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心血管疾病護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肢體肌肉防萎縮鍛煉裝置。
背景技術:
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射血器官,具有泵的功能,推到血液循環,主要功能是給軀體供氧和清除體內代謝產物。而現代社會的生活提高了,人們不注意身體的健康,過度的飲酒、吸煙、緊張、疲勞、激動、飽餐,在些情況下常常會出現一些心臟疾病。所引起的疾病稱為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心臟疾病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其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癥狀、不同的表現,而針對不同疾病應有不同的預防與護理,但是,每一種護理都盡量避免患者運動,特別是引起出汗、血液流動加快的運動,要求患者休息。可是,不運動又可能會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1)長期不動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痛頭暈;(2)容易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加重人的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3)會導致人心理壓抑,愛發無名之火,精神狀態欠佳;(4)長期不運動會引起肌肉萎縮。
人體的肌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于頭、頸、軀干和四肢,通常附著于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現代臨床認為:肌肉萎縮癥的主要病因之一,就是因為不運動或很少運動,導致肌肉很少收縮,則退化,受傷或生病后臥床,肌肉長時間休息,沒有適量的收縮運動就會導致肌肉萎縮,特別是四肢的骨骼肌,更是依賴于人的主動運動來鍛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節省了人工成本,又提供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肢體肌肉防萎縮鍛煉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設計了由支架、懸臂、拉索一、把手和拉力調節機構一組成的上肢鍛煉機構,以及由支架、腳蹬軌道機構、拉索二、腳蹬和拉力調節機構二組成的下肢鍛煉機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肢體肌肉防萎縮鍛煉裝置,能根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體狀況,讓上肢和下肢輕松運動。由于有抓點和蹬點,能夠比空揮動上肢和擺動下肢更省力;提供有適當著力感,讓上肢和下肢的神經系統和肌肉的在運動中進行協調鍛煉。
具體為,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肢體肌肉防萎縮鍛煉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設置有座位,所述座位的前側設置有上肢鍛煉機構和下肢鍛煉機構;
所述上肢鍛煉機構包括把手,所述把手連接有拉索一,所述拉索一連接有拉力調節機構一;
所述下肢鍛煉機構包括腳蹬,所述腳蹬連接有拉索二,所述拉索二連接有拉力調節機構二;
所述支架設置有懸臂機構活動連接所述拉索一;
所述支架設置設置有腳蹬軌道機構,所述腳蹬軌道機構活動連接所述拉索二和腳蹬;
所述拉力調節機構一/二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同軸連接有雙曲面凸輪,所述凸輪的兩個曲面曲率逐漸變化,所述凸輪的兩個曲面的曲率最小處分別連接有拉簧,所述拉簧中的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支架,所述拉簧中的另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中段軸連接所述支架,所述調節桿另一端設置有波浪紋并由所述波浪紋連接有調節塊,所述調節塊連接所述拉索一/二。
其中,所述懸臂機構包括所述支架后側左右設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上端各設置有懸臂,所述懸臂的前端設置有垂臂,所述垂臂設置有把手座,所述拉索一穿過所述把手座向上至所述垂臂頂端,所述懸臂兩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拉索一經過所述滑輪后連接所述調節塊。
所述腳蹬軌道機構包括位于腳蹬軌跡兩側的軌道,所述腳蹬的前方設置有滑輪,一個所述軌道的后端連接所述拉索二,所述拉索二繞過所述滑輪再穿過另一個軌道連接所述調節塊。
在鍛煉之前,還根據手臂和腳的感覺,調整調整塊,使手臂和腳的感覺到力,又不加快血液循環的程度,而且手臂和腿腳也有重量,避免因為手和腳放上去,出現因為重量就導致把手和腳蹬運動的失控。
調節塊調節好之后,使用者坐在座位上就開始進行鍛煉了,覺得累就坐在座位上直接休息。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不但能夠讓心血管患者進行四肢骨骼肌以及神經系統的必要運動鍛煉,而且由于巧妙的設計,使患者不會因為運動導致血液加快流動。整套設備由于調節塊和調節桿的設置,使使用者需要運動的力氣,能夠小于空揮手的動作和空擺腿的動作,使鍛煉運動比人自個身體運動更安全。而且因為把手和腳蹬的存在,使使用者四肢的肌肉以及神經能感受到力量的感覺,對于患者四肢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協調鍛煉非常重要。拉力調節機構一/二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同軸連接有雙曲面凸輪,所述凸輪的兩個曲面曲率逐漸變化,所述凸輪的兩個曲面的曲率最小處分別連接有拉簧,能在扭簧的扭力變化過程中,由于凸輪的的轉動引起的力臂反變化,使拉索一/二受到的力基本保持不變,保證了患者施力增大帶來危險。由于拉簧的存在,以及調節桿的杠桿放大運動軌跡,使扭簧不大的轉動,就能使拉索一/二發生較大的行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拉力調節機構一/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柱;2、座位;3、把手;4、拉索一;5、腳蹬;6、拉索二;7、扭簧;8、凸輪;9、拉簧;10、調節桿;11、調節塊;12、懸臂;13、垂臂;14、軌道;15、拉力調節機構一;16、拉力調節機構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如圖1-3所示,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肢體肌肉防萎縮鍛煉裝置,包括支架,支架設置有座位2,座位2的前側設置有上肢鍛煉機構和下肢鍛煉機構;上肢鍛煉機構包括把手3,把手3連接有拉索一4,拉索一4連接有拉力調節機構一15;下肢鍛煉機構包括腳蹬5,腳蹬5連接有拉索二6,拉索二6連接有拉力調節機構二16;拉力調節機構一15/拉力調節機構二16包括扭簧7,扭簧7同軸連接有雙曲面凸輪8,凸輪8的兩個曲面曲率逐漸變化,凸輪8的兩個曲面的曲率最小處分別連接有拉簧9,拉簧9中的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支架,拉簧9中的另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調節桿10,調節桿10中段軸連接支架,調節桿10另一端設置有波浪紋并由波浪紋連接有調節塊11,調節塊11連接拉索一4/拉索二6。
支架設置有懸臂機構活動連接拉索一4,具體為,懸臂機構包括支架后側左右設置有支柱1,支柱1的上端各設置有懸臂12,懸臂12的前端設置有垂臂13,垂臂13設置有把手座,拉索一4穿過把手座向上至垂臂13頂端,懸臂12兩端設置有滑輪,拉索一4經過滑輪后連接調節塊11。
支架設置設置有腳蹬軌道機構,腳蹬軌道機構活動連接拉索二6和腳蹬5,具體為,腳蹬軌道機構包括位于腳蹬5軌跡兩側的軌道14,腳蹬5的前方設置有滑輪,一個軌道14的后端連接拉索6二,拉索二6繞過滑輪再穿過另一個軌道14連接調節塊11。
在鍛煉之前,還根據手臂和腳的感覺,調整調整塊,使手臂和腳的感覺到力,又不加快血液循環的程度,而且手臂和腿腳也有重量,避免因為手和腳放上去,出現因為重量就導致把手和腳蹬運動的失控。
調節塊調節好之后,使用者坐在座位上就開始進行鍛煉了,覺得累就坐在座位上直接休息。
本發明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能夠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