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屬于健騎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健騎機是人們鍛煉身體的不錯選擇,它是一種力量、有氧復合型機械,能夠有效增強上、下肢的肌力和胸部肌肉,鍛煉腰腹部肌肉和起到按摩內臟,增強消化系統和心臟的功能。但是由于目前現有的健騎機采用鞍座支撐管一端直接焊接限位套管,導致人們在長時間運動時,鞍座支撐管和限位套管焊接處撕裂,嚴重影響使用壽命,并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不易撕裂的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包括:鞍座支撐彎管,所述鞍座支撐彎管的一端安裝有鞍座安裝片,鞍座支撐彎管的中部安裝有連接片,所述鞍座支撐彎管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接頭,所述連接接頭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的厚壁上開有相對應的兩個扇形孔,其中一個扇形孔的孔壁上開有通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將限位環和鞍座支撐彎管通過連接接頭相連接,連接更加安全可靠,有效防止鞍座支撐彎管和限位環長時間運動,導致連接處撕裂,并且結構簡單、合理,使用壽命更長。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右視圖。圖3為圖2中的A-A剖視圖。圖中:1為I為鞍座支撐彎管,2為鞍座安裝片,3為連接片,4為連接接頭,5為限位環,6為扇形孔,7為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包括:鞍座支撐彎管1,所述鞍座支撐彎管I的一端安裝有鞍座安裝片2,鞍座支撐彎管I的中部安裝有連接片3,所述鞍座支撐彎管I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接頭4,所述連接接頭4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環5。所述限位環5的厚壁上開有相對應的兩個扇形孔6,其中一個扇形孔6的孔壁上開有通孔7。本實用新型中限位環5的厚壁上開有相對應的連個扇形孔6,其中一個扇形孔6的孔壁上開有通孔7,連接接頭4的一端插裝在通孔7內,并與限位環5焊接在一起,連接頭4的另一端插裝在鞍座支撐管I的底部,并通過螺旋固定在一起。具體使用時,限位環5和連接片3均鉸接在健騎機的主架上,使鞍座支撐彎管I呈懸臂狀態,通過推拉連接片3,可使鞍座支撐彎管I繞限位環5的鉸接點旋轉一定角度。鞍座支撐彎管I通過連接接頭4與限位環5連接,減少了鞍座支撐彎管I與限位環5連接點的應力集中,從而防止撕裂,使用壽命更長。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
權利要求1.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包括:鞍座支撐彎管(1),所述鞍座支撐彎管(I)的一端安裝有鞍座安裝片(2),鞍座支撐彎管(I)的中部安裝有連接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支撐彎管(I)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接頭(4),所述連接接頭(4)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環(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環(5)的厚壁上開有相對應的兩個扇 形孔(6),其中一個扇形孔(6)的孔壁上開有通孔(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屬于健騎機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不易撕裂的健騎機擺動件內增強結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鞍座支撐彎管的一端安裝有鞍座安裝片,鞍座支撐彎管的中部安裝有連接片,所述鞍座支撐彎管的另一端安裝有連接接頭,所述連接接頭的端部固定有限位環,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增強健騎機的擺動件。
文檔編號A63B22/06GK203139499SQ201320152340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30日
發明者韓華忠, 張燕紅, 劉奮春 申請人:山西長治澳瑞特躍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