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乒乓球輔助練習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乒乓球發射器。
背景技術: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全民運動中非常普及,運動員能在重大比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和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現有的運動員在訓練時,基本靠兩個人互相對練來完成,但是對練過程中,兩個人的實力不同,故而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訓練效果,且訓練的時間也靠兩個人協商,不能隨時練習,故乒乓球發射器就應運而生,但現有的乒乓球發射器結構復雜、發球速度和發球角度不可調而使使用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乒乓球發射器,能夠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之一。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乒乓球發射器,包括:
發射通道,所述發射通道包括乒乓球存儲通道,以及與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相連通的乒乓球輸送通道,于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和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間設有放球器,于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末端設有助發器,所述放球器包括橫置于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和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間、以阻擋所述乒乓球從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進入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的擋板,以及驅動所述擋板開閉的驅動裝置,所述助發器包括伸入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內的送氣管,以及與所述送氣管相連通的儲氣罐,所述儲氣罐對所述送氣管輸送高壓氣體,以助力所述乒乓球從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末端彈出,還包括對所述儲氣罐輸送氣體的氣壓泵,于所述送氣管內設有閥門;
發射通道角度調整裝置,所述發射通道角度調整裝置包括橫向角度調整裝置和縱向角度調整裝置,所述橫向角度調整裝置包括布設于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底部的支架,以及轉動連接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旋轉軸,還包括一端與所述第一旋轉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底部外表面相固連的第一齒輪,以及經由設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電機驅動、并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傳動的第二齒輪,在所述第一電機的驅動下,所述第二齒輪轉動而帶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而使與所述第一齒輪固連的所述發射通道進行橫向角度調整,所述縱向角度調整裝置包括基座,以及經由第二旋轉軸轉動連接于所述基座上、并與所述支架連接的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垂直于所述第一齒輪設置,還包括經由設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二電機驅動、并與所述第三齒輪嚙合傳動的第四齒輪。
作為限定,于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外側固連有框形架,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固連于所述框形架上的第三電機,以及與所述第三電機傳動連接的凸輪,所述凸輪部分伸入所述框形架內、并可在所述第三電機的帶動下相對于所述框形架轉動,還包括與所述擋板連接的擋塊,以及套設于所述擋板上、兩端置于所述擋板和所述擋塊之間的彈性裝置,所述第三電機帶動所述凸輪轉動至與所述擋塊接觸,而驅使所述擋塊壓縮所述彈性裝置推動所述擋板將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和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間關閉,當所述凸輪轉動至與所述擋塊脫離,所述擋塊在所述彈性裝置的作用下帶動所述擋塊反向運動將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和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間打開。
作為進一步的限定,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
作為更進一步的限定,所述框形架經由螺栓固連于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外側。
作為限定,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呈漏斗形設置。
作為進一步的限定,所述乒乓球輸送通道包括與所述乒乓球存儲通道連通的傾斜管,以及與所述傾斜管連通的直管,所述支架布設于所述直管底部。
作為更進一步的限定,于所述直管的與所述傾斜管連通端設有第一傳感器,于所述助發器和所述第一傳感器間設有第二傳感器,于所述第一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傳感器間設有可將所述直管開閉的開閉器。
作為更進一步的限定,所述開閉器包括設于所述直管外表面的第四電機,以及與所述第四電機傳動連接的第五齒輪,還包括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傳動而將所述直管開閉的齒條。
作為限定,相對于所述支架,于所述第一旋轉軸的兩側分別設有軸承。
作為限定,于所述基座底部四個角處分別各設有一行走輪。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結構,其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
(1)本發明通過發射通道的設置,且通過于發射通道的端部設置助發器,可便于調整乒乓球的發射速度,通過橫向角度調整裝置和縱向角度調整裝置的設置,可便于調整發射通道的橫向角度和縱向角度,而使本乒乓球發射器具有較好的使用效果;
(2)本發明通過將驅動裝置設置成電機驅動凸輪而帶動擋板往復運動的形式,可便于乒乓球的間隔輸送;
(3)本發明通過將彈性裝置設置成彈簧,可使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4)本發明通過將乒乓球存儲通道呈漏斗形設置,可便于一次性存儲更多的乒乓球;
(5)本發明通過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以及開閉器的設置,可在第一傳感器感應到乒乓球通過時,快速打開開閉器,而當第二傳感器感應到乒乓球通過時,快速關閉開閉器,而避免乒乓球回流;
(6)本發明通過將開閉器設置成電機傳動帶動齒輪齒條傳動的形式,可使自動化程度高,且結構簡單;
(7)本發明通過于第一旋轉軸的兩側分別設有軸承,可降低摩擦;
(8)行走輪的設置,可便于乒乓球發射器的移動。
綜上,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夠滿足使用需求,并能達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乒乓球發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發射通道,11-乒乓球存儲通道,12-乒乓球輸送通道,121-傾斜管,122-直管,2-放球器,21-擋板,22-框形架,23-第三電機,24-凸輪,25-擋塊,26-彈性裝置,3-助發器,31-送氣管,32-儲氣罐,33-氣壓泵,34-閥門,41-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1-支架,412-第一旋轉軸,413-第一齒輪,414-第一電機,415-第二齒輪,42-縱向角度調整裝置,421-基座,422-第二旋轉軸,423-第三齒輪,424-第二電機,425-第四齒輪,5-第一傳感器,6-第二傳感器,7-開閉器,71-第四電機,72-第五齒輪,73-齒條,8-軸承,9-行走輪,10-操作盤,101-乒乓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施例的乒乓球發射器,其整體結構包括發射通道1以及發射通道角度調整裝置,具體的,發射通道1包括乒乓球存儲通道11以及與乒乓球存儲通道11相連通的乒乓球輸送通道12,具體結構上,乒乓球存儲通道11呈漏斗形設置,乒乓球輸送通道12包括與乒乓球存儲通道11連通的傾斜管121,以及與傾斜管121連通的直管122。
本實施例中,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和乒乓球輸送通道12間設有放球器2,具體的,放球器2設置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和傾斜管121之間,當然,放球器2也可設置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底部,具體結構上,放球器2包括橫置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和傾斜管121間、以阻擋乒乓球從乒乓球存儲通道11進入傾斜管121的擋板21,本實施例中,擋板21的長度大于傾斜管121的直徑,放球器2還包括驅動擋板21開閉的驅動裝置,具體結構上,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外側固連有框形架22,具體的,框形架22經由螺栓固連于乒乓球存儲通道11外側,驅動裝置包括固連于框形架22上的第三電機23,以及與第三電機23傳動連接的凸輪24,凸輪24部分伸入框形架22內、并可在第三電機23的帶動下相對于框形架22轉動,還包括與擋板21連接的擋塊25,以及套設于擋板21上、兩端置于擋板21和擋塊25之間的彈性裝置26,第三電機23帶動凸輪24轉動至與擋塊25接觸,而驅使擋塊25壓縮彈性裝置26推動擋板21將乒乓球存儲通道11和傾斜管121間的通道關閉,當凸輪24轉動至與擋塊25脫離,擋塊25在彈性裝置26的作用下帶動擋塊25反向運動將乒乓球存儲通道11和傾斜管121間的通道打開,本實施例中,為使結構簡單,彈性裝置26為彈簧。
本實施例中,于乒乓球輸送通道12末端設有助發器3,具體的,助發器3設置于直管122的末端,具體結構上,助發器3包括伸入直管122內的送氣管31,以及與送氣管31相連通的儲氣罐32,本實施例中,儲氣罐32為高壓儲氣罐,于送氣管31內設有閥門34,為實現自動化,閥門34為電動閥門,儲氣罐32對送氣管31輸送高壓氣體,以助力乒乓球101從直管122末端彈出,本實施例中,為更好的對儲氣罐32輸送氣體,助發器3還包括對儲氣罐32輸送氣體的氣壓泵33。
本實施例中,為更好的提高乒乓球101的發射速度,于直管122的與傾斜管121連通端設有第一傳感器5,于助發器3和第一傳感器5間設有第二傳感器6,于第一傳感器5和第二傳感器6間設有可將直管122開閉的開閉器7,通過兩個傳感器以及開閉器7的設置,可保證乒乓球101順利通過直管122,以及在乒乓球101通過第二傳感器6時及時通過開閉器7開閉直管122,而避免送氣管31輸送的氣體于直管122內損失,進而提高發射速度,具體結構上,開閉器7包括設于直管122外表面的第四電機71,以及與第四電機71傳動連接的第五齒輪72,還包括與第二齒輪415嚙合傳動而將直管122開閉的齒條73,通過第五齒輪72帶動齒條73上下移動而開閉直管122。
本實施例中,發射通道角度調整裝置包括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和縱向角度調整裝置42,具體的,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為XY平面內的角度調整裝置,其包括布設于乒乓球輸送通道12底部的支架411,本實施例中,支架411布設于直管122底部,具體的,支架411為門型架,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還包括轉動連接于支架411頂部上的第一旋轉軸412,具體的,于第一旋轉軸412底部設有避免第一旋轉軸412于支架411上脫離的檔桿,為減小摩擦,相對于支架411,于第一旋轉軸412的兩側分別設有軸承8,即于直管122及支架411間、以及支架411及檔桿間分別設有軸承8,本實施例中,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還包括一端與第一旋轉軸412連接、另一端與直管122底部外表面相固連的第一齒輪413,具體的,第一齒輪413與支架411平行設置,且第一旋轉軸412與第一齒輪413垂直設置,本實施例中,橫向角度調整裝置41還包括經由設于支架411上的第一電機414驅動、并與第一齒輪413嚙合傳動的第二齒輪415,第一齒輪413和第二齒輪415為外嚙合傳動,在第一電機414的驅動下,第二齒輪415轉動而帶動第一齒輪413于第一齒輪413所在的平面內轉動,而使與第一齒輪413固連的發射通道1進行橫向角度調整。
本實施例中,縱向角度調整裝置42,即Z方向角度調整機構,包括基座421,以及經由第二旋轉軸422轉動連接于基座421上、并與支架411連接的第三齒輪423,第三齒輪423垂直于第一齒輪413設置,還包括經由設于基座421上的第二電機424驅動、并與第三齒輪423嚙合傳動的第四齒輪425,具體結構上,支架411以及第三齒輪423一體成型,其中第三齒輪423為半圓齒輪,第四齒輪425與第三齒輪423為內嚙合齒輪,第四齒輪425在第二電機424的帶動下轉動,進而帶動與第四齒輪425嚙合的第三齒輪423于第三齒輪423所在的平面及Z向平面內轉動,因第三齒輪423與支架411一體成型,故而第三齒輪423轉動帶動支架411于縱向擺動,而使與支架411經由第一齒輪413連接的直管122于縱向擺動,而實現直管122的縱向角度調整,本實施例中,為便于基座421的移動,于基座421底部四個角處分別各設有一行走輪9,當然,對應的,于基座421上設有操作手柄,同時,為便于自動化調整,于基座421上設有操作盤10,操作盤10上可設置分別控制第一電機414、第二電機424、第三電機23以及第四電機71動作的按鈕或控制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