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物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日常生活用品,具體地說是一種提物器具。
背景技術:
人們在商店、菜場等購物場所,特別在超市購物后,要將購得的大量物品帶回家。目前,一般的將物品帶回家的方法是:當這些物品分存在幾個袋里時,常用手勾住袋帶,提著回家;當物品較重時,如米袋、食用油壺等,常用手提著帶回家。一般的提物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手或手指承受的壓強較大,手或手指會感覺痛,如果手勾住的袋較多,當要松手休息一會后,得重新勾起一個個袋帶,麻煩;2)提重物時,手和手臂往往會感覺費力、酸痛。這種現象,在老年人和女同志中尤為突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種提物器具,改變上述將購得的物品帶回家時的不足,使得提物變得輕松、便利。為了達到上述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主要由提物體和彈性件組成。提物體是具有合適寬度的條狀件,提物體的兩頭都有凹槽,兩件彈性件蓋住兩頭的凹槽,其一頭固定在提物體上。必要時,可配備提物帶,提物帶的兩頭都設有套圈,兩件套圈分別套入提物件兩頭的凹槽內。通過上述結構:1)當要提物時,將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套入由彈性件壓住的提物體兩頭的凹槽內,手握住提物體的中間部分,提起物品。由于提物體的中間部分有合適的寬度,大大減小物品對手的壓強,使得提物時感到輕松;2)當要提物時,特別是要提重物時,將提物體穿過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再將提物帶兩頭的套圈分別套進由彈性件壓住的提物件兩頭的凹槽內,提物帶套在肩膀上,由肩膀承受物品的重量,使得提物輕松、自在。本實用新型具結構簡單、緊湊、實用、使用廣泛等優點,改變了一般的將物品帶回家的方法。
以下結合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案。
圖1是一種最佳實施形式的提物器具的正面示意圖。圖2是另一種最佳實施形式的提物器具的正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詳細描述。見圖1。提物體I為帶弧形的具有合適寬度的條狀件,提物體I的兩頭都有凹槽2,兩件彈性件3蓋住凹槽2,兩件彈性件3的一頭分別固定在提物體I的兩端部上。[0014]見圖2。提物體I為帶弧形的具有合適寬度的條狀件,提物體I的兩頭有凹槽2,兩件彈性件3蓋住凹槽2,兩件彈性件3的一頭分別固定在提物體I的兩端上,提物帶4的兩頭設有套圈5,兩件套圈5分別套入提物件I兩頭的凹槽2內。通過上述結構,相對應圖1和圖2可以實現下述兩種提物方式:1)當要提物時,將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套入由彈性件3壓住的提物體I兩頭的凹槽2內,手握住提物體I中間的弧形部分,提起物品。由于提物體的中間部分有合適的寬度和弧度,大大減小物品對手的壓強和提高提物的舒適感,使得提物時感到輕松;2)當要提物時,特別是要提重物時,將提物體I穿過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再將提物帶4兩頭的套圈分別套進由彈性件3壓住的提物件I兩頭的凹槽2內,提物帶4套在肩膀上,由肩膀承受物品的重量,使得提物輕松、自在。本實用新型具結構簡單、緊湊、實用、使用廣泛等優點,改變了一般的將物品帶回家的方法。
權利要求1.一種提物器具,它主要由提物體和彈性件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物體(I)為條狀件,所述的提物體(I)的兩頭有凹槽(2),兩件彈性件(3)蓋住凹槽(2),所述的兩件彈性件(3)的一頭分別固定在提物體(I)的兩端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物體(I)的兩頭凹槽(2)內套有套圈(5),所述的套圈(5)設置在提物帶(4)的兩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提物器具是一種日常生活用品,它主要由提物體、彈性件及提物帶組成。提物體是具有合適寬度的條狀件,兩頭有凹槽,彈性件蓋住凹槽,其一頭固定在提物體上。當需用提物帶時,提物帶兩端的套圈可套入提物體凹槽內。當要提物時,將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套入提物體兩頭的凹槽內,手握住提物體的中間部分,提起物品,大大減小物品對手的壓強,使得提物輕松;當特別是要提重物時,將提物體穿過袋帶或米袋等提物口,再將提物帶兩頭的套圈分別套進提物件兩頭的凹槽內,提物帶套在肩膀上,由肩膀承受物品的重量,使得提物輕松、自在。本實用新型具結構簡單、緊湊、實用、使用可廣泛等優點,改變了一般的將已購買物品帶回家的方法。
文檔編號A45F5/10GK203058753SQ20132000916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5日
發明者韓寶興 申請人:韓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