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康復醫學實踐中,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利用各種器械輔助來恢復受損的功能。而雙杠平衡訓練器就是其中一種。雙杠平衡訓練器的兩個金屬杠為患者提供著一定的支撐力,起著攙扶作用,支持著患者在雙桿平衡器之間水平行走。但是,由于患者的體型不一,對雙杠之間的距離要求就不相同。體型較胖的可達100cm以上,體型較廋的則低于60cm。平衡訓練器中雙杠的水平移動距離是由承擔其雙杠的水平金屬桿上有一定距離的孔和對應的金屬插銷來實現的。
但是,水平金屬桿上的孔與孔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一般約5cm左右,并且,作為一個平衡訓練器之一的杠,兩頭的水平移動孔缺少相應的標尺,遇到需要調整的時候,主要是憑操作者的經驗來落實,如果操作者的經驗不足或者操作不細心,就容易出現兩端水平移動距離不一致的現象。這樣不僅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訓練,也縮短了平衡訓練器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便于患者移動、具有刻度、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
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包括:兩根固定機構、兩根支撐桿、一根扶桿,兩根固定機構分別固定于兩根支撐桿上,且鏡像設置,所述扶桿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兩根所述固定機構上;
其中,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伸縮桿、套筒、定位柄,所述伸縮桿套設于所述套筒內,用于所述伸縮桿在所述套筒兩側伸縮,所述定位柄固定于所述伸縮桿上,用于控制所述扶桿在所述伸縮桿上移動的距離。
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其優點是:伸縮桿上多個等距排列的鋸齒槽,且鋸齒槽上刻度的設計,使得扶桿兩端移動距離一致,再者,相鄰鋸齒槽間0.5cm間距的設置,縮小了扶桿移動距離,便于患者的訓練;伸縮桿上刻度尺的設置,用以標明所述扶桿移動的距離,使得患者根據所述刻度尺上的刻度,獲知進行康復訓練移動的距離。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伸縮桿截面圖;
圖3為定位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鋸齒槽截面圖;
其中:
1、固定機構,11、伸縮桿,11a、鋸齒槽,11b、刻度尺,12、套筒,13、定位柄,
2、支撐桿,
3、扶桿,31、移動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康復用雙杠移動裝置,包括:兩根固定機構1、兩根支撐桿2、一根扶桿3,兩根固定機構1分別固定于兩根支撐桿2上,且鏡像設置,所述扶桿3的兩端分別設置于兩根所述固定機構1上;
其中,所述固定機構1包括伸縮桿11、套筒12、定位柄13,所述伸縮桿11套設于所述套筒12內,用于所述伸縮桿11在所述套筒12兩側伸縮,所述定位柄13固定于所述伸縮桿11上,用于控制所述扶桿3在所述伸縮桿11上移動的距離。
優選地,所述伸縮桿11的頂端面上設置有多個等距排列的鋸齒槽11a,用以控制所述扶桿3水平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鋸齒槽11a上帶有刻度,且相鄰所述鋸齒槽11a間的距離為0.5cm,調整精確度更高,適應不同體型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同時,避免患者在移動所述扶桿3時出現兩端移動距離不一致現象的發生。
進一步地,在兩根所述固定機構1中的所述伸縮桿11相向一側上均對稱設置有刻度尺11b,用以標明所述扶桿3移動的距離,使得患者根據所述刻度尺11b上的刻度,獲知進行康復訓練移動的距離。
優選地,所述定位柄13底端設置為爪狀,且與所述鋸齒槽11a咬合設置,用以所述定位柄13固定于所述伸縮桿11上。
優選地,所述扶桿3上設置有兩根移動連桿31,且位于所述扶桿3底端對稱設置,使得兩根移動連桿31分別在兩根所述固定機構1上移動;
進一步地,兩根移動連桿31在兩根伸縮桿11上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