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瘦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器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攜的多功能健身瘦身器。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是現在社會中,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社會應酬和交際活動不斷增多,人們鍛煉的時間卻越來越少,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鍛煉身體的需求,室內的健身器具應運而生,種類也越來越多,但是現有的健身器材和器具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占用空間大,需要專業人員輔導使用,適宜健身房使用不適宜家庭使用;二是價格高、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三是現在簡單的健身器具功能單一。瘦身器是常用健身器具之一,然現有技術也存在上述的不足之處,專利號為201120241182. 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瘦身器,一定程度下達到了簡化結構、攜帶方便,健 身效果好的功能,然而其也存在不足,在使用瘦身器時,圈體受力會滑動,影響健身效果,而且其在彈力軸內部的鏈接桿沒有固定體,在彈力軸受力情況下容易開裂,影響產生安全隱
串
■/Qi、O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且防滑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的新型瘦身器。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新型瘦身器,包括左有壁管、對應套設在左右壁管上的左右膠套以及分別與左右壁管兩端對應連接的彈性關節機構,所述彈性關節機構包括內外關節蓋、扭簧、內外連接管,內外關節蓋通過右螺桿和螺母連接,螺母定位在內關節的螺母孔上,外關節蓋通過左右連接軸可相對內關節蓋轉動,扭簧安裝在內外關節蓋組成的空腔內、并套設在左右連接軸上,內外連接管通過內六角螺絲對應固定在內外關節蓋的接頭上,扭簧一端設置在內連接管上,另一端設置在外連接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軸與右連接軸的接口處設有內嵌連接螺母,所述左右螺桿插入左右連接軸內并通過連接螺母連接固定。所述內外連接管上分別設有彈珠鎖扣,左右壁管的連接頭上對應設有與彈珠鎖扣相配合的鎖孔,內外連接管通過彈珠鎖扣與鎖孔的配合對應固定在左右壁管上。所述內外連接管上設有與內外關節蓋相吻合的定位槽,所述內外連接管的外管口上固定設有管塞。所述左右壁管上設有彈性拉帶,所述內外關節蓋的外側對應固定有標貼。所述左連接軸或右連接軸上安裝有計時裝置。所述內關節蓋或外關節蓋上安裝有計時顯示屏。所述內外關節蓋的底部安裝有有防滑墊。所述左壁管上設有彈性拉帶,所述內外關節蓋的外側對應固定有標貼。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左右螺桿的接口處設有內置的連接螺母,可有效解決彈力軸在受力情況下容易開裂的情況,使用安全性高,實用性好;本實用新型中內外關節蓋的底部設有防滑墊,有效解決在使用時圈體受力,放在地上會滑動,影響健身效果的不足,進一步提高了實用性。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新型瘦身圈的彈性關節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圖I和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I所不新型瘦身圈的彈性關節機構不意圖。見圖I和圖2,一種新型瘦身器,包括左右壁管3、5、對應套設在左右壁管3、5上的左右膠套2、6以及分別與左右壁管3、5兩端對應連接的彈性關節機構4,彈性關節機構4包括內外關節蓋18、9、扭簧11、內外連接管12、17,內外關節蓋18、9通過右螺桿23和螺母20連接,螺母20定位在內關節18的螺母孔19上,外關節蓋9通過左右連接軸10、22可相對內關節蓋18轉動,扭簧11安裝在內外關節蓋18、9組成的空腔內、并套設在左右連接軸10,22上,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內六角螺絲15及硅膠塞16對應固定在內外關節蓋18、9的接頭上,扭簧11 一端設置在內連接管12上,另一端設置在外連接管17上,左連接軸10與右連接軸22的接口處設有內嵌連接螺母24,左右螺桿8、23插入左右連接軸10、22內并通過連接螺母24連接固定。內外連接管12、17上分別設有彈珠鎖扣13,左右壁管3、5的連接頭上對應設有與彈珠鎖扣13相配合的鎖孔,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彈珠鎖扣13與鎖孔的配合對應固定在左右壁管3、5上。內外連接管12、17上設有與內外關節蓋18、9相配合的定位槽,內外連接管12、17
的外管口上固定設有管塞14。左右壁管3、5上設有彈性拉帶1,內外關節蓋18、9的外側對應固定有標貼7。內外關節蓋18、9的底部設有防滑墊25。實施例二 見圖I和圖2,一種新型瘦身器,包括左右壁管3、5、對應套設在左右壁管3、5上的左右膠套2、6以及分別與左右壁管3、5兩端對應連接的彈性關節機構4,彈性關節機構4包括內外關節蓋18、9、扭簧11、內外連接管12、17,內外關節蓋18、9通過右螺桿23和螺母20連接,螺母20定位在內關節18的螺母孔19上,外關節蓋9通過左右連接軸10、22可相對內關節蓋18轉動,扭簧11安裝在內外關節蓋18、9組成的空腔內、并套設在左右連接軸10、22上,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內六角螺絲15及硅膠塞16對應固定在內外關節蓋18、9的接頭上,扭簧11 一端設置在內連接管12上,另一端設置在外連接管17上,左連接軸10與右連接軸22的接口處設有內嵌連接螺母24,左右螺桿8、23插入左右連接軸10、22內并通過連接螺母24連接固定。內外連接管12、17上分別設有彈珠鎖扣13,左右壁管3、5的連接頭上對應設有與彈珠鎖扣13相配合的鎖孔,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彈珠鎖扣13與鎖孔的配合對應固定在左右壁管3、5上。內外連接管12、17上設有與內外關節蓋18、9相配合的定位槽,內外連接管12、17
的外管口上固定設有管塞14。左右壁管3、5上設有彈性拉帶1,內外關節蓋18、9的外側對應固定有標貼7。內外關節蓋18、9的底部設有防滑墊25。左連接軸10或右連接軸22上設有計時裝置21。內關節蓋18或外關節蓋9上安裝有顯示器,所屬顯示器可用于計時顯示,也可用于顯示其它有關事件。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具體實施方案與第一、二種具體實施方案不同之處在于 左右壁管3、5分別與內外關節18、9的接頭連接,內外關節18、9的接頭可為空心管,也可為實心管,與扭簧11對應的內外接頭端面設有扭簧插孔,扭簧11的連接端對應設置在扭簧插孔上,所述內外接頭的另一端通過彈珠鎖扣13或者螺絲與左右壁管進行可拆卸連接或者固定連接,所述內外接頭通過螺絲與內外關節蓋固定連接。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瘦身器,包括左右壁管(3、5)、對應套設在左右壁管(3、5)上的左右膠套(2、6)以及分別與左右壁管(3、5)兩端對應連接的彈性關節機構(4),所述彈性關節機構(4)包括內外關節蓋(18、9)、扭簧(11)、內外連接管(12、17),內外關節蓋(18、9)通過右螺桿(23)和螺母(20)連接,螺母(20)定位在內關節(18)的螺母孔(19)上,外關節蓋(9)通過左右連接軸(10、22)可相對內關節蓋(18)轉動,扭簧(11)安裝在內外關節蓋(18、9)組成的空腔內、并套設在左右連接軸(10、22)上,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內六角螺絲(15)對應固定在內外關節蓋(18、9)的接頭上,扭簧(11) 一端設置在內連接管(12)上,另一端設置在外連接管(17)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軸(10)與右連接軸(22)的接口處設有內嵌連接螺母(24),所述左右螺桿(8、23)插入左右連接軸(10、22)內并通過連接螺母(24)連接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外連接管(12、17)上分別設有彈珠鎖扣(13),左右壁管(3、5)的連接頭上對應設有與彈珠鎖扣(13)相配合的鎖孔,內外連接管(12、17)通過彈珠鎖扣(13)與鎖孔的配合對應固定在左右壁管(3、5)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外連接管(12、17)上設有與內外關節蓋(18、9)相吻合的定位槽,所述內外連接管(12、17)的外管口上固定設有管塞(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壁管(3、5)上設有彈性拉帶(I),所述內外關節蓋(18、9)的外側對應固定有標貼(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軸(10)或右連接軸(22)上設有計時裝置(2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關節蓋(18)或外關節蓋(9)上安裝有顯示器。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瘦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外關節蓋(18、9)的底部設有防滑墊(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瘦身器,包括左右壁管、對應套設在左右壁管上的左右膠套以及分別與左右壁管兩端對應連接的彈性關節機構,彈性關節機構中的內外關節蓋通過右螺桿和螺母連接,螺母定位在內關節的螺母孔上,外關節蓋通過左右連接軸可相對內關節蓋轉動,扭簧安裝在內外關節蓋組成的空腔內、并套設在左右連接軸上,內外連接管通過內六角螺絲對應固定在內外關節蓋的接頭上,扭簧一端設置在內連接管上,另一端設置在外連接管上,左右連接軸的接口處設有內嵌連接螺母,左右螺桿插入左右連接軸內并通過連接螺母固定。本實用新型在左右螺桿的接口處設有內置的連接螺母,可有效解決彈力軸在受力情況下容易開裂的情況,使用安全性高,實用性好。
文檔編號A63B71/06GK202590236SQ20122023836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
發明者王剛 申請人: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