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包括框架主體(1),框架主體(1)的底端設腳輪(5),其特點是,所述的框架主體(1)上設輔助掛鉤桿(3)和支撐桿(2),輔助掛鉤桿(3)的位置與產品上預留好的輔助掛鉤孔位置對應,輔助掛鉤桿(3)和支撐桿(2)之間的距離為產品輔助掛鉤孔至翻邊下平面的距離,所述的框架主體(1)上設牽引桿(4);該器具能滿足類似翻邊結構產品的定型周轉需求,保證產品的定型效果,提高產品的穩定性,還能提高生產效率,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及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適用于類似翻邊結構的汽車內飾件產品的定型及周轉。
[0003]【背景技術】:
[0004]目前幾乎所有的汽車內飾件衣帽架產品都有翻邊,而衣帽架材料一般都由面飾層和骨架層組成,材料經高溫烘烤后模壓復合而成。由于面飾層材料和骨架層材料張力不一致的原因,從模具成型出來后的產品,若自然存放,翻邊角度就會朝著張力大的材料一側傾斜,導致翻邊角度與產品定義角度不符。目前常用的有使用冷卻定型設備對類似翻邊結構的產品進行冷卻定型的工藝,但此設備投資大,需配套相應的水冷循環裝置,生產效率低,還需再配備周轉器具。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不足,而提供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主要解決現有的帶有翻邊結構的衣帽架產品自然存放后翻邊角度與定義不符的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包括框架主體,框架主體的底端設腳輪,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框架主體上設輔助掛鉤桿和支撐桿,輔助掛鉤桿的位置與產品上預留好的輔助掛鉤孔位置對應,輔助掛鉤桿和支撐桿之間的距離為產品輔助掛鉤孔至翻邊下平面的距離,所述的框架主體上設牽引桿。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此定型周轉器具造價低,投資少;2、減少了一道冷卻定型工序,減少了操作人員數量,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3、將定型設備與周轉設備合為一體,節約了資源,節省了資金。
[000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舉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3]實施例1,參見圖1,以翻邊結構的汽車內飾件衣帽架為例,衣帽架使用的面飾材料為針織布、軟泡與水刺無紡布三層結構復合在一起的面料,骨架使用的PP木粉板,翻邊角度為90-130度;根據產品模壓沖切后的掛鉤孔位情況,將兩個兒童座椅掛鉤孔作為輔助掛鉤孔,在數據上準確測量出兒童座椅掛鉤孔至翻邊下平面的距離,此數值即為輔助掛鉤桿3和支撐桿2之間的距離,依此為基礎進行該產品定型工位器具的設計;加工制成框架主體1,框架主體I包括水平框架和垂直框架,二者固定為一體;在框架主體I上固定支撐桿2和輔助掛鉤桿3,輔助掛鉤桿3的位置與輔助掛鉤孔位置對應,輔助掛鉤桿3和支撐桿2之間的距離為產品輔助掛鉤孔至翻邊下平面的距離,支撐桿2的數量為16個,輔助掛鉤桿3的數量為8個,在框架主體I上合適位置安裝牽引桿4,便于手操作,用于替代周轉設備,最后在框架主體I的底端安裝4個腳輪5,便于周轉移動,形成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定型周轉器具。
[0014]上述實施例1的產品定型周轉器具,使用時,把已模壓沖切好的帶翻邊結構的衣帽架,將設計時預留好的兩個輔助掛鉤孔分別掛到兩個輔助掛鉤桿上,之后將產品的下邊緣沿著支撐桿推動,直到產品成垂直狀態為止,依次將產品按此方式進行掛放,存放12小時后,直到材料的張力完全消失,實現產品的定型,滿足設計的要求;然后用手拉動牽引桿移動定型周轉器具,將產品移動至指定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產品定型周轉器具,包括框架主體(1),框架主體(I)的底端設腳輪(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主體(I)上設輔助掛鉤桿(3 )和支撐桿(2 ),輔助掛鉤桿(3 )的位置與產品上預留好的輔助掛鉤孔位置對應,輔助掛鉤桿(3)和支撐桿(2)之間的距離為產品輔助掛鉤孔至翻邊下平面的距離,所述的框架主體(I)上設牽引桿(4)。
【文檔編號】B25H3/04GK204195738SQ201420598634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6日
【發明者】劉娟, 張磊, 朱家祥, 紀玉峰 申請人:煙臺正海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