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在醫療康復設備領域應用的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
背景技術:目前醫療市場所使用的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很多,廣泛應用于偏癱、心肺疾病、骨關節、老年患者等康復領域,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訓練方法多是讓患者按坐姿訓練,以健側帶動患側,健肢帶動患肢,用自身肢體驅動,避免肌肉痙攣,加快本體感覺的恢復,可以起到不錯治療效果。但是現有的四肢康復器械多為外界動力驅動,控制系統復雜,造價較高,很多患者在經濟上難以承受,機械、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基于此,申請人在傳統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制作該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健側肢體做主動訓練、患側肢體被動訓練,患側的驅動力來自于患者自己的健側運動的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由機架、顯示屏、座椅、連桿、內滑竿、外滑竿、拐臂、慣性輪、可調管堵、腳輪、發電及控制系統、左扶手部分、右扶手部分、座椅支座組件、漲緊輪組成,其中機架四角安裝有可調管堵、腳輪,機架通過螺紋副安裝有顯示屏與座椅支座組件,座椅與座椅支座組件滑動連接,機架通過軸承副安裝有慣性輪,拐臂一端與慣性輪鉸接,另一端與外滑竿轉動連接,內滑竿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外滑竿滑動連接,兩個連桿一端連接外滑竿,另一端連接左扶手部分、右扶手部分,機架通過螺紋副還固定有發電及控制系統,漲緊輪設置在發電及控制系統與慣性輪中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該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器可讓患者健側肢體帶動患側,健側肢體做主動訓練,患側肢體被動訓練,患側的驅動力來自于患者自己的健側運動,有很高的安全性,適用于偏癱、截癱、骨關節病、心肺康復和有氧健身等運動的人群。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左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圖。附圖中部件編號:機架1、顯示屏2、座椅3、連桿4、內滑竿5、外滑竿6、拐臂7、慣性輪8、可調管堵9、腳輪10、發電及控制系統11、左扶手部分12、右扶手部分13、座椅支座組件14、漲緊輪15。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具體實施例如圖1、圖2、圖3所示,機架1四角安裝有可調管堵9、腳輪10,工作時調節可調管堵9可以使設備固定平穩、牢固。需要移動時抬起前端通過腳輪10可以減輕移動設備的力量。機架1通過螺紋副安裝有顯示屏2與座椅支座組件14,座椅3與座椅支座組件14滑動連接。通過顯示屏2可以顯示心率、時間、轉速、能量消耗、距離、等級、功率等參數。座椅3相對于座椅支座組件14可以左右各零度到90度旋轉方便不同需求的患者。機架1通過軸承副安裝有慣性輪8,拐臂7一端與慣性輪8鉸接,另一端與外滑竿6轉動連接。內滑竿5一端與機架1連接,另一端與外滑竿6滑動連接。慣性輪8與拐臂7的圓周運動通過外滑竿6與內滑竿5的滑動連接轉換為外滑竿6的線性軌道式運動。兩個連桿4一端連接外滑竿6,另一端連接左扶手部分12、右扶手部分13,外滑竿6的線性軌道式運動通過連桿4轉換為左扶手部分12、右扶手部分13的流線性往復運動。機架1通過螺紋副還固定有發電及控制系統11,漲緊輪15布置在發電及控制系統11與慣性輪8中間。通過漲緊輪15的升降可以調整發電及控制系統11與慣性輪8之間同步帶的松緊程度以保證設備正常工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