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體育訓練器材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人前后翻滾器材。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無論是在業余體校,專業隊還是在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和普通中小學生中,其空翻技術的學習主要是借助教練員的直接幫助和保護或是在海面坑里學習。不能保證學員在安全的情況下快速適應空翻時的重力翻轉變化,尤其新學員在處于倒立狀態時,因腦部充血容易出現短暫的眩暈,造成危險,正因為沒有合適的器材鍛煉,導致空翻訓練進行的較為緩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人前后翻滾器材。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雙人前后翻滾器材,包括滾動架本體及設置在滾動架本體內的座椅,座椅在滾動架本體內上下對稱設置有兩個,所述的滾動架本體包括共軸線設置的滾動座艙及輔助支撐輪,輔助支撐輪借助連接軸對稱設置在滾動座艙的兩側,輔助支撐輪的軸線與連接軸的軸線錯位設置,連接軸與輔助支撐輪之間設置有彈力沿逆時針的扭簧;
所述的滾動座艙的外側面及輔助支撐輪的外側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滾動外圈及第二滾動外圈,第一滾動外圈及第二滾動外圈分別借助滾珠與滾動座艙及輔助支撐輪形成滾動配合;
滾動座艙內還套裝有座艙內圈,座椅設置在座艙內圈的內部,滾動座艙內側面設置有輥輪,座艙內圈借助輥輪與滾動座艙形成滾動配合;
滾動座艙還設置有傳動齒輪,傳動齒輪分別嚙合在第一滾動外圈的內側面及座艙內圈的外側面。
滾動座艙底部設置有配重塊。
所述的傳動齒輪盤面上設置有鎖定孔,鎖定孔內設置有保險銷。
所述的第一滾動外圈及第二滾動外圈的外側面上分別設置有沿徑向安裝的減振趾,減振趾包括彈簧桿及底板,底板設置在彈簧桿的伸縮端;
所述的彈簧桿借助設置在其伸縮端末端的萬向球頭與底板連接;
底板與伸縮桿之間還設置有呈圓錐結構的彈力罩,彈力罩套裝在萬向球頭外側,彈力罩的底端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彈力罩的頂端設置有調節螺母,調節螺母借助設置在彈簧桿的伸縮端的外螺紋固定;
所述的底板下端面還設置有橡膠墊,橡膠墊呈弧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雙人前后滾翻器材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翻滾過程中的穩定性,不僅能在平地上進行訓練,還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中進行操作。即使是有坑洼或者坡面,同樣能夠適用。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操作者乘坐在設備內部的座椅上,并隨座椅在設備內翻滾,能夠切身感受到重力變化,方便訓練的開展,本實用新型使用簡單,具有三種工作模式,可玩性和使用性好,適合市場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滾動座艙部分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輔助支撐輪部分的示意圖;
圖4為圖1的左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位于斜坡上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6為減振趾碾壓障礙物時的示意圖;
附圖中,1、座椅,2、滾動座艙,3、輔助支撐輪,4、連接軸,5、第一滾動外圈,6、第二滾動外圈,7、座艙內圈,8、輥輪,9、傳動齒輪,10、配重塊,11、鎖定孔,12、減振趾,1201、彈簧桿,1202、底板,1203、彈力罩,1204、調節螺母,1205、橡膠墊,1206、萬向球頭,1001、障礙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雙人前后翻滾器材,包括滾動架本體及設置在滾動架本體內的座椅1,使用時操作者被固定在座椅1上,座椅1在滾動架本體內上下對稱設置有兩個,所述的滾動架本體包括共軸線設置的滾動座艙2及輔助支撐輪3,如圖3、圖4所示,輔助支撐輪3借助連接軸4對稱設置在滾動座艙2的兩側,輔助支撐輪3的軸線與連接軸4的軸線錯位設置,連接軸4與輔助支撐輪3之間設置有彈力沿逆時針的扭簧;在設備靜止狀態下,借助扭簧提供的扭轉力矩,輔助支撐輪3獲得向地面的壓力,由此當輔助支撐輪3懸空時,借助扭轉力矩使得輔助支撐輪3向下旋移并與地面接觸起到支撐作用,如圖5所示,保證設備整體與地面接觸良好,防止發生側翻。
所述的滾動座艙2的外側面及輔助支撐輪3的外側面分別設置有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分別借助滾珠與滾動座艙2及輔助支撐輪3形成滾動配合;翻滾器材在使用時,設置的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發生轉動,而滾動座艙2及輔助支撐輪3借助滾珠與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的運動相分離,使得滾動座艙2及輔助支撐輪3在設備運轉時保持水平移動。
如圖2所示,滾動座艙2內還套裝有座艙內圈7,座椅1設置在座艙內圈7的內部,滾動座艙2內側面設置有輥輪8,座艙內圈7借助輥輪8與滾動座艙2形成滾動配合;
滾動座艙2還設置有傳動齒輪9,傳動齒輪9分別嚙合在第一滾動外圈5的內側面及座艙內圈7的外側面。
設備運轉時的整體狀態是: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沿前進方向轉動,滾動座艙2及輔助支撐輪3沿前進方向平移,座艙內圈7借助輥輪8在滾動座艙2內具有轉動自由度并借助傳動齒輪9獲得轉動動力,使得學員隨著座艙內圈7轉動,達到適應翻轉運動適應重力變化的訓練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有三種:
1、傳動齒輪9安裝到位,并在第一滾動外圈5及座艙內圈7之間傳動,傳動齒輪9設置在滾動座艙2上,傳動齒輪9軸線隨滾動座艙2平移,在以滾動座艙2為參考的坐標系中,前進狀態下:滾動外圈逆時針轉動,座艙內圈7順時針轉動,此時座椅上的操作者在轉動到設備中心的上方位置時,操作者的線速度與設備整體的前進速度方向相反,兩個速度向量部分抵消,剩余速度=設備整體前進速度-操作者線速度,此時在地面參考系下,操作者速度最小,此時操作者的狀態為頭下腳上,由于剩余速度較小,操作者僅能夠體會到重力的顛倒,起到重力翻轉訓練的效果;
2、傳動齒輪9安裝到位,所述的傳動齒輪9盤面上設置有鎖定孔11,鎖定孔11內設置有保險銷,保險銷插入鎖定孔11,使得傳動齒輪9與滾動座艙2發生干涉,傳動齒輪9不再轉動,此時滾動外圈、滾動座艙、座艙內圈的轉動形式相同,此時操作者隨前進的設備整體逆時針轉動,此時操作者在轉動到設備中心的上方位置時,由于設備整體為滾動態,根據轉速與轉動半徑的關系,在中心上方位置時的線速度是設備中心位置的2倍,此時操作者不僅能體會到重力的翻轉變化,還能體會到平移的速度感,真實模擬出人體在側翻時受力情況,體驗逼真。
3、傳動齒輪9移除,此時前進狀態下滾動座艙2平移,滾動外圈轉動,滾動內圈7相對滾動座艙2靜止,此時前進狀態下,操作者為平移狀態,本實用新型不再起到重力翻轉訓練作用,可作為休閑娛樂的裝置使用。
進一步的,所述的滾動座艙2底部設置有配重塊10。防止在滾動座艙2平移時發生翻滾,保證設備運行的正常。
具體實施例2,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對場地的適應能力,所述的第一滾動外圈5及第二滾動外圈6的外側面上分別設置有沿徑向安裝的減振趾12,減振趾12包括彈簧桿1201及底板1202,底板1202設置在彈簧桿1201的伸縮端;
所述的彈簧桿1201借助設置在其伸縮端末端的萬向球頭1206與底板1202連接;彈簧桿1201伸縮,減少設備整體所受的振動,提高操作者的舒適性。
底板1202與伸縮桿之間還設置有呈圓錐結構的彈力罩1203,彈力罩1203套裝在萬向球頭1206外側,防止外界雜物進入萬向球頭1206造成磨損,彈力罩1203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202的上端面,彈力罩1203的頂端設置有調節螺母1204,調節螺母1204借助設置在彈簧桿1201的伸縮端的外螺紋固定;借助調節螺母1204擰入彈簧桿1201的深度,使得彈力罩1203彈力可調節。
如圖6所示,在減振趾12避震發生時,底板1202碾壓障礙物1001,底板1201偏轉彈力罩1203提供回彈力使得底板1201復位,相鄰的底板1201夾持障礙物1001防止其進入內側設備中,也保護操作者在滾動時的安全,設置的彈力罩1203為底板1201提供回彈力,使得底板1201能夠隨地形起伏、翻轉,保持地形貼合、防止雜物插入,保證了底板1201與地面的接觸良好,防止打滑。
為了進一步防滑,并且所述的底板1202下端面還設置有橡膠墊1205,橡膠墊1205呈弧形結構;借助橡膠墊1205將雜物夾持,防止直接硬接觸障礙物,導致減振趾1203受力斷裂的情況發生,能夠適應崎嶇路面。本實用新型的器材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中進行。為偏遠地區或者條件較差的地區的學員可以享受到接受訓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