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舞龍教學、訓練的多功能簡易組合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適用于舞龍教學、訓練的多功能簡易組合龍。按照標準專業競技比賽用龍的大小尺寸設計出一種多功能簡易組合龍,主要結構有龍珠、龍頭、龍節、龍尾。龍頭、龍節、龍尾之間用彈力繩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低成本、簡易性和多功能性的特點。低成本與簡易性體現在全龍采用木制結構設計成扁平狀,降低了制作的成本,并且用彈力繩替代了制作工藝繁雜的龍衣,通過彈力繩的彈力效應可使舞龍訓練初期運動員配合失誤形成的拉扯造成的龍體損傷降低;多功能性體現在可通過簡單的拆分、組合而適應舞龍教學的不同階段。
【專利說明】適用于舞龍教學、訓練的多功能簡易組合龍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舞龍教學與訓練的可以進行拆分與組裝的簡易組合龍。
【背景技術】
[0002]舞龍運動是流傳于民間長達兩千余年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目前,舞龍運動教學、訓練所用的龍多為民族特色手工藝制造。一條標準專業競技比賽所用的龍,由龍珠、龍頭、龍身、龍尾、龍桿、龍骨、龍衣構成。其中,龍頭重2.5kg,龍身直徑33cm,平均節距
2.2m,龍全長不少于18m,其市場價格按其制作工藝的復雜程度從1000元至3000元不等。舞龍運動中有許多高低起伏、穿騰磨轉的動作需由10名運動員共同完成,而在舞龍教學、訓練的初期,由于運動員的技術動作不全面、配合不夠默契等因素的存在,初期的舞龍教學與訓練對龍的損耗相當大,經常會因運動員的配合失誤而導致龍頭脫落、龍桿斷裂、龍衣撕裂等龍被毀壞的現象,影響正常的教學與訓練,而重新購置舞龍器材又將承擔高額的購龍成本。
【發明內容】
[0003]為了減少教學、訓練過程中對龍的損耗,降低舞龍教學、訓練用龍的成本,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用于舞龍教學、訓練的多功能簡易組合龍。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簡易組合龍,其特征是:全龍由木制的扁平狀的龍珠、龍頭、龍尾、龍節以及連接各節的彈力繩組成,龍頭、龍節和龍尾之間可以通過彈力繩進行連接或拆分,龍節的四個角裝有鐵環,可通過彈力繩上的安全鉤與鐵環相連或拆卸,使多龍節連接或拆分。
[000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體現為它的低成本、簡易性和多功能性:
[0006]低成本與簡易性體現在創造性的將龍設計成扁平狀,全龍采用木制結構,同時,用彈力繩替代制作工藝繁雜的龍衣,因彈力繩具備一定的彈性,就可以將舞龍訓練初期運動員配合失誤形成的拉扯造成的龍體損傷降低,在不影響習練效果的情況下降低了舞龍教學訓練的成本。
[0007]多功能性體現在龍節和彈力繩通過環扣相接,可通過簡單的拆分組合而適應舞龍教學的不同階段,實現其多功能性:在基本動作練習階段,可將龍拆分為龍珠、龍頭、龍節和龍尾,可針對性的對每個把位的運動員進行單獨訓練;在組合動作練習階段,可將兩個龍節(或多個龍節)用彈力繩相連,進行多把位的組合動作練習;在套路練習階段,可將全部龍節用彈力繩連接,此時的龍就成為一條簡化版的標準龍,可進行各個連貫動作、套路的教學訓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 多功能簡易組合龍尺寸圖(左視圖)
[0009]圖中:I龍珠 2龍頭 3龍節 4彈力繩 5龍尾 6鐵環 7安全鉤
[0010]圖2龍頭、龍節、龍尾的左視圖
[0011]圖中:2龍頭 3龍節 4彈力繩 5龍尾 6鐵環 7安全鉤
[0012]圖3安全鉤與鐵環的連接示意圖
[0013]圖中:6鐵環 7安全鉤
【具體實施方式】
[0014]說明書附圖尺寸說明:
[0015]圖1中,龍珠直徑33cm,桿高(含珠)170cm;龍頭桿高(含龍頭)180cm,龍身分9節,為扁平木制長方體,厚度為3cm,桿高160cm ;彈力繩間距33cm。
[0016]進行單獨動作練習時,可將圖1中的彈力繩從鐵環中拆下,使龍分成龍珠、龍頭、七節龍身和龍尾。此時,可針對每個把位的技術動作要求不同,進行分別的單獨練習。
[0017]進行多把位組合動作練習時,可通過圖3中的安全鉤與鐵環連接裝置,將彈力繩與鐵環相連。此時,可進行兩個把位(或者多個把位)之間的組合動作的技術練習。如圖2所示,如需龍頭與第二把位進行組合動作練習,只需連接龍頭與第二把位之間的彈力繩。
[0018]進行整套連貫動作的練習時,可利用彈力繩將龍頭、七節龍身和龍尾相連,此時就形成了一條標準尺寸的競技用龍,可進行套路連貫動作的教學訓練。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簡易組合龍,其特征是:全龍由木制的扁平狀的龍珠、龍頭、龍尾、龍節以及連接各節的彈力繩組成,龍頭、龍節和龍尾之間可以通過彈力繩進行連接或拆分,龍節的四個角裝有鐵環,可通過彈力繩上的安全鉤與鐵環相連或拆卸,使多龍節連接或拆分。
【文檔編號】A63H7/00GK204017366SQ201320853098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張瑤 申請人:張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