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半自動茶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自動茶壺,用以解決泡茶時容易燙傷手,不方便使用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包括壺體、壺座和導桿,所述壺體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壺座包括托盤和座體,所述座體頂部凹設有一凹腔,所述凹腔中間開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的邊沿連設有一向上凸起的凸環,所述座體上連設有出水管,該出水管與所述凹腔相連通,所述托盤包括盤體和盤頸,該托盤連設于所述座體頂部,所述盤頸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凹腔相連通;所述導桿頂端設有密封部件,中部設有彈性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上密封件,所述上密封件可頂觸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使第一出水口密閉,所述導桿的底端穿過所述凸環進入所述座體,并由該座體底部伸出。
【專利說明】一種半自動茶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壺,特別是指一種半自動茶壺。
【背景技術】
[0002]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飲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泡茶時,茶葉須用開水沖泡,且沖泡時間不能太久,不然茶會苦澀,而人們經常使用的茶壺是由碗狀壺體和茶蓋組成,倒茶時,手握壺體邊緣,利用壺體和茶蓋的間隙倒出茶水,這樣手易被高溫的茶水燙傷,還須用一個茶漏斗過濾茶葉,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半自動茶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泡茶不方便,容易燙傷手的冋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半自動茶壺,包括壺體、壺座和導桿,所述壺體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 ;
[0006]所述壺座包括托盤和座體,所述座體頂部凹設有一凹腔,所述凹腔中間開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的邊沿連設有一向上凸起的凸環,所述座體上連設有出水管,該出水管與所述凹腔相連通,所述托盤包括盤體和盤頸,該托盤連設于所述座體頂部,所述盤頸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凹腔相連通;
[0007]所述導桿頂端設有密封部件,中部設有彈性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上密封件,所述上密封部件可頂觸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使第一出水口密閉,所述導桿的底端穿過所述凸環進入所述座體,并由該座體底部伸出。
[0008]進一步的,所述壺體包括壺本體和連設于壺本體的壺頸,所述第一出水口設于所述壺頸底部,所述壺本體底部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出水口相連通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上設有過濾網。
[0009]進一步的,所述凸環高于所述托盤與所述座體的連接處,低于所述盤頸的高度。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上密封件為橡膠部件。
[0011]進一步的,所述導桿高出所述凸環的部分為橡膠柱體。
[0012]進一步的,所述密封部件還包括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與所述凸環呈密封狀態。
[0013]進一步的,所述導桿的底端套有橡膠套。
[0014]進一步的,還包括茶蓋,所述茶蓋蓋于所述壺體。
[0015]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0016]本實用新型的茶壺,改變傳統茶壺的形式,將壺體放在托盤上,沖泡茶葉時,所述上密封件將壺體第一出水口封住,使壺體內的茶水無法流出;倒茶時,將杯子或者茶海置于所述出水管下方,杯子或茶海擠壓所述導桿的底端使彈性部件形變,帶動所述導桿另一端頂部的上密封件傾斜,改變上密封件與第一出水口的密封狀態,茶水通過所述座體凹腔、出水管流到杯子或茶海,拿出杯子或茶海時,所述彈性部件恢復原狀,釋放能量,上密封件與第一出水口恢復封閉狀態。本實用新型的茶壺能夠實現自動出水的功能,手不易被燙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半自動茶壺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壺座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壺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3]如圖1-圖4所不,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半自動茶壺,包括壺體1、壺座2、茶蓋5和導桿3,所述壺體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 120 ;所述壺座2包括托盤21和座體22,所述座體22頂部凹設有一凹腔220,所述凹腔220中間開設有一開口 221,所述開口 221邊沿連設有一向上凸起的凸環222,所述凸環222高于所述托盤21與所述座體22的連接處4,低于所述盤頸211的高度,所述茶蓋5蓋于所述壺體1,能持久保持水溫。
[0024]所述座體22上連設有出水管223,該出水管223與所述凹腔220相連通,所述托盤21包括盤體210和盤頸211,該托盤21連設于所述座體22頂部,所述盤頸211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水口 213,所述第二出水口 213與所述凹腔220相連通。
[0025]所述導桿3頂端設有密封部件31,中部設有彈性部件32,所述密封部件31包括上密封件310和下密封件312,所述上密封件310可頂觸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120上,使第一出水口 120密閉,所述上密封件310為橡膠部件,所述導桿3高出所述凸環222的部分為橡膠柱體311,方便控制上密封件310的閉合狀態,靈活控制出水量,所述下密封件312與所述凸環222呈密封狀態,茶水不易順著導桿3流入座體2內部,不方便倒出。所述導桿3的底端33穿過所述凸環222進入所述座體22,并由該座體22底部伸出,用杯子或茶海擠壓導桿的底端33,能夠實現自動出水功能。所述導桿3的底端33套有橡膠套330,杯子或壺海不易被劃出劃痕。
[0026]所述壺體I包括壺本體11和連設于壺本體的壺頸12,所述第一出水口 120設于所述壺頸12底部,所述壺本體11底部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出水口 120相連通的第三出水口 110,所述第三出水口 110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120,所述第三出水口 110上設有過濾網111,茶葉不易隨茶水流到杯子或茶海。
[0027]將杯子或者茶海置于所述出水管223下方,杯子或茶海擠壓所述導桿的底端的橡膠套330使彈性部件32形變,帶動所述導桿另一端頂部的上密封件310傾斜,改變上密封件310與第一出水口 120的密封狀態,茶水通過所述座體凹腔220、出水管223流到杯子或茶海,拿出杯子或茶海時,所述彈性部件32恢復原狀,釋放能量,上密封件310與第一出水口 120恢復封閉狀態。本實用新型的茶壺能夠實現自動出水的功能,手不易被燙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0028]本實用新型可根據需要點綴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既美觀又實用。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包括壺體、壺座和導桿,所述壺體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水口 ; 所述壺座包括托盤和座體,所述座體頂部凹設有一凹腔,所述凹腔中間開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的邊沿連設有一向上凸起的凸環,所述座體上連設有出水管,該出水管與所述凹腔相連通,所述托盤包括盤體和盤頸,該托盤連設于所述座體頂部,所述盤頸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凹腔相連通; 所述導桿頂端設有密封部件,中部設有彈性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包括上密封件,所述上密封件可頂觸于所述第一出水口,使第一出水口密閉,所述導桿的底端穿過所述凸環進入所述座體,并由該座體底部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包括壺本體和連設于壺本體的壺頸,所述第一出水口設于所述壺頸底部,所述壺本體底部開設有與所述第一出水口相連通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上設有過濾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環高于所述托盤與所述座體的連接處,低于所述盤頸的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件為橡膠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高出所述凸環的部分為橡膠柱體。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還包括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與所述凸環呈密封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的底端套有橡膠套。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茶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茶蓋,所述茶蓋蓋于所述壺體。
【文檔編號】A47G19/14GK204232757SQ201420735252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8日
【發明者】徐春妹 申請人:徐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