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及包含該旋翼的模型直升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及包含該旋翼的模型直升機,該旋翼包括配重孔和配重塊,所述配重孔開設在旋翼遠離模型直升機機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垂直于旋翼,所述配重塊嵌入式安裝在所述配重孔內,所述旋翼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旋翼可以調節,可以反復使用配重塊,配重塊的重量可加重可減重。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了包含該旋翼的模型直升機。
【專利說明】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及包含該旋翼的模型直升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型飛機及其部件,具體是指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及包含該旋翼的模型直升機。
【背景技術】
[0002]旋翼是模型直升機一個重要部件,在模型直升機里面起到了提供升力的作用,一個好的旋翼設計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和提高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現有的各類模型飛機的旋翼為了達到動靜平衡,都必須進行配重工作,使得各個旋翼均達到重量一致。由于模具做出來的旋翼重量是有差別的,所以需要加重量使得旋翼重量相等。
[0003]現有模型直升機增加配重有多種方式,如圖1所示的模型直升機,在旋翼101的中段安裝有配重塊103,如圖2所示的模型直升機,在旋翼201遠離模型直升機機身的末端沿旋翼201的長度方向安裝有配重塊203,這兩種安裝配重的方式存在的共同缺陷是結構不夠穩定,且一次成型后不好更改,基本上旋翼重量不均衡就一直永久延續,無法修整。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該旋翼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包括配重孔和配重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開設在旋翼遠離模型直升機機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垂直于旋翼,所述配重塊嵌入式安裝在所述配重孔內,所述旋翼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
[000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配重孔為通孔。
[0007]本實用新型中,配重塊與配重孔可以采用如下兩種連接方式:
[0008]連接方式一:所述的配重孔為螺紋孔,所述配重塊為帶有外螺紋的柱形塊,所述配重塊與配重孔螺紋連接。
[0009]連接方式二:所述的配重孔為光孔,所述配重塊為柱形塊,所述配重塊與配重孔之間過盈配合。
[0010]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配重塊的材質為玻璃或塑料或金屬或陶瓷。
[001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模型直升機,該模型直升機具有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聞飛行的穩定性。
[001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包含上述旋翼的模型直升機,所述模型直升機還包括機身、尾翼,所述旋翼安裝在所述機身上。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旋翼可以調節,可以反復使用配重塊,配重塊的重量可加重可減重,不但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5]圖1是現有技術中模型直升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現有技術中模型直升機的另一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型直升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模型直升機中旋翼的正視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模型直升機中旋翼的俯視圖;
[0020]圖6是本實用新型模型直升機中旋翼的剖視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01、旋翼;103、配重塊;201、旋翼;203、配重塊;
[0023]1、旋翼;2、配重孔;3、配重塊;4、機身;5、尾翼;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如圖3至圖6所示的一種模型直升機,包括機身4、尾翼5和結構相同的兩支旋翼I,兩支旋翼I分別對稱安裝在機身4上。
[0025]每一支旋翼I均包括配重孔2和配重塊3,配重孔2開設在旋翼I遠離模型直升機機身的末端,配重孔2為通孔,并且配重孔2垂直于旋翼I,配重塊3嵌入式安裝在配重孔2內,旋翼I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
[0026]本實施例中,配重孔2為光孔,配重塊3為柱形塊,配重塊3的材質為塑料,配重塊3與配重孔2之間過盈配合。
[0027]本實施例中,由于配重塊3嵌入式安裝在配重孔2內,可以反復使用配重塊3,配重塊3的重量可加重可減重,可根據實際需要調節。
[0028]作為本實施例的變換,所述的配重孔2為螺紋孔,配重塊3為帶有外螺紋的柱形塊,配重塊3與配重孔2螺紋連接。
[0029]作為本實施例的變換,所述配重塊3的材質還可以選擇玻璃或金屬或磁鐵或陶瓷。
[0030]本申請的旋翼I前沿厚后沿薄,根據流體力學原理可知當旋翼I高速轉動時,氣流高速流過旋翼I表面,在旋翼I的表面會產生渦流,渦流的存在使得氣流對旋翼I表面產生吸力,旋翼I上下表面的吸力差就是我們所說的升力,本申請采用輕薄的槳型設計使得旋翼I更輕的同時還能保證高效率的升力。
[0031]本申請的旋翼11的外端設計有一個配重孔2,配重孔2位置嵌入配重塊33,因為模型直升機旋翼I設計材質通常是塑料,由于塑料的剛性較差,旋翼I在高速旋轉的時候外沿的線速度比內沿的線速度要快,所以外沿的升力會比內沿的升力要高,此時由于旋翼I的剛性差,旋翼I會產生變形,特別是應用在模型直升機上面,當飛機在做特技動作的時候,旋翼I的螺距不斷快速變換,旋翼I的升力也不斷的發生變化,剛性差的旋翼I會造成旋翼I螺距變換延時,傳統設計為了提高旋翼I的剛性通常做法是加厚旋翼I的厚度,不過增加旋翼I的厚度之后旋翼I的重量會相應的增加,旋翼I的升力效率會大大降低,對于模型直升機來說是極其不利的,這種設計不僅僅對模型直升機的能源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還對伺服驅動機構要有更嚴格的要求,針對這些存在的情況本申請采用輕薄的旋翼I槳型設計同時在旋翼I的外端嵌入一個比重較大的配重塊3,由于配重塊3的存在旋翼I在高速旋轉的時候配重塊3產生強大的離心力,該離心力會把剛性較差的塑料旋翼I拉直,起到防止旋翼I變形的作用。本申請由于采用輕薄的槳型設計同時又避免了旋翼I變形,使得該旋翼I應用在模型直升機上面取得更出色的表現,使得對直升機電池的要求大大下降,同時更加減輕了對直升機的伺服驅動機構的要求。
[003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種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上述結構做出的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包括配重孔(2)和配重塊(3),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2)開設在旋翼(I)遠離模型直升機機身的末端,并且配重孔(2)垂直于旋翼(I ),所述配重塊(3 )嵌入式安裝在所述配重孔(2 )內,所述旋翼(I)能夠給模型直升機提供足夠的升力,同時能夠提高模型直升機飛行的穩定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為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為螺紋孔,所述配重塊(3)為帶有外螺紋的柱形塊,所述配重塊(3)與配重孔(2)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孔(2)為光孔,所述配重塊(3)為柱形塊,所述配重塊(3)與配重孔(2)之間過盈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模型直升機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3)的材質為玻璃或塑料或金屬或陶瓷。
6.包含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旋翼的模型直升機,所述模型直升機還包括機身(4)、尾翼(5),所述旋翼(I)安裝在所述機身(4)上。
【文檔編號】A63H27/18GK203507535SQ201320516099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尤七根, 馬鴻慈 申請人:尤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