)也通過皮帶I (36)與可正反轉的主動輪(21)連接,電飯鍋主體(3)上的螺母(44)通過螺桿(5)的旋轉驅動下降,脫出螺紋段時摩擦輪(11)下端的齒合結構剛好與旋轉輪(12)上端的齒合結構搭接,旋轉輪(12)將驅動電飯鍋主體(3)上的摩擦輪(11),摩擦輪(11)與內膽(2)貼合擠壓,進而驅動內膽(2)旋轉。
[0030]上述供水管路由供水噴嘴(7)接通一個三通(31 ),三通(31)的另外兩個口一個接進水管路、一個接排水管路。
[0031 ] 進一步,上述供水噴嘴(7 )通過供水噴嘴(7 )的旋轉軸與噴嘴固定座(8 )安裝在外殼(23)的內壁上,供水噴嘴(7)的旋轉軸一端通過一個可旋轉的接頭接供水管路,另一端設計為有孔的旋轉操作桿。供水噴嘴(7)的旋轉操作桿通過拉桿(39)與安裝在底部的壓板(40)連接,當電飯鍋主體(3)下降到底部時會帶動壓板(40)下移,從而拉動供水噴嘴(7)的旋轉操作桿,從而帶動供水噴嘴(7)向下擺動進入電飯鍋主體(3)內的內膽(2)。而電飯鍋主體(3 )上升時將會抬起供水噴嘴(7 )脫出到電飯鍋主體(3 )外。
[0032]進一步,上述供水管路的進水口(32)與外部的水管連接進水,通過一個進水電磁閥(42 )控制,也可安裝計量水泵或內部水箱控制進水。流過進水電磁閥(42 )的水經過三通
[31]后,流進供水噴嘴(7)。供水時,須先關閉排水電磁閥(43 ),打開進水電磁閥(42 )。
[0033]進一步,從三通(31)的接口接出排水的管路經過排水電磁閥(43)后與排水膠囊(30)連接,排水膠囊(30)兩端都裝有單向閥,流過排水膠囊(30)的水只能往外排,不能回流到內部。排水時,先關閉進水電磁閥(42),打開排水電磁閥(43),然后反復擠壓排水膠囊(30),需要排出的洗米水被抽回供水噴嘴(7),經過三通(31)后流過排水電磁閥(43),進到排水膠囊(30)最后通過排水口(33)排出到外部。
[0034]進一步,上述擠壓排水膠囊(30)的動作由一套相互配合的凸輪機構完成,擠水凸輪(26)安裝在主動軸(25)中間,主動軸(25)下端安裝有主動輪(21),上端安裝有偏心輪(22)用于推拉雙層下米閘(24)。主動輪(21)是雙層結構,一層通過皮帶2 (37)與電機皮帶輪(27)連接,另一層則通過皮帶I (36)與上述的旋轉輪(12)和螺桿驅動輪(19)連接。主動軸(25)中間的擠水凸輪(26)旋轉時推動擠水板(29)動作,擠水板(29)擠壓排水膠囊(30)形成排水壓力,在排水電磁閥(43)打開的情況下,排水膠囊(30)通過自身彈力回復原狀同時產生負壓將洗米水抽出。
[0035]進一步,上述的雙層下米閘(24)有放米和計量的作用,雙層下米閘(24)上設計有雙層錯開的兩個方孔,安裝在存儲倉(I)下米口中間,存儲倉(I)下米口的下面是一個向電飯鍋主體(3 )傾斜的滑槽(10 ),雙層下米閘(24)底部與一個可上下擺動的偏心輪連桿(28 )連接。偏心輪連桿(28)上開有長孔,偏心輪連桿(28)的端部伸出一根圓柱,圓柱穿在一個電磁開關(34)的拉桿孔內,電磁開關(34)通過拉桿伸縮實現對偏心輪連桿(28)的上下擺動。當偏心輪(22)上的偏心銷釘旋轉到固定位置時電磁開關(34)的拉桿收縮,將偏心輪連桿(28 )向下擺動,偏心輪(22 )上的偏心銷釘穿進偏心輪連桿(28 )的長孔中,旋轉偏心輪
(22)即可推拉偏心輪連桿(28)及雙層下米閘(24)往復運動。
[0036]進一步,上述雙層下米閘(24)的初始狀態是上層閘板的方孔在存儲倉(I)下米口的外部,上層閘板封閉存儲倉(I)下米口,而雙層下米閘(24)的下層閘板方孔在存儲倉(I)下米口的內部,雙層下米閘(24)的上層閘板與下層閘板之間以及存儲倉(I)下米口形成腔室(49)。雙層下米閘(24)被拉動后上層閘板的方孔向存儲倉(I)下米口的內部移動,而下層閘板的方孔向存儲倉(I)下米口的外部移動,存儲倉(I)中的米通過上層閘板的方孔進入中間的腔室(49)。雙層下米閘(24)拉動到一定位置后又將被推回初始狀態,雙層下米閘(24)推回初始狀態時,上述進入腔室(49)的米將通過下層閘板的方孔落到傾斜的滑槽
(10)中滑進電飯鍋主體(3)的內膽(2)。雙層下米閘(24)每次動作都放出固定數量的米,通過對偏心輪(22)旋轉進行計數就實現了放米和計量的動作。本實用新型的存儲倉(I)只在下米口安裝一個可推拉的雙層下米閘(24)即可解決放米和計量的功能,米通過雙層下米閘(24)后直接進到傾斜的滑槽(10)落入電飯鍋主體(3)的內膽(2)中,不需要單獨的中轉倉。而且在放米的過程中內膽(2)—直處于旋轉狀態,確保米在內膽(2)中均勻分布。此結構簡單,相應的故障也少,且不會有米殘留在內部。
[0037]進一步,上述的偏心輪(22)須旋轉到一個固定位置,才能保證上述偏心銷釘準確穿進偏心輪連桿(28)的長孔中。為滿足此要求,本實用新型在主動軸(25)上的側面安裝了一個凸起的圓柱,在外殼(23)的中間隔板上對應安裝了一個圓柱接近感應器(35),每次主動軸(25)旋轉,側面凸起的圓柱將被感應到一次,當圓柱接近感應器(35)感應到主動軸
(25)上凸起的圓柱時都發出感應信號給控制系統(45),實現主動軸(25)上的偏心輪(22)角度定位,同時也起到對偏心輪(22)旋轉的計數功能。
[0038]所述可升降的電飯鍋主體(3)上邊緣與鍋蓋(6)邊緣都設計有錯開角度的扣位,結構和市面上的普通壓力鍋相同,當鍋蓋(6)以錯開扣位的角度蓋到電飯鍋主體(3)上之后旋轉一定角度即可與電飯鍋主體(3)扣合,為了實現鍋蓋(6)的自動旋轉,本實用新型還設計了一個旋蓋凸輪(14)和推片(15),旋蓋凸輪(14)安裝在上述的垂直螺桿(5)上端的圓柱段上,旋蓋凸輪(14)與螺桿(5)通過花鍵配合,可上下移動。推桿則通過固定銷I (16)和固定銷2 (18)安裝在電飯鍋外殼(23)上,當電飯鍋主體(3)上的螺母(44)上升脫出螺桿(5)的螺紋段時,會將旋蓋凸輪(14)向上頂起與推片(15)接觸,而電飯鍋主體(3)上的螺母(44)下降進入螺桿(5)的螺紋段后,旋蓋凸輪(1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跟著下降,就與推片(15)錯開。
[0039]進一步,上述的鍋蓋(6)邊緣設計了一排連續的小孔,推片(15)前端的頂尖可以穿進鍋蓋(6)的小孔中,旋蓋凸輪(14)每旋轉一圈都推動推片(15)前進一次,推片(15)前進推動鍋蓋(6)旋轉一個孔位的角度,推片(15)通過一個推片彈簧(18)復位,因為推片(15)頂尖有一個斜度,所以復位時頂尖將穿進鍋蓋(6)后一個小孔而不會將鍋蓋(6)拉回,反復多次直到推片(15)退出最后一個小孔,就實現了鍋蓋(6)的旋轉動作,鍋蓋(6)與電飯鍋主體(3)扣合。鍋蓋(6)內設計有密封圈,鍋蓋(6)與電飯鍋主體(3)的扣合后,鍋蓋
(6)、密封圈與內膽(2)形成密封腔室(49),結構和市面上的普通壓力鍋相同,保證了煮飯的質量,且煮飯過程產生的蒸汽向外排出,不會影響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0040]進一步,上述的鍋蓋(6)要求以錯開扣位的角度蓋到電飯鍋主體(3)上才能實現上述動作,所以本實用新型在鍋蓋(6)邊緣的固定角度增加了一個感應耳板,在外殼(23)頂部安裝一個鍋蓋接近感應器(41),鍋蓋接近感應器(41)感應到鍋蓋(6 )的感應耳板后向控制系統(45)發出感應信號。鍋蓋(6)只有以正確的角度蓋上去,鍋蓋(6)邊緣的感應耳板才能被鍋蓋接近感應器(41)感應到,從而解決了上述問題。
[0041]上述的控制系統(45)采用集成電路控制板,內部集成控制芯片、輸入輸出接口、系統備用電池、WIFI模塊和藍牙模塊。本實用新型的全自動電飯鍋內部的鍋蓋接近感應器(41)、圓柱接近感應器(35 )、電磁開關(34)、進水電磁閥(42 )、排水電磁閥(43 )、驅動電機
(20)、加熱部件(48)都通過控制系統內部的程序實現自動化控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飯鍋主體(3)、鍋蓋(6)、供水噴嘴(7)、存儲倉(I)和控制系統(45),所述電飯鍋主體(3)包括內膽(2)、加熱部件(48)、摩擦輪(11)、滑槽(10)、螺母(44),所述電飯鍋主體(3)可沿導軌(4)垂直升降并與鍋蓋(6)分離;所述供水噴嘴(7)可以上下擺動;所述存儲倉(I)下米口安裝可以推動的雙層下米閘(2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電飯鍋主體(3)中的內膽(2)可單獨取出,當電飯鍋主體(3)下降到底部時摩擦輪(11)在旋轉輪(12)的驅動下旋轉并貼合內膽(2),帶動內膽(2)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電飯鍋主體(3)上邊緣與鍋蓋(6)邊緣都設計有錯開角度的扣位,鍋蓋(6)邊緣還設計了一排連續的小孔,鍋蓋(6)在推片(15)的推動過程中實現旋轉動作并與電飯鍋主體(3)扣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供水噴嘴(7)向下擺動進入內膽(2)后可以向內膽(2)進水和抽水,并且通過內膽(2 )的旋轉對內膽(2 )中的米進行攪拌清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電飯鍋主體(3)下降到底部時會帶動壓板(40)下移,從而拉動供水噴嘴(7)的旋轉操作桿,從而帶動供水噴嘴(7)向下擺動進入電飯鍋主體(3)內的內膽(2),而電飯鍋主體(3)上升時將會抬起供水噴嘴(7)脫出到電飯鍋主體(3)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存儲倉(I)下米口安裝有雙層下米閘(24),雙層下米閘(24)的上層閘板與下層閘板之間以及存儲倉(I)下米口形成腔室(49)用于米的計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45)內部集成控制芯片、WIFI模塊和藍牙模塊,移動通訊設備或電腦可通過網絡與控制系統內部的通訊模塊進行通訊,控制系統通過內部程序實現對所述全自動電飯鍋自動化控制。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4169626SQ20142065695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3日
【發明者】陳云 申請人: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