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器械,是一種滑雪板,適用于高山滑雪的雙板、單板、越野滑雪自由技術項目,提高高速滑行中回轉大幅度減少側向脫滑、跌倒,增加弧線滑行速度。
背景技術:
:高山滑雪設置小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速降和單板,其共同點是:運動中均需要在高速滑行時急轉彎。現代高山滑雪的滑雪場地由以前的依靠自然降雪形成滑雪場進化到使用造雪機和壓雪機人工造雪建設滑雪場,人工造雪濕度大、壓雪機壓雪密度大,冷凍后硬度高,其形成的滑雪場地相比于自然降雪的滑雪場,雪層呈冰狀雪,表面硬度明顯增加,有滑雪“高速公路”之稱;而用于高山滑雪比賽的滑雪板改進到頭寬、腰窄、尾略寬的卡賓板,并且在滑雪板的沿周設置金屬邊。現有技術的卡賓板其底面為光滑的平面,在這樣的場地高速滑行中急轉彎時,滑雪板的內側立刃與地面呈45°夾角切入雪層,在冰狀的雪道上產生橫側向脫滑距離長、減速大,嚴重影響比賽成績,即使是在雪質較軟的場地上也偶有冰面,滑行中立不住刃,突然的橫側脫滑不僅影響比賽成績,而且會使滑雪者摔倒。在高速滑行中,在雪質堅硬的場地轉彎時橫側向脫滑距離為“0”,獲得最佳的弧線速度,是高山滑雪科研人員、教練員、運動員永遠追求的目標。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滑雪板,有槽部分滑雪板的內側立刃切入雪層的夾角為90°,能夠有效的防止橫側向脫滑,增加弧線速度,從而提高比賽成績。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一種滑雪板,它包括滑板和雪鞋固定器,其特征是:在滑板底面的兩邊各設置三組槽,其三組槽分別為設置在滑板底面頭部的頭端槽、腰部的腰部槽和尾部的尾端槽。所述三組槽的結構是:所述每個槽的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圓弧形,槽的全長為:頭端槽14-20cm,腰部槽24-33cm,尾端槽14-20cm。所述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槽的結構為:槽的高度為4mm,寬度為8mm。所述截面為圓弧形的槽的結構為:槽的高度為2mm,寬度為近似8mm。本實用新型的滑雪板適用于以人工造雪機進行人工造雪、以壓雪機處理的滑雪場,并且用于高山滑雪設置的小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速降和單板項目,其優勢與滑雪場的雪質硬度成正比。本實用新型一種滑雪板,其分別設置的三組槽,能夠在滑雪板的內側立刃45°切入雪層時,其有槽部分立刃呈90°,槽口同時切入雪層,使得滑雪板的內側刃與地面呈90°夾角。同樣立刃45°,本實用新型滑雪板有槽部分達到Sin90°的效果,現有技術的卡賓板只能達到Sin45°的效果。Sin90°-Sin45°=0.2929,其差為0.2929,Sin90°/Sin45°=√2,其商為√2倍,兩種滑雪板的數學表達,反映兩種滑雪板的區別程度為29.29%。將三組槽分別設置在滑板底面的頭部、腰部和尾部的位置,能夠最大限度防止橫側向脫滑,增加弧線滑行速度。具有結構簡單、速度快、效果顯著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滑雪板的主視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圖1的仰視示意圖;圖4為圖3的I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4的A-A剖視放大示意圖;圖6為圖3的II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為圖6的B-B剖視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3的III局部放大示意圖;圖9為圖8的C-C剖視放大示意圖;圖10為現有技術滑雪板和本實用新型滑雪板切入雪層的對比示意圖;圖11為實施例2的頭端槽的剖面放大示意圖;圖12為實施例2的腰部槽的剖面放大示意圖;圖13為實施例2的尾端槽的剖面放大示意圖。圖中:1頭部,2滑板,3雪鞋固定器,4腰部,5尾部,6尾端槽,7腰部槽,8頭端槽,9現有技術的卡賓板,10小回轉滑雪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圖10,實施例1,本實施例一種用于1.6米的小回轉滑雪板10,它包括滑板2和雪鞋固定器3,在滑板2底面的兩邊各設置三組槽,其三組槽分別為設置在滑板2底面頭部1的頭端槽8、腰部4的腰部槽7和尾部5的尾端槽6,其三組槽的截面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每個槽的全長為:頭端槽8的長=14cm,腰部槽7的長=24cm,尾端槽6的長=14cm,槽的高度為4.0mm,寬度為8.0mm。參照圖11~圖13,實施例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每個槽的截面為圓弧形,其高度為2mm,寬度為近似8mm。本實施例以現有技術的卡賓板9改制而成。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滑板2底面的頭部1、腰部4和尾部5的一邊各設置截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頭端槽8、腰部槽7和尾端槽6,在滑板2底面的頭部1、腰部4和尾部5的另一邊各設置截面為圓弧形的頭端槽8、腰部槽7和尾端槽6。所述三組槽分別用于高山滑雪設置的小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速降項目時,其槽的全長見表一。表一槽的全長頭端尾端腰部4小回轉14cm14cm24cm大回轉16cm16cm26cm超級大回轉18cm18cm28cm速降20cm20cm30cm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