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智能飯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種飯盒,具體是一種可以計算、調配、控制食入食物重量、品種,記 錄飲食量、營養配比的飯盒。
背景技術:
現有的飯盒由飯盒蓋、飯盒壁、飯盒底、飯盒把手組成,一般只能用作盛飯器皿,在 使用飯盒時,一般不能清楚地反映盛入飯盒的食品的重量、種類和營養配比,從而不能確切 地反映所攝入的食品的重量和種類是否符合人體健康飲食的標準或要求,也不能控制人對 食品的攝入量,也不能記錄一段時間內人的飯菜食入量及食品種類食入量,這樣就會導致 貪食或肥胖的人吃得過多;偏食,厭食的人吃得過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控制進餐時攝入的食品的重量和種類的飯盒, 從而解決現有的飯盒只能用作盛飯器皿而不能反映和控制進餐時的食品的重量和種類的 缺陷。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飯盒,其主要由啟動按鈕、用于盛 放食品的頂部敞開的容器、設置在該容器頂部的用于控制該容器開合的可活動的蓋板、用 于控制該蓋板開合的電機、用于控制該電機運轉的控制器(單片機或CPU)、含有飲食數據 庫的儲存器、觸摸式顯示器和用于反饋容器的重量給中央處理器的重量傳感器(又名壓力 傳感器);電機設置在所述蓋板的后端,并通過其輸出軸與該蓋板聯接;重量傳感器設置在 所述容器的下方;控制器、觸摸式顯示器和儲存器均設置在容器外側;啟動按鈕分別與所 述控制器、儲存器、電機和觸摸式顯示器電性連接;控制器分別與儲存器、電機、重量傳感器 和觸摸式顯示器通過控制線連接。就餐時,人們通過觸摸式顯示器輸入自己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健康狀況等, 在該飯盒的容器中盛入食品(蔬菜、水果、主食和湯)時,設置在容器底部的重量傳感器會 把食物的計量數據傳給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根據輸入的食用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 重及健康狀況等結合含有飲食數據庫的儲存器及時間分析是否適合該食用者進餐,并根據 分析結果控制容器的開、合或半開合狀態,以達到允許或不允許;或允許進一定量的食物, 從而達到控制食物重量的目的。為了更好的控制容器的開合狀態,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之一是將蓋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后側面,該蓋板的左右端部沿縱向設置有齒條 或開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電機齒輪;所述容器的后側面設置有橫向延伸的傳動 軸,該傳動軸對應所述齒條處設置有傳動軸齒輪,所述電機齒輪與該傳動軸齒輪咬合,該傳 動軸齒輪與所述齒條或開孔咬合。設計之二是將蓋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后側面,該蓋板的左、右端部沿縱向 設置有齒條或依次相鄰的多個開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電機齒輪;所述容器的后
5側面設置有橫向延伸的傳動軸,該傳動軸對應所述齒條處設置有傳動軸齒輪,該傳動軸齒 輪與該齒條或開孔咬合;所述電機齒輪與設置在該傳動軸中部的齒輪齒合。通過以上兩種設計,只需要控制電機的正反轉,便可實現蓋板的開合;在打開或關 閉蓋板的過程中,只需要通過停止電機的轉動,即可實現蓋板的半開半合狀態。為了便于容器的移動,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用于置放容器的容器架,該容器架由 底部的底板和設置在該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邊緣并向上延伸的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和 右側壁構成,容器的頂部四周邊緣向外延伸形成外沿,當該容器置放在該容器架中時,該外 沿恰好搭在該容器架的頂部;蓋板的后端延伸至容器架的后側壁上,并向下延伸至使齒條 或開孔與傳動軸齒輪咬合處;傳動軸設置在該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后方;此時可將重量傳感 器設置在該底板上,且當容器置放在該容器架中時與該容器的底部接觸。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上方各設置有一內側開口的左滑槽和右滑槽,該左滑 槽和右滑槽的內側與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內側邊的距離至少等于容器的外沿的寬 度,蓋板的左、右邊沿通過該開口分別設置在左滑槽和右滑槽中。將蓋板的左、右邊沿通過該開口設置在該滑槽中,如此一來,在蓋板的開合過程 中,由于其兩端始終受滑槽的導引和固定,確保了蓋板開合過程中前后受力的穩定性,且使 得蓋板不容易被打開。當容器至少是三個時,自左向右依次置放在容器架中。為了容器的拿持方便,該智能飯盒的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之間設置有托盤, 該托盤上對應于所述容器處設置有足以使該容器穿過的托盤孔;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 側壁的內表面的上部設置有限位塊;該托盤的左、右板壁置放在該限位塊上,該托盤的后 板壁置放在該容器架的后側壁上;該托盤的前板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手柄;相鄰的容器之 間設置有擋板,該擋板的底部與該容器架的底板固連,該擋板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 或右側壁的高度相同,該擋板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架的前、后側壁固連;擋板的上方均設 置有左右兩側開口且沿縱向延伸的擋板滑槽,該擋板滑槽與所述左滑槽或右滑槽處在同一 水平面上;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 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一所述蓋板;此時,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左 滑槽和該擋板滑槽中;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擋 板滑槽中;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槽 和該擋板滑槽中;對應于每一蓋板設置有一傳動軸和一所述電機;托盤上對應于所述擋板 滑槽處設置有供該擋板滑槽穿出的滑槽孔,如此確保托盤的設置不影響蓋板的開合。當容器至少是三個,自左向右依次置放在所述容器架中,相鄰的容器之間設置有 擋板,該擋板的底部與該容器架的底板固連,該擋板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或右側壁 的高度相同,該擋板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架的前、后側壁固連;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 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托 盤,該托盤上對應于容器處設置有足以使該容器穿過的托盤孔;容器架的左側壁、右側壁的 內表面的上部和擋板的左右側面的上部均設置有限位塊;托盤的左、右板壁置放在該限位 塊上,該托盤的后板壁置放在該容器架的后側壁上;托盤的前板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手柄; 此時,擋板的上方均設置有左右兩側開口且沿縱向延伸的擋板滑槽,該擋板滑槽與所述左滑槽或右滑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 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一所述蓋板;容器架的左側壁和 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所述左滑槽和該擋板滑槽中;相鄰的 兩個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相鄰的兩個擋板滑槽中;所述容器架的右側壁 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槽和該擋板滑槽中;對應于每 蓋板設置有一所述傳動軸和一所述電機。為了便于運輸和置放,該智能飯盒還包括一設置在容器架外的殼體,該殼體的左、 右側板分別與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左、右端部的外沿固連,該殼體的后面板設置在所述電機 的后方,該殼體的頂面和前面板呈“U”形;頂面的橫向部與后面板的頂端固連,該頂面的 左、右縱向部的外沿分別與殼體的左、右側板的頂端固連,該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內沿分 別與容器架的左、右側壁固連;前面板的橫向部的底端與殼體的底面的前端固連,該橫向部的上端與所述容器架 的前側壁固連,且該橫向部的上端低于所述托盤的下邊緣;前面板的左、右豎部的外沿分別 與左、右側板前端固連;該左、右豎部的頂部分別與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前端固連,該左、 右豎部的內側分別與容器架的左、右側壁的頂部的延伸部固連;觸摸式顯示器、啟動按鈕均設置在殼體的頂面的橫向部;該橫向部上還設置有喇 叭,該喇叭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至少有一個容器內沿縱向設置有至少三個腔體;容器 架的內壁上設置有用以監測所述容器的溫度的溫度感應器;控制器及所述儲存器均固定在 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外表面上或均固定在所述殼體的后面板的內表面上,還可均固定在所述 殼體的頂部的橫向部的內表面上;殼體的后面板上設置有電池盒;該電池盒的內面板上設 置有用于安裝所述電機的電機安裝板,該電機安裝板的左右兩邊設置有用于固定傳動軸的 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傳動軸自左而右依次設置,其中,左邊的傳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 在殼體的右側板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左固定板的左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 壁和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的電機相應設置在所述電機安裝板的左端;右邊的傳 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殼體的左側板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右固定板的右側面上的軸 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和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的電機相應設置在電機安裝 板的右端;中間的傳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所述左固定板的右側面上的軸承座和設置 在右固定板的左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和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 的電機相應設置在電機安裝板的兩端之間;此時,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別設置在殼體的頂面 的左、右縱向部的內表面上,擋板滑槽設置在殼體的頂面的前延部的內表面上;該前延部設 置在該擋板滑槽的正上方,且自所述橫向部向前至少延伸至該擋板滑槽的前端;或將左滑 槽和右滑槽分別固定在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頂部,擋板滑槽固定在擋板的頂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無殼體、打開蓋板時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無殼體、合上蓋板時的示意圖;圖3是設置殼體、打開蓋板的智能飯盒示意圖;圖4是滑槽后端向下彎曲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設置齒條的蓋板邊沿延伸至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外表面上的部分,其上的齒
7條與傳動齒輪咬合的放大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托盤示意圖;圖7是設置有滑槽孔的托盤示意圖;圖8是設置殼體、打開蓋板的智能飯盒示的后側視圖;圖9是將設置有三個容器架、一個蓋板的智能飯盒的前半部分向下切掉后的示意 圖;圖10是三個容器架自左而右依次設置,并成為一體、共用一個蓋板、一個托盤時 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打開蓋板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設置有三個容器、三個蓋板時的傳動軸和電機的 設置結構示意圖;圖13是圖2中的傳動軸和電機的設置結構放大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設置有三個容器、一個蓋板、三個托盤時的結構示 意圖;圖15是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設置有三個容器、三個蓋板、三個托盤時的結構示 意圖;圖16是將蓋板的邊沿置放在滑槽內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3,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飯盒,其主要由用于盛放食品的頂部敞開的 容器1、設置在該容器1頂部的用于控制該容器開合的可活動的蓋板2、用于控制該蓋板2 開合的電機3、用于控制該電機3運轉的控制器(單片機或CPU)、含有飲食數據庫的儲存 器、設置在殼體的頂面的橫向部4的啟動按鈕5、觸摸式顯示器6、語音提示裝置即與控制器 電性連接的喇叭7和用于反饋容器1的重量給中央處理器的重量傳感器8 (壓力傳感器), 重量傳感器8設置在用于置放容器1的容器架的底板9上,電機3設置在蓋板2的后端,具 體是設置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后側;設置在該后側壁10的后側的還有傳動軸11,傳動軸 11的兩端與設置在該后側壁10的外表面的左右兩端的軸承座12固連(也可將軸承座固定 在殼體的左側板20和右側板21的內表面上,從而將軸承座11與殼體固連),從而將傳動軸 11固定在后側壁10和電機3之間,電機3通過其輸出軸上的電機齒輪與設置在傳動軸11 中部的齒輪13咬合(齒合),進而通過設置在傳動軸11兩端的傳動齒輪14與蓋板2的左 右邊沿上的縱向設置的齒條(橫向開孔)15咬合(如圖4所示),從而帶動蓋板2的前后 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蓋板2的后端需延伸至容器架的后側壁10的外表面上,確保其 左、右邊沿上的齒條或橫向開孔15能夠與傳動軸11端部的傳動齒輪14咬合。當然,傳動軸11的中部齒輪13也可以去掉,只需要用電機3的輸出軸上的電機齒 輪驅動傳動軸11端部的傳動齒輪14即可;此外,還可在蓋板2的中部沿縱向設置齒條或依 次相鄰的多個開孔15,通過電機3的電機齒輪直接與該齒條或開孔15咬合,實現對蓋板2 的驅動,如此還可省去傳動軸11,簡化結構,節約成本。只需要控制電機3的正反轉,便可實現蓋板2的開合;在打開或關閉蓋板2的過程 中,只需要通過停止電機3的轉動,即可實現蓋板2的半開半合狀態。[0039]如圖1所示,為了確保蓋板2在開合的過程中縱向移動的穩定性(不發生左右偏 移),同時又保證蓋板2不容易被掀起,本實施例中,在容器架的左側壁16和右側壁17的頂 部上方設置了內側開口的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蓋板2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左滑槽18 和右滑槽19中,在蓋板2的前后移動過程中,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對蓋板2起導引和穩 固方向的作用,同時,由于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均只有內側開口,因此確保了蓋板2不容 易被掀起。容器1在置放在容器架的由容器架的四壁和底板9構成的腔體中即容器1置放在 容器架中時,容器1的頂部邊緣的外沿恰好搭在容器架的四壁的頂部邊緣上,確保容器1不 會繼續下落,而蓋板2用于打開或封閉容器1的頂部敞開的口,則在蓋板2需要左滑槽18 和右滑槽19導引和穩定時,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的內側部分(或全部)固定在容器架的 左、右側壁16、17的頂部上時,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的內側與容器架的左右側壁16、17的 內側的距離至少等于容器1的頂部外沿的寬度,確保容器1的頂部外沿在容器架的頂部的 搭放空間,有利于容器1的平穩置放。容器架的設置主要目的是之一便于容器1的挪移,而當容器1有多個,如三個時, 自左向右依次設置,這種結構有兩種情形,一是只在容器架的左、右側壁16、17之間設置了 三個依次設置的容器1,這三個容器1共用同一個蓋板2 ;(—容器架、三容器、一蓋板)另一 種情形是容器1不僅是三個,自左向右依次排列,且對應于每一容器1均設置有一左側壁和 右側壁的頂部分別設置有一左滑槽和右滑槽的容器架、一用于開合該容器1的蓋板2和一 用于驅動該蓋板2的電機,且相鄰的容器架相互固連,這種結構相當于是將三個相互獨立 的容器架依次固連在一起,每一個容器架上都有獨立的電機3和蓋板2,每一個蓋板2的開 合是獨立的,互不影響;如圖10和圖11,所不同的是,圖10和圖11中的相鄰的容器架共用 一個側壁(相當于擋板),即相鄰的兩個側壁,在實際制造時只需要制作一個擋板33、34(見 圖11),用以供相鄰的容器架共用,如此可簡化結構,使布局緊湊、美觀,更能節約材料,降低 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該擋板33、34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16或右側壁17的高度相 同,該擋板的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架的前、后側壁固連。如圖3所示,為了容器的拿持方便,該智能飯盒的容器架的左側壁16、右側壁17之 間設置有一托盤32,如圖6所示,該托盤32上對應每一容器1處設置有一托盤孔,該托盤孔 的大小足以使容器1穿過該托盤孔而伸入容器架中,且該容器1的外沿搭置在該托盤的頂 部以使該容器搭架在該托盤上;容器架的左側壁16和右側壁17的內表面的前后端部各設 置有一限位塊,托盤32的左板壁觀和右板壁四置放在該限位塊上,該托盤32的后板壁置 放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的頂部;該托盤32的前板壁的外側面上設置有手柄,便于拿持,此 種結構的托盤適用于以上兩種情形中的前者(一個容器架,三個自左向右依次設置的容器 1,三個容器1共用一個托盤32)及后者,但后者中有三個托盤32,即每一個容器架的左側壁 16和右側壁17之間均設置有一托盤32,而當后者中的三個容器架(容器1)共用一個托盤 32時,托盤的結構不同于上述之處在于如圖6所示,此時,托盤32設置在容器架的頂部, 其上對應左滑槽18或右滑槽19處均設置有供該左滑槽18或右滑槽19穿出的滑槽孔30、 31,如此確保托盤32的設置不影響每一容器1的蓋板2的開合,且滑槽孔31在實際應用 時,其中有兩個滑槽自其中穿出,這是因為,滑槽孔31設置在相鄰的兩個容器架的交界處, 且這樣設計會使托盤32上的滑槽孔的數量減少,簡化結構。[0043]為了防止不同的菜肴串味(習慣上也是分開置放的),可在容器1內沿縱向設置多 個腔體,如三個腔體。啟動按鈕5分別與控制器、儲存器、電機3和觸摸式顯示器6電性連接;控制器分 別與儲存器、電機3和觸摸式顯示器6通過控制線連接。殼體的左、右側板20、21分別與容器架的后側壁10的左、右端部的外沿27 (見圖 1)連接;殼體的后面板22 (見圖8)設置在電機3的后方;如圖3所示,殼體的頂面和前面 板呈“U”形;殼體的頂面的橫向部4與殼體的后面板22的頂端固連,該殼體的頂面的左、右 縱向部的外沿分別與殼體的左、右側板20、21的頂端固連,該殼體的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 內沿分別與容器架的左、右側壁16、17固連;殼體的前面板的橫向部23的底端與殼體的底面的前端固連,其上端與容器架的 前側壁連接,且該橫向部23的上端低于托盤的下邊緣;殼體的前面板的左、右豎部M、25的 外沿分別與殼體的左、右側板20、21前端固連;該左、右豎部M、25的頂部分別與殼體的頂 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前端固連,該左、右豎部對、25的內側分別與容器架的左、右側壁16、17 的頂部的延伸部26 (見圖1)固連;如圖8所示,殼體的后面板22設置有電池盒43,用以置 放蓄電池給電機3供電;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器及儲存器均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的外表面上或均固 定在所述殼體的后面板22的內表面上(此時,傳動軸11的兩端也可與設置在殼體的左、右 側板20、21的內表面上的軸承座固連。)還可均固定在所述殼體的頂部的橫向部4的內表 面上,一般會與安裝在觸摸式顯示器的正后方。同時,為了能夠確保食品的溫度要求,本實用新型還在容器架的內壁上設置了溫 度感應器,用于實時監測食品的溫度,確保適宜的進食食品溫度要求。為確保圖10和圖11中所示的3個獨立的蓋板2開合的獨立性,其具體結構參見 圖12和圖13 在相鄰的容器架所共用的擋板33、34的上方均設置有左右兩側開口且沿縱 向延伸的擋板滑槽35、36,該擋板滑槽與左滑槽18和右滑槽19均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 架的左側壁16和與之相鄰的擋板34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34、33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17 和與其相鄰的擋板33之間均設置一蓋板;容器架的左側壁16和與之相鄰的擋板34之間的 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左滑槽18和擋板滑槽36中;相鄰的兩個擋板33、34之間的蓋 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擋板滑槽35、36中;容器架的右側壁17和與其相鄰 的擋板33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槽19和擋板滑槽36中;對應于每一蓋 板設置有一傳動軸37、38、39和一電機40、41、42 ;設置在殼體的后面板22上的電池盒43的 內面板上設置有用于安裝電機40、41、42的電機安裝板44,該電機安裝板44的左右兩端處 設置有用于固定傳動軸37、38、39的左固定板45和右固定板46 ;左邊的傳動軸37的兩端 分別通過設置在殼體的右側板21 (見圖幻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左固定板45的左側面上的 軸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和電池盒43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37的電機40相應 設置在電機安裝板44的左端,具體是安裝在左固定板45左下方的電機安裝板上。中間的傳動軸38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左固定板45的右側面上的軸承座和設置 在右固定板46的左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和電池盒43之間;用于驅動 該傳動軸38的電機41相應設置在電機安裝板的兩端之間,具體是設置在靠近右固定板46 的左下方的電機安裝板上。
10[0051]右邊的傳動軸39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殼體的左側板20 (見圖幻上的軸承座和 設置在右固定板46的右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容器架的后側壁10和電池盒43之間;用于 驅動該傳動軸39的電機42相應設置在電機安裝板的右端,具體是安裝在靠近右固定板46 的右下方的電機安裝板上,且與電機38相鄰。參見圖14,該例子所涉及的智能飯盒中的容器至少是三個,自左向右依次置放在 容器架中,相鄰的容器之間設置有擋板47、48,該擋板47、48的底部與該容器架的底板9(見 圖2)固連,該擋板47、48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16或右側壁17(見圖1)的高度相同, 該擋板47、48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架的前、后側壁固連;容器架的左側壁16和與之相鄰的擋板47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47、48之間、容器 架的右側壁17和與其相鄰的擋板48之間均設置有托盤49、50、51,該托盤49、50、51上對應 于容器處設置有足以使該容器穿過的托盤孔(跟圖6所示托盤孔相似,這里只是每一個托 盤上只有一個托盤孔);容器架的左側壁16、右側壁17的內表面的上部和擋板47、48的左 右側面的上部均設置有限位塊(該限位塊一般在側壁的前后端部各設置一個比較穩固); 托盤的左、右板壁置放在該限位塊上,托盤的前板壁和后板壁分別置放在該容器架的前側 壁和后側壁上;每個托盤的前板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手柄52、5354 ;由此可見,此例子中 的智能飯盒具有三個容器架、每一個容器架中可置放容器,每個容器架上都有個獨立的托 盤,三個容器架都共用一個蓋板。參見圖15,該圖所示的智能飯盒不同于圖14所示的智能飯盒的地方是,該智能飯 盒中每一個容器將都有自己的獨立的蓋板,相應的每一個蓋板都有自己的電機和傳動軸, 電機和傳動軸的設置類似圖11、12的結構(甚至可以完全相同,都是設置三個獨立的蓋板 的結構),其每個擋板的上方均設置有左右兩側開口且沿縱向延伸的擋板滑槽57、58,該擋 板滑槽與左滑槽陽或右滑槽56 (這里的左滑槽或右滑槽指該智能飯盒的左、右端的滑槽) 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容器架的左側壁59和與之相鄰的擋板57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57、58 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58之間均設置有一蓋板60、61、62 ;蓋板60的左、 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左滑槽陽和擋板滑槽57中;蓋板61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擋板滑槽 57,58中;蓋板62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槽56和擋板滑槽58中;由此可見,此例子 中的智能飯盒具有三個容器架、每一個容器架中可置放容器,每個容器架上都有一個獨立 的托盤和一個獨立的蓋板。以上兩個例子中涉及的左滑槽和右滑槽可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面的左、右縱 向部的內表面上,所述擋板滑槽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面的前延部的內表面上;該前延部設 置在該擋板滑槽的正上方,且自所述橫向部向前至少延伸至該擋板滑槽的前端;也可以將 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別固定在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頂部,所述擋板滑槽固定 在所述擋板的頂部。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蓋板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柔性的,足以使其隨 著運行軌跡的變化而發生適應性的形變,比如,本實用新型的蓋板打開時,其后端部在容器 架的后側壁頂部處發生形變,向下彎曲,從而保證蓋板沿著容器架的后側壁向下運行,順利 的打開。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智能飯盒就餐時,人們通過觸摸式顯示器輸入自己的年齡、性 別、身高、體重及健康狀況等,在該飯盒的托盤中盛入食品(蔬菜、水果、主食和湯)時,設置在托盤底部的重量傳感器會把食物的計量數據傳給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根據輸入的食 用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健康狀況等結合含有飲食數據庫的儲存單元及進食時間分 析是否適合該食用者進餐,并根據分析結果控制托盤蓋的開、合或半開合狀態,以達到允許 或不允許;或允許進一定量的食物,從而達到控制食物重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本實用 新型的智能飯盒中的飲食數據庫是根據人體營養學,結合個人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健 康狀況和進食時間,給出進餐時的飯、菜、湯的重量、種類、配比等健康飲食菜譜,從而有助 于進餐者實時了解、反映和控制自己的飲食,從而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綜上所述,本實用 新型的智能飯盒能直接搭配營養膳食,直接控制人的飲食方法,飲食量,飲食結構,從而改 善營養結構,達到讓使用者減肥、增重、強健身體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該智能飯盒主要由啟動按鈕、用于盛放食品的頂部敞 開的容器、設置在該容器頂部的用于控制該容器開合的可活動的蓋板、用于控制該蓋板開 合的電機、用于控制該電機運轉的控制器、含有飲食數據庫的儲存器、觸摸式顯示器和用于 反饋所述容器的重量給控制器的重量傳感器;所述電機設置在所述蓋板的后端,并通過其 輸出軸與該蓋板聯接;所述重量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容器的下方;所述控制器、觸摸式顯示器和所述儲存器均設置在所述容器外側;所述啟動按鈕分別與所述控制器、儲存器、電機和觸摸式顯示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 分別與所述儲存器、電機、重量傳感器和觸摸式顯示器通過控制線連接;所述控制器是單片 機或CPU。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容器的 后側面,該蓋板的左右端部沿縱向設置有齒條或依次相鄰的多個開孔;所述電機的輸出軸 上設置有電機齒輪;所述容器的后側面設置有橫向延伸的傳動軸,該傳動軸對應所述齒條 處設置有傳動軸齒輪,所述電機齒輪與該傳動軸齒輪咬合,該傳動軸齒輪與所述齒條或開 孔咬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飯盒包括一用于置放所述 容器的容器架,該容器架由底部的底板和設置在該底板的上表面的四周邊緣并向上延伸的 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和右側壁構成;所述容器的頂部四周邊緣向外延伸形成外沿,當該 容器置放在該容器架中時,該外沿恰好搭在該容器架的頂部;所述蓋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 容器架的后側壁上,并向下延伸至使所述齒條或開孔與所述傳動軸齒輪咬合處;所述傳動 軸設置在該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后方。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傳感器設置在該底板上,且 當所述容器置放在該容器架中時與該容器的底部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上 方各設置有一內側開口的左滑槽和右滑槽,該左滑槽和右滑槽的內側與所述容器架的左側 壁和右側壁的內側邊的距離至少等于所述容器的外沿的寬度,所述蓋板的左、右邊沿通過 該開口分別設置在左滑槽和右滑槽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至少是三個,自左向右依次 置放在所述容器架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之間 設置有托盤,該托盤上對應于所述容器處設置有足以使該容器穿過的托盤孔;所述容器架 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內表面的上部設置有限位塊;該托盤的左、右板壁置放在該限位塊上, 該托盤的后板壁置放在該容器架的后側壁上;該托盤的前板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手柄。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容器之間設置有擋板,該擋板 的底部與該容器架的底板固連,該擋板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或右側壁的高度相同, 該擋板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架的前、后側壁固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的上方均設置有左右兩側 開口且沿縱向延伸的擋板滑槽,該擋板滑槽與所述左滑槽或右滑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所 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一所述蓋板;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所述左滑 槽和該擋板滑槽中;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相鄰的兩個擋板 滑槽中;所述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 槽和該擋板滑槽中;對應于每一蓋板設置有一所述傳動軸和一所述電機; 所述托盤上對應于所述擋板滑槽處設置有供該擋板滑槽穿出的滑槽孔。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至少是三個,自左向右依 次置放在所述容器架中,相鄰的容器之間設置有擋板,該擋板的底部與該容器架的底板固 連,該擋板的高度與該容器架的左側壁或右側壁的高度相同,該擋板前、后端分別與該容器 架的前、后側壁固連;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 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托盤,該托盤上對應于所述容器處設置有足以使該容器穿 過的托盤孔;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右側壁的內表面的上部和擋板的左右側面的上部均設 置有限位塊;所述托盤的左、右板壁置放在該限位塊上,該托盤的后板壁置放在該容器架的 后側壁上;所述托盤的前板壁的外表面上設置有手柄。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的上方均設置有左右兩 側開口且沿縱向延伸的擋板滑槽,該擋板滑槽與所述左滑槽或右滑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 其相鄰的擋板之間均設置有一所述蓋板;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與之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所述左滑 槽和該擋板滑槽中;相鄰的兩個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相鄰的兩個擋板滑 槽中;所述容器架的右側壁和與其相鄰的擋板之間的蓋板的左、右邊沿分別設置在右滑槽 和該擋板滑槽中;對應于每一蓋板設置有一所述傳動軸和一所述電機。
12.根據權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智能飯盒,其特征在于該智能飯盒還包括一設置在 所述容器架外的殼體,該殼體的左、右側板分別與所述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左、右端部的外沿 固連,該殼體的后面板設置在所述電機的后方,該殼體的頂面和前面板呈“U”形;所述頂面 的橫向部與所述后面板的頂端固連,該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外沿分別與所述殼體的左、右 側板的頂端固連,該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內沿分別與所述容器架的左、右側壁固連;所述前面板的橫向部的底端與殼體的底面的前端固連,該橫向部的上端與所述容器架 的前側壁固連,且該橫向部的上端低于所述托盤的下邊緣;所述前面板的左、右豎部的外沿 分別與所述左、右側板前端固連;該左、右豎部的頂部分別與所述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前 端固連,該左、右豎部的內側分別與所述容器架的左、右側壁的頂部的延伸部固連;所述觸摸式顯示器、啟動按鈕均設置在所述頂面的橫向部;該橫向部上還設置有喇叭, 該喇叭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至少有一個容器內沿縱向設置有至少三個腔體; 所述容器架的內壁上設置有用以監測所述容器的溫度的溫度感應器; 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儲存器均固定在所述容器架的后側壁的外表面上或均固定在所述 殼體的后面板的內表面上或均固定在所述殼體的頂部的橫向部的內表面上;所述殼體的后面板上設置有電池盒;該電池盒的內面板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電機 的電機安裝板,該電機安裝板的左右兩邊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傳動軸的左固定板和右固定 板;所述傳動軸自左而右依次設置,其中,左邊的傳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殼體的右 側板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所述左固定板的左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容器架的后側壁 和所述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的電機相應設置在所述電機安裝板的左端;右邊的傳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殼體的左側板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所述右固定 板的右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容器架的后側壁和所述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該傳動軸 的電機相應設置在所述電機安裝板的右端;中間的傳動軸的兩端分別通過設置在所述左固定板的右側面上的軸承座和設置在所 述右固定板的左側面上的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容器架的后側壁和所述電池盒之間;用于驅動 該傳動軸的電機相應設置在所述電機安裝板的兩端之間;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別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面的左、右縱向部的內表面上,所述擋 板滑槽設置在所述殼體的頂面的前延部的內表面上;該前延部設置在該擋板滑槽的正上 方,且自所述橫向部向前至少延伸至該擋板滑槽的前端;或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分別固定 在所述容器架的左側壁和右側壁的頂部,所述擋板滑槽固定在所述擋板的頂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飯盒,主要由啟動按鈕、用于盛放食品的頂部敞開的容器、設置在該容器頂部的用于控制該容器開合的可活動的蓋板、用于控制該蓋板開合的電機、用于控制該電機運轉的控制器、含有飲食數據庫的儲存器、觸摸式顯示器和用于反饋所述容器的重量給控制器的重量傳感器;電機設置在所述蓋板的后端,并通過其輸出軸與該蓋板聯接;重量傳感器設置在容器的下方;控制器、觸摸式顯示器和所述儲存器均設置在所述容器外側;啟動按鈕分別與所述控制器、儲存器、電機和觸摸式顯示器電性連接;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儲存器、電機和觸摸式顯示器通過控制線連接;控制器是單片機或CPU。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安全、方便。
文檔編號A45F3/16GK201814034SQ20102014727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1日
發明者何廣森 申請人:何廣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