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積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磁性積木。
背景技術:
目前的積木無法實現積木之間多方向快速連接,并且連接方式比較原始,大部分拼接費力而且拼接穩定性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磁性積木,能夠實現積木的快速多方向連接,并且拼接方便穩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磁性積木,所述磁性積木包括上蓋、底殼、彈針座、金屬結構和防滑背貼,其中,所述彈針座位于所述底殼的側壁上,所述金屬結構插入到所述彈針座內與所述底殼連接固定,所述上蓋和防滑背貼分別位于所述底殼的上下兩側,并與所述底殼一起構成所述磁性積木的主體。
進一步地,所述上蓋和底殼為六邊形、半六邊形、五邊形和/或八邊形。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結構包括金屬輸出彈針、金屬輸入彈針、T型N極磁鐵和T型S極磁鐵。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輸出彈針和彈針座組成輸出彈針模組。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輸入彈針和彈針座組成輸入彈針模組。
進一步地,所述T型N極磁鐵、輸出彈針模組、T型S極磁鐵安裝在所述底殼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出端。
進一步地,所述T型N極磁鐵、輸入彈針模組、T型S極磁鐵安裝在所述底殼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入端。
進一步地,所述塑料結構塞子,所述T型N極磁鐵、塞子、T型S極磁鐵安裝在所述底殼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出空位端或輸入空位端。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磁性積木,能夠實現積木的快速多方向連接,并且拼接方便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上蓋;2、底殼;3、防滑背貼;4、T型N極磁鐵;
5、T型S極磁鐵;6、彈針座;7、金屬輸入彈針;
8、金屬輸出彈針;9、塞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磁性積木,依靠磁鐵吸合連接并通過彈針壓合方式實現連接并且可無限擴展的多面接觸的積木。積木基礎形狀為六邊形、半六邊形(梯形)及其演化出的五邊形、八邊形和基于半六邊形的其他異形,如圖4所示。
如圖1至圖3、圖5所示,所述磁性積木包括上蓋1、底殼2、彈針座6、金屬結構和防滑背貼3,其中,彈針座6位于底殼2的側壁上,金屬結構插入到彈針座6內與底殼2連接固定,上蓋1和防滑背貼3分別位于底殼2的上下兩側,并與底殼2一起構成所述積木的主體。金屬結構包括金屬輸出彈針8、金屬輸入彈針7、T型N極磁鐵4和T型S極磁鐵5。金屬輸出彈針8和彈針座6組成輸出彈針模組,金屬輸入彈針7和彈針座6組成輸入彈針模組,如圖5所示。以T型N極磁鐵4、輸出彈針模組、T型S極磁鐵5安裝在底殼2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出端,如圖6所示,以T型N極磁鐵4、輸入彈針模組、T型S極磁鐵5安裝在底殼2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入端,如圖7所示;以T型N極磁鐵4、塞子9、T型S極磁鐵5安裝在底殼2或相應位置組成積木輸出空位端或輸入空位端,如圖8所示。每個積木至少包括一個輸入端或一個輸出端。
積木之間通過物理連接相連。物理連接分為力學相連和結構相連兩種:力學相連是通過積木輸入端和積木輸出端的T型N極磁鐵4和T型S極磁鐵5吸合實現相連;結構相連是通過積木底殼2的輸入端和積木底殼2第輸出端的彈針模組座凹凸實現結構相連,如圖9所示,力學相連和結構相連共同作用使積木實現穩固的連接,輸出空位端結構和輸入空位端結構連結方式遵循以上規則。
積木與外界可磁化表面可實現接觸式非永久性連結,此連結方式是通過積木底殼2和嵌入底殼2內的磁鐵與最外層防滑背貼3組成的系統實現,如圖10所示。即此系統讓積木具有附著在任何可磁化材料表面的能力。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本發明的一種磁性積木,能夠實現積木的快速多方向連接,并且拼接方便穩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