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戶外健騎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戶外健身運動器材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戶外健騎車。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的健騎機是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其利用人跨騎在座位上,雙手緊握把柄,腳踩踏板,身體挺直,通過手臂曲伸及腳蹬反復運動達到同時鍛煉胳膊、腳、腿部、腰部等多部位的目的,但是不能前行,鍛煉環境単一,缺乏趣味性,使人容易疲勞。現有技術的自行車,人騎坐在座位上,通過左右腿腳蹬踏的方式前進,可以作為代步工具,也可實現戶外健身運動;但是鍛煉部位単一,且只采用兩個車輪,平衡性要求較高,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不適合年齡偏老的人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戶外健騎車,其既可以完成現有健騎機的健身運動,又可以通過該運動產生的動カ平穩的驅動車輛前迸,作為代步工具,而且也適合年齡偏老的人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戶外健騎車,包括車架、設置于車架前端左右兩側的主動前輪與從動前輪、設置于車架后端的轉向后輪、座位底座、安裝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聯接桿、車把、車把軸、推拉桿、設置于推拉桿下端的兩踏板、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所述車把軸上端連接于車把,下部與推拉桿頂部旋轉連接;所述座位底座后部支撐在車架后部,前端旋轉連接于車架前部;所述聯接桿后端與座位底座連接,前端與推拉桿旋轉連接;所述傳動系統設置于推拉桿與主動前輪之間,用于驅動車輛前迸;所述轉向系統設置于車把軸與轉向后輪之間,用于控制車輛的左右轉向;所述制動系統設置于車把與主動前輪、從動前輪之間,用于制動主動前輪、從動前輪。還包括座位軸以及座位軸套管,所述座位底座前端與座位軸聯接,座位軸通過軸承支撐在座位軸套管上,座位軸套管固定在車架上,從而座位底座前端與車架旋轉連接。所述轉向系統包括前轉向盤、后轉向盤、連接前轉向盤與后轉向盤的轉向鋼絲、后叉,所述前轉向盤連接于車把軸下端,后轉向盤固定設置于后叉上端,且后叉中上部連接于車架后端,后叉下端安裝轉向后輪。所述傳動系統包括推拉桿軸、推拉桿軸套管、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從動齒輪套管、拉主動鏈輪、拉從動鏈輪、拉傳動鏈及其張緊裝置、推主動鏈輪、推從動鏈輪、推傳動鏈及其張緊裝置、傳動軸,所述拉從動鏈輪與推從動鏈輪均內置單向離合器,所述推拉桿軸兩端與推拉桿中部鍵連接,推拉桿軸通過軸承支撐在推拉桿軸套管上,推拉桿軸套管固定在車架上,且推拉桿軸套管兩側分別安裝有主動齒輪和推主動鏈輪,主動齒輪和推主動鏈輪均與推拉桿軸鍵連接,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外嚙合,從動齒輪的中心軸通過軸承支撐在從動齒輪套管上,從動齒輪套管固定在車架上,且從動齒輪固連著拉主動鏈輪,拉從動鏈輪和推從動鏈輪均與傳動軸聯接,傳動軸與車架旋轉連接,主動前輪與傳動軸一端連接,從動前輪通過軸及軸承與車架連接并支撐車架,且前輪可相對車架自由轉動。所述制動系統包括左前制動器手柄、右前制動器手柄、左前制動鋼絲、右前制動鋼絲、左前制動器、右前制動器、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所述左前制動器手柄、右前制動器手柄分別安裝在車把左右兩側,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分別安裝在主動前輪和從動前輪旁,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上分別安裝所述左前制動器、右前制動器,兩制動器手柄和兩制動器間分別通過左前制動鋼絲、右前制動鋼絲連接傳力。所述推拉桿包括一頂部的橫桿以及連接于橫桿兩端的豎桿,所述聯接桿一端與座位底座前上部連接,另一端與推拉桿兩豎桿的中下部旋轉連接,所述兩踏板分別設置于兩豎桿的下端。所述車把軸連接在推拉桿頂部的橫桿中間部位,所述推拉桿推拉桿軸兩端分別鍵連接于兩豎桿中部。 所述的座位相對座位底座的高度及其在座位底座的前后位置能調節。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既可以完成現有健騎機的健身運動,又可以通過該運動產生的動力平穩的驅動車輛前進,作為代步工具,而且設置有前后三個車輪,從而平衡性好,年齡偏老的人也能使用,從而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戶外可作為健身或作為代步工具,趣味性強,操作簡單,適合12歲以上各年齡身高的人員使用。
圖I為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整體前向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另一角度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俯視圖;圖4為圖I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包括車架I、設置于車架I前端左右兩側的主動前輪2與從動前輪3、設置于車架I后端的轉向后輪4、座位底座5、安裝在座位底座5上的座位6、聯接桿7、車把8、車把軸9、推拉桿11、設置于推拉桿11下端的兩踏板12、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所述車把軸9上端連接于車把8,下部與推拉桿11頂部旋轉連接;所述座位底座5后部支撐在車架I后部,前端旋轉連接于車架I前部;所述聯接桿7后端與座位底座5連接,前端與推拉桿11旋轉連接;所述傳動系統設置于推拉桿11與主動前輪2之間,用于驅動車輛前進;所述轉向系統設置于車把軸9與轉向后輪4之間,用于控制車輛的左右轉向;所述制動系統設置于車把8與主動前輪2、從動前輪3之間,用于制動主動前輪2、從動前輪3。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座位軸13以及座位軸套管14。所述推拉桿11包括一頂部的橫桿111以及連接于橫桿111兩端的豎桿112。配合圖4所示,所述傳動系統包括推拉桿軸15、推拉桿軸套管16、主動齒輪17、從動齒輪18、從動齒輪套管19、拉主動鏈輪20、拉從動鏈輪21、拉傳動鏈22及其張緊裝置221、推主動鏈輪24、推從動鏈輪25、推傳動鏈26及其張緊裝置27、傳動軸23,所述拉從動鏈輪21與推從動鏈輪25均內置單向離合器(圖未示)。所述轉向系統包括前轉向盤28、后轉向盤29、連接前轉向盤28與后轉向盤29的轉向鋼絲30、后叉31。所述前轉向盤28連接于車把軸9下端,后轉向盤29固定設置于后叉31上端,且后叉31中上部連接于車架I后端,后叉31下端安裝轉向后輪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向鋼絲30包括第一鋼絲301以及第二鋼絲302兩根鋼絲(如圖3所示),所述兩根鋼絲交叉連接,即第一鋼絲301—端連接前轉向盤28右側(以人坐在座位上的左右方向),另一端連接后轉向盤29左側,第二鋼絲302 —端連接前轉向盤28左側,另一端連接后轉向盤29右側。當向左(右)轉動車把8時,車把8通過車把軸9帶動前轉向盤28左(右)轉動,前轉向盤28通過轉向鋼絲30帶動后轉向盤29反向轉動,后轉向盤29帶動后叉31和轉向后輪4向右(左)轉向,實現整個車輛的向左(右)轉向。所述制動系統包括左前制動器手柄32、右前制動器手柄33、左前制動鋼絲34、右 前制動鋼絲35、左前制動器36、右前制動器37、左前制動碟38、右前制動碟39。所述左前制動器手柄32、右前制動器手柄33分別安裝在車把8左右兩側,左前制動碟38、右前制動碟39分別安裝在主動前輪2和從動前輪3旁,左前制動碟38、右前制動碟39上分別安裝所述左前制動器36、右前制動器37,兩制動器手柄32、33和兩制動器36、37間分別通過左前制動鋼絲34、右前制動鋼絲35連接傳力。用手拉左前制動器手柄32,左前制動器手柄32拉動左前制動鋼絲34,左前制動鋼絲34拉動左前制動器36,左前制動器36抱住左前制動碟38使主動前輪2制動;從動前輪3的制動原理與主動前輪2 —樣。所述座位6安裝在座位底座5上,座位底座5后部支撐在車架I上,座位底座5前端與座位軸13聯接,座位軸13通過軸承支撐在座位軸套管14上,座位軸套管14通過焊接或者其他公知固定方式固定在車架I上,從而座位底座5前端與車架I旋轉連接;所述聯接桿7 —端與座位底座5前上部連接,另一端與推拉桿11中下部旋轉連接,具體的說,是與推拉桿11兩豎桿112的中下部旋轉連接,從而座位6及座位底座5可以繞車架I轉動;所述車把8中間連接車把軸9上端,車把軸9下部旋轉連接在推拉桿11頂部中間部位,推拉桿11下端兩側安裝踏板12,推拉桿11中部與推拉桿軸15兩端鍵連接,具體的說,所述車把軸9旋轉連接在推拉桿11頂部的橫桿111中間部位,推拉桿軸15兩端分別鍵連接于推拉桿11兩豎桿112中部,所述兩踏板12分別安裝在推拉桿11兩豎桿112下端,推拉桿軸15通過軸承分別支撐在推拉桿軸套管16上,推拉桿軸套管16通過焊接或者其他公知固定方式固定在車架I上,這樣推拉桿11可以繞車架I轉動;推拉桿軸套管16兩側分別安裝有主動齒輪17和推主動鏈輪24,主動齒輪17和推主動鏈輪24均與推拉桿軸15鍵連接,從而主動齒輪17和推主動鏈輪24與推拉桿軸15 —起轉動;主動齒輪17與從動齒輪18外嚙合,從動齒輪18的中心軸通過軸承(圖未示)支撐在從動齒輪套管19上,從動齒輪套管19通過焊接或者其他公知固定方式固定在車架I上,從動齒輪18固連著拉主動鏈輪20,從而從動齒輪18轉動即可帶動拉主動鏈輪20同向轉動;拉從動鏈輪21和推從動鏈輪25均與傳動軸23聯接,傳動軸23與車架I旋轉連接而形成轉動副,從而拉從動鏈輪21和推從動鏈輪25兩者都只能單向帶動傳動軸23轉動,轉動方向均為使車輛前進的方向;主動前輪2與傳動軸23 —端連接,從動前輪3通過軸及軸承(圖未示)與車架I連接并支撐車架,從動前輪3與主動前輪2均可相對支架14自由轉動。人坐在座位6上,雙手緊握車把8的兩端,雙腳踩在踏板12上,當雙手用力拉車把8時,車把8通過車把軸9推動推拉桿11繞車架I轉動,推拉桿11通過聯接桿7拉動座位底座5繞車架I轉動,即拉動座位6繞車架I轉動,轉動方向與推拉桿11方向相反,這樣使人身體挺直,同時推拉桿11轉動的力依次通過推拉桿軸15、主動齒輪17、從動齒輪18、拉主動鏈輪20、拉傳動鏈22、拉從動鏈輪21、傳動軸23傳遞到主動前輪2使其轉動帶動車輛前行;當雙手用力推車把8時,結合人身體坐在座位6上的重力,推拉桿11和座位6繞車架I轉動回到原位,同時推拉桿11轉動的力通過推主動鏈輪24、推傳動鏈26、推從動鏈輪25、傳動軸23傳遞到主動前輪2使其轉動繼續帶動車輛前行,如此往復運動實現健身及車輛前行。由于拉從動鏈輪21和推從動鏈輪25都內置有單向離合器,且安裝方向相同,所以當拉車把8時,拉從動鏈輪21的單向離合器處于驅動狀態,推從動鏈輪25的單向離合器處于打滑狀態,當推車把8時,情況剛好相反。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所述的聯接桿7可以采用不同的長度,不同的長度對應不同的推拉桿11轉動角度,所述的座位6相對座位底座5的高度及其在座位底座5的前后位 置能調節(所述高度調整機構以及前后調整機構可以采用公知技術),合理選擇聯接桿7的長度和調節座位6的前后、高度位置可以使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適用于不同身高的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既可以完成現有健騎機的健身運動,又可以通過該運動產生的動力平穩的驅動車輛前進,而且設置有前后三個車輪,從而平衡性好,年齡偏老的人也能使用,從而本實用新型戶外健騎車戶外可作為健身或作為代步工具,趣味性強,操作簡單,適合12歲以上各年齡身高的人員使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設置于車架前端左右兩側的主動前輪與從動前輪、設置于車架后端的轉向后輪、座位底座、安裝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聯接桿、車把、車把軸、推拉桿、設置于推拉桿下端的兩踏板、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所述車把軸上端連接于車把,下部與推拉桿頂部旋轉連接;所述座位底座后部支撐在車架后部,前端旋轉連接于車架前部;所述聯接桿后端與座位底座連接,前端與推拉桿旋轉連接;所述傳動系統設置于推拉桿與主動前輪之間,用于驅動車輛前進;所述轉向系統設置于車把軸與轉向后輪之間,用于控制車輛的左右轉向;所述制動系統設置于車把與主動前輪、從動前輪之間,用于制動主動前輪、從動前輪。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座位軸以及座位軸套管,所述座位底座前端與座位軸聯接,座位軸通過軸承支撐在座位軸套管上,座位軸套管固定在車架上,從而座位底座前端與車架旋轉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系統包括前轉向盤、后轉向盤、連接前轉向盤與后轉向盤的轉向鋼絲、后叉,所述前轉向盤連接于車把軸下端,后轉向盤固定設置于后叉上端,且后叉中上部連接于車架后端,后叉下端安裝轉向后輪。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系統包括推拉桿軸、推拉桿軸套管、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從動齒輪套管、拉主動鏈輪、拉從動鏈輪、拉傳動鏈及其張緊裝置、推主動鏈輪、推從動鏈輪、推傳動鏈及其張緊裝置、傳動軸,所述拉從動鏈輪與推從動鏈輪均內置單向離合器,所述推拉桿軸兩端與推拉桿中部鍵連接,推拉桿軸通過軸承支撐在推拉桿軸套管上,推拉桿軸套管固定在車架上,且推拉桿軸套管兩側分別安裝有主動齒輪和推主動鏈輪,主動齒輪和推主動鏈輪均與推拉桿軸鍵連接,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外嚙合,從動齒輪的中心軸通過軸承支撐在從動齒輪套管上,從動齒輪套管固定在車架上,且從動齒輪固連著拉主動鏈輪,拉從動鏈輪和推從動鏈輪均與傳動軸聯接,傳動軸與車架旋轉連接,主動前輪與傳動軸一端連接,從動前輪通過軸及軸承與車架連接并支撐車架,且前輪可相對車架自由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系統包括左前制動器手柄、右前制動器手柄、左前制動鋼絲、右前制動鋼絲、左前制動器、右前制動器、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所述左前制動器手柄、右前制動器手柄分別安裝在車把左右兩側,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分別安裝在主動前輪和從動前輪旁,左前制動碟、右前制動碟上分別安裝所述左前制動器、右前制動器,兩制動器手柄和兩制動器間分別通過左前制動鋼絲、右前制動鋼絲連接傳力。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桿包括一頂部的橫桿以及連接于橫桿兩端的豎桿,所述聯接桿一端與座位底座前上部連接,另一端與推拉桿兩豎桿的中下部旋轉連接,所述兩踏板分別設置于兩豎桿的下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把軸連接在推拉桿頂部的橫桿中間部位,所述推拉桿推拉桿軸兩端分別鍵連接于兩豎桿中部。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7所述的一種戶外健騎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相對座位底座的高度及其在座位底座的前后位置能調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戶外健騎車,包括車架、設置于車架前端左右兩側的主動前輪與從動前輪、設置于車架后端的轉向后輪、座位底座、安裝在座位底座上的座位、聯接桿、車把、車把軸、推拉桿、設置于推拉桿與主動前輪之間的傳動系統,車把軸上端連接于車把,下部與推拉桿頂部旋轉連接,座位底座后部支撐在車架后部,前端旋轉連接于車架前部,聯接桿后端與座位底座連接,前端與推拉桿旋轉連接,推拉車把,通過傳動系統使得主動前輪旋轉從而帶動車輛前行,同時通過聯接桿拉動座位繞車架轉動,從而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完成現有健騎機的健身運動,又可以通過該運動產生的動力平穩驅動車輛前進,而且設置有前后三個車輪,平衡性好,年齡偏老的人也能使用。
文檔編號B62M9/02GK202641972SQ20122017149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董鑄榮, 鄧志君, 賀萍, 邱浩, 李占玉, 梁松峰, 韓承偉, 胡松華, 馬德糧 申請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