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包括送球裝置、發射裝置、角度可調的俯仰總成、管件連接總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送球裝置包括球艙和移動式落球口,所述的球艙包括漏斗式框架、傾斜地平行設置在所述框架內的若干蓄球道,每條蓄球道的較高端均設置有紅外發射頭;所述的移動式落球口設置在所述框架上且位于蓄球道的最低端,包括直線移動機構、沿所述直線移動機構往復移動的滑門總成,所述的滑門總成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紅外發射頭相匹配的紅外接收頭;
所述的發射裝置設置在俯仰總成上;
所述的管件連接總成活動連接于滑門總成的出口與發射組件的入口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式框架包括三邊矩形底框、設置在所述三邊矩形底框上端邊緣的漏斗形收集框;所述的三邊矩形底框由三塊側板(7)拼接而成,所述的三邊矩形底框的左側或右側的側板(7)設置有用于觸發滑門總成復位的限位開關(3);所述的漏斗形收集框由四塊上擋板(2)和若干角碼拼接而成;所述的三邊矩形底框內還設置有用于將蓄球道上的網球與未落到蓄球道上的網球相隔離的擋片(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每條所述的蓄球道包括兩根傾斜地平行設置的碳纖管(5),所述碳纖管(5)的較低端粘固在后管架(4)的弧形面上,較高端通過孔軸配合固定于前管架(17)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球道較高端設置有紅外發射頭固定件(6),所述的紅外發射頭固定件(6)上設置有若干與所述蓄球道一一對應的穿孔圓柱體,所述紅外發射頭的紅外線通過小孔發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線移動機構包括沿各蓄球道橫向排列方向設置的滑軌(10)、連接所述滑門總成且與所述滑軌(10)滑動配合且的滑塊(15)、與所述滑門總成驅動連接驅動所述滑門總成沿所述滑軌(10)往復移動的動力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沿矩形四角對稱布置的四個同步輪組件、環繞地與四個同步輪組件相配合的同步帶(10),所述同步帶的始、末兩端分別固定于滑門總成的兩側,任一同步帶輪組件上設置有與同步帶輪驅動連接的電機(1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門總成包括滑門(19)、彎管(18),所述滑門(19)的入口處設置有導球片(16),頂部設置有紅外接收頭固定件(14),所述彎管(18)通過扣入式配合轉動的連接設置在所述滑門(19)的底部的出口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總成包括云臺支(29)、立式軸支座(28)、云臺電機(27)、云臺板(30),所述云臺支(29)在云臺板(30)上對稱分布,云臺電機(27)固定于一側的云臺支(29),立式軸支座(28)夾緊電機軸,且與所述發射組件的底部固連,另一側的云臺支(29)通過光軸和軸承與立式軸支座(28)形成轉動副,且與所述發射組件的底部固連。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組件包括炮管過渡件(25)、炮管固定件(21)、炮管(20)、摩擦輪(33)、撥球電機(22)、搖臂(32)、撥球臂(31)、底板(34),螺紋轉動副(24),角鋁電機座(26),所述的炮管(20)由炮管過渡件(25)和炮管固定件(21)定位,且通過炮管固定件(21)上的頂絲固定,炮管過渡件(25)和炮管固定件(21)用螺栓固定于底板上;炮管(20)中段的兩側對稱設置(2)個摩擦輪(33), 摩擦輪(33)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無刷電機、與無刷電機連接的飛輪及固定在所述飛輪外圓表面的硅膠圈,所述撥球電機(22)通過角鋁電機座(26)固定于炮管過渡件(25)側面;搖臂(32)通過頂絲固定于撥球電機(22)軸上,撥球臂(31)與搖臂(32)固連,撥球電機(22)帶動搖臂(32)進而帶動撥球臂(31)將球撥至高速旋轉的一對摩擦輪(33)中,進而發射;螺紋轉動副(24)通過扣入式配合與炮管過渡件(26)形成轉動副。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彈道軌跡可控的發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件連接總成包括波紋軟管,螺紋連接件(23),波紋軟管一頭連接彎管(18),另一頭連接螺紋連接件(23),螺紋連接件(23)與螺紋轉動副(24)通過螺紋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