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是有關于一種運動裝置及其使用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肌力訓練裝置及其訓練方法。
背景技術:
1、肌力訓練對于維持個人健身及良好健康有相當大的幫助。尤其是成年人在40歲之后,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流失8%。一般人若想要通過健身或重量訓練增肌,除了花錢聘請教練尋求專業(yè)指導外,只能花時間自學。
2、然而,在欠缺專業(yè)規(guī)劃的情形下,不僅無法根據(jù)過往記錄及當下體能狀態(tài)調整運動菜單以提高運動成效。訓練的運動強度太低,將無法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且若運動強度過強,又有可能會造成肌肉過勞,而無法增加肌力,且可能導致運動傷害。另外,即便聘請教練指導,倘若訓練者未依指導進行訓練時,也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先進的肌力訓練裝置及其訓練方法,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是公開一種肌力訓練裝置,用于訓練操作者的至少一種肌肉,包括:致動器、第一阻力器、第一拉繩以及阻力控制器。致動器用于與操作者接觸,從而使肌肉對其施加多個機械力。第一阻力器提供多個與機械力相反的多個訓練阻力。第一拉繩連接第一阻力器與致動器,將多個機械力傳遞至第一阻力器,用以分別對抗多個訓練阻力。阻力控制器用于測定拉繩的多個繩速,并根據(jù)多個繩速,階段式地迭加或階段式地減低阻力,使最大的機械力實質上等于最大的訓練阻力。
2、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是公開一種肌力訓練方法,用于訓練操作者的至少一種肌肉,包括:提供肌力訓練裝置,其包括:致動器、阻力器、連接第一阻力器與致動器的拉繩以及阻力控制器。使用阻力控制器測試肌肉的最大強度,包括下述步驟:設定阻力器的初始阻力(fs),并通過拉繩輸出;使用肌肉通過致動器拉動拉繩;由阻力控制器進行至少一次繩速檢測以獲取拉繩的實時繩速(s);當實時繩速大于第一預設繩速(s>s1)時,由阻力控制器將初始阻力值逐次(n>1)階段式地迭加第一預設阻力值(f1),并通知阻力器通過拉繩輸出,然后再重復至少一次繩速檢測;以及當實時繩速小于或等于第一預設繩速(s≦s1)時,判定初始阻力值(fs)和迭加后的第一預設阻力值(n×f1)的總和(fs+n×f1),為肌肉的最大強度(fm=fs+n×f1)。
3、根據(jù)上述實施例,本說明書是在提供一種肌力訓練裝置及其訓練方法,其是以拉繩來連接致動器和阻力器,使操作者對致動器施加的機械力對抗由阻力器所提供的反向訓練阻力。并通過阻力控制器測定訓練過程中拉繩的位移繩速。訓練之初,由阻力器輸出預先設定且數(shù)值較小的初始阻力,并根據(jù)繩速,以階段方式地逐次地迭加訓練阻力,用以實時找到操作者肌肉的最大強度,并限制阻力器后續(xù)輸出的訓練阻力實質小于等于操作者肌肉的最大強度。而在訓練后期,通過執(zhí)行力竭訓練,可根據(jù)測定的繩速,時實評估操作者的出力情況,并通知阻力器對應調整輸出的訓練阻力,從而減少訓練中因運動強度過強所造成的運動傷害,達到針對指定部位進行肌力強化的目的。
1.一種肌力訓練裝置,用于訓練一操作者的至少一肌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致動器為一運動平臺,該運動平臺包括一拉柄、一拉環(huán)、一推桿或一旋轉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阻力器包括一馬達以及一卷線器,其中該第一拉繩一端繞設于該卷線器,該馬達通過提供多個與該卷線器的一運動方向相反的至少一反向轉矩,來形成該多個訓練阻力。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無線通信裝置,與該操作者的一可攜式電子產品電訊連接,從而儲存包括該多個機械力和該多個訓練阻力的一歷史數(shù)據(jù),和/或設定或修改該歷史數(shù)據(jù)和/或將該歷史數(shù)據(jù)主動上傳至一云端、一運算平臺或一應用程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肌力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6.一種肌力訓練方法,用于訓練一操作者的至少一肌肉,其特征在于,包括: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肌力訓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阻力器包括一馬達,該馬達的一輸出阻力(f)等于該初始阻力值和該默認值與該拉繩一移動平均量(l/dl)的乘積的總和(f=fs+f1×l/dl),其中l(wèi)為該拉繩的一拉伸長度;dl為該拉繩的一瞬時拉伸長度。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肌力訓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阻力控制器更用于執(zhí)行一力竭訓練,包括: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肌力訓練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一藍芽裝置,與該操作者的一可攜式電子產品電訊連接,從而儲存包括該實時繩速(s)、該初始阻力(fs)、該第一預設繩速(s1)、該第二預設繩速(s2)、該最大強度(fm)、該降級訓練阻力(f-)和該第一預設阻力值(f1)的一歷史數(shù)據(jù),和/或設定或修改該歷史數(shù)據(jù)。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肌力訓練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一應用程序,根據(jù)該歷史數(shù)據(jù)提供一運動計劃、一訓練菜單、一營養(yǎng)食譜、一飲食建議或上述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