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順握式乒乓球拍。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乒乓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球。乒乓球運動是一項以技巧性為主,身體體能素質為輔的技能型項目,起源于英國。“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pa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
乒乓球為圓球狀,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前(包括悉尼奧運會)國際比賽用球的直徑為38mm,2000年之后國際比賽用球的直徑為40mm。在中間隔有橫網的長274厘米、寬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臺上進行。球直徑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賽璐珞或塑料制成。運動員各站球臺一側,用球拍擊球,擊法有擋、抽、削、搓、拉等。球須在臺上反彈后才能還擊過網。以落在對方臺面上為有效。比賽以11分為一局,采用五局三勝,七局四勝。比賽分團體、單打、雙打、混雙等數種。
現有的順握式乒乓球拍基本上由擊球面和呈豎狀的握把組成,但是,有些不習慣呈豎狀的握把的握法的人員,就不能將實力完全發揮,從而會減弱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順握式乒乓球拍,從而克服不習慣呈豎狀的握把的握法的人員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順握式乒乓球拍,包括:擊球面,持拍把,其設于所述擊球面的上方,所述持拍把的上方的一側凹設有一l形的手握部;以及手抓部,其設于所述手握部的下方。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擊球面為橢圓形。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擊球面為圓形。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擊球面為似圓形。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擊球面為雙面橡膠擊球面。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持拍把呈矩形狀。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手抓部為一凸起。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凸起為圓形凸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的順握式乒乓球拍,其中l形的手握部和手抓部能夠給持球拍人員提供一個新的握拍方式,能夠反手拉弧圈球,可以適應各類人群,增加玩球人員對順握式乒乓球拍的樂趣。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順握式乒乓球拍的正面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順握式乒乓球拍的反面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正面握法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反面握法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擊球面,2-持拍把,3-手抓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圖1至圖4顯示了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順握式乒乓球拍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順握式乒乓球拍,包括:擊球面1、持拍把2及手抓部3;該實施例中,擊球面1和現有的順握式乒乓球拍一致,可以為橢圓形、圓形、似圓形等,同時,擊球面1為雙面橡膠擊球面;持拍把2設于擊球面1的上方,呈扁平狀,且整體呈似矩形狀,持拍把2的上方的一側凹設有一l形的手握部21;手抓部3設于手握部21的下方,手抓部3為一凸起,凸起3為圓形凸起。
使用時,圖3至圖4所示,大拇指位于l形的手握部21的一側,四個手指抓于另一側的圓形凸起3處,從而將順握式乒乓球拍握緊,之后即可憑借正反擊球面進行擊球,該握法解決了現有球拍直握法反手不能拉弧圈球的現狀,且該握法在拉球時比現有球拍直握法更加有力量,拉的球威力更大。
本發明中的順握式乒乓球拍,其中l形的手握部和手抓部能夠給持球拍人員提供一個新的握拍方式,比現有球拍的直握法在正面或反面拉球時的板面角度提高了10-30度,并能夠適應各類人群,增加玩球人員對順握式乒乓球拍的樂趣。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