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封堵器輸送裝置,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輸送裝置這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兒最常見的心臟病。其發病率約占出生嬰兒的0.8%,其中約60%在1歲死亡。我國每年出生嬰兒患各種先天性心臟病估計有15萬,其中30%左右可能在嬰兒期死亡。
在室間隔缺損中部分為肌部室間隔缺損,即位于小梁部、流入道、流出道肌部缺損。由于心臟是圓錐體型,幾部缺損位于心尖部,形態各異,位置較深,空間狹小,不易被發現,難于直視下縫合修補。
心臟手術時,出于對心臟保護的需要,需要盡量減少心臟切口的損傷及心臟的停跳時間。傳統的室間隔缺損修補術,選擇右房切口,可以完全暴露大多數膜周部室間隔缺損,但是由于肌部室間隔缺損位置較深、缺損較小,不易暴露,難于修補。對于肌部室間隔缺損心臟外科醫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最初選擇左室表面切口,修補缺損。缺損可以修補完善,但是損傷到了左心室,術后出現心力衰竭的概率較高,死亡率較高。隨后,心外科醫師借助心血管介入技術,在心臟不停跳下,右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導絲、鞘管、封堵散。但是由于缺損的位置深入,切與穿刺點成角,很難成功,即便是封堵成功,也會因多次導絲進入缺損失敗導致心內多個血腫。整個過程時間長,麻醉時間長,心肌損傷,故對于肌部缺損來說較難開展。大多數肌部缺損均并發膜周部缺損或其他復雜先心病,故目前通常采取體外循環下矯治復雜先心病的同時進行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的鑲嵌手術,但對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封堵同樣面臨上述難題。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方法是直角鉗定位肌部缺損,鞘管、封堵器置入缺損,釋放封堵器。該技術存在如下弊端:直角鉗與患兒心臟大小不匹配,不好定位且直角鉗質地堅硬易誤傷室間隔,人為造成室間隔穿孔;鞘管置入時也不易定位;容易造成心肌損傷,特別是嬰幼兒病人,損傷更大,因此,迫切的希望一種新的方案解決該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基于增材制造技術的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輸送裝置,該裝置整體結構設計緊湊巧妙,定位準確,手術時間短,使用的輸送管道個體化,適用于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患兒。由于該技術方案中“J型”輸送鞘管,能與患兒的缺損所在處的角度相相配,更重要的是每套鞘管均是術前根據病患心臟3D打印三維建模圖形事前測量好,然后再打印成型,因人而異,個體化,立體化。設計巧妙、定位精準。導絲與以往的不同,導絲前端有一個小的錐體,使得鞘管進入缺損容易,這樣既能夠減少心肌損傷,又減少操作時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送鞘管、導絲以及錐形頭,所述導絲設置在輸送鞘管內,所述錐形頭固定在輸送鞘管頂端內部。所述輸送鞘管為術前根據患兒心臟3D打印三維建模圖形事前測量好肌部缺損的位置及距心表標志的距離后3D打印而成,每個患兒都不同;所述導絲頭端帶有錐體,與導絲一體化。整個技術方案設計緊湊巧妙,因人而異,個體性強,能夠減少對患兒心肌損傷的機會,并且該結構更易于控制、操作簡便、準確性高,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錐形頭的一部分卡在輸送鞘管內,另一部分伸出輸送鞘管。所述導絲的長度為20cm,直徑為1mm,所述輸送鞘管的長度為15cm,直徑為3mm,輸送鞘管的材質為聚醚醚酮,所述輸送鞘管前端的弧度是根據患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位置、影像學資料等3D打印出來的。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1)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設計巧妙,結構緊湊,實用性強;2)該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輸送裝置,由于輸送鞘管均是術前在根據患兒心臟進行的3D打印鞘管,因人而異,個體化,立體化,能與兒童的心內畸形相配,并且該技術方案中輸送管道的形狀、弧度、距心表標志物的距離均可術前根據患兒心臟3D打印三維建模圖形事前測量好,保證術中定位準確,操作順利,手術時間短,減少心肌損傷;3)該技術方案中在導絲的前端設有錐形結構,錐形結構經鞘管穿入,在鞘管頂部卡位后可固定,保持錐體底部位于鞘管內,明顯具有以下優點:減少對患兒心肌損傷的機會:定位準確,易于進入缺損,減少反復多次操作,減少對心肌的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導絲與錐形頭結構示意圖;
圖3為輸送鞘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輸送鞘管,2、導絲,3、錐形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和認識,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和介紹。
實施例1:參見圖1-圖3,一種肌部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輸送裝置,所述裝置包括輸送鞘管1、導絲2、錐形頭3,所述導絲2進入輸送鞘管1,使得錐形頭3底部卡位在鞘管內,所述錐形頭3固定在輸送鞘管頂端內部。該技術方案中在導絲的前端設有錐形結構,錐形結構經鞘管穿入,在鞘管頂部卡位后可固定,保持錐體底部位于鞘管內,減少對患兒心肌損傷的機會:定位準確,易于進入缺損,減少反復多次操作,減少對心肌的損傷。
實施例2:參見圖2,所述錐形頭3和導絲2一體成型,錐形頭和導絲為不銹鋼材質,穩定性更好。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實施例3:參見圖2,所述導絲2的長度為20cm,直徑為1mm,所述輸送鞘管的長度為15cm,直徑為3mm,輸送鞘管的材質為聚醚醚酮,所述輸送鞘管前端的弧度是根據患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位置、影像學資料等3D打印出來的。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實施例2、3所述技術特征中的至少一個與實施例1組合形成新的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沒有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