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疊式啞鈴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套疊式啞鈴,包含有一啞鈴主體、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兩主定位機構、一左側外層配重塊、至少一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一右側外層配重塊、至少一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及兩釋放機構;該左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可套疊地設置于該啞鈴主體的一端上,該右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可套疊地設置于該啞鈴主體的另一端上,并分別借由該定位機構、該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及該釋收機構加以卡制或進行釋放,以縮減整體的體積,及增進使用上及操作上的便利性。
【專利說明】套疊式啞鈴【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啞鈴,尤其是指一種套疊式啞鈴 。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代人的生活空間愈來愈狹小,不僅戶外可供運動的空間愈來愈少,就連居住的空間亦愈來愈有限。除較偏遠的山區可供進行戶外運動外,其余在住家附近可供運動的戶外空間則相當之少,但運動必須持之以恒才有效果,若只能在花費數小時的通勤時間前往偏遠山區運動,不僅浪費時間,亦容易產生倦怠感,而無法持續地進行運動。
[0003]因此,在室內進行運動便成為現代人不得不接受的主要運動方式之一,但若往健身房或健身中心進行運動,則必須花費昂貴的金錢加入會員,實非一般人所能負擔。而若自行購買健身器材放置于居家環境內,其大型健身器材(如舉重機、跑步機、橢圓機…等)又占據過多空間,不僅收納不易且會影響日常的生活作息。
[0004]于是,能花費最少金額于自家環境中進行運動健身又不占空間的器材,當屬啞鈴為首推之舉,而其中習用的啞鈴又可分為單體式啞鈴及可配重式啞鈴兩種,其中單體式啞鈴由于重量固定無法進行重量的調整,因此較不受一般使用者所喜好,而有逐漸被市場所淘汰的疑慮,而另一種可配重式的啞鈴1,如圖1所示,主要具有一連接桿2,該連接桿2的中段可供使用者加以握持,該連接桿2的兩端外周面上則可套入多個不同重量的配重塊3,再由兩螺帽4分別螺接于該連接桿2的兩端上,以將該配重塊3加以緊固,然此種可配重式的啞鈴1,由于其配重塊3沿該連接桿2的軸向依序地貼接于相鄰配重塊3的側面上,因此該連接桿2的軸向長度必須相當之長,方能供多個的配重塊3沿軸向加以套上,不僅在使用上會相當的不便,在收納上亦會導致占用過多(過長)空間。況且,此種可配重式的啞鈴I在拆解、更換配重塊3的動作上,必須先行拆解螺帽4后,才能調整配重塊3的數量,并在調整完配重塊3的數量后,必須再重新地鎖上螺帽4,而使得操作上相當的麻煩,而有不夠便利的問題。
[0005]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上述啞鈴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設計出本案。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疊式啞鈴,其能有效縮減體積,以利收納;且能套疊的方式加以組裝,其拆解、更換的程序相當簡易,以增進操作上和使用上的便利。
[0007]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套疊式啞鈴,包含有:
一啞鈴主體,具有一握持部及兩分別連接于該握持部兩端上的主配重部;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啞鈴主體的其中一主配重部套入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啞鈴主體的另一主配重部套入的右側中間層套疊槽;兩主定位機構,分別設置于該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卡制固定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一左側外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套入的左側外層套疊槽;至少一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設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卡制該左側外層配重塊,或受外力作用釋放其中一主定位機構而脫離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一右側外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套入的右側外層套疊槽;至少一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設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卡制該右側外層配重塊,或受外力作用釋放另一主定位機構而脫離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兩釋放機構,分別設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上,受外力作用而分別對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進行釋放脫離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
[0008]上述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外徑大于該握持部的外徑。
[0009]上述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分別具有一主滑槽;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中間層滑軌及一左、右側中間層滑槽,該左、右側中間層滑軌滑入該主滑槽而套疊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各主配重部;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滑軌,該左、右側外層滑軌滑入該左、右側中間層滑槽而套疊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
[0010]上述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分別具有一供該各主定位機構設置的主凹陷區,該各主凹陷區中具有一主定位槽。
[0011]上述各主定位機構,具有一主定位塊、至少一主鎖固件、一主卡制定位件及一主彈力件;該主定位塊上具有至少一主鎖固孔及一主卡制孔,該主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主擋止部,該主定位塊置于該啞鈴主體的主凹陷區中,該主鎖固件自該主定位塊的主鎖固孔鎖入與該啞鈴主體加以鎖固,該主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主斜錐面,該主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主擋抵部,該主卡制定位件置于該主定位塊的主卡制孔中,并由該主擋抵部與該主擋止部間的限制該主卡制定位件于該主卡制孔內,該主彈力件抵接于該啞鈴主體的定位槽與該主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主彈力件對該主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主卡制定位件于未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進行卡制。
[0012]上述左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具有一供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與設置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該左側中間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槽及一左側中間層通孔;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塊、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鎖固件、一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一左側中間層彈力件及一左側中間層按壓件;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鎖固孔、一左側中間層卡制孔及一左側中間層按壓孔,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止部,而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止部,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中,該左側中間層鎖固件自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左側中間層斜錐面,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抵部,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擋抵部與該左側中間層擋止部間的配合,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于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內活動且限制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脫出,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抵接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與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對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穿入于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通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按壓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擋部,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左側中間層抵止部限制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自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脫出,且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上。
[0013]上述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數量為兩個以上,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與左側中間層通孔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0014]上述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具有一供該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與設置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該右側中間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槽及一右側中間層通孔;該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塊、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鎖固件、一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一右側中間層彈力件及一右側中間層按壓件;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鎖固孔、一右側中間層卡制孔及一右側中間層按壓孔,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止部,而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止部,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中,該右側中間層鎖固件自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右側中間層斜錐面,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抵部,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中,并由該右側中間層擋抵部與該右側中間層擋止部間的配合,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于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內活動且限制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脫出,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抵接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與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對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穿入于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通孔中,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按壓孔中,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擋部,受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右側中間層抵止部限制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自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脫出,且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上。
[0015]上述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數量為兩個以上,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與右側中間層通孔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0016]上述左、右側外層配重塊的頂面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凹陷區,該左、右側外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通孔;該各釋放機構分別具有一外層定位塊、至少一外層鎖固件及一外層按壓件;該外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外層鎖固孔及一外層按壓孔,該外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外層抵止部,該各釋放機構的外層定位塊分別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的左、右側外層凹陷區中,該外層鎖固件自該外層定位塊的外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外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外層抵擋部,該外層按壓件置于該外層定位塊的外層按壓孔中,并該外層抵擋部與該外層抵止部間的配合限制該外層按壓件自該外層按壓孔中所脫出,該外層按壓件受外力作用而移動,該各釋放機構的外層按壓件分別抵接于該各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上。
[0017]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套疊式啞鈴通過設置左、右側中間配重塊與左、右側外層配重塊,不僅能進行簡易的拆解與組裝,且組裝的方式套疊的方式進行,因此不僅能有效減少收納的體積,以利收納,更能增進使用上的方便性;且由于本發明套疊式啞鈴的主定位機構、左、右定位暨釋放機構與釋放機構的特殊設計,而能使得拆解與組裝上更加地便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習用一種可配重式的啞鈴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5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剖圖;
圖5A是圖5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6至圖8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操作動作示意圖;
圖9至圖1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操作動作示意圖。
[0019]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習用
可配重式的啞鈴I連接桿2
配重塊3螺帽4
本發明
套疊式啞鈴100
啞鈴主體10握持部11
主配重部12主凹陷區121
主滑槽122主定位槽123
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
左側中間層滑軌22左側中間層滑槽23
左側中間層凹陷區24左側中間層定位槽241
左側中間層通孔242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
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右側中間層滑軌32
右側中間層滑槽33右側中間層凹陷區34
右側中間層定位槽341右側中間層通孔342
主定位機構40主定位塊41
主鎖固孔411主卡制孔412
主擋止部413主鎖固件42
主卡制定位件43主斜錐面431
主擋抵部432主彈力件44
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 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 左側中間層鎖固孔511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
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左側中間層擋止部514
左側中間層抵止部515左側中間層鎖固件52
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 左側中間層斜錐面531 左側中間層擋抵部532 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 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左側中間層抵擋部551
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
右側中間層鎖固孔611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
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右側中間層擋止部614
右側中間層抵止部615右側中間層鎖固件62 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 右側中間層斜錐面631
右側中間層擋抵部632右側中間層彈力件64
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右側中間層抵擋部651
左側外層配重塊70左側外層套疊槽71
左側外層滑軌72左側外層凹陷區73
左側外層通孔731右側外層配重塊80
右側外層套疊槽81右側外層滑軌82
右側外層凹陷區83右側外層通孔831
釋放機構90外層定位塊91
外層鎖固孔911外層按壓孔912
外層抵止部913外層鎖固件92
外層按壓件93外層抵擋部931。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0021]請參閱圖2至圖12,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套疊式啞鈴100,其主要包含有一啞鈴主體10、若干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若干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兩主定位機構40、若干的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若干的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一左側外層配重塊70、一右側外層配重塊80及兩釋放機構90,其中;
請參閱圖2至圖5,該啞鈴主體10,具有一握持部11及兩分別以一體方式連接于該握持部11兩端位置的主配重部12,且該兩主配重部12的外徑大于該握持部11的外徑;該各主配重部12的頂面上具有一主凹陷區121,該各主配重部12于相背于該主凹陷區121的一底側面上則具有一主滑槽122,該主凹陷區121的內壁面上并具有一主定位槽123。
[0022]請參閱圖2至圖5,該等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可相互套疊地設置于該啞鈴主體10的其一主配重部12上。
[0023]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同向側面上分別凹陷有一預定深度與范圍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該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的形狀對應于該啞鈴主體10的主配重部12外廓,該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的內側底壁面上并具有一左側中間層滑軌22,且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槽徑范圍略大于相鄰一側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外徑,以使位于該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 —側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能被套入于相鄰側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中。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底側面上具有一左側中間層滑槽23,以供相鄰側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滑軌22加以滑入,而最內層的左側中間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滑軌22,則滑接于該啞鈴主體10的主滑槽122中。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頂側面上分別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凹陷區24,該左側中間層凹陷區24的底壁面上則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槽241及一左側中間層通孔242,且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241與左側中間層通孔242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0024]請參閱圖2至圖5,該等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可相互套疊地設置于該啞鈴主體10的另一主配重部12上。
[0025]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同向側面上分別凹陷有一預定深度與范圍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31,該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的形狀對應于該啞鈴主體10的主配重部12外廓,該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的內側底壁面上并具有一右側中間層滑軌32,且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槽徑范圍略大于相鄰一側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外徑,以使位于該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 —側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能被套入于相鄰側的右側中間層套疊槽31中。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底側面上具有一右側中間層滑槽33,以供相鄰側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滑軌32加以滑入,而最內層的右側中間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滑軌32,則滑接于該啞鈴主體10的主滑槽122中。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頂側面上分別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凹陷區34,該右側中間層凹陷區34的底壁面上則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槽341及一右側中間層通孔342,且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上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341與右側中間層通孔342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0026]請參閱圖2至圖5,該兩主定位機構40,分別設置于該啞鈴主體10的各主凹陷區121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及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之間,用以卡制定位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與該啞鈴主體10間的關系位置,或受外力作用而松脫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以使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得以自該啞鈴主體10上脫離。
[0027]該兩主定位機構40,分別設置于該啞鈴主體10的各主凹陷區121中。該各主定位機構40具有一主定位塊41、兩主鎖固件42、一主卡制定位件43及一主彈力件44 ;該主定位塊41上具有兩貫穿頂底面的主鎖固孔411及一貫穿頂底面的主卡制孔412,且該主卡制孔412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主擋止部413,該主定位塊41置于該啞鈴主體10的主凹陷區121中,該兩主鎖固件42分別為一螺絲,自該主定位塊41的頂面鎖入于該主鎖固孔411中,并與該啞鈴主體10加以鎖固,以限制該主定位塊41相對于該啞鈴主體10的相關位置,該主卡制定位件43的頂面具有一主斜錐面431,該主卡制定位件43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主擋抵部432,該主卡制定位件43置于該主定位塊41的主卡制孔412中,并由該主擋抵部432擋抵于該主擋止部413的底緣位置,使該主卡制定位件43無法自該主卡制孔412所自行脫出,該主卡制定位件43可受外力作用而于一卡制位置至一松放位置間進行往復移動與定位,該主彈力件44為一壓縮彈簧,抵接于該啞鈴主體10的定位槽123與該主卡制定位件43的底面間,以由該主彈力件44對該主卡制定位件43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能保持該主卡制定位件43于未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能位于卡制位置處。
[0028]請參閱圖2至圖5,該各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分別設置于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24中,用以對相鄰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進行卡制或釋放,以卡制定位該等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間的關系位置,或受外力作用而松脫該等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以使任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得以自另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上脫離,或使最內層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自該啞鈴主體10上脫離。
[0029]該各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兩左側中間層鎖固件52、一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一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及一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具有兩貫穿頂底面的左側中間層鎖固孔511、一貫穿頂底面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及一貫穿頂底面的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于本實施例中每一相鄰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上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及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呈交錯設置,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止部514,而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止部515,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24中,該兩左側中間層鎖固件52分別為一螺絲,自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的頂面鎖入于該左側中間層鎖固孔511中,并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加以鎖固,以限制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相對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相關位置,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的頂面具有一左側中間層斜錐面531,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抵部532,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中,并由該左側中間層擋抵部532擋抵于該左側中間層擋止部514的底緣位置,使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無法自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所自行脫出,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可受外力作用進行移動,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為一壓縮彈簧,抵接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241與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的底面間,以由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對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能保持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于未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能穿入于相鄰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通孔242中,使相鄰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能借由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而相互連結,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51的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中,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擋部551,受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的左側中間層抵止部515所限制,以防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自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脫出,且與該啞鈴主體10的主配重部12相鄰的其一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40的主斜錐面431上,而其余與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相鄰的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則將其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底面抵接于相鄰的左側定位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斜錐面531上。由于上述中每一相鄰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上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及左側中間層按壓孔513呈交錯設置,因此設置于其中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及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亦呈交錯設置。
[0030]請參閱圖2至圖5,該各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分別設置于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34中,用以對相鄰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進行卡制或釋放,以卡制定位該等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間的關系位置,或受外力作用而松脫該等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以使任一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得以自另一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上脫離,或使最內層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自該啞鈴主體10上脫離。
[0031]該各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兩右側中間層鎖固件62、一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一右側中間層彈力件64及一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具有兩貫穿頂底面的右側中間層鎖固孔611、一貫穿頂底面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及一貫穿頂底面的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且每一相鄰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上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及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呈交錯設置,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止部614,而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止部615,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34中,該兩右側中間層鎖固件62分別為一螺絲,自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的頂面鎖入于該右側中間層鎖固孔611中,并與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加以鎖固,以限制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相對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相關位置,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的頂面具有一右側中間層斜錐面631,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抵部632,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中,并由該右側中間層擋抵部632擋抵于該右側中間層擋止部614的底緣位置,使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無法自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所自行脫出,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可受外力作用進行移動,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64為一壓縮彈簧,抵接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341與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的底面間,以由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64對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能保持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于未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能穿入于相鄰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通孔342中,使相鄰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能借由該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而相互連結,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61的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中,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擋部651,受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的右側中間層抵止部615所限制,以防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自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脫出,且與該啞鈴主體10的主配重部12相鄰的其一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的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40的主斜錐面431上,而其余與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相鄰的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則將其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底面抵接于相鄰的右側定位釋放機構60的右側中間層斜錐面631上。由于上述中每一相鄰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上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612及右側中間層按壓孔613呈交錯設置,因此設置于其中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及右側中間層按壓件65亦呈交錯設置。
[0032]請參閱圖2至圖5,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可套疊地設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上。
[0033]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的一側面上凹陷有一預定深度與范圍的左側外層套疊槽71,該左側外層套疊槽71的形狀對應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外廓,該左側外層套疊槽71的內側底壁面上并具有一左側外層滑軌72,以由該左側外層滑軌72滑入于位在最外層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滑槽23中,使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得以由該左側外層套疊槽71供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加以套入。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的頂側面上具有一左側外層凹陷區73,該左側外層凹陷區73的底壁面上則具有一左側外層通孔731,該左側外層通孔731供相鄰的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的左側中間層斜錐面531所穿入。
[0034]請參閱圖2至圖5,該右側外層配重塊80,可套疊地設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上。
[0035]該右側外層配重塊80的一側面上凹陷有一預定深度與范圍的右側外層套疊槽81,該右側外層套疊槽81的形狀對應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外廓,該右側外層套疊槽81的內側底壁面上并具有一右側外層滑軌82,以由該右側外層滑軌82滑入于位在最外層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30的右側中間層滑槽33中,使該右側外層配重塊80得以由該右側外層套疊槽81供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80加以套入。該右側外層配重塊80的頂側面上具有一右側外層凹陷區83,該右側外層凹陷區83的底壁面上則具有一右側外層通孔831,該右側外層通孔831供相鄰的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60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63的右側中間層斜錐面631所穿入。
[0036]請參閱圖2至圖5,該兩釋放機構90,分別設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的左、右側外層凹陷區73、83中,分別用以卡制釋放松脫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間的關系位置,以使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得以分別自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上脫離。
[0037]該各釋放機構90具有一外層定位塊91、兩外層鎖固件92及一外層按壓件93 ;該外層定位塊91上具有兩貫穿頂底面的外層鎖固孔911及一貫穿頂底面的外層按壓孔912,且該外層按壓孔912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外層抵止部913,該各釋放機構90的外層定位塊91分別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的左、右側外層凹陷區73、83中,該兩外層鎖固件92分別為一螺絲,自該外層定位塊91的頂面鎖入于該外層鎖固孔911中,并與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加以鎖固,以限制該外層定位塊91相對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的相關位置,該外層按壓件93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外層抵擋部931,該外層按壓件93置于該外層定位塊91的外層按壓孔912中,并由該外層抵擋部931與該外層抵止部913的抵接,而限制該外層按壓件93無法自該外層按壓孔912中所脫出,該外層按壓件93可受外力作用而移動,且該各釋放機構90的外層按壓件93底緣分別抵接于該各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60的左、右側卡制定位件53、63上。
[0038]是以,上述即為本發明所提供一較佳實施例的套疊式啞鈴100的各部構件及其組裝方式介紹,接著再將其使用特點介紹如下:
首先,由于左、右側外層配重塊70、80的組裝及拆解方式相同,而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20、30的組裝及拆解方式亦相同,因此以下僅就左側外層配重塊70與左側中間層間配重塊20的拆解與組裝方式加以介紹:
當欲將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加以拆離時,首先將該釋放機構90的外層按壓件93加以按下(如圖6所示),使由該外層按壓件93將位于對應位置的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加以推出于該左側外層通孔731外(如圖7所示),接著便可將該左側外層配重塊70滑出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外,使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卡制件53再度受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的彈力作用而向上推出(如圖8所示)。
[0039]當然,當欲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加以拆離時,則施行相同于上述的動作,惟差異在于按壓于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50的左側中間層按壓件55上而已。
[0040]另外,當欲將該拆離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加以套疊組裝時(如圖9所示),則將該原拆離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由該左側中間層滑軌22沿著另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滑槽23滑入(如圖10所示),并由使左側中間層套疊槽21的內壁面推抵于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的斜錐面531上,以將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對左側中間層彈力件54進行壓縮,使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能被推入于左側中間層卡制孔512內(如圖11所示),待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被推移至預定位置后,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53便再度穿入于左側中間層配重塊20的左側中間層通孔242中(如圖12所示),以形成卡制的固定狀態。
[0041]是以,本發明的左、右側中間配重塊與左、右側外層配重塊,不僅能進行拆解與組裝,且組裝的方式套疊的方式進行,因此不僅能有效減少收納的體積,更能增進使用上的方便性。
[0042]況且,由于本發明主定位機構、左、右定位暨釋放機構與釋放機構的特殊設計,而能使得拆解與組裝上更加地便利。
[0043]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發明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啞鈴主體,具有一握持部及兩分別連接于該握持部兩端上的主配重部; 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啞鈴主體的其中一主配重部套入的左側中間層套疊槽; 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啞鈴主體的另一主配重部套入的右側中間層套置槽; 兩主定位機構,分別設置于該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卡制固定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 一左側外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套入的左側外層套疊槽; 至少一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設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卡制該左側外層配重塊,或受外力作用釋放其中一主定位機構而脫離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 一右側外層配重塊,具有一供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套入的右側外層套疊槽; 至少一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設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卡制該右側外層配重塊,或受外力作用釋放另一主定位機構而脫離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啞鈴主體; 兩釋放機構,分別設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上,受外力作用而分別對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進行釋放脫離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外徑大于該握持部的外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分別具有一主滑槽;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中間層滑軌及一左、右側中間層滑槽,該左、右側中間層滑軌滑入該主滑槽而套疊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與該各主配重部;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滑軌,該左、右側外層滑軌滑入該左、右側中間層滑槽而套疊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啞鈴主體的各主配重部上分別具有一供該各主定位機構設置的主凹陷區,該各主凹陷區中具有一主定位槽。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各主定位機構,具有一主定位塊、至少一主鎖固件、一主卡制定位件及一主彈力件;該主定位塊上具有至少一主鎖固孔及一主卡制孔,該主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主擋止部,該主定位塊置于該啞鈴主體的主凹陷區中,該主鎖固件自該主定位塊的主鎖固孔鎖入與該啞鈴主體加以鎖固,該主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主斜錐面,該主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主擋抵部,該主卡制定位件置于該主定位塊的主卡制孔中,并由該主擋抵部與該主擋止部間的限制該主卡制定位件于該主卡制孔內,該主彈力件抵接于該啞鈴主體的定位槽與該主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主彈力件對該主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主卡制定位件于未受其他外力作用時,與該左、右側中間層配重塊進行卡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具有一供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與設置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該左側中間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槽及一左側中間層通孔;該左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具有一左側中間層定位塊、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鎖固件、一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一左側中間層彈力件及一左側中間層按壓件;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左側中間層鎖固孔、一左側中間層卡制孔及一左側中間層按壓孔,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止部,而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止部,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置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 塊的左側中間層凹陷區中,該左側中間層鎖固件自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左側中間層斜錐面,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擋抵部,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擋抵部與該左側中間層擋止部間的配合,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于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內活動且限制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脫出,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抵接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與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左側中間層彈力件對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左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穿入于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通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置于該左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左側中間層按壓孔中,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左側中間層抵擋部,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左側中間層抵止部限制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自該左側中間層按壓孔脫出,且該左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數量為兩個以上,該各左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左側中間層定位槽與左側中間層通孔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上具有一供該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與設置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該右側中間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槽及一右側中間層通孔;該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具有一右側中間層定位塊、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鎖固件、一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一右側中間層彈力件及一右側中間層按壓件;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右側中間層鎖固孔、一右側中間層卡制孔及一右側中間層按壓孔,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止部,而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止部,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置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凹陷區中,該右側中間層鎖固件自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頂面具有一右側中間層斜錐面,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擋抵部,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卡制孔中,并由該右側中間層擋抵部與該右側中間層擋止部間的配合,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于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內活動且限制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孔中脫出,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抵接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與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間,以由該右側中間層彈力件對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提供一適當的彈性預力,而保持該右側中間層卡制定位件穿入于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通孔中,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置于該右側中間層定位塊的右側中間層按壓孔中,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右側中間層抵擋部,受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的右側中間層抵止部限制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自該右側中間層按壓孔脫出,且該右側中間層按壓件的底面抵接于該主定位機構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數量為兩個以上,該各右側中間層配重塊的右側中間層定位槽與右側中間層通孔的位置呈交錯設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疊式啞鈴,其特征在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的頂面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凹陷區,該左、右側外層凹陷區的底壁面上分別具有一左、右側外層通孔;該各釋放機構分別具有一外層定位塊、至少一外層鎖固件及一外層按壓件;該外層定位塊具有至少一外層鎖固孔及一外層按壓孔,該外層按壓孔的內周壁面上環凸有一外層抵止部,該各釋放機構的外層定位塊分別置于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的左、右側外層凹陷區中,該外層鎖固件自該外層定位塊的外層鎖固孔鎖入與該左、右側外層配重塊加以鎖固,該外層按壓件的外周面上凸伸有一外層抵擋部,該外層按壓件置于該外層定位塊的外層按壓孔中,并該外層抵擋部與該外層抵止部間的配合限制該外層按壓件自該外層按壓孔中所脫出,該外層按壓件受外力作用而移動,該各釋放機構的外層按壓件分別抵接于該各左、右側定位暨釋放機構上。·
【文檔編號】A63B21/075GK103537049SQ201210245061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王羅平 申請人:雙馀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