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輪滑鞋,尤其涉及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 ,各類輪滑鞋的鞋面一般采用鉚釘、車縫、粘膠的方式與鞋殼固定在一起。但是,采用上述鉚釘、車縫、粘膠的方式使鞋面與鞋殼構成ー個整體,當用戶鞋穿時間長了悶熱,鞋里不僅產(chǎn)生內(nèi)部氣味,更會造成穿著不舒服的感覺,鞋面又不能拆下,當鞋面或鞋殼破損,都需要把整雙鞋子扔了,或者用戶不滿足鞋面和鞋殼的款型單一,需要既美觀又多祥化的鞋面,希望在降低成本、符合經(jīng)濟需求的情況下進行其中一部分的更換時,現(xiàn)有的輪滑鞋的結構并不具備、不滿足上述用戶的需求。因此,當前迫切需要ー種新型結構的輪滑鞋。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隨意更換鞋面的輪滑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由鞋幫、鞋面、鞋殼、支架和輪子構成,其特征在于鞋面,設置于所述鞋面的底部邊沿的第一連接件;與所述鞋面對應的鞋殼,設置于所述鞋殼頂部邊沿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使所述鞋面與對應的所述鞋殼組合為整體鞋身。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組合為雙齒,耐高溫的咬合拉鏈。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組合為子母扣、按扣或魔術扣。本實用新型公開了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通過采用分離設置的鞋面和鞋殼,當鞋里悶熱或產(chǎn)生內(nèi)部氣味,穿著不舒服時,當鞋面或鞋殼破損,或者用戶不滿足鞋面和鞋殼的款型單一,需要既美觀又多祥化的鞋面的情況下,實現(xiàn)在碼數(shù)一致的不同款型的鞋之間進行鞋面或鞋殼的相互調(diào)換的目的。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主要包括鞋幫I、鞋面2、第一連接件3、鞋殼4、第二連接件5、支架6和輪子7。鞋面2和鞋殼4對應設置,第一連接件3設置于所述鞋面2的底部邊沿,第二連接件5設置于所述鞋殼4的頂部邊沿,所述第一連接件3與第二連接件5連接,使所述鞋面2與對應的所述鞋殼4組合為圖I所示的整體鞋身。具體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連接件3和所述第二連接件5的組合為雙齒,耐高溫的咬合拉鏈8。所述拉鏈8中攜帯拉鏈頭9的單齒拉鏈為第一連接件3,其沿所述鞋面2的底部邊沿進行設置。與所述攜帶拉鏈頭的單齒拉鏈咬合的另ー單齒拉鏈,即第ニ連接件5沿所述鞋殼4的頂部邊沿設置。上述拉鏈頭9的咬合點,即上下單齒拉鏈拉合之后的連接點,設置于所述鞋面2與鞋殼4連接邊沿的任意位置。上述單齒的拉鏈采用縫合的方式連接與鞋面和鞋殼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公開了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通過采用分離設置的鞋面和鞋殼,當鞋里悶熱或產(chǎn)生內(nèi)部氣味,穿著不舒服吋,當鞋面或鞋殼破損,或者用戶不滿足鞋面和鞋殼的款型單一,需要既美觀又多祥化的鞋面吋,實現(xiàn)在碼數(shù)一致的不同款型的鞋之間進行鞋面或鞋殼的相互調(diào)換的目的。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精神所作的任何變更和替換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1.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由鞋幫、鞋面、鞋殼、支架和輪子構成,其特征在于鞋面,設置于所述鞋面的底部邊沿的第一連接件;與所述鞋面對應的鞋殼,設置于所述鞋殼頂部邊沿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使所述鞋面與對應的所述鞋殼組合為整體鞋身。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組臺為雙齒,耐高溫的咬合拉鏈。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組合為子母扣、按扣或魔術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換鞋面的輪滑鞋。主要包括鞋幫、鞋面、鞋殼、支架和輪子,鞋面,設置于所述鞋面的底部邊沿的第一連接件;與所述鞋面對應的鞋殼,設置于所述鞋殼頂部邊沿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使所述鞋面與對應的所述鞋殼組合為整體鞋身。通過采用分離設置的鞋面和鞋殼,當鞋里悶熱或產(chǎn)生內(nèi)部氣味,穿著不舒服時,當鞋面或鞋殼破損,或者用戶不滿足鞋面和鞋殼的款型單一,需要既美觀又多樣化的鞋面的情況下,實現(xiàn)在碼數(shù)一致的不同款型的鞋之間進行鞋面或鞋殼的相互調(diào)換的目的。
文檔編號A63C17/06GK202654666SQ20122034385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8日
發(fā)明者郭生文 申請人:郭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