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47659閱讀:73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竹制品加工機械,尤其是屬于一種制作供竹膠板使用的竹簾編織機。
背景技術
竹簾編織是竹簾膠合板加工過程中的一道主要工序,目前,縱向進料,編織線上、下交錯換線的竹簾編織機是完成該工序的一種最主要的機器。編號為1001-4462(2003)08-0016-03一文針對竹簾紡織機的現有產品和正在研制、開發的產品原理和特點進行了分析比較,詳細介紹了由中南林學院研制的竹簾紡織機的設計原理,提出了竹簾紡織機的最佳紡織方式。
該文2.2節提出了一種縱向進料竹簾編織機結構,


圖1為該機的工作原理圖竹篾35經手工喂料從導向口36進入進料輥34,進料輥34將竹篾35快速送入進料槽33后,推料器將竹篾35推向竹簾37而使竹簾37前進一片竹篾35寬度的距離;同時,編織線擺動架30上的編織線31上下交錯一次,第二片竹篾35進料。如此反復,就可以編織出帶狀竹簾37。
圖1中32表示進料槽33的間隙,作為編織線31對竹篾35的作用區,38是壓緊棍。
2.5節還介紹了一種扭轉型竹簾編織機。這種機器進料一塊竹片,每組線圈繞竹篾旋轉360度(類似編繩動作),不但實現了編織線的上下交錯,同時也實現了兩條編織線的左右交錯。這種編織機編織出的竹簾的顯著特點是編織線不會在竹簾上移動,可以保證竹簾在生產搬運過程中不會松散,為后續工序提供了有利生產條件,是目前最為理想的厚竹簾編織方式。
但是上述兩種機器在使用過程中都存在相應的不足前者,編織線相對竹篾只能實現上、下交錯換線,因此,編織線相對竹篾比較松,會出現在竹簾上移動現象,竹簾結構不緊湊,尤其是在竹簾生產、搬運過程中會松散,給后續工序造成不便。后者,由于編織線相對竹篾采用扭轉式編織竹簾,編織線比較緊,對厚竹篾來說不存在問題,但是,如果用該機來編織薄型竹篾竹簾,就會出現竹篾扭曲現象,編織困難甚至無法進行編織,因此,該機只適用于編織較厚的竹簾;再則,扭轉型竹簾編織機的編織線設在線架上,工作時需隨線架一起轉動,因此,對線的大小和規格有很高要求。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具有新穎結構的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該機在現有縱向進料竹簾編織機的基礎上,能實現編織線上、下、左、右四個方位的交錯,適合編織各種厚度的竹簾,且成型后編織線不會在竹簾上移動,確保竹簾在生產搬運過程中不松散,為后續工序創造有利條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這種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推料機構、傳動機構、上下換線機構和送篾機構;傳動機構包括離合器、曲軸以及近曲軸鏈輪,曲軸一端與離合器相聯,另一端與近曲軸小鏈輪相接,近曲軸小鏈輪與近曲軸大鏈輪鏈接,近曲軸大鏈輪與上下換線頂桿相聯,其特征是近曲軸大鏈輪至前穿線桿之間還設置了前穿線桿的左右換線機構,曲軸的轉動能改變前穿線桿的左右位置。
具體實施時,前穿線桿的左右換線機構包括過橋軸、遠曲軸大小鏈輪、凸輪軸、凸輪、左右換線頂桿、左右換線連桿以及一彈簧裝置;過橋軸一端與近曲軸大鏈輪聯接,另一端與遠曲軸小鏈輪相聯,遠曲軸小鏈輪與遠曲軸大鏈輪鏈接,遠曲軸大鏈輪經一凸輪軸與凸輪相聯,凸輪的凹凸面經左右換線頂桿與左右換線連桿相抵,前穿線桿的左端部與機架的上部間設有彈簧裝置。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現有縱向進料竹簾編織機的傳動機構的基礎上增設左右換線機構的技術方案,達到了前、后穿線桿所引導的編織線在竹篾間隙內上、下、左、右四個方位進行交錯的目的,由于編織線松緊度適宜,對于較薄的竹篾來說在編織過程中也不會出現扭曲現象,因此,該竹簾編織機同時適合厚薄竹簾的編織,適合厚度0.8-4.2mm、長度1300-2600mm竹篾為原料的竹簾的編織,而且竹簾成型后編織線不會出現移動現象,從而確保了竹簾在生產、搬運過程中的不松散,為后續工序創造了有利條件。
圖面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縱向進料竹簾編織機的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整機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左右換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凸輪19的K向結構圖。
圖5為前后換線桿引導的編織線運動軌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的序號表示編織線擺動架30,編織線31,間隙32,進料槽33,進料輥34,竹篾35,導向口36,竹簾37,壓緊棍38。
圖2至圖4中的序號分別表示離合器踏腳1,機架2,電機3,送篾結構4,上下換線頂桿5,滑輪6,上下換線連桿7,后穿線桿8,后引線針8A,后引線針孔8A1,前穿線桿9,前引線針9A,前引線針孔9A1,左右換線連桿9B,篾匣梁10,篾匣11,導篾止回器12,推篾架13,線張緊架14,篾壓緊器15,篾壓緊器梁16,擺動桿17,左右換線頂桿18,凸輪19,凸輪軸20,過橋軸21,減速器22,離合器23,曲軸裝置24,曲軸一端24A,復位彈簧25,近曲軸小鏈輪26,近曲軸大鏈輪27,遠曲軸小鏈輪28,遠曲軸大鏈輪29;圖5中的黑圓圈代表前穿線桿9引導的編織線截面,十字圓圈表示后穿線桿8引導的編織線截面,水平虛線表示篾匣11的中心水平面,單線前頭表示黑圓圈運動軌跡,雙線前頭表示十字圓圈運動軌跡。
參見圖2,并結合圖3、圖4。這種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包括機架2,以及設置在機架2上的推料機構、傳動機構、上下換線機構和送篾機構,這些機構都由現有技術構成,因此,以下將不再充分展開說明而只作簡單敘說。傳動機構包括離合器23、曲軸以及近曲軸鏈輪(圖2、圖3中以曲軸裝置24示意),曲軸一端24A與離合器23相聯,另一端與近曲軸小鏈輪26相接,近曲軸小鏈輪26與近曲軸大鏈輪27鏈接(兩只鏈輪的大小比為2∶1),近曲軸大鏈輪27與上下換線頂桿5相聯。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是在近曲軸大鏈輪26至前穿線桿9間增設前穿線桿9的左右換線機構,曲軸裝置24的轉動既能帶動上下換線頂桿5動作,使前、后換線桿9,8實現上、下走動,又能通過左右換線機構改變前穿線桿9的左右位置,即實現左右走動。
具體實施時,近曲軸大鏈輪27至前穿線桿9間左右換線機構的增設方法很多,只要達到曲軸裝置24轉動時能改變前穿線桿9的左右位置即可。本實施例的前穿線桿左右換線機構由過橋軸21、遠曲軸大小鏈輪29、28、凸輪軸20、凸輪19、左右換線頂桿18、左右換線連桿9B以及一彈簧裝置25構成。過橋軸21的一端與近曲軸大鏈輪27聯接,另一端與遠曲軸小鏈輪28相聯,遠曲軸小鏈輪28與遠曲軸大鏈輪29鏈接(兩只鏈輪的大小比為2∶1),遠曲軸大鏈輪29經凸輪軸20與凸輪19相聯,凸輪19的凹凸面經左右換線頂桿18與左右換線連桿9B相抵,前穿線桿9的左端部與機架2的上部間設有彈簧裝置左右換線連桿9B和彈簧裝置25的相互配合動作使前穿線桿9的左右位置發生變化,即左右換線頂桿18推動前穿線桿9向左運動,彈簧裝置25的復位力使之復位。
前后穿線桿雖然具有不同的運動軌跡,但行程協調一致并具有對稱性,以四片竹篾為一個周期。前后穿線桿的上、下運動過程如下與近曲軸大鏈輪26相聯的上下換線頂桿5的運動,經上下換線連桿7帶動前后穿線桿分別作上、下運動。與此同時,與曲軸大鏈輪26相聯的過橋軸21依次使遠曲軸小鏈輪28,遠曲軸大鏈輪29,凸輪軸20,凸輪19運動,最后左右換線頂桿18頂撞左右換線連桿9B,使前穿線桿在作上、下運動時出現向左移動,當凸輪19轉至凹部時,彈簧裝置25的復位力又使前穿線桿復位,從而完成前穿線桿的左右移動。
機架2的上平面有一組水平狀設置的篾匣11(即為
圖1中的進料槽33),篾匣11固定在篾匣梁上10;以篾匣11中心平面為基準,篾匣11后方設前穿線桿9,后穿線桿8。前穿線桿9引導編織線實現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走動,后穿線桿8實現另一根編織線的上、下走動。篾匣11的右側正方置有送篾結構4,在篾匣的正下方設有推篾架13;在篾匣的正前方設有導篾止回器12;導篾止回器的上方設有篾壓緊器14。單個篾匣11的形狀呈喇叭型,以其中心面為基準,將每個篾匣11置于同一條水平線上,且篾匣與篾匣具有間隙(如同
圖1中的進料槽33的間隙),供編織線走動。
參見圖5并結合視圖,圖5中的黑圓圈代表前穿線桿9引導的編織線截面,十字圓圈表示后穿線桿8引導的編織線截面,水平虛線表示篾匣11的中心水平面,單線前頭表示黑圓圈運動軌跡,雙線前頭表示十字圓圈運動軌跡,豎直虛線將一個周期分成A、B、C、D狀態。其運動軌跡如下A狀態黑圓圈處于左下方,十字圓圈處于上方,此時為停留送料狀態。將一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離合器腳踏板1,推篾架將竹篾送一個料位,同時,前后穿線桿按圖中箭頭方向運動到位之后,變為B狀態。
將第二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離合器腳踏板,推篾架又將竹篾送一個料位,同時前后穿線桿按圖中箭頭方向運動,前穿線連桿向下的同時往右走,使得前穿線連桿運動到后穿線連桿右邊,變為C狀態。
將第三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離合器腳踏板,推篾架將竹篾送一個料位,同時前后穿線桿按圖中箭頭方向運動,變成D狀態。
將第四根竹篾送入篾匣之后,踩下離合器腳踏板,推篾架將竹篾送一個料位,同時前后穿線桿按圖中箭頭方向運動,前穿線連桿向上的同時往左走,使得前穿線連桿運動到后穿線連桿左邊,變回A狀態。
竹篾的輸送機構由上下兩只滾輪(與
圖1中的進料輥34一致),其中一只滾輪經傳動帶與電機的輸出軸相連。
下面結合圖2-3簡述本機的工作過程1、先將一根竹篾置于導篾止回器12缺口處。編織線一根經過線張緊架,穿過前穿線桿9,另一根編織線經過線張緊架,穿過后穿線桿8,再讓兩編織線穿過竹篾之后打結。調節線張緊架,使得編織線處于繃緊狀態。此時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2、開動電動機,從送篾結構4送入竹篾,使得竹篾通過編織線的開口,在篾匣11內運動到位,完成一竹篾的送料動作。
3、腳踩離合器踏腳1,經過連桿機構使得離合器23嚙合,帶動曲軸裝置24運動,經擺動桿17、連桿帶動推篾架13完成一個推篾動作。同時,經過橋軸21、上下換線頂桿5、上下換線連桿7使得前后穿線桿上下運動一次。同時,經過橋軸21、凸輪軸20、凸輪19,使得凸輪19運動1/4周。如果在這個1/4行程中,過前穿線桿的編織線不左右擺動,那么左右換線頂桿18不動。如果在這個1/4行程中,過前穿線桿的編織線要向右(左)擺動,那么左右換線頂桿18向帶動前穿線連桿往右(左)移動一定距離。腳松開,離合器又處于分離狀態,此時又回到送料準備狀態。然后進行下一根竹篾的送篾動作,循環完成整張竹簾的編織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包括機架(2)、以及設置在機架(2)上的推料機構、傳動機構、上下換線機構和送篾機構;傳動機構包括離合器(23)、曲軸以及近曲軸鏈輪,曲軸一端(24A)與離合器(23)相聯,另一端與近曲軸小鏈輪(26)相接,近曲軸小鏈輪(26)與近曲軸大鏈輪(27)鏈接,近曲軸大鏈輪(27)與上下換線頂桿(5)相聯,其特征是近曲軸大鏈輪(27)至前穿線桿(9)之間還設置了前穿線桿(9)的左右換線機構,曲軸的轉動能改變前穿線桿(9)的左右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示的一種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其特征是前穿線桿(9)的左右換線機構包括過橋軸(21)、遠曲軸大小鏈輪(29,28)、凸輪軸(20)、凸輪(19)、左右換線頂桿(18)、左右換線連桿(9B)以及一彈簧裝置(25);過橋軸(21)一端與近曲軸大鏈輪(27)聯接,另一端與遠曲軸小鏈輪(28)相聯,遠曲軸小鏈輪(28)與遠曲軸大鏈輪(29)鏈接,遠曲軸大鏈輪(29)經一凸輪軸(20)與凸輪(19)相聯,凸輪(19)的凹凸面經左右換線頂桿(18)與左右換線連桿(9B)相抵,前穿線桿(9)的左端部與機架(2)的上部間設有彈簧裝置(25)。
專利摘要厚薄兩用自動竹簾編織機,包括推料機構、傳動機構、上下換線機構和送篾機構;傳動機構包括離合器、曲軸以及近曲軸鏈輪,特別之處是在近曲軸大鏈輪至前穿線桿之間設置了前穿線桿的左右換線機構,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機前穿線桿所引導的編織線在竹篾間隙內能進行上、下、左、右四個方位的交錯,而且由于編織線的松緊度適宜,對于較薄的竹篾來說在編織過程中也不會出現扭曲現象,使得該機同時適合厚度為0.8-4.2mm、長度為1300-2600mm竹篾為原料的竹簾的編織,成品竹簾上編織線不會出現移動現象,從而確保了竹簾在生產、搬運過程中的不松散,為后續工序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檔編號B27J1/00GK2908090SQ20062010414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8日
發明者徐曉明, 邵建明 申請人:徐曉明, 邵建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邹平县| 横山县| 昌都县| 原阳县| 南和县| 房山区| 武隆县| 盖州市| 徐州市| 宁海县| 比如县| 平舆县| 女性| 天门市| 津南区| 广东省| 东乡| 保康县| 喀喇| 襄城县| 昆明市| 曲阳县| 谷城县| 宜都市| 永昌县| 衡水市| 额尔古纳市| 宁海县| 宁阳县| 美姑县| 新营市| 襄汾县| 庆元县| 永寿县| 闻喜县| 准格尔旗| 南丰县| 广东省| 昌邑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