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體育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舉拉式臂力鍛煉器械。
背景技術: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多人體重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出現(xiàn)了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癥狀,這些癥狀極易引起人們的心腦血管疾病,損害人們的健康狀況。尤其是對于上班族,很多上班族工作壓力較大,很難有時間專門去健身場館進行健身鍛煉,而自購健身器材不僅會花費較多錢,同時這些器材多是單一功能的器材,需要購買多個器材才能進行比較全面的鍛煉,難以滿足人們鍛煉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舉拉式臂力鍛煉器械。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措施如下:
一種舉拉式臂力鍛煉器械,其包括底座,底座的上部設置有座椅以及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設置在座椅的后部,其中,座椅包括Y型支架,Y型支架上部兩端分別鉸接有前端耳板和后端耳板,前端耳板上部固定有坐板,后端耳板的上部固定有靠背板,坐板的下部還設置有第一升降組件,靠背板的下部還設置有第二升降組件;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包括固定在底座上部的支撐柱,支撐柱上端設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內(nèi)部滑動設置有舉拉式臂力鍛煉部,舉拉式臂力鍛煉部包括基座,基座下部設置有滑塊,基座的側面焊接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豎直部上設置有升降槽,升降槽的最下端固定有限位塊,升降槽內(nèi)滑動設置有升降滑塊,升降滑塊的兩側延伸設置有加強桿,加強桿的端部通過定位螺母固定設置有平衡重,加強桿上還設置有防滑套;L型支架的水平部與基座之間設置有加強板,水平部的上端還固定有架體,架體具有開口,開口內(nèi)設置有導向輪,升降滑塊的上端連接有線性元件,線性元件繞過導向輪與拉手固定連接,線性元件上固定有防脫塊,水平部的邊緣還設置有防脫槽。
拉手上具有防滑凸起。
底座的前端兩側和中部兩側分別固定有第二安裝部和第一安裝部,腳部固定件可拆卸設置在第二安裝部和第一安裝部上,腳部固定件包括固定套本體和設置在固定套本體下部的連接桿,使用者的腳部能夠放置在固定套本體內(nèi)。
靠背板上部設置有背板緩沖層,坐板上部設置有彈性防滑墊。
靠背板遠離坐板的端部還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頭部枕,可調(diào)節(jié)頭部枕通過固定螺栓、連接板與靠背板固定。
第一升降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基座,第一基座上部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內(nèi)設置有第一升降柱,第一升降柱上部通過第一固定部與坐板下部的第一凸起連接,第一套筒和第一升降柱之間通過第一插桿固定。
第二升降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基座,第二基座上部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內(nèi)設置有第二升降柱,第二升降柱上部通過第二固定部與靠背板下部的第二凸起連接,第二套筒和第二升降柱之間通過第二插桿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推舉式臂力練習和拉伸式臂力練習,同時,由于座椅的靠背可調(diào)節(jié),使用者還可以用作腹部肌肉鍛煉,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的側視圖;
圖3為舉拉式臂力鍛煉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舉拉式臂力鍛煉器械,其包括底座10,底座10的上部設置有座椅以及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3,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3設置在座椅的后部,其中,座椅包括Y型支架11,Y型支架11上部兩端分別鉸接有前端耳板和后端耳板,前端耳板上部固定有坐板21,后端耳板的上部固定有靠背板22,坐板21的下部還設置有第一升降組件,靠背板22的下部還設置有第二升降組件;舉拉式臂力鍛煉機構3包括固定在底座10上部的支撐柱16,支撐柱16上端設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內(nèi)部滑動設置有舉拉式臂力鍛煉部,舉拉式臂力鍛煉部包括基座30,基座30下部設置有滑塊302,基座30的側面焊接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豎直部上設置有升降槽304,升降槽304的最下端固定有限位塊305,升降槽304內(nèi)滑動設置有升降滑塊32,升降滑塊32的兩側延伸設置有加強桿321,加強桿321的端部通過定位螺母331固定設置有平衡重33,加強桿321上還設置有防滑套322;L型支架的水平部與基座30之間設置有加強板301,水平部的上端還固定有架體31,架體31具有開口311,開口311內(nèi)設置有導向輪312,升降滑塊32的上端連接有線性元件35,線性元件35繞過導向輪312與拉手36固定連接,線性元件35上固定有防脫塊351,水平部的邊緣還設置有防脫槽303。
拉手36上具有防滑凸起361。
底座10的前端兩側和中部兩側分別固定有第二安裝部102和第一安裝部101,腳部固定件17可拆卸設置在第二安裝部102和第一安裝部101上,腳部固定件17包括固定套本體和設置在固定套本體下部的連接桿171,使用者的腳部能夠放置在固定套本體內(nèi)。
靠背板22上部設置有背板緩沖層221,坐板21上部設置有彈性防滑墊211。
靠背板22遠離坐板21的端部還設置有可調(diào)節(jié)頭部枕23,頭部枕23通過固定螺栓232、連接板231與靠背板22固定。
第一升降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10上的第一基座104,第一基座104上部通過第一連接件121連接有第一套筒12,第一套筒12內(nèi)設置有第一升降柱14,第一升降柱14上部通過第一固定部141與坐板21下部的第一凸起212連接,第一套筒12和第一升降柱14之間通過第一插桿122固定。
第二升降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二基座103,第二基座103上部通過第二連接件131連接有第二套筒13,第二套筒13內(nèi)設置有第二升降柱15,第二升降柱15上部通過第二固定部151與靠背板22下部的第二凸起222連接,第二套筒13和第二升降柱15之間通過第二插桿132固定。
所述實施例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所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