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握力器,特別是一種空氣握力器。
背景技術:
握力器是一種鍛煉手部肌肉的健身器材,但是傳統的握力器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以下問題:首先不同的人群的手掌長度不同,而傳統握力器的規格無法很好地滿足所有人的手掌長度,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人群來說使用時較為不便;其次不同的人群的適宜握力大小不同,而傳統握力器的握力大小是固定的,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最后傳統的握力器僅能作為健身器材使用,無任何附加功能。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或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可根據需要調整握力大小,且具有多種功能的空氣握力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空氣握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力器包括固定架1,在固定架1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把手2,在固定架1內滑動連接有移動架3,所述移動架3的一端設置有移動把手4,移動架3的另一端設置有連接桿5,連接桿5的端部設置有活塞6,所述活塞6位于活塞缸7內,而活塞缸7則固定設置在位于固定架1底端的固定支撐件8上,在所述的連接桿5外還套接有復位彈簧9,所述的復位彈簧9位于連接在移動架3上的移動支撐件10和固定支撐件8之間,所述活塞缸7外對稱地設置有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并且所述活塞缸7通過空氣通道13與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的內腔相通,在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的頂端均設置有快速接頭14,在所述的空氣通道13和快速接頭14之間的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中還依次設置有球閥15和止回閥16,并且第一殼體11中的止回閥16和第二殼體12中的止回閥16的方向相反。
所述連接桿5的底部為螺紋桿17,螺紋桿17的底部螺紋連接有螺母18,并且螺母18轉動套接在固定支撐件8內,而螺紋桿17的底端與活塞6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空氣握力器,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它針對傳統的握力器所存在的種種問題,設計出一種特殊的握力器結構。首先它能夠根據使用者手掌的具體長度來進行調整,以適應于不同的使用對象;其次它還可以進行握力大小的調整,不僅適用范圍更廣,同時還可以讓一個握力器伴隨著人從少年成長為中壯年的不同時期;而且它經過簡單操作即可作為打氣裝置使用,對各類球體、小型車胎等充氣物進行充氣。并且它的制作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說它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空氣握力器,它包括一個固定架1,在固定架1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把手2,在所述的固定架1內滑動連接有移動架3,這個移動架3的一端設置有移動把手4,并且上述的固定把手2和移動把手4相互平行,在移動架3的另一端設置有連接桿5,在連接桿5的端部設置有活塞6,這個活塞6位于活塞缸7內并能在活塞缸7內往復運動,而所述的活塞缸7則固定設置在固定支撐件8上,這里的固定支撐件8位于固定架1的底端,在連接桿5外還套接有復位彈簧9,并且這個復位彈簧9位于固定支撐件8與移動支撐件10之間,上述的移動支撐件10設置在移動架3上;在連接桿5的底部設置有螺紋桿17,在這個螺紋桿17的底部螺紋連接有螺母18,這個螺母18轉動套接在固定支撐件8內,并且上述螺紋桿17的底端與活塞6固定連接;
在活塞缸7外對稱地設置有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活塞缸7通過空氣通道13與上述的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的內腔相連通,在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的頂端均設置有快速接頭14,而在空氣通道13和快速接頭14之間的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中,還依次設置有球閥15和止回閥16,并且第一殼體11中的止回閥16與第二殼體12中的止回閥16的方向相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氣握力器的工作過程如下:需要進行握力鍛煉時,將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中的球閥15關閉,使用者將固定把手2握在手心處,手指勾住移動把手4,手指發力讓移動把手4朝著固定把手2的方向運動,即移動架3在固定架1內滑動,在上述動作的過程中,復位彈簧9被壓縮,連接桿5則驅動活塞6在活塞缸7內運動,由于球閥15處于關閉狀態,活塞缸7內的空氣無法排出,因此在活塞6壓縮空氣的過程中空氣會對活塞6產生阻力,這種阻力來抵抗人手的拉力,起到鍛煉、增強握力的目的;外力撤去后,在復位彈簧9的作用下,固定架1和移動架3又重新回到初始狀態,等待下一次操作;
由于不同的人群(青少年與成年)的手掌長度并不相同,因此固定長度的連接桿5并不能適應于所有的使用者,需要進行連接桿5的長度調整時,只需要驅動螺母18在固定支撐件8內轉動,由于連接桿5無法相對于固定架1轉動,因此螺母18會相對于連接桿5底部的螺紋桿17轉動,由于螺母18與螺紋桿17之間螺紋連接,因此上述動作會導致螺母18沿著螺紋桿17的軸向運動(所述的連接桿5、螺母18和活塞6共同運動),進而改變在伸展狀態下固定把手2與移動把手4之間的距離的調整,以適應于使用者的手掌長度;
當需要進行握力調整時,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需要增大握力時,將第一殼體11上的球閥15打開(第二殼體12上的球閥15保持關閉),并在第一殼體11上的快速接頭14上連接氣管,通過氣管向第一殼體11中灌注氣體,氣體經過第一殼體11內部的止回閥16、球閥15后通過空氣通道13進入活塞缸7的內腔中,以提高活塞缸7中的內壓,進而增大本裝置使用時的握力;
需要減小握力時,將第二殼體12上的球閥15打開(第一殼體11上的球閥15保持關閉),并在第二殼體12上的快速接頭14上連接氣管,活塞缸7內腔中的氣體經第二殼體12內部的球閥15、止回閥16后通過氣管排出,以減小活塞缸7中的內壓,進而減小本裝置使用時的握力;
本裝置還可以作為打氣裝置使用,使用時將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2上的球閥都打開,并在兩個快速接頭14上均連接氣管,使用者反復拉動移動把手4,讓移動架3和固定架1往復運動,當活塞6下行時,第一殼體11中的止回閥16關閉,第二殼體12中的止回閥16開啟,活塞缸7中的空氣通過第二殼體12上的出氣管排出至被充氣的充氣物中;當活塞6上行時,第一殼體11中的止回閥16開啟,第二殼體12中的止回閥16關閉,外界空氣通過第一殼體11上的進氣管進入活塞缸7的內腔;如此反復,即可實現持續不斷地將空氣通過進氣管、活塞缸7、出氣管并最終打入充氣物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