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高爾夫球袋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42828閱讀:331來源:國知局
高爾夫球袋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袋,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承載高爾夫球袋并可在球場移動的高爾夫球袋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高爾夫戶外運動,通常人們去高爾夫球場打球,所使用的高爾夫球袋都是依靠高爾夫球場提供的電動專用高爾夫球車進行移動,而這種高爾夫球車只能在高爾夫球場的專用車輛球道上行駛,有時離球場草地上的擊球點距離極遠,給使用者擊球帶來非常多的不便。再者,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等國,人們都喜歡在高爾夫球場自助打球,即自己攜帶高爾夫球袋,當需要移動高爾夫球袋時,使用者通常是通過背掛或手提將球袋由一處移動至另一處。高爾夫球袋用來放置高爾夫球桿,使用者至少都會在其中放置十余支,其重量輕則也有八九千克,這種自行背帶球袋移動方式非常消耗使用者的體力。

為此,有人使用一種與高爾夫球袋分離設置的高爾夫球車,使用時,將高爾夫球袋捆綁在高爾夫球車上在高爾夫球場的草地上拖著移動,這種方式使用者雖然省力,但使用者打完球后,儲存球袋時,還需將高爾夫球車另外存放,如自主駕車旅行打球者,則需要將分離設置的高爾夫球車另外單放在車輛的后備箱中,又占空間,使用又麻煩,極不方便。

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為03155973.5,名稱為《可單手收合的高爾夫球袋車》)公開了一種高爾夫球袋車,其是在球袋背部設置可伸展的帶有車輪的輪架機構,在輪架的自由端固定設置二個車輪,不需要移動該球袋時,可將車輪收攏并懸空置于容置筒(即球袋底殼)兩側的輪腔中,此時,球袋底殼著地;當需要移動該高爾夫球袋車時,通過向上拉動設置于球包口處的拉柄通過伸縮連桿機構將帶有所述車輪的輪架伸展開并形成一個二輪球袋車,按下拉柄使球袋底殼上翹即可在球場上移動。但該球袋車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二個車輪固定安裝在輪架上,在收攏輪架時,就需要在球袋底殼兩側專門設置存放車輪的輪腔,輪架收攏后,車輪處于懸空狀態,相對來講,既增加了底殼的設計復雜度,又增加了該球袋的負重。

2)二個車輪的球袋車,在高低不平的高爾夫球場使用時,不太平穩,而且,球袋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二個車輪上,相對來講,使拉車者感覺費力。

3)其中的球袋背部由分離設置且結構和形狀復雜的支撐座和輪座組合而成,因此,其開模和制造成本均較高。

4)驅使輪架伸展開來的伸縮連桿機構部件多,結構復雜,操作誤差大。

5)驅使輪架伸展開來的伸縮連桿機構隱藏于輪座中,因此,在與輪架連接的連桿驅使其伸展開來時,帶動連桿上移的樞座移動的行程就較長,所以,該專利的技術方案中在其輪座的兩側開有較長尺寸的縱向導槽。該結構導致連桿較長、縱向導槽開口太長,不僅外形不美觀,而且每遇雨天,雨水極易通過該縱向導槽進入伸縮連桿機構,造成其使用壽命縮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強度高且與高爾夫球袋連接為一體的高爾夫球袋車,其可通過輕松簡單的收放拼接操作在球袋與球車之間轉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袋車,包括設置于球袋底部的車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袋背部設有支架桿,該支架桿頂端鉸接在設置于該球袋背部偏上位置的定位座上,其底端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端頭為空心套管,在支架桿的偏上位置鉸接有撐桿,該撐桿的下端與設置于球袋背部底部的升降座相接,該升降座與安裝在球袋內的袋拉桿底部的滑動升降機構相連接,該滑動升降機構在向上拉動所述袋拉桿的手柄時,帶動所述升降座垂直向上移動并通過所述撐桿驅使所述的支架桿的自由端向后伸出或者向后向外伸出,所述支架桿的自由端伸展后,將輪軸上帶有快速拆裝結構的備用滾輪裝配在所述的空心套管上,在該空心套管內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銜接卡位。

所述袋拉桿豎向設置在球袋背部內側,其由外管和套接在該外管內且可上下移動的內管構成,所述手柄固接在內管的頂端,所述外管固定在球袋背部內側,所述滑動升降機構由一次滑動組件和二次滑動組件構成,其間設置有牽引桿,一次滑動組件設于所述內管里并隨該內管移動而移動,二次滑動組件設置于內管底部與外管內的底面之間,其在一次滑動組件上移一段距離后經所述牽引桿的牽引攜所述的升降座向上移動。

所述一次滑動組件設置于所述內管里的底部,其由第一滑塊、固定栓構成,在第一滑塊上豎向設有可使所述牽引桿穿過的過桿孔,所述固定栓橫向且由前向后貫穿第一滑塊將該第一滑塊固定在所述內管的內壁上。

在所述外管的管壁上設有使所述內管上下移動到位的上部的限位孔和下部的限位孔,在第一滑塊內內置有定位塊、定位簧和解鎖塊;定位塊橫向且由前向后設置,其前端為外徑略小于上部的限位孔和下部的限位孔的內徑且呈柱狀的鎖銷,該鎖銷與所述上部的限位孔、下部的限位孔處于同一連線上,定位塊的后端為雙筒凹槽,其上端為斜面的解鎖坡,所述定位簧置于雙筒凹槽與第一滑塊的內腔壁之間;所述解鎖塊位于所述定位塊的上方,其底面為與所述解鎖坡斜率相同的斜面,其上端通過壓桿與設置在所述手柄中央的按壓鈕相接。

在所述外管內的底面與二次滑動組件之間,設有彈性部件。

所述二次滑動組件由第二滑塊和連接桿件構成,在第二滑塊上豎向設有可使所述牽引桿穿過的固桿孔,在第二滑塊上橫向且由前向后設有貫穿該第二滑塊的固栓孔;采用上螺母和下螺母將牽引桿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滑塊上,采用所述的連接桿件穿過所述的固栓孔將所述的升降座與該第二滑塊固定連接。

所述升降座為矩形體,其上設有由左至右貫穿該升降座的用以安裝樞軸的水平通孔,在樞軸的兩端裝配有萬向節,萬向節的上端通過螺管組件與所述撐桿的下端旋接在一起;在該升降座上設有使所述連接桿件穿入的緊固孔。

所述備用滾輪與所述車輪大小相同,其裝配在所述車輪的外側,所述車輪的輪軸為中空軸管,在該中空軸管內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銜接卡位。

所述備用滾輪的輪徑略小于所述車輪的輪徑,所述車輪的外側面為凹形位,所述備用滾輪適配嵌入該凹形位中,所述車輪的輪軸為中空軸管,在該中空軸管內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銜接卡位。

所述快速拆裝結構為彈珠卡裝結構,所述銜接卡位為環所述空心套管或中空軸管內周壁設置的可將所述彈珠卡裝結構中的滾珠卡入的圓臺。

所述彈珠卡裝結構包括外套筒,在外套筒內依次穿設有壓柄、壓簧、軸桿和所述滾珠,所述備用滾輪上的軸承的內圈緊配合裝配在該外套筒上的外端部,外套筒的內端部向該備用滾輪的內側之外延伸;在外套筒的內端部圓周壁上設有使所述滾珠上小于半球的球缺露出的條形槽或圓孔,在外套筒的內端部接近端頭的內壁上設有卡臺;所述壓柄連接在所述軸桿的外端部,所述壓簧安裝在壓柄與軸桿之間,在所述軸桿的內端部沿其周壁設有安放所述滾珠的凹部,該凹部與所述的條形槽或圓孔在所述壓柄無按壓狀態下錯位設置,所述凹部與軸桿內端部的端頭之間為直徑大于凹部直徑的頂珠段,所述軸桿內端部的端頭為被卡置在所述卡臺上的卡盤。

所述支架桿為單根,所述空心套管的軸線在該支架桿處于伸展狀態時與地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

所述支架桿為分離設置的雙根,所述空心套管的軸線在該支架桿處于伸展狀態時為水平設置并與所述球袋背部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

在球袋包口邊側處設有可鎖緊所述車輪的剎車旋鈕。

所述定位座固定在所述球袋背部,其由設置在球袋背部外側的基架板和設置在球袋背部內側且與基架板一體成形的固桿環套組成,在基架板上的下邊側的正中或兩側設有鉸接架,在基架板上還設有面蓋;所述支架桿的上端鉸接在對應的鉸接架上;所述外管的上端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固桿環套中。

設置于所述基架板兩側的左鉸接架和右鉸接架的開口分別向左側和右側傾斜,左鉸接架的鉸接軸與右鉸接架的鉸接軸的相向延長線之間的夾角在80度-130度。

所述支架桿由頂端的鉸接部、中段的主體部和下端的所述空心套管構成,所述鉸接部連接在對應的鉸接架上,所述主體部斷面形狀呈三角形或梯形,所述撐桿的上端鉸接在該主體部的內側。

本實用新型在普通高爾夫球袋底部的兩側固接有車輪,適合在短距離移動時使用。在球袋背部固接有強度較高的定位座和用以快速安裝備用滾輪的支架桿,使得該高爾球袋車在移動較遠距離時,具有承載較重球桿的強度和較好的穩定性。使用時,將支架桿展開,再將備用滾輪快速裝配在設置于支架桿下端部的空心套管中,即可組成一個至少為三個車輪的高爾夫球袋車,使用者就可輕松將裝有若干支球桿的球袋由球場的A點拉至B點。本實用新型在球袋內的袋拉桿內設置結構簡單的滑動升降機構及在球袋背部底端設置升降座,可以很輕松實現在較短行程內使支架桿伸展到位。本實用新型將備用滾輪與支架桿上的空心套管設計成可快速拆裝的連接結構,使得所述的滑動升降機構在伸展支架桿時承受的負荷較輕,伸展到位后,再將組合套接在車輪上的備用滾輪快速安裝在支架桿上;不用時,將備用滾輪快速拆下裝配在所述車輪上組成雙拼車輪,又可提高車輪的承載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袋車外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球袋車在打開袋蓋壓下球桿保護罩后露出球桿時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球袋車拉出袋拉桿使支架桿伸展并裝配上滾輪的示意圖。

圖4為高爾夫球袋的袋桶拆分示意圖。

圖5為圖4中外桶與球桿保護罩拆分示意圖。

圖6為袋拉桿、支架桿、球袋底殼、滾輪、車輪組合示意圖。

圖7為圖6的拆分示意圖。

圖8為圖6的展開示意圖。

圖9為圖8去掉車輪和滾輪的示意圖。

圖10為設置于袋拉桿底部的滑動升降機構的豎向側剖示意圖。

圖11為圖10中R部放大示意圖。

圖12為圖10所示的滑動升降機構的豎向正剖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S部放大示意圖。

圖14為圖12中T部放大示意圖。

圖15為圖12拆分示意圖。

圖16為圖15中U部放大示意圖。

圖17為圖10所示滑動升降機構與撐桿連接時的示意圖。

圖18為圖17中V部放大示意圖。

圖19為設置在袋拉桿的外管底端的固定座示意圖。

圖20為圖19中W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21為滾輪、車輪、袋拉桿、升降座、固定座拆分示意圖。

圖22為定位座的示意圖。

圖23為鉸接有支架桿的定位座的示意圖。

圖24為圖23所示的定位座,背視時鉸接有撐桿時的示意圖。

圖25為圖24中支架桿連接有升降座后的拆分示意圖。

圖26為滾輪與車輪組合裝配在一起的示意圖。

圖27為球袋底殼背視示意圖。

圖28為備用滾輪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袋桶10、外桶11、中側通孔111、球桿保護罩12、底側缺口121、袋蓋13、底殼14、球袋背部15、長條形缺口151、球桿16、定位座20、基架板21、鉸接架22、固桿環套23、面蓋24、鉸接孔25、支架桿30、鉸接部31、主體部32、空心套管33、撐桿34、升降座40、水平通孔41、緊固孔42、樞軸43、栓軸431、套軸432、萬向節44、螺管組件45、車輪50、中空軸管51、備用滾輪52、銜接卡位53、袋拉桿60、外管61、限位孔611、壓桿62、連接板621、內管63、手柄64、按壓鈕641、固定座65、彈性部件66、連接桿件67、滑動升降機構70、一次滑動組件71、第一滑塊711、定位塊712、解鎖塊713、鎖銷714、雙筒凹槽715、解鎖坡716、過桿孔717、固定栓718、定位簧719、二次滑動組件72、第二滑塊721、固桿孔722、固栓孔723、牽引桿73、鎖緊螺母731、上螺母74、下螺母75、外套筒80、壓柄81、壓簧82、軸桿83、凹部84、頂珠段85、滾珠86、條形槽或圓孔87、卡臺88、卡盤89、剎車旋鈕90、剎車機構91、球袋車10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球袋車(以下簡稱球袋車100)包括插放高爾夫球桿16的球袋、設置在球袋底部兩側的車輪50、設置于球袋背部15(以圖1為參考,球袋車100的左邊為正部,右邊為背部,下同)且可輕松收放的支架桿30、控制支架桿30伸展或收縮且設置于袋拉桿60中的滑動升降機構70和可快速安裝在支架桿30上的備用滾輪52組成。

1、如圖4、5、27所示,所述球袋包括袋桶10和連接在袋桶10底部的底殼14。袋桶10由可套接在一起的外桶11與球桿保護罩12組成,球桿保護罩12為筒狀其通過設置在底殼14與該球桿保護罩12內側之間的滑動組件可在該外桶11內上下移動。當到達球場準備取桿打球時,將設置在球桿保護罩12上的袋蓋13打開并將該球桿保護罩12向下按壓隱匿于外桶11內,此時,球桿16的桿頭裸露出來;當收桿準備離開球場時,將球桿保護罩12由外桶11內向上提拉并將裸露的球桿16遮蔽住,再將袋蓋13閉合即可。關于外桶11、球桿保護罩12和滑動組件之間的具體連接結構詳見本申請人于2011年10月25日提出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專利號為:201110327020.6,名稱為《高爾夫球袋》。

2、如圖6所示,所述車輪50的輪徑不小于行內規定的標準尺寸(目前標準尺寸為6英寸),兩個車輪50通過可快速拆裝結構安裝在所述底殼14兩側,其適用于在平坦的路面或短距離內移動使用。

3、如圖6、7、8、9所示,所述支架桿30由頂端的鉸接部31、中段的主體部32和下端的所述空心套管33構成,在所述球袋背部15偏上位置設置由強度高的材料制作的定位座20(本實用新型優選鋁合金),所述鉸接部31連接在定位座20上,在支架桿30的偏上位置鉸接有撐桿34,該撐桿34的下端與設置于球袋背部15底部的升降座40鉸接。上拉所述的升降座40,即可迫使撐桿34將該支架桿30向后伸展開來,或者向后向外伸展開來。當支架桿30伸展后,再將設置有可快速拆裝結構的備用滾輪52快速裝配在空心套管33上,當然在該空心套管33的內壁上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銜接卡位53。本實用新型將備用滾輪52與支架桿30分離設置,可帶來如下優點:

1)可使支架桿30在未伸展開時(即在設計的初始位置時),緊貼球袋背部15放置,無需設計專門用來存放或嵌入備用滾輪52的空間,其不僅占用空間小、外形美觀,而且可使設計成本和制作成本降低。

2)當支架桿30為輕載狀態時(即沒有安裝輪子的狀態下),驅使該支架桿30伸展所需的力就不會太大,這樣,驅動機構(即本實用新型以下待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的結構也會隨之簡單而輕巧。

所述支架桿30可為單根或雙根,本實用新型優選為雙根。

單根時(圖中未示出),所述空心套管33的軸線在該支架桿30處于伸展狀態時與地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此時,支架桿30向球袋背部15的正后方伸展開來,即可將該球袋車100變為三輪球袋車100。當然,也可以在單根支架桿30的情況下,支架桿30上的空心套管33的軸線在該支架桿30處于伸展狀態時采用水平設置并與所述球袋背部15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這樣,在空心套管33的兩側各安裝一個備用滾輪52,該兩個備用滾輪52之間距離較短,同樣,也可將該球袋車100變為類三點(每個車輪50為一點,兩個備用滾輪52為一點)支撐的四輪球袋車100。

雙根時,兩根支架桿30分離設置,每根支架桿30上的空心套管33的軸線在該支架桿30處于伸展狀態時為水平設置并與所述球袋背部15表面平行或近似平行,此時,兩根支架桿30呈“八”字形向球袋背部15的后偏外伸展開,由此,將該球袋車100變為四輪球袋車100。

如圖1、2、3、6、7、22、23、24、25所示,所述定位座20固定在所述球袋背部15中部或偏上位置(注:此時,該球袋背部15的長度是指在球桿保護罩12完全收于外桶11內時的長度),其由設置在球袋背部15外側的基架板21和設置在球袋背部15內側且與基架板21為一體成形的固桿環套23組成,在基架板21上的下邊側的正中或兩側設有鉸接架22,在基架板21上還設有面蓋24;所述支架桿30的上端鉸接在對應的鉸接架22上。

當所述的支架桿30為雙根時,本實用新型優選支架桿30的所述主體部32的斷面形狀為三角形或梯形,這樣,在支架桿30收于球袋背部15后的所述初始位置時,兩根支架桿30合攏后近似為閉合的平面,該結構既美觀,又方便將整個球袋車100放入附帶的球包中。在該主體部32偏上位置設鉸接孔25,所述撐桿34的上端部設外螺紋,該上端部向外彎折并通過螺母鉸接在該鉸接孔25中,整個撐桿34置于該主體部32的內側。撐桿34置于所述主體部32的內側時,可使該撐桿34在支架桿30處于原始位置(未伸展開)時隱匿起來,其優點是球袋外觀不凌亂,具有較優的美感。

當所述的支架桿30為雙根時,所述定位座20上的鉸接架22為設置于所述基架板21兩側的左鉸接架和右鉸接架,左鉸接架和右鉸接架的開口分別向左側和右側傾斜,即安裝在左鉸接架上鉸接孔25內的鉸接軸(圖中未示出)與安裝在右鉸接架上鉸接孔25內的鉸接軸(圖中未示出)的相向延長線之間的夾角在80度-130度,該角度可確保兩根支架桿30伸展開后呈“八”字形,使得該球袋車100承載能力強且移動更加平穩。另外,為了避免伸展后的兩根支架桿30承接過大的球袋負荷而向兩側跑偏,在兩根支架桿30之間設置張緊鋼絲繩。

4、如圖10、11、12、14、15、16、17、18、2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升降座40優選設置于球袋背部15外側。升降座40為矩形體,其上設有由左至右(以圖12為參照,圖面左為左,圖面右為右)貫穿該升降座40的用以安裝樞軸43的水平通孔41,樞軸43優選為二段式的栓軸431和套軸432,該栓軸431與套軸432插入所述水平通孔41中以螺旋連接方式組成樞軸43,在樞軸43的兩外端頭上裝配有萬向節44,萬向節44的上端通過螺管組件45與所述撐桿34的下端旋接在一起。在該升降座40上還設有緊固孔42,該緊固孔42若為光滑內孔時,可用螺栓與管狀螺套將該升降座40安裝在所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上;若該緊固孔42內壁為內螺紋時,可通過旋接長桿螺栓將該升降座40連接在所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上。將升降座40設置于球袋背部15外側有以下優點:

1)由于升降座40至設置于袋拉桿60內的滑動升降機構70之間有一段連接桿件67(上述的管狀螺套或長桿螺栓),這樣,滑動升降機構70上移較短行程,就可使所述的支架桿30完全伸展開,這使得所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與升降座40之間的連接桿件67上下移動所需的缺口較短。

2)由于上述連接桿件67為管狀螺套或長桿螺栓,因此,在升降座40對應位置的球袋背部15上,只需開一個豎直的長條形缺口151即可,其可有效減少雨水、泥土或雜草進入所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

5、如圖3、4、5、6、7、8、9、10、11、12、13、19、20所示,所述袋拉桿60豎向設置在球袋背部15內側,其由鋁合金制作的斷面呈圓形或橢圓形的外管61和套接在該外管61內的內管63構成,內管63也為鋁合金材質所制,其可在外管61內上下移動,所述手柄64固接在內管63的頂端,手柄64的中央設有按壓鈕641。本實用新型優選所述外管61固定在所述球桿保護罩12內側,在所述外筒和球桿保護罩12上分別設有中側通孔111和底側缺口121,當球桿保護罩12按壓至該外桶11內時,外桶11上的中側通孔111與球桿保護罩12上的底側缺口121相對應,所述定位座20以其上的所述固桿環套23穿過外桶11上的中側通孔111的方式固接在球袋背部15,當所述球桿保護罩12按壓至外桶11下限位時,所述固桿環套23置于球桿保護罩12上的底側缺口121處。所述外管61的中部或上部套接在該固桿環套23內并固定之。外管61的下端為敞口,其面向升降座40一側為缺口,外管61的下端部座落并固接在一個固定座65上,該固定座65固定在所述底殼14上。

當然,也可將外管61的下端通過其它方式固定在所述底殼14上,如膠粘、采用鋼箍固定或采用螺釘固定。此時,外管61的底面應設置成封閉結構,同樣,在其面向升降座40一側仍為缺口,以便設于其中的滑動升降機構70可以上下移動。

6、如圖10、11、12、13、14、15、16、17、18、19、20所示,所述滑動升降機構70設置于所述外管61與內管63內,其由一次滑動組件71和二次滑動組件72構成,在一次滑動組件71與二次滑動組件72之間設置有牽引桿73,該牽引桿73的上端穿過一次滑動組件71向內管63上部延伸,在牽引桿73的上端頭設置鎖緊螺母731,牽引桿73的下端固定在二次滑動組件72上,二次滑動組件72設置于內管63底部與外管61內的底面之間(本實用新型優選設置于內管63底部與所述固定座65底面之間),二次滑動組件72通過連接桿件67與所述的升降座40相接。

一次滑動組件71設于所述內管63里,其與內管63聯動并隨內管63上下移動。當手握設置于內管63頂端的手柄64向上拉出并使一次滑動組件71上移一定距離后,其被卡在牽引桿73上端的鎖緊螺母731處,繼續向上拉動一次滑動組件71則帶動牽引桿73牽動二次滑動組件72在外管61中向上移動,此時,二次滑動組件72的上移則帶動所述的升降座40向上移動并通過撐桿34驅使所述的支架桿30伸展開。手握手柄64將處于頂部的內管63向下壓下時,內管63先沿著牽引桿73下移,下移一段距離后,內管63底部觸及二次滑動組件72,繼續下壓將二次滑動組件72帶動升降座40向下移動至設定位置,此時,所述支架桿30收回到初始位置。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一次滑動組件71固接在內管63的底部,其由第一滑塊711、固定栓718構成,優選的牽引桿73為二根,該牽引桿73可以為螺桿,也可以為上下兩端帶有外螺紋的直桿件,設置在牽引桿73上端的所述鎖緊螺母731可調節第一滑塊711在該牽引桿73上移動的行程。第一滑塊711由分離結構的左半塊與右半塊通過粘合、卡合或螺釘連接組合成一完整體,在第一滑塊711上豎向設有可使所述牽引桿73穿過的過桿孔717,所述固定栓718位于第一滑塊711的偏上位置橫向(即水平設置)且由前向后(即由球袋正面指向球袋背面)貫穿第一滑塊711將該第一滑塊711固定在所述內管63的內壁上。

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二次滑動組件72由第二滑塊721和所述的連接桿件67構成,在第二滑塊721上豎向設有可使所述牽引桿73穿過的固桿孔722,在第二滑塊721上橫向(即水平設置)且由前向后設有貫穿該第二滑塊721的固栓孔723。

在所述固桿孔722上下兩端的牽引桿73上,采用上螺母74和下螺母75可將牽引桿73的下端固定在第二滑塊721上。如前所述,采用所述的連接桿件67(如螺栓與管狀螺套的配合,或者長桿螺栓與升降座40上的內螺紋孔的配合)可將所述的升降座40與該第二滑塊721固定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滑動升降機構70采用一次滑動組件71和二次滑動組件72,所用零部件較少,結構較簡單。在手持手柄64向外拉動所述內管63一段長度后,支架桿30才開始向后伸展,即在一次滑動組件71上移一定距離后,才啟動二次滑動組件72動作并帶動升降座40上移驅使支架桿30伸展,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調節牽引桿73上端的鎖緊螺母731位置來調節袋拉桿60拉出的長度,這樣,既可以滿足所述內管63被拉出的長度令使用者移動該球袋車100時有舒適感的要求,又能保證支架桿30伸展到位的要求。

7、如圖10、11、12、14、15、16、17、18所示,為了使所述的支架桿30伸展和收回均能鎖定至設定位置,在所述外管61的管壁上設置使所述內管63上下移動到位的上部的限位孔611和下部的限位孔611,同時,在第一滑塊711的中部位置內置定位塊712、定位簧719和解鎖塊713,在右半塊上設通孔;定位塊712橫向且由前向后設置,其前端為外徑略小于限位孔611內徑且呈柱狀的鎖銷714,該鎖銷714在所述定位簧719的作用下可穿過右半塊上的通孔觸及外管61內壁。該右半塊上的通孔與所述上部的限位孔611、下部的限位孔611處于同一連線上,當鎖銷714隨內管63移到上部的限位孔611位置時即可穿過右半塊上的通孔卡入該限位孔611中并將內管63鎖定,也就是說將所述支架桿30鎖定在完全伸展開的位置,同樣,當鎖銷714移到下部的限位孔611位置時即可卡入該限位孔611中并將內管63鎖定,也就是說將所述支架桿30鎖定在完全收回的初始位置。

如何將鎖銷714鎖定在限位孔611中,又如何將鎖銷714從限位孔611中解鎖,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結構:所述定位塊712的后端設為雙筒凹槽715,其上端為斜面的解鎖坡716,所述定位簧719置于雙筒凹槽715與左半塊的內腔壁之間;所述解鎖塊713位于所述定位塊712的上方,在其上設有豎向滑槽,該豎向滑槽套接在所述的固定栓718上,其底面為與所述解鎖坡716斜率相同的斜面,其上端通過壓桿62與設置在所述手柄64中央的按壓鈕641相接,所述壓桿62可以為上下兩端均帶有中空內孔的直桿件,其上端通過扣合結構與按壓鈕641相接,其下端通過連接板621與所述的解鎖塊713相接。鎖定與解鎖操作如下:

鎖定操作:如前所述,上或下移內管63使定位塊712移動到限位孔611位置時,在定位簧719的作用下,定位塊712上的鎖銷714穿過右半塊上的通過卡入相應的限位孔611中。

解鎖操作:下壓手柄64上的按壓鈕641并通過所述壓桿62向下施壓,此時,所述解鎖塊713以其上的斜面沿定位塊712上的解鎖坡716向下移動,之后迫使該定位塊712壓迫定位簧719并向左移動,由此,使定位塊712上的鎖銷714從限位孔611中脫出。

為了使位于初始位置對應的一次滑動組件71順利解鎖,在所述固定座65的底面與二次滑動組件72之間,設置彈性部件66,本實用新型優選在固定座65的底面上設置彈簧孔并在該彈簧孔中設置螺旋彈簧,這樣,當手壓所述手柄64上的按壓鈕641使所述定位塊712上的鎖銷714從下部的限位孔611脫出時,受壓的所述螺旋彈簧上方的壓力被自動釋放,該螺旋彈簧即刻將二次滑動組件72中的第二滑塊721向上頂,繼而使一次滑動組件71中的定位塊712向上產生微小的距離,由此,使所述的鎖銷714與限位孔611錯位,此時,即便釋放手壓在所述按壓鈕641上的壓力,鎖銷714也不會卡入下部的限位孔611中。

8、本實用新型中所用的備用滾輪52的輪徑優選如下二種:

1)所述備用滾輪52與所述車輪50大小相同,在平時無需將所述支架桿30伸展開時,其裝配在所述車輪50的外側(如圖21所示),備用滾輪52內側(與所述車輪50相接的一側,下同)具有較長的輪軸,在該輪軸中設置有可快速拆裝結構。所述車輪50的輪軸為中空軸管51,相應的,在該中空軸管51內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銜接卡位53。

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優選為彈珠卡裝結構,所述銜接卡位53優選為環所述空心套管33或中空軸管51內周壁設置的可將所述彈珠卡裝結構中的滾珠86卡入的圓臺。

具體的:如圖28所示,所述彈珠卡裝結構包括外套筒80,在外套筒80內依次穿設有壓柄81、壓簧82、軸桿83和所述滾珠86,所述備用滾輪52上的軸承的內圈緊配合裝配在該外套筒80上的外端部,外套筒80的內端部向該備用滾輪52的內側外延伸;在外套筒80的內端部圓周壁上設有可使所述滾珠86上小于半球的球缺露出的條形槽或圓孔87,在外套筒80的內端部接近端頭的內壁上設有卡臺88;所述壓柄81連接在所述軸桿83的外端部,所述壓簧82安裝在壓柄81與軸桿83之間,在所述軸桿83的內端部沿其周壁設有安放所述滾珠86的凹部84,該凹部84與所述的條形槽或圓孔87在所述壓柄81無按壓狀態下錯位設置,所述凹部84與軸桿83內端部的端頭之間為直徑大于凹部84直徑的頂珠段85,所述軸桿83內端部的端頭為被卡置在所述卡臺88上的卡盤89。

2)所述備用滾輪52的輪徑略小于所述車輪50的輪徑,在該備用滾輪52上具有如前所述的輪軸和設置于輪軸內的快速拆裝結構。所述車輪50的外側面為凹形位(圖中未示出),所述滾輪適配嵌入該凹形位中,所述車輪50的輪軸也為中空軸管51,在該中空軸管51內設有與所述快速拆裝結構對應適配的如前所述的銜接卡位53。

當然,除上述結構外,還可以在備用滾輪52與所述車輪50之間采用公母配合連接的快接快拆結構。

9、如圖1、26所示,為了使球袋車100僅在使用所述車輪50的情況下不留坡,在球袋包口邊側處設有可鎖緊所述車輪50的剎車旋鈕90,旋轉該剎車旋鈕90即可通過連接在該剎車旋鈕90與所述車輪50內側的剎車機構91之間的鋼絲繩(圖中未示出)鎖緊或釋放所述車輪50。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额济纳旗| 南汇区| 凤庆县| 汉寿县| 佳木斯市| 镇坪县| 库尔勒市| 巴东县| 玉环县| 互助| 景泰县| 娄底市| 新乐市| 建阳市| 开鲁县| 汉寿县| 梁河县| 金平| 双鸭山市| 社旗县| 西吉县| 连江县| 旺苍县| 新沂市| 保定市| 民权县| 保康县| 四平市| 缙云县| 滨州市| 公安县| 井研县| 贵港市| 光山县| 吉安市| 漯河市| 普格县| 郸城县| 临清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