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玩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
背景技術:
玩具車已經成為了小孩童年時代必不可少的玩具之一,現有玩具車的造型、款式、功能也越來越多,其造型有單面車、雙面車、翻斗車、軌道車等;款式有轎車、貨車、巴士、列車等;功能有手推行走、機械蓄能行走、電動行走、可變形、可發射子彈等。
然而,現有的玩具車通常玩法單一、呆板,小孩很容易對其失去興趣,漸漸地將其棄之不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可以擴展玩具車的玩法。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包括玩具主體和配件,所述玩具主體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包括固定部和配件鎖定機構,所述配件鎖定機構設在所述固定部上且與所述配件配合或者脫離;在鎖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可活動的第一觸發件,所述第一觸發件設在所述固定部上,在所述第一觸發件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配件鎖定機構將所述配件鎖定在所述固定部上;可翻轉地設在所述固定部的底壁上的翻轉件,所述翻轉件與所述第一觸發件配合以將所述翻轉件水平定位在所述固定部上,當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移動到所述釋放位置時,所述配件鎖定機構釋放并彈出所述配件的同時所述第一觸發件和所述翻轉件脫離配合,所述翻轉件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所述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通過設置的與固定部可分離的配件,當第一觸發件被觸發時,配件與固定部分離彈出,同時翻轉件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從而可以擴展玩具車的玩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配件鎖定機構設在所述固定部的前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配件鎖定機構包括鎖定件和彈性件,所述鎖定件設有鎖定部,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止抵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配件上;所述配件包括與所述鎖定部配合或者脫離的配合部,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后所述鎖定部與所述配合部脫離且所述配件在所述彈性件的作用下脫離所述固定部。
進一步地,所述鎖定部為形成在所述鎖定件上的通孔,所述第一觸發件可前后移動地設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一觸發件與所述鎖定件斜面配合以將所述第一觸發件的前后移動轉化為所述鎖定件的左右移動,所述配合部上設有凹槽,在所述第一觸發件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通孔的內周壁與所述凹槽配合以將所述配件鎖止在所述固定部上,在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時,所述通孔的內周壁與所述凹槽脫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配件還包括用于夾持玩具盤的夾持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固定部上還設有常驅動所述第一觸發件朝向所述鎖定位置移動的復位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固定部的前端設有用于夾持玩具盤的夾持口,所述第一觸發件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夾持口內,在所述夾持口夾持玩具盤時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所述玩具盤推動所述第一觸發件朝向所述釋放位置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玩具主體還包括變形部和第二觸發件,所述變形部可變形地設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變形部具有第一形態和第二形態,所述第二觸發件設在所述固定部上且與所述變形部配合以將所述變形部定位在所述第一形態;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移動到所述釋放位置的同時所述第二觸發件與所述變形部脫離使得所述變形部變形為所述第二形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觸發件上設有卡槽和卡扣部中的其中一個,所述翻轉件上設有卡槽和卡扣部中的另一個,所述第一觸發件被觸發時,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部脫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觸發件可水平移動地設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翻轉件翻轉時,所述翻轉件的一部分與所述第二觸發件配合以推動所述第二觸發件水平移動使得所述第二觸發件與所述變形部脫離。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玩具車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沿圖2中A-A線的剖面圖;
圖4是圖3中B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玩具車的配件與固定部的配合示意圖;
圖6是圖5中C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玩具車的配件與固定部的部分配合示意圖。
附圖標記:
固定部1,夾持口11,第二磁吸件12,
配件2,配合部21,凹槽211,夾持部22,夾持空間23,第一磁吸件24,滾輪25,
配件鎖定機構3,鎖定件31,鎖定部311,彈性件32,
第一觸發件4,卡扣部41,推動部42,斜面421,
第二觸發件5,第二凸起51,
翻轉件6,卡槽61,第一凸起62,樞轉軸63,扭簧64,
復位裝置7,
玩具盤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下面參考圖1-圖7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
如圖1-圖7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包括玩具主體和配件2。
具體而言,玩具主體包括車體、第一觸發件4和翻轉件6,車體包括固定部1和配件鎖定機構3。配件鎖定機構3設在固定部1上且與配件2配合或者脫離。在配件鎖定機構3與配件2配合,配件鎖定機構3將配件2鎖定在固定部1上;在配件鎖定機構3與配件2脫離時,配件2與固定部1分離并彈出。第一觸發件4設在固定部1上,且第一觸發件4在鎖定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可活動。翻轉件6可翻轉地設在固定部1的底壁上,翻轉件6與第一觸發件4配合以將翻轉件6水平定位在固定部1上。
在第一觸發件4位于鎖定位置時,第一觸發件4與翻轉件6配合以將翻轉件6水平定位在固定部1上,配件鎖定機構3與配件2配合以將配件2鎖定在固定部1上。當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移動到釋放位置時,配件鎖定機構3與配件2脫離、釋放并彈出配件2,與此同時第一觸發件4和翻轉件6脫離配合,翻轉件6翻轉并與支撐面(例如,支撐面可以為地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由此,通過第一觸發件4在由鎖定位置向釋放位置移動時,第一觸發件4可以同時觸發配件鎖定機構3和翻轉件6,使得配件鎖定機構3釋放配件2以使配件2與固定部1分離并彈出,同時使得翻轉件6與第一觸發件4脫離配合,翻轉件6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簡而言之,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玩具車可以同時彈射配件2并發生翻轉,從而可以增加玩具車的樂趣性,擴展玩具車的玩法。
例如,當玩者例如小孩推動玩具車移動時,當玩具車與其他物件發生碰撞時,與玩具車碰撞的物件可以推動第一觸發件4由鎖定位置向釋放位置移動。此時,由于第一觸發件4移動至釋放位置,翻轉件6與配件鎖定機構3被同時觸發,玩具車彈射出配件2的同時其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通過設置的與固定部1可分離的配件2,當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配件2與固定部1分離彈出,同時翻轉件6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從而可以擴展玩具車的玩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1-圖3、圖5和圖7,配件鎖定機構3可以設在固定部1的前部。配件鎖定機構3可以包括鎖定件31和彈性件32,鎖定件31設有鎖定部311,彈性件32的兩端分別止抵在固定部1和配件2上。配件2包括與鎖定部311配合或者脫離的配合部21,配合部21與鎖定部311配合時配件2被鎖定在固定部1上,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后鎖定部311與配合部21脫離且配件2在彈性件32的作用下脫離固定部1。
進一步地,鎖定部311為形成在鎖定件31上的通孔,第一觸發件4可前后移動地設在固定部1上,第一觸發件4與鎖定件31斜面配合以將第一觸發件4的前后移動轉化為鎖定件31的左右移動。配合部21上設有凹槽211,在第一觸發件4位于鎖定位置時,通孔的內周壁與凹槽211配合以將配件2鎖止在固定部1上,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通孔的內周壁與凹槽211脫離。由此,通過將第一觸發件4與鎖定件31的配合面設置為斜面421,使得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向前或向后移動的第一觸發件4可以推動配件2使得配件2向左或向右移動,從而可以使鎖定件31上的通孔的內周壁與配合部21上的凹槽211脫離配合,配件2在彈性件32的作用下彈出。
例如,在圖5-圖7的示例中,第一觸發件4可前后移動地設在固定部1的前部,配件2通過配件鎖定機構3鎖定在固定部1的前部,配件2位于第一觸發件4的上方。配件2大體形成為柱狀且沿前后方向延伸,配件2的后端構成上述配合部21,配合部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環形的凹槽211。配件鎖定機構3設在固定部1上,配件鎖定機構3包括鎖定件31和彈性件32,鎖定件31大體為板狀,鎖定部311為形成在鎖定件31上的通孔,通孔形成在鎖定件31的上端且沿前后方向貫穿鎖定件31。彈性件32可以為彈簧,彈性件32的兩端可以分別止抵在鎖定件31和配件2上。第一觸發件4的后端具有與鎖定件31配合的推動部42,推動部42與鎖定件31的下端通過斜面421配合,該斜面421由前向后并向左傾斜延伸(參照圖6)。
在第一觸發件4位于鎖定位置時,通孔的右側部分的內周壁與凹槽211配合以將配件2鎖定在固定部上;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第一觸發件4向后移動通過推動部42推動鎖定件31向右移動,使得通孔的內周壁與凹槽211脫離配合,配件2在彈性件32的作用下向前彈出。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3、圖5及圖7,配件2還可以包括用于夾持玩具盤8的夾持部22。夾持部22內具有夾持空間23,在配件2脫離固定部1彈出后,配件2可以與散落放置在地面上的玩具盤8發生碰撞而將玩具盤8夾持在夾持部22的夾持空間23內,從而可以進一步擴展玩具車的玩法,增強玩具車的樂趣性。進一步地,夾持部22內可以設置用于將玩具盤8吸入夾持空間23內的第一磁吸件24。可選地,第一磁吸件24可以為磁鐵。
在圖1、圖5及圖7的具體示例中,夾持部22的下端還設有滾輪25。夾持部22可以通過滾輪25支撐在固定部1上,并且在配件2脫離固定部1彈出時通過滾輪25與固定部1的滾動配合,可以減少配件2彈出時的阻力,使得配件2快速彈出。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1-圖3、圖5及圖7,固定部1的前端設有用于夾持玩具盤8的夾持口11,第一觸發件4的前端延伸至夾持口11內,在夾持口11夾持玩具盤8時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玩具盤8推動第一觸發件4朝向釋放位置移動。例如,在玩具車的夾持口11內夾持玩具盤8時,玩具盤8與第一觸發件4接觸并推動觸發件向后移動,第一觸發件4的推動部42可以推動鎖定件31向右移動,使得鎖定件31與配件2脫離配合,配件2脫離固定部1彈出,同時使得翻轉件6與第一觸發件4脫離配合,翻轉件6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進一步地,玩具車還可以包括用于將玩具盤8吸入夾持口11內的第二磁吸件12,第二磁吸件12設在固定部1上且鄰近夾持口11設置。在玩具車行進的過程中,玩具車的前端與玩具盤8碰撞時,通過第二磁吸件12可以將玩具盤8吸入夾持口11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3和圖4,第一觸發件4上設有卡槽和卡扣部中的其中一個,翻轉件6上設有卡槽和卡扣部中的另一個,例如,在第一觸發件4上設置卡槽時,翻轉件6上設置卡扣部;在第一觸發件4上設置卡扣部時,翻轉件6上設置卡槽。通過卡扣部與卡槽的配合,可以將翻轉件6水平定位在固定部1上。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卡槽和卡扣部脫離。此時,翻轉件6翻轉并與支撐面發生作用以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具體示例中,參照圖3、圖4及圖7,翻轉件6的一端通過樞轉軸63與固定部1配合,樞轉軸63上設有驅動翻轉件6翻轉的扭簧64。第一觸發件4上設置卡扣部41,翻轉件6上設置卡槽61,卡扣部41水平插入卡槽61內,由此將翻轉件6水平定位固定部1上。在玩具盤8夾持在夾持口11內時,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玩具盤8推動第一觸發件4向后移動,第一觸發件4上的卡扣部41脫離翻轉件6上的卡槽61。由此,翻轉件6在扭簧64的作用下發生翻轉,在翻轉件6翻轉的過程中,翻轉件6與支撐面發生作用并帶動玩具主體發生翻轉。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3和圖7,玩具主體還可以包括變形部(圖未示出)和第二觸發件5,變形部可變形地設在固定部1上,變形部具有第一形態和第二形態,第二觸發件5設在固定部1上且與變形部配合以將變形部定位在第一形態。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移動到釋放位置的同時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脫離使得變形部變形為第二形態。具體而言,在第一觸發件4位于鎖定位置時,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配合以將變形部定位在第一形態;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移動到釋放位置時,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脫離使得變形部變形為第二形態。由此,在玩具車彈射出配件2的同時其玩具主體發生翻轉,并且玩具車的變形部發生變形,從而可以進一步地擴展玩具車的玩法和趣味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參照圖3,第二觸發件5可水平移動地設在固定部1上,翻轉件6翻轉時,翻轉件6的一部分與第二觸發件5配合以推動第二觸發件5水平移動使得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脫離。具體地說,在第一觸發件4與翻轉件6配合時,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配合,變形部鎖定在第一形態;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時,例如當玩具盤8夾持在夾持口11內時,第一觸發件4與翻轉件6脫離配合,翻轉件6發生翻轉,在翻轉件6發生翻轉的過程中,第二觸發件5被觸發,使得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脫離,從而將變形部解鎖,變形部變形為第二形態。由此,可以使玩具車在夾持玩具盤8的時候可以發生變形,擴展了玩具車的玩法和樂趣性。
例如,在圖3的示例中,翻轉件6上形成有第一凸起62,第二觸發件5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二凸起51,在翻轉件6翻轉的過程中,第一凸起62與第二凸起51的前表面配合,且通過第一凸起62推動第二凸起51向后移動,此時第二觸發件5在第二凸起51的帶動下同時向后移動,使得第二觸發件5與變形部脫離,從而可以將變形部解鎖,變形部由第一形態變為第二形態。
需要在這里說明的是,由于翻轉件6翻轉的時間很短,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第一觸發件4被觸發后,彈射配件2和變形部變形基本上是同時的。
可以理解的是,當將玩具盤8從夾持口11內移出后,可以采用任何方式驅動第一觸發件4從釋放位置移動到鎖定位置。例如可以手動推動卡扣部41以推動第一觸發件4回到鎖定位置,或者還可以在固定部1上設置常驅動第一觸發件4朝向鎖定位置移動的復位裝置7。優選地,該復位裝置7可以為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止抵在固定部1和第一觸發件4上。
另外,例如在圖1-圖3的示例中,在玩具車向前彈射配件2時,由于翻轉件6的樞轉軸63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彈射出去的配件2其夾持部22的前端開口可以大體保持水平,從而可以增大配件2落地后吸附玩具盤8的概率,可以增強玩者的興趣。
下面參考圖1-圖7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可向前彈射配件的玩具車的具體玩法,其中配件2包括夾持部22,夾持部22內設有第一磁吸件24,固定部1的前端設有夾持口11,固定部1上設有第二磁吸件12,該玩具車包括上述的第一觸發件4、第二觸發件5及翻轉件6,變形部具有第一形態和第二形態。
單人玩法:將多個玩具盤8分散放置于玩者前方較遠的位置,然后手持玩具車,將玩具車推向自己所選定的至少一個玩具盤8,當玩具車剛好與其中一個玩具盤8觸碰時,此時固定部1上的第二磁吸件12將玩具盤8吸入夾持口11內,配件鎖定機構3釋放配件2,配件2從固定部1脫離彈出,與此同時,變形部從第一形態變形為第二形態。并且,在配件2彈出并落至地面上時,配件2可以與玩具盤8碰撞,配件2的夾持部22內設置的第一磁吸件24可以將玩具盤8吸入至夾持部22的夾持空間23內。根據多個玩具盤8的排布、玩者推到玩具車的力度、角度的不同以及玩具車翻轉變形時的慣性和震動,一方面玩具車的夾持口11不一定就能夾持到玩具盤8;另一方面即使玩具車的玩具盤8夾持到玩具盤8了,彈出的配件2也不一定就能夾持到玩具盤8。通過該玩耍可以鍛煉小朋友的手腦協調能力,提高小朋友的包括方向感、力度感等的控制能力。
雙人或多人玩法:將多個玩具盤8分散放置在兩玩者的中間位置并依次排好,然后確認先后順序,先者先推自己的玩具車去吸附自己所選定的玩具盤8,無論先者該次是否能成功吸附到玩具盤8,接下來均是由后者推其玩具車,如此輪流,以規定時間內、或所有玩具盤8均被吸附完后、或彈出的配件2夾持住玩具盤8的次數,誰所獲得的玩具盤8最多即為勝者。通過該玩耍可以增強小孩的競爭意識,同時還能從中學習到該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如何采用正確的方式去獲得所要的事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