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跑步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66509閱讀:400來源:國知局
一種跑步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運動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跑步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熱愛戶外運動和健身房健身鍛煉,跑步機是人們健康生活中的一種常用的輔助健身器材,而傳統的跑步機都是靠電工作的,因此現有的跑步機必須放在有電源和插座的地方,不然就沒法運作,工作局限性較大。同時,現有的跑步機的跑步臺多為平面結構,如果需要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運動需求需要通過調節跑步臺的傾斜角度實現,而該調節過程需要通過升降機構實現,因此增加了跑步機的成本,并且調節方式單一。另一方面,由于現有的跑步機的結構設計不合理,跑步帶經常出現打滑,使得跑步帶前后轉速不一致,造成跑步帶出現上下彈跳,容易導致使用者摔倒。

在背景技術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發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沒有形成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知曉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實施例希望提供一種跑步機,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根據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跑步機,包括機架、跑步帶、同步機構,其中,

所述機架的兩端分別轉動設置有滾動裝置;

所述跑步帶通過所述滾動裝置支撐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滾動裝置驅動所述跑步帶繞所述機架旋轉;

所述同步機構驅動兩所述滾動裝置同步滾動,使所述跑步帶的各位置保持同步運行;

所述機架的上部設置有呈內凹弧形的支撐部,運動到所述支撐部處的所述跑步帶與所述支撐部接觸形成呈內凹弧形的跑步臺。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同步機構包括固定帶,所述固定帶通過所述滾動裝置支撐在所述機架上且與所述跑步帶的內側面連接,使所述固定帶與所述跑步帶一同運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跑步帶的所述內側面上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呈彎鉤狀的第一限位件;在所述支撐部的下方設置有與所述支撐部形狀相適應的呈內凹弧形的導板;運動到所述支撐部處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端部與所述導板的底面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機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與所述機架連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與運動到所述機架的下部的所述固定帶的內側面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端部設置有第一滾動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同步機構包括同步輪和同步帶,所述同步輪設置在各所述滾動裝置的同一側端部,所述同步帶套置在各所述同步輪外部并帶動各所述同步輪同步轉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同步機構還包括漲緊輪,所述漲緊輪與所述機架滑動連接,通過改變所述漲緊輪與所述同步帶的接觸位置調整所述同步帶的松緊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漲緊輪至少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兩端靠近所述滾動裝置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部包括多個轉動連接在所述機架上部的轉軸,各所述轉軸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形成與所述跑步帶接觸的弧形支撐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機架的上部兩相對內側面上分別對稱設置有所述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包括多個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的第二滾動件,所述跑步帶的兩內側邊分別與各所述第二滾動件形成的弧形支撐面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阻力調節裝置,所述阻力調節裝置包括傳動帶和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傳動帶由所述滾動裝置的一端和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軸共同支撐,通過改變所述輸出軸的轉速驅動所述傳動帶改變所述滾動裝置的轉動阻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為發電機。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滾動裝置包括與所述機架轉動連接的滾軸,以及設置在所述滾軸兩端的滾輪,所述滾輪驅動所述跑步帶運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滾動裝置上設置有單向軸承,使所述滾動裝置只能帶動所述跑步帶繞所述機架單向旋轉。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控制所述驅動裝置的運動,所述驅動裝置的運動為所述控制系統提供電力。

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由于在機架的上部設置有弧形的支撐部,運動到支撐部處的跑步帶能夠與支撐部接觸形成相應的內凹弧形,從而形成內凹弧形跑步臺,使用者可通過站在弧形跑步臺的不同位置實現不同的運動模式。2、本發明由于在位于機架兩端的滾動裝置之間設置有同步機構,因此能夠保證滾動裝置的同步滾動,從而使跑步帶的各位置始終能夠保持同步運行,避免由于滾動裝置轉速不同出現的跑步帶上下跳動現象,提高了使用安全性。3、本發明由于設置有阻力調節裝置,阻力調節裝置與控制系統和滾動裝置連接,因此可根據需要通過控制系統調節滾動裝置的運動阻力,滿足不同的運動需求。4、本發明由于在滾動裝置上設置有單向軸承,因此使得跑步帶只可繞機架單向旋轉,避免跑步帶雙向均可旋轉時使用者誤操作造成摔倒等危險情況的出現。5、本發明的驅動裝置由于采用發電機,因此使用者在跑動時可通過滾動裝置將動能傳遞給發電機并轉換為電能,從而為控制系統供電,實現跑步機的自行供電。6、本發明由于在跑步帶的內側面設置有多個第一限位件,在支撐部下方設置有與支撐部形狀相適應的內凹弧形的導板,運動到支撐部處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與導板的底面接觸,因此可防止機架上部的跑步帶發生跳動,抵消跑步帶的波動力。7、本發明由于在機架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固定帶的內側面接觸,因此可防止機架下部的跑步帶發生跳動,抵消跑步帶的波動力。

上述概述僅僅是為了說明書的目的,并不意圖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過參考附圖和以下的詳細描述,本發明進一步的方面、實施方式和特征將會是容易明白的。

附圖說明

在附圖中,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貫穿多個附圖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這些附圖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繪制的。應該理解,這些附圖僅描繪了根據本發明公開的一些實施方式,而不應將其視為是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

圖1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另一視角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內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跑步機的機架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同步機構和跑步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跑步帶的鏈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機架上的導板和支撐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跑步機的機架側視圖;

圖10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跑步機的內部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第一種使用方式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第二種使用方式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跑步機的第三種使用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僅簡單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實施例。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認識到的那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可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實施例。因此,附圖和描述被認為本質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堅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3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跑步機,包括機架1、跑步帶2、同步機構3,其中,

機架1的兩端分別轉動設置有滾動裝置4;

跑步帶2通過滾動裝置4支撐在機架1上,滾動裝置4通過滾動運動驅動跑步帶2能夠繞機架1循環旋轉;

同步機構3設置在機架1上,驅動滾動裝置4同步滾動,使跑步帶2的各位置均能夠始終保持同步運行;

機架1的上部設置有呈內凹弧形的支撐部5,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與支撐部5接觸形成內凹弧形跑步臺。

在一個實施例中,滾動裝置4至少為兩個,且分別設置在機架1的兩端。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圖4所示,同步機構3包括多個同步輪31和同步帶32,各同步輪31設置在各滾動裝置4的同一側端部,同步帶32套置在各同步輪31外部并帶動各同步輪31同步轉動。

具體的,同步輪31至少為兩個,兩同步輪31布置在機架1的同一側,并分別與伸出該側機架1的兩滾動裝置4的端部緊固連接,同步帶32由兩同步輪31共同支撐,在同步帶32的傳動作用下,使得兩個同步輪31能夠同步旋轉。

為了增加傳動效率,同步帶32采用多楔帶,在同步輪31上開設有與同步帶32上的楔形導條相配合的導槽,通過導槽與楔形導條的接觸進而增加同步輪31與同步帶32的傳動能力,避免出現打滑現象。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同步機構3還包括漲緊輪33,漲緊輪33與機架1滑動連接,通過改變漲緊輪33與同步帶32的接觸位置調整同步帶32的松緊度。

具體的,漲緊輪33至少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機架1兩端靠近滾動裝置4處。在機架1上開設有弧形滑槽,漲緊輪33通過轉軸在弧形滑槽中滑動,當漲緊輪33滑動至靠近同步輪31處的同步帶32時,同步帶32被壓緊。當漲緊輪33滑動至遠離同步輪31處時,同步帶32相對放松。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圖5所示,在機架1的上部兩相對內側面上分別對稱設置有支撐部5,支撐部5包括多個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的滾動件51,跑步帶2的兩側邊分別與各滾動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撐面接觸,使跑步帶2運行更加順暢。其中,滾動件51為滾輪或軸承。

需要說明的是,各滾動件51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即位于機架1兩端處的滾動件51高于位于機架1中間位置處的滾動件51,各滾動件51在機架1上的位置由兩端向中間逐漸降低。各滾動件51可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排布,只要保證與跑步帶2的側邊接觸時,跑步帶2不會因滾動件51之間間隔過大沉入間隔中即可,即保證跑步帶2位于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的端面能夠形成平滑的弧形支撐面。

為了便于使用,可將機架1上部設置為與支撐部5形狀相一致的弧形結構,一方面增加機架1的美觀程度,另一方面與跑步帶2相配合,避免跑步帶2兩側的機架1突出,磕傷或絆倒使用者,提高安全性。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支撐部5包括多個水平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部的轉軸(圖中未示出),各轉軸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形成與跑步帶接觸的弧形支撐面。

需要說明的是,轉軸的兩端分別與機架1轉動連接,各轉軸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即位于機架1兩端處的轉軸高于位于機架1中間位置處的轉軸,各轉軸在機架1上的位置由兩端向中間逐漸降低。各轉軸可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排布,只要保證與跑步帶2的側邊接觸時,跑步帶2不會因轉軸之間間隔過大沉入間隔中即可,即保證跑步帶2位于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的端面能夠形成平滑的弧形支撐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圖4所示,還包括阻力調節裝置6,阻力調節裝置6包括傳動帶61和驅動裝置62,驅動裝置62設置在機架1上,傳動帶61由滾動裝置4的一端和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共同支撐,通過改變輸出軸的轉速調節滾動裝置的轉動阻力。

其中,驅動裝置62為發電機或電機,優選地為電磁鐵發電機。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驅動裝置62固定連接在機架1與同步機構3相對的一側,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與滾動裝置4平行設置,當輸出軸轉動時,傳動帶61將作用力傳遞到滾動裝置4處,使滾動裝置4和輸出軸一同轉動。

需要說明的是,當不需要調節滾動裝置4的轉動阻力時,輸出軸不加載力,在傳動帶61的帶動下隨滾動裝置4以相同的轉速進行轉動,即驅動裝置62不工作空轉。當需要調節轉動阻力時,控制輸出軸的轉動慣量,進而使傳動帶61在滾動裝置4的帶動下不易驅動輸出軸轉動,從而增加滾動裝置4的轉動阻力,進一步的,當滾動裝置4轉動阻力增加時,由滾動裝置4帶動的跑步帶2繞機架1的旋轉也變得困難,因此需要使用者腿部提供更多的動力,帶動跑步帶2和滾動裝置4運動。

為了增加傳動效率,傳動帶61采用多楔帶,在輸出軸和滾動裝置4上分別開設有與楔形導條相配合的導槽,通過導槽與楔形導條的摩擦進而增加傳動帶61的傳動能力。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在機架1上設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把持架11上設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與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與驅動裝置62連接,通過控制面板12發送控制指令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接收到調節阻力的指令后改變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的轉速或轉動慣量。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62優選的采用發電機,當使用者在跑步帶2上跑動時,跑步帶2和滾動裝置4的旋轉通過傳動帶61傳遞給輸出軸,輸出軸在轉動時將動能轉化為為控制系統和控制面板12提供電量的電能。因此跑步機可以不需要外部電源供電,通過使用者運動時產生的動能即可轉換為供跑步機所使用的電能。

需要說明的是,驅動裝置62具有多個檔位,使用者根據運動需要,通過控制面板12和控制系統對驅動裝置62進行多檔位阻力調節,優選的為3-12個檔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滾動裝置4包括與機架1轉動連接的滾軸41,以及設置在滾軸41兩端的滾輪42,滾輪42的外緣與跑步帶2的內側邊接觸并帶動跑步帶2運轉。

具體的,為了提高滾動裝置4與跑步帶2的傳動效率,可在跑步帶2的兩內側邊上間隔設置一圈凸起(如圖4所示),在滾輪42的外緣上沿周向開設多個插孔,插孔與凸起相配合,當滾輪42轉動時,移動到滾輪42處的跑步帶2的凸起會插入到相應的插孔中并隨插孔一同移動一定距離后從插孔中脫出,該過程可提高滾輪42帶動跑步帶2繞機架1旋轉的傳動效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滾動裝置4上設置有單向軸承(圖中未示出),使滾動裝置4只能帶動跑步帶2繞機架1單向旋轉,從而解決跑步帶2兩個方向旋轉可能帶來使用者操作失誤出現摔倒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圖6所示,同步機構3包括固定帶43,固定帶43通過滾動裝置4支撐在機架1上且與跑步帶2的內側面連接,使固定帶43與跑步帶2一同運動。固定帶43可提高滾輪42與跑步帶2的傳動穩定性,同時避免滾輪42與跑步帶2直接接觸,對跑步帶2造成磨損。當固定帶43運動到支撐部5處時,固定帶43與支撐部5接觸呈內凹型,使固定帶43與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能夠完全配合,使兩者形變和運動狀態保持一致。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跑步帶2為封閉的環形帶結構。為了提高跑步帶2的旋轉靈活度,跑步帶2可采用若干鏈板21相互連接圍成環形帶結構,相鄰的兩鏈板21之間留有間隙,避免在跑步帶2運動到拐彎處時相鄰的鏈板間出現運動干涉。

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帶43為一個封閉的環形帶結構,其寬度與跑步帶2寬度相同。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帶43為兩個封閉的環形帶結構,分別設置在機架1的兩側,各滾動裝置4的同一側端部共同支撐一個固定帶43,各滾動裝置4的另一側端部共同支撐另一個固定帶43。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跑步帶2的內側面上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呈彎鉤狀的第一限位件;在支撐部5的下方設置有與支撐部5形狀相適應的呈內凹弧形的導板18(如圖8所示);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與導板18的底面接觸。當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將要發生上下跳動時,與導板18接觸的第一限位件可抵消跑步帶2上下跳動產生的波動力。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第一限位件211設置在鏈板21朝向機架1內部的一側,即鏈板21的內側面,且第一限位件211分別設置在鏈板21的兩端,第一限位件211的彎鉤狀的端部分別指向導板18,從而使運動到導板18處的第一限位件211的彎鉤狀的端部能夠鉤掛住導板18,起到防止跑步帶2向上跳動的限位作用。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可在鏈板21的內側面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凸起214,定位凸起214可插置在固定帶43上,使固定帶43和跑步帶2能夠固定連接且一同運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6、圖9所示,在機架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限位件212,第二限位件212的一端與機架1連接,第二限位件212的另一端與運動到機架1的下部的固定帶43的內側面接觸,從而起到防止跑步帶2向下跳動的限位作用。通過在跑步帶2的內側上下均設置有限位件,實現跑步帶2的整體防跳動,避免運動人員在運動中受傷。

其中,第二限位件212為多個,分別對稱且間隔設置在機架1的兩側。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第一限位件211的端部設置有第一滾動件213(如圖7所示),第一滾動件213采用軸承或滾輪。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機架1上設置有提手19(如圖1所示),用于便于機架1的移動。

如圖10-12所示,跑步機運動方式有下面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登步鍛煉,這種方式鍛煉時需要在跑步機上調節一定的阻力才能鍛煉。

第二種是走步鍛煉,這種方式是要站在機架1的中間位置,靠人本身運動的速度來進行走步鍛煉,

第三種是跑步鍛煉。這種方式鍛煉時一種快速運動,人體要站在機架1的前端,跑步的速度是靠人體本身運動的速度來決定的。

下面通過兩個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效果。

實施例1

如圖4所示,機架1包括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以及連接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的多個連接管15,從而構成一體的機架1。為了便于移動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的底部均設置有墊腳16和萬向輪17。

滾動裝置4的滾軸41轉動連接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之間,且位于機架1的兩端。滾軸41兩端的滾輪42位于左側板13的內側和右側板14的內側。

跑步帶2套置在機架1兩端的滾動裝置4的外部,并通過各滾輪42支撐。跑步帶2位于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之間,并在滾輪42的帶動下,在機架1上可循環的旋轉。

支撐部5設置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相對的兩內側面上,支撐部5包括多個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的滾動件51,跑步帶2的兩側邊分別與各滾動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撐面完全接觸,使運轉到支撐部5位置處的跑步帶2呈內凹弧形。

同步機構3的兩同步輪31布置在左側板13的外側面,并分別套置在滾軸41伸出左側板13的端部,同步帶32套置在兩同步輪31外部并帶動兩同步輪31同步轉動。

漲緊輪33為兩個,分別對稱設置在機架1的左側板13的兩端靠近滾軸41處。

阻力調節裝置6包括傳動帶61和驅動裝置62,驅動裝置62設置在機架1的右側板14的外側面,傳動帶61由滾軸41的一端和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共同支撐,通過改變輸出軸的轉速調節滾動裝置的轉動阻力。驅動裝置62為發電機。

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上設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在把持架11上設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與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與驅動裝置62連接,通過控制面板12發送控制指令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接收到調節阻力的指令后改變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的轉速或轉動慣量。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62優選的采用發電機,當使用者在跑步帶2上跑動時,跑步帶2和滾動裝置4的旋轉通過傳動帶61傳遞給輸出軸,輸出軸在轉動時將動能轉化為為控制系統和控制面板12提供電量的電能。因此跑步機可以不需要外部電源供電,通過使用者運動時產生的動能即可轉換為供跑步機所使用的電能。

實施例2

如圖6-10所示,機架1包括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以及諒解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的多個連接管15,從而構成一體的機架1。為了便于移動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的底部均設置有墊腳16和萬向輪17。

滾動裝置4的滾軸41轉動連接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之間,且位于機架1的兩端。滾軸41兩端的滾輪42位于左側板13的內側和右側板14的內側。

同步機構3包括固定帶43,固定帶43套置在機架1兩端的滾動裝置4的外部,并通過各滾輪42支撐,跑步帶2套置在固定帶43的外部且跑步帶2的內側面與固定帶43的外側面連接,使固定帶43與跑步帶2一同運動。跑步帶2位于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之間,在滾輪42的帶動下,固定帶43與跑步帶2在機架1上一同可循環的旋轉。

其中固定帶43為兩個,分別位于機架1的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上。

支撐部5設置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相對的兩內側面上,支撐部5包括多個呈內凹弧形間隔排布的滾動件51,固定帶43分別與各滾動件51形成的弧形支撐面完全接觸,使運轉到支撐部5位置處的跑步帶2呈內凹弧形。

在跑步帶2的內側面上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呈彎鉤狀的第一限位件211;在支撐部5的下方設置有與支撐部5形狀相適應的呈內凹弧形的導板18(如圖8所示);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第一限位件的端部與導板18的底面接觸。當運動到支撐部5處的跑步帶2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將要發生上下跳動時,與導板18接觸的第一限位件可抵消跑步帶2上下跳動產生的波動力。

第一限位件211設置在鏈板21朝向機架1內部的一側,即鏈板21的內側面,且第一限位件211分別設置在鏈板21的兩端,第一限位件211的彎鉤狀的端部分別指向導板18,從而使運動到導板18處的第一限位件211的彎鉤狀的端部能夠鉤掛住導板18,起到防止跑步帶2向上跳動的限位作用。

在鏈板21的內側面的兩端設置有定位凸起214,定位凸起214可插置在固定帶43上,使固定帶43和跑步帶2能夠固定連接且一同運動。

在機架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限位件212,第二限位件212的一端與機架1連接,第二限位件212的另一端與運動到機架1的下部的固定帶43的內側面接觸,從而起到防止跑步帶2向下跳動的限位作用。通過在跑步帶2的內側上下均設置有限位件,實現跑步帶2的整體防跳動,避免運動人員在運動中受傷。

其中,第二限位件212為多個,分別對稱且間隔設置在機架1的兩側。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第一限位件211的端部設置有第一滾動件213(如圖7所示),第一滾動件213采用軸承或滾輪。

阻力調節裝置6包括傳動帶61和驅動裝置62,驅動裝置62設置在機架1的右側板14的外側面,傳動帶61由滾軸41的一端和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共同支撐,通過改變輸出軸的轉速調節滾動裝置的轉動阻力。驅動裝置62為發電機。

在左側板13和右側板14上設置有把持架11,把持架11用于供使用者扶持。在把持架11上設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與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與驅動裝置62連接,通過控制面板12發送控制指令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接收到調節阻力的指令后改變驅動裝置62的輸出軸的轉速或轉動慣量。在本實施例中,驅動裝置62優選的采用發電機,當使用者在跑步帶2上跑動時,跑步帶2和滾動裝置4的旋轉通過傳動帶61傳遞給輸出軸,輸出軸在轉動時將動能轉化為為控制系統和控制面板12提供電量的電能。因此跑步機可以不需要外部電源供電,通過使用者運動時產生的動能即可轉換為供跑步機所使用的電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其各種變化或替換,這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六安市| 长宁区| 佛冈县| 探索| 堆龙德庆县| 乌兰浩特市| 马鞍山市| 巨鹿县| 西畴县| 久治县| 曲阜市| 潍坊市| 阜康市| 平果县| 轮台县| 利辛县| 隆回县| 阿合奇县| 文登市| 禄丰县| 萍乡市| 邛崃市| 高碑店市| 平邑县| 九江县| 六安市| 明光市| 枝江市| 朝阳区| 东丰县| 梁山县| 德安县| 治县。| 余江县| 平阳县| 汝州市| 东阳市| 乌兰察布市| 尚志市|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