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拆卸式電動驅動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可以從手推車、板車、行李車或嬰兒車等多種運輸裝置上拆卸,依靠電力行駛的電動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用來運送人或物品的運輸裝置有很多種,其中包括手推車、板車、行李車、嬰兒車或高爾夫球車等。本說明書將此類具有多種形態的運輸裝置定義為運輸體。這種運輸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由駕駛員直接施力驅動的手動式,另一種是利用驅動馬達等進行驅動的電動式。
其中,手動運輸體依靠使用者的力量移動,當裝載的物品過多時,推動手推車必然需要更多的力。由于手動式手推車需要更多的力,所以老弱者或殘疾人使用時存在一定危險,特別是在裝有較多物品的狀態下在傾斜路面前進或后退時,推車人有可能無法承受手推車的力,繼而引發安全事故。
由于此類問題的出現,近來人們相對于使用者直接施力的手動運輸體,更青睞便于移動的電動運輸體。人們在超市等處購物時會用到這種電動運輸體,另外,它還可以用于在工廠運送體積較大的重物,以及在公園或游樂場和孩子一起裝運行李等多種情況。
如上所述,電動運輸體具有多種用途,方便快捷。然而,市面上在售的電動運輸體的價格高昂,站在購買者的立場來看,難以購買各式各樣的電動運輸體。與此同時,電動運輸體的普遍問題是體積較大,難以運送至其它場所保管。另外,如果在已具備手動運輸體的情況下購買電動運輸體,已有手動運輸體存在保管及處理上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在多種運輸體上拆裝并依靠電力驅動的電動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讓使用者搭乘的電動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保管及運至其它場所的電動驅動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驅動執行裝置可拆裝,并且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遠程自由控制方向的電動驅動裝置。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包括可以裝載運輸目標,由水平框架和垂直框架組成的運輸部,以及多個安裝在所述運輸部底面,與地面接觸并可以驅動,方向可以轉換的腳輪。其內部由驅動主體和連接裝置組成,驅動主體的左右兩側裝有帶有輪轂電機的驅動輪,連接裝置讓所述運輸體與驅動主體能夠拆裝。
與此同時,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包括供使用者搭乘的搭乘板、從地面支撐搭乘板并讓其能夠驅動的輔助輪、以及讓所述驅動主體與搭乘板能夠拆裝的連接裝置。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連接裝置如實施例所示,所述連接裝置由滑塊和支持銷組成。滑塊可以向前后移動,形成板狀,與所述搭乘板的前端貫通并凸出一定長度;支持銷左右對稱成對設置,內側端部附著在所述滑塊的側面進行彈性支持,外側端部從所述搭乘板的側面向外側凸出一定長度。另外,所述連接裝置還包括開放部與固定部,開放部從所述驅動主體的上面凸出形成,確保所述滑塊的前端能夠插入內側;固定部由能夠固定所述支持銷的支持槽組成。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滑塊實施例,所述滑塊的兩個側面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第1凹陷部;深度大于所述第1凹陷部的第2凹陷部;以及寬度從所述滑塊的前方向后方逐漸變窄的傾斜部。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連接裝置實施例,所述連接裝置在一對支持銷的內側端部位于第2凹陷部時,從所述搭乘板的兩個側面凸出的外側端部之間的間隔小于所述開放部的間隔,形成自由出入所述開放部的狀態。同時,在所述搭乘板插入開放部的狀態下,如果一對支持銷的內側端部位于第1凹陷部,則從所述搭乘板的兩個側面凸出的外側端部之間的間隔大于所述開放部的間隔,形成外側端部掛在所述支持槽的狀態。另外,在一對支持銷的外側端部勾住所述支持槽的狀態下,當內側端部位于傾斜部時,所述滑塊的前端向前方移動,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沿逆時針方向旋轉。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驅動主體實施例,所述驅動主體具有掛接部,可防止驅動時因地面傾斜導致所述搭乘板上升或下降至一定角度以上。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驅動主體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驅動主體還具備固定部件,在所述搭乘板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并成垂直豎立的狀態時起到固定作用。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固定部件實施例,所述固定部件具備掛接部,它呈凹陷狀形成于所述驅動主體掛接部上,用于固定所述滑塊前端部。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所述支持銷的位置比所述驅動輪的中心軸靠前。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連接裝置實施例,所述連接裝置的一端與運輸體的水平框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主體連接。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連接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連接裝置的一端與所述運輸體的垂直框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驅動主體連接。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連接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連接裝置由連接支架組成。
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另一實施例,所述運輸體還具有執行器,執行器上裝有能夠控制驅動主體,遙控方向和速度的遠程控制器。所述遠程控制器可在所述執行器上拆裝,無論是附著在執行器上還是脫離執行器,均能控制驅動主體。
本發明由上述結構組成,它具有可在運輸體上拆裝的連接裝置,可用于多種運輸體。與此同時,安裝在本發明驅動主體左右兩側的驅動輪利用安裝在內部的輪轂電機實現電動驅動,優點是便于利用電力運送目標。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優點是能夠讓使用者通過搭乘板在搭乘狀態下舒適地運送目標人物或物品,因為驅動主體與搭乘板可以拆卸,所以不僅能放在限定的場所保管,還易于運至其它場所。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另一個優點是具有掛接部,可防止搭乘板在驅動時上升或下降至一定范圍外,防止搭乘板因地面傾斜而過度翻折,預防安全事故。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還有一個優點是具備掛接槽,它在搭乘板以支持銷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后的垂直狀態下將其固定,在手動控制及未搭乘在搭乘板上的情況下使其垂直折疊,便于控制本發明中的驅動裝置。
另外,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優點是運輸體上設有遠程控制器固定部,用于放置能夠控制驅動輪和方向的遠程控制器。因為遠程控制器可從遠程控制器固定部上拆卸,所以不僅能夠在遠程控制器放置在遠程控制器固定部的狀態下控制本發明中的驅動裝置,還能在遠程控制器與固定部分離的狀態下,在一定范圍內自由地遠程控制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圖示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整體結構的示例剖面圖;
圖2是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分解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側面截面圖;
圖4是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部分平面截面圖;
圖5是圖示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搭乘板折疊狀態的截面圖。
圖中10.運輸體,12.運輸部,12a.水平框架,12b.垂直框架,14.腳輪,15.把手,20.驅動主體,22.驅動輪,24.固定部,24a.支持凸起,24b.支持槽,26.掛接部,26a.第1掛接凸起,26b.第2掛接凸起,26c.掛接槽,30.連接裝置,32.支撐管,40.搭乘板,42.踏板,44.輔助輪,46.連接部,52.杠桿,54.滑塊,54a.第1凹陷部,54b.第2凹陷部,54c.傾斜部,54d.前端部,56.支持銷,56a.凸緣,56b.止動件,60.固定構件,62.遠程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附圖圖示的實施例為基礎,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可在多種形態的運輸體10上拆裝,讓所述運輸體10電動行駛。所述運輸體10包括可以裝載運輸目標的運輸部12,以及多個安裝在所述運輸部12底面,與地面接觸并可以驅動的腳輪14。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內部具備帶有輪轂電機(未圖示)的驅動輪22;所述驅動輪22分別安裝在驅動主體20的左右兩側;所述驅動主體20還包括讓所述運輸體10和驅動主體20能夠拆裝的連接裝置30。
如圖1圖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運輸部12由多個水平框架12a與垂直框架12b組成,能夠裝運目標人物或行李、物品等。同時,所述腳輪14安裝于支撐著運輸部12前方下端部的水平框架12a的兩側,起到旋轉支撐的作用,可借助外力自由旋轉。在這里,施加到腳輪14的外力是指利用驅動輪22行駛產生的力。
實施例中,所述運輸體10的后方具備一組框架12b沿垂直方向延長一定長度并相互連接的把手15。本實施例中,雖然所述運輸體10被圖示成能夠運送物品的手推車形態,但實際上對形態并無限制,只要具備能夠運送目標物品的運輸部12,以及多個能夠讓所述運輸部12轉換方向的起支撐作用的腳輪14,任何結構都可以使用于本發明。
本發明中的驅動主體20讓運輸體10通過驅動輪22實現電動驅動。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主體20的兩側分別裝有內部帶有輪轂電機的驅動輪22。同時,所述驅動主體20的內部裝有為輪轂電機輸送電力的電池(未圖示),以及控制輪轂電機的控制部(未圖示)。在這里,控制部通過后文記述的遠程控制器62(remote controller)接收指令,獨立控制所述輪轂電機的旋轉次數,以及前進、后退和方向轉換。另外,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不僅能利用所述輪轂電機實現電動驅動,還能由使用者直接施力,變成手動控制。
下面對能夠讓所述運輸體10和驅動主體20變得可以拆裝的連接裝置30進行說明。如圖1圖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連接裝置30由支撐管32組成,支撐管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驅動主體20的前端或與驅動主體20呈一體,另一端被支撐運輸體10后方的一組垂直框架12b的下端插入。
本發明中的連接裝置30起連接作用,能夠讓所述驅動主體20在運輸體10上進行拆裝,驅動主體20上可以連接多種形態的運輸體10。如圖所示,所述連接裝置30可以是能與支撐垂直框架12b連接的支撐管32。同時,所述連接裝置30還可以是能與運輸體10的任何部位進行拆裝的裝置。例如,所述連接裝置30也可以由至少能夠讓驅動主體在水平框架12a或垂直框架12b中任意一者上進行拆裝的支架等組成。
下面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對可在所述驅動主體20上進行拆裝,并且使用者可以搭乘的搭乘板40進行說明。所述搭乘板40能夠在使用者搭乘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狀態下運送目標物品。如圖2所示,所述搭乘板40呈板狀,其面積足夠供使用者搭乘。所述搭乘板40由以下結構組成:使用者搭乘的踏板42;位于所述踏板42前方,能夠讓搭乘板與所述驅動主體20進行拆裝的連接部46;以及從地面支撐所述踏板42底面并使其行駛的輔助輪44。
如圖示實施例所示,所述輔助輪44在踏板42后方兩側的下端設有一對,但實際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也可設置多個。另外,所述輔助輪44最好由能夠自由轉換方向的腳輪組成。在這里,所述連接部46的寬度最好小于踏板42。
如上所述,能夠讓所述驅動主體20與搭乘板40進行拆裝的連接部46由以下結構組成:穿透上面并凸出一定長度,且可以受使用者的控制向前后方向移動的杠桿52;可以隨著杠桿52的動作向前后方向移動的板狀滑塊54;左右對稱成一對,內側端部與所述連接部46內所述滑塊54保持彈性接觸,并且外側端部穿透所述連接部46的兩個側面并凸出一定距離的支持銷56。在這里,建議所述杠桿52穿透連接部46的上下兩面并凸出一定距離。
與此同時,為了讓所述驅動主體20與所述連接部46能夠進行拆裝,所述驅動主體20上設置有可向內插入的固定部24。如圖2圖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固定部24包括一對向上方凸出并支撐連接部46的支持凸起24a。所述支持凸起24a的內側設置有支持槽24b,使得所述連接部46向內插入所述固定部24時,連接部46兩側凸出的支持銷56能夠插入所述支持槽24b。在所述支持銷56插入支持槽24b的狀態下,所述搭乘板40可以以支持銷56為軸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旋轉支撐。
下面參照圖3和圖4所示的實施例對所述連接部46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如圖示實施例所示,所述滑塊54在連接部46的內部與所述杠桿52連接,根據所述杠桿52的動作向前后移動。與此同時,所述滑塊54的前端部54d穿透所述連接部46的前端部并凸出一定距離。所述滑塊54上設有分別在兩個側面呈一定深度凹陷的第1凹陷部54a;在所述第1凹陷部54a后方呈更深凹陷的第2凹陷部54b;以及向所述滑塊54前方在一定范圍內逐漸變寬的的傾斜部54c。
所述連接部46內部與第1凹陷部54a、第2凹陷部54b和傾斜部54c彈性接觸的支持銷56在所述滑塊54向前后方向移動時可以使其從所述連接部46兩個側面凸出的長度發生變化,從而控制搭乘板40在驅動主體20上安裝或拆卸。
如圖4圖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支持銷56分別在滑塊54的兩個側面左右對稱形成一對,內側端部彈性支撐在第1凹陷部54a,外側端部固定在所述支持槽24b。這種狀態表示所述搭乘板40與驅動主體20處于結合狀態。所述搭乘板40在這種結合狀態下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揮動。也就是說,如果所述支持銷56的外側端部與支持槽24b結合,使用者就可以搭乘到搭乘板40上運送目標物品。
如圖4所示,所述支持銷56總是被彈性支撐到所述連接部46的內側。參照所述支持銷56進行支撐時的實施例,彈性支撐支持銷56的彈簧(S)在支持銷56外側面的凸緣56a與所述連接部46內側面上的止動件56b之間支撐。因此,所述支持銷56在固定的連接部46的內側面受到彈簧(S)的彈力作用,總是被彈性支撐到連接部46的內側(橫向內側)。
如上所述,所述支持銷56在滑塊54向前后移動時與第1凹陷部54a、第2凹陷部54b和傾斜部54c接觸。在這里,連接所述第1凹陷部54a、第2凹陷部54b和傾斜部54c的滑塊54的兩個側面最好為曲面。
下面對所述驅動主體20與搭乘板40的結合及分離動作進行說明。如上所述,所述支持銷56的內側端部到達所述第1凹陷部54a后,支持銷56的外側端部被固定到所述支持槽24b,所述搭乘板40與驅動主體20結合,讓使用者能夠在搭乘狀態下運送目標物品。其中,所述杠桿52位于中間位置,本說明書將此類杠桿52的位置定義成第1位置。
從第1位置向前推動所述杠桿52后,所述滑塊54向前移動,所述支持銷56到達第2凹陷部54b。如前文所述,因為所述第2凹陷部54b在第1凹陷部54a的后方向,且在滑塊54內側呈更深的深度,所以從所述連接部46兩側面向外側凸出的支持銷56的長度必然減小。此時,所述支持銷56未支撐在支持槽24b內,從所述連接部46向兩側凸出的一對支持銷56的外側端部之間的間隔小于所述固定部24上設置的一對支持凸起24a的間隔,造成所述驅動主體20與搭乘板40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
在這里,所述杠桿52處于向前移動的狀態,本說明書將此類杠桿52的位置定義成第2位置。為了再次將搭乘板40連接到所述驅動主體20上,應在所述連接部46插入固定部24的狀態下使所述杠桿52從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動。
如果向后拉動所述杠桿52,所述支持銷56的內側端部就會到達傾斜部54c,使所述滑塊54的前端部54d后退至所述連接部46內。本說明書將此類杠桿52的位置定義成第3位置。在這里,所述傾斜部54c從所述滑塊54的前方向所述第1凹陷部54a逐漸變窄,所述杠桿52位于第3位置時,使用者將手放在上面后將自動回到第1位置。此類第3位置可以說是為了折疊所述搭乘板40而設置的,詳細內容見后文。
下面對能夠防止所述搭乘板40與驅動主體20在結合狀態下的揮動超出一定范圍的掛接部26進行說明。所述掛接部26從驅動主體20的上面向上凸出一定高度,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在驅動時能夠在所述搭乘板40隨著地面的傾斜以支持銷56為軸向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轉動時,防止所述搭乘板40后端部的揮動超出一定范圍。
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掛接部26包括從驅動主體20上面凸出一定高度的第1掛接凸起26a。所述搭乘板40以支持銷56為軸沿逆時針方向上升至一定范圍后,穿透所述搭乘板40的前端部凸出的滑塊54的前端部54d被第1掛接凸起26a干涉,防止其繼續上升。
如果所述搭乘板的后端部以所述支持銷為軸沿順時針揮動超出一定范圍,所述連接部46的底面被第2掛接凸起26b或驅動主體的上面干涉,防止其繼續下降。其中,第1掛接凸起26a和第2掛接凸起26b向前后分開一定距離,內側具有掛接槽26c。
下面參照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對所述搭乘板40的折疊結構進行說明。為了便于在手動操作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或使用者不搭乘到搭乘板40的狀態下操作,所述搭乘板40能夠以所述支持銷56為軸沿逆時針方向折疊。
所述搭乘板40在杠桿52位于第1位置時與所述驅動主體20結合,所述滑塊54的前端部54d掛在第1掛接凸起26a上,防止所述搭乘板40以支持銷56為軸沿逆時針方向上升超過一定角度。為了讓所述搭乘板40沿逆時針方向折疊,應使穿透搭乘板40前端部后凸出的滑塊54的前端部54d向后方后退。
為了使所述滑塊54的前端部54d向后方后退,如上所述,所述杠桿52應位于第3位置,在這種狀態下,所述搭乘板40以支持銷56為軸,在一定范圍內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所述搭乘板40被固定在與驅動主體20垂直的位置。所述杠桿自動從第3位置返回到第1位置。
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所示,所述搭乘板40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與所述驅動主體20垂直的位置被固定在掛接部26的掛接槽26c內并保持該狀態。所述搭乘板40沿逆時針方向折疊固定的結構并不限于此,可具有多種實施例。舉例來說,還可以在所述搭乘板40上安裝掛鉤(Hook),以支持銷56為軸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在與所述驅動主體20垂直的位置掛住所述運輸體10的水平框架12a和垂直框架12b并使其固定。
下面對能夠控制運輸體10水平框架12a及垂直框架12b上的所述驅動輪22的遠程控制器62進行說明。所述遠程控制器62與固定在運輸體10后方把手15上的固定構件60結合并可以拆卸,通過控制所述驅動輪22來控制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的方向和驅動。
這種遠程控制器62可以在固定到固定構件60的狀態下操作,也可以將其從所述固定構件60上卸下,在一定范圍內遠程操作。也就是說,所述遠程控制器62將輸入到該遠程控制器62的信號傳輸至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著一對驅動輪22上的輪轂電機,以此控制驅動和方向的轉換。
舉例來說,如果讓所述驅動輪22上的輪轂電機同時向第1方向旋轉,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就會前進。如果讓輪轂電機同時向不同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旋轉,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就會后退。在分別安裝于左側和右側的輪轂電機中,如果讓左側的輪轂電機比右側更快地旋轉,電動驅動裝置就會右轉。如果讓右側的輪轂電機比左側更快地旋轉,電動驅動裝置就會左轉。另外,左側和右側的輪轂電機相互逆向旋轉時,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將在原地旋轉。
本發明中的電動驅動裝置由以上結構組成,它具有連接裝置,能夠使其在運輸體10上進行拆裝,可用于多種運輸體10。其內部的驅動主體20具備帶有可控制驅動的輪轂電機的驅動輪22,能夠利用電力方便地運送目標。另外,它還具備供使用者搭乘的搭乘體40,能夠讓使用者舒適地運送目標,因為所述驅動主體20與搭乘板40可以進行拆裝,所以不僅能放在限定的場所保管,還易于運至其它場所。
本發明中的驅動裝置具備行駛時能夠防止因地面傾斜導致所述搭乘板40上升或下降超出一定范圍的掛接部26,可預防搭乘板40因地面傾斜而過度折疊所引發的安全事故。另外,本發明還具備掛接槽26c,當所述搭乘板40以支持銷56為軸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在與所述驅動主體20垂直的狀態下固定所述滑塊54的前端部54d,在手動操作或使用者未搭乘到搭乘板40上的狀態下垂直折疊搭乘板40,便于控制本發明中的驅動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基本技術可以由本行業的技術人員在技術思想的范疇內進行多種變形,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