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玩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發電球體。
背景技術:
生活中,球類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玩具。現有技術中,球類玩具僅僅用于拍或踢,由于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體力消耗,并且轉化為玩具球體的動能,玩具球體的動能會產生消耗,且無法轉化為可利用的能量。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自發電球體。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發電球體,包括球體外皮、內膽、永磁體、導體棒、彈性繩和儲能裝置;
內膽設置在球體外皮內部,永磁體為多塊,其安裝在球體外皮與內膽之間;在所述的球體充滿氣時,所述的多個永磁體呈圓周陣列;
導體棒穿過多個永磁體所在的平面,其兩端分別通過彈性繩與內膽連接;儲能裝置安裝在內膽內,且導體棒的兩端均與儲能裝置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儲能裝置為鋰電池。
優選的,還包括整流單元,導體棒的通過整流單元與儲能裝置連通。
優選的,所述的導體棒與永磁體所在的平面垂直。
優選的,所述的永磁體的個數為18個。
優選的,所述的球體外皮上嵌有彩燈,且所述的彩燈與所述儲能裝置電連接。
優選的,球體外皮上設有電能輸出接口,且該接口與所述的儲能裝置電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自發電球體,通過在球體外皮與內膽之間設置多個永磁體,導體棒穿過多個永磁體所在的平面,導體棒的兩端分別通過彈性繩與內膽連接,如此,在球體運動的過程中,導體棒會在彈性繩的作用下運動,從而切割磁感線,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同時,在球體上設有電能輸出接口,可將球體產生的電能輸出,從而達到節約能量的目的。此外,還能夠激發兒童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發電球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自發電球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包括球體外皮1、內膽2、永磁體3、導體棒4、彈性繩5和儲能裝置6。
內膽2設置在球體外皮1內部,永磁體3為多塊,其安裝在球體外皮1與內膽2之間。在所述的球體充滿氣時,所述的多個永磁體3呈圓周陣列。具體實施時,所述的永磁體3的個數為18個。
導體棒4穿過多個永磁體3所在的平面,其兩端分別通過彈性繩5與內膽2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的導體棒4與永磁體3所在的平面垂直。如此,可保證導體棒4在晃動的時候能夠切割磁感線,保證能夠產生電能。儲能裝置6安裝在內膽2內,且導體棒4的兩端均與儲能裝置6電連接。具體實施時,所述的儲能裝置6為鋰電池。如此,可通過儲能裝置6將導體棒4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具體實施時,所述的球體外皮1上嵌有彩燈,且所述的彩燈與所述儲能裝置6電連接。如此,可提高球體的娛樂性,同時還能夠激發兒童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本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整流單元,導體棒4的通過整流單元與儲能裝置6連通。如此,可通過整流單元將導體棒4上產生的電流進行整形,從而對儲能裝置6進行充電。
本實施方式中,球體外皮1上設有電能輸出接口,且該接口與所述的儲能裝置6電連接。如此,可通過電能輸出接口對小型電器設備進行充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