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用漫步機,屬于健身器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漫步機(小區健身器材的一種)的功能是增強心肺功能及下肢,腰部肌肉力量,改善下肢柔韌性和協調能力,提高下肢各關節穩定性,對腰肌勞損、髖關節酸痛,下肢活動障礙,肌肉物理,肌肉萎縮等有康復作用。
現有的一種漫步機,包括機架、擺臂和踏板,所述機架包括兩根垂直設置的立柱和固定在兩根立柱頂端的安全扶手,所述擺臂的上端與所述立柱鉸接,所述踏板固定在所述擺臂的下端,這種漫步機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施加在踏板上的壓力基本都由立柱的鉸接端承受,這樣一來,踏板頻繁受到較大壓力后擺臂上端鉸接處易松動,導致擺臂歪斜在擺動過程中會與立柱發生撞擊,進而影響健身用漫步機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對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漫步機在使用過程中,踏板頻繁受到較大壓力后擺臂上端鉸接處易松動,導致擺臂歪斜 而影響漫步機正常使用的問題。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健身用漫步機,包括機架、擺臂和踏板,所述機架包括兩根垂直設置的立柱和固定在兩根立柱頂端的安全扶手,所述擺臂的上端與所述立柱鉸接,所述踏板固定在所述擺臂的下端,所述踏板內側端可轉動設置有支撐滾輪,所述兩踏板之間設置有沿所述踏板移動軌跡設置的圓弧形支撐桿,所述圓弧形支撐桿上側部設置有適于與所述支撐滾輪相配合的引導支撐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立柱上設置有對所述擺臂的擺動角度限位的限位機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立柱上的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的兩端設置有阻擋部件,所述擺臂被限制在兩阻擋部件之間擺動。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阻擋部件在所述限位桿上的間距可調。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阻擋部件包括活動座、鎖定軸、彈簧和阻尼墊,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桿活動套接的套孔,所述限位桿上沿其設置方向間隔設置有鎖定孔,所述鎖定軸和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活動座的裝配孔內,所述鎖定軸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其內端與相應位置的鎖定孔配合,在所述鎖定軸的外端設有拉手,所述阻尼墊固定在所述活動座的側壁上適于與所述擺臂接觸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踏板內側端可轉動設置有支撐滾輪,所述兩踏板之間設置有沿所述踏板移動軌跡設置的圓弧形支撐桿,所述圓弧形支撐桿上側部設置有適于與所述支撐滾輪相配合的引導支撐槽,采用這種結構,漫步機在使用時,施加在踏板上的力由圓弧形的支撐桿與擺臂上端鉸接處共同承擔,因此擺臂鉸接處不易松動并產生歪斜,確保漫步機正常使用,保證漫步機使用性能。
(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限位機構對擺臂的擺動角度進行限制,從而有效避免市民在使用漫步機時因踏板的擺動角度過大而引發的安全問題。
(3)本實用新型中,設置所述兩阻擋部件在所述限位桿上的間距可調,這樣一來,在實際使用時,不同的人可根據自身情況需要調節兩阻擋部件的間距,從而設置踏板在合適的擺動范圍內擺動。
(4)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阻擋部件包括活動座、鎖定軸、彈簧和阻尼墊,所述活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桿活動套接的套孔,所述限位桿上沿其設置方向間隔設置有鎖定孔,所述鎖定軸和所述彈簧設置在所述活動座的裝配孔內,所述鎖定軸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其內端與相應位置的鎖定孔配合,在所述鎖定軸的外端設有拉手,所述阻尼墊固定在所述活動座的側壁上適于與所述擺臂接觸的位置,采用這種結構,在調節阻擋部件時非常方便,結構簡化合理,且易于調節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漫步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漫步機中,所述圓弧形支撐板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漫步機的局部視圖;
圖4為圖3中沿A-A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中所示附圖標記為:1-機架;2-擺臂;3-踏板;4-立柱;5-支撐滾輪;6-限位桿;7-阻擋部件;8-活動座;9-鎖定軸;10-彈簧;11-鎖定孔;12-圓弧形支撐桿;13-阻尼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結構做以說明:
一種健身用漫步機,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機架1、擺臂2和踏板3,所述機架1包括兩根垂直設置的立柱4和固定在兩根立柱4頂端的安全扶手,所述擺臂2的上端與所述立柱4鉸接,所述踏板3固定在所述擺臂2的下端,所述踏板3內側端可轉動設置有支撐滾輪5,所述兩踏板3之間設置有沿所述踏板3移動軌跡設置的圓弧形支撐桿12,所述圓弧形支撐桿12上側部設置有適于與所述支撐滾輪5相配合的引導支撐槽。采用這種結構,漫步機在使用時,施加在踏板3上的力由圓弧形的支撐桿12與擺臂2上端鉸接處共同承擔,因此擺臂2鉸接處不易松動并產生歪斜,確保漫步機正常使用,保證漫步機使用性能。
本實施例中,所述立柱4上設置有對所述擺臂2的擺動角度限位 的限位機構,這樣可有效避免市民在使用漫步機時因踏板3的擺動角度過大而引發的安全問題。
進一步,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立柱4上的限位桿6,所述限位桿6的兩端設置有阻擋部件7,所述擺臂2被限制在兩阻擋部件7之間擺動。
再進一步,所述兩阻擋部件7在所述限位桿6上的間距可調,通過調節兩阻擋部件7的間距,市民在使用漫步機時可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需要調節兩阻擋部件7的間距,從而設置踏板3在合適的擺動范圍內擺動。
參看圖3和圖4,本實施例中的所述阻擋部件7包括活動座8、鎖定軸9、彈簧10和阻尼墊13,所述活動座8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桿6活動套接的套孔,所述限位桿6上沿其設置方向間隔設置有鎖定孔11,所述鎖定軸9和所述彈簧10設置在所述活動座8的裝配孔內,所述鎖定軸9在所述彈簧10的作用下其內端與相應位置的鎖定孔11配合,在所述鎖定軸9的外端設有拉手,所述阻尼墊13固定在所述活動座8的側壁上,采用這種結構,在調節阻擋部件7時非常方便,結構簡化合理,且易于調節操作,具體在操作時,通過拉手向外拉動鎖定軸9使鎖定軸9與鎖定孔11脫離配合(在此過程中會壓縮彈簧10,然后移動活動座8至合適位置后釋放拉手,定位軸9的內段在彈簧10的作用下與相應位置的鎖定孔11形成配合,從而實現阻擋部件7的調節及鎖定。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