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強身健體用的健身器材。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湊的加快,人們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強。如今市場上的健身器械較多,但存在功能單一,價格昂貴等不足。
本發明人于2015年3月申請并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健身機》,專利號201520168358.5,有機架10、座位4、腳蹬裝置、健臂拉桿裝置,該健身機構造簡單,具有多種健身功能,但存在運作欠順暢的不足,一年來,發明人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實質性改進,制做的樣機使用情況證明,該新產品的健身效果十分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鍛煉四肢及腰腹部肌肉、骨胳的新型運動機。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之運動機,主要由機架10、座位4、腳蹬裝置、健臂拉桿裝置組成。
所述機架10,底部為工字形架,工字形架的上部固定有前、中、后三個垂直的支柱,在三個支柱的頂部,有一個長方形腔體5;
所述長方形腔體5,其前部為左右通透的腔體,其下壁上設有兩個縱向下滑道14,對應此兩個縱向下滑道14之長方形腔體5的上壁上,有兩個縱向上滑道11;長方形腔體5中部設有長方塊體12,該長方塊體12的寬度稍大于長方形腔體5的寬度,以利于門形殼體17運動時能順利通過長方形腔體5的兩側。長方塊體12的頂面上設有與兩條上滑道11相對應的兩對上滑輪13,長方塊體12的底面上設有與兩條下滑道11相對應的兩對下滑輪16。長方形腔體5的后半部,內設有大拉簧20,該大拉簧2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長方塊體12后端和長方形腔體5內的尾端。
所述座位4,其固定在長方形腔體5后部之上方。
所述腳蹬裝置,由腳蹬軸18、腳蹬板19、長方塊體12、門形殼體17、大拉簧20組成。門形殼體17扣在長方塊體12的上方并分別固定在長方塊體12左右的兩個側面;腳蹬軸18橫向固定在門形殼體17上方的前端,左右兩個腳蹬板19分別安裝在腳蹬軸18左右兩端。
所述健臂拉桿裝置,包括拉桿1、“U”形方盒體2、小拉簧6、鼠形盒體7、橫方管9。拉桿1的左右下端分別與“U”形方盒體2連接;“U”形方盒體2的開口向后,該U”形方盒體2與鼠形盒體7(鼠形盒體7的側面形似老鼠)的前端通過銷軸3絞接,鼠形盒體7的側壁固定在橫方管9上。小拉簧6的兩端分別固定在U”形方盒體2和鼠形盒體7的尾端上。
所述拉桿1,為門形整體管狀桿或為兩個左右獨立的單體管狀桿。拉桿1與U形方盒體2的之間的連接可以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分離式,即U形方盒體2的上端為圓柱體,使用時,可將拉桿1的左右兩管的未端分別套在兩個U形方盒體2的圓柱體上,即可使用;其二是,拉桿1的左右桿之未端與兩個U形方盒體2固連在一起,為一體件。
進行鍛煉時,人坐在座位4上,雙腳前蹬到腳踏板19上,隨后雙手由前向后拉起拉桿1并牽動著健臂拉桿裝置,同時腳踏板19通過長方塊體12帶動大拉簧20前伸。腳踏板19到達前端后,兩腳停止蹬力,大拉簧20順勢回縮,與此同時,大拉簧20的收縮力使躺平的人體被拉起和腳蹬板回復原位…。如此循環往復,達到了全面鍛煉手臂肌肉、肩部肌肉、腿部肌肉、腰腹部肌肉和全身骨胳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之健身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實施例健身機之健臂拉桿裝置構造的剖示圖;
圖3.實施例健身機之腳蹬裝置和長方形腔體構造的橫向剖示示意圖;
圖4.U形方盒體2與鼠形盒體7之間另種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5.機架底部之墊圈及折疊輪的構造示意圖
圖6.折疊輪構造的放大示意圖
圖7.掛機用的掛機架示意圖。
圖中,1門形拉桿、2U形方盒體、3銷軸、4座位、5長方形腔體、6小拉簧、7鼠形盒體、8拉簧軸、9橫方管、10機架、11上滑道、12長方塊體、13上滑輪、14下滑道、15長方形凹孔、16下滑輪、17門形殼體、18腳蹬軸、19腳蹬板、20大拉簧、21軸承、22軸承套、23掛機架、24橡膠墊、折疊輪25、掛機架2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全身健身機
本實施例之健身機,如圖1所示。由機架10、座位4、腳蹬裝置、健臂拉桿裝置組成。所述機架10,底部為工字形架,工字形架的上部固定有前、中、后三個垂直的支柱,在三個支柱的頂部,固定一個水平的長方形腔體5。
所述長方形腔體5,如圖1、圖2、圖3所示。其前部為左右通透的腔體,其下壁上設有兩個縱向下滑道14,對應此兩個縱向下滑道14之長方形腔體5的上壁上,有兩個縱向上滑道11;長方形腔體5中部設有長方塊體12,該長方塊體12的寬度稍大于長方形腔體5的寬度。長方塊體12的頂面上設有與兩條上滑道11相對應的兩對上滑輪13,長方塊體12的底面上設有與兩條下滑道11相對應的兩對下滑輪16。長方形腔體5的后半部內設有大拉簧20,該大拉簧20的兩端分別固定在長方塊體12后端和長方形腔體5內的尾端。座位4固定在長方形腔體5后部之上方,形似小椅子。
健臂拉桿裝置的構造如圖2所示。包括拉桿1、“U”形方盒體2、小拉簧6、鼠形盒體7、橫方管。拉桿1的左右下端分別與“U”形方盒體2連接;“U”形方盒體2的開口向后,該U”形方盒體2與鼠形盒體7的前端通過銷軸絞接(鼠形盒體7的側面形似老鼠),鼠形盒體7的側壁固定在橫方管9上。小拉簧6的兩端分別固定在U”形方盒體2和鼠形盒體7的尾端上。
拉桿1如圖1、圖2所示。為門形整體管狀桿拉桿1與U形方盒體2的之間的連接是分離式,即U形方盒體2的上端為圓柱體,使用時,可將拉桿1的左右兩管的未端分別套在兩個U形方盒體2的圓柱體上,即可使用。
圖3為腳蹬裝置的剖示圖,由腳蹬軸18、腳蹬板19、長方塊體12、門形殼體17、大拉簧20組成。門形殼體17扣在長方塊體12的上方并分別固定在長方塊體12左右的兩個側面;腳蹬軸18橫向固定在門形殼體17上方的前端,左右兩個腳蹬板19分別安裝在腳蹬軸18左右兩端。
U形方盒體2夾接在鼠形盒體7的前端之間,系鉚接或螺接成為活動連接。
如圖5所示,機架10之工字形架的底部四角處按裝有橡膠墊24。工字形架的后部之左右底側還裝有折疊輪25,如圖6所示,健身時,折疊輪內折成與地面呈水平狀態,即折疊輪懸空且高于橡膠墊:當需要移動健身機而將其時,把折疊輪向外折出,與地面呈≥90°,繼而滾動。當健身機不使用時,為了減少其占地面積,可稍稍抬起機架前端,進而將健身機移到設有掛機架26的墻上,掛機架26的構造如圖7所示,其前伸的下弧形部分用于掛拉桿1,機架通過其工字形架被掛在掛機架23前伸的兩個上鉤上。
實施例2.另一種多功能健身機
本實施例之構造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拉桿1為兩個左右獨立的單體管狀桿,左右桿之未端與兩個U形方盒體2固連在一起,為一體件。
U形方盒體2夾接在鼠形盒體7的前端之間,系通過銷軸3固定,銷軸3的兩端設有軸承21,軸承21外設有軸承套22,軸承套22與鼠形盒體7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