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絲輥機構,尤其是一種蘆葦扒皮機上的絲輥機構。
背景技術:
在用蘆葦葦桿制作葦簾前,需要將葦桿外面的皮也就是蘆葦葉鞘除去,稱作扒皮。人工扒皮工作效率低,因此逐漸出現了扒皮機具。現有的扒皮機上通常有絲輥機構,利用轉動著的絲輥上的鋼絲刷毛將葉鞘除去。現有的絲輥機構上的上、下扒皮絲輥直徑大小相同,上、下并排布置,兩輥的軸心在上、下一條垂直直線上,完全依靠刷毛對葦桿外面的摩擦將葉鞘磨去,扒皮效果較差,有人通過增加絲輥對數和刷毛密度來增大摩擦效果,會造成葦桿外表面的磨損,導致其無光澤,外觀效果和使用壽命降低。且不能將整個葦桿上的葉鞘除去,接近葦稍部位的較長一段葦桿上的葉鞘依然保留在其上面,需要進一步靠人工扒去,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以提高扒皮效果。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它有大扒皮絲輥,大扒皮絲輥上方兩側分別有小扒皮絲輥,大扒皮絲輥的上部邊緣高于兩小扒皮絲輥的下部邊緣,在小扒皮絲輥上分別有第一扒皮輥軸,在大扒皮絲輥上有第二扒皮輥軸,各扒皮輥軸外面固定有刷毛。所述的大扒皮絲輥上的第二扒皮輥軸通過軸座安裝在扒皮機機架的橫梁上,在機架的下橫梁和上橫梁之間安裝有滑軌,在兩個滑軌之間安裝有上軸座,上軸座兩側套裝在滑軌上,上軸座上面連接有螺桿,螺桿的上部通過螺母安裝在上橫梁上,小扒皮絲輥上的第一扒皮輥軸安裝在上軸座上。采用上述結構的扒皮機絲輥機構,結構合理,使用過程中,待扒皮葦桿從兩小扒皮絲輥和大扒皮絲輥之間行走,產生一定的彎曲,這樣,葦桿上的葉鞘前部會與葦桿分離,實現張開,葉鞘不再緊緊貼在葦桿表面,刷毛就會將葉鞘可靠地剝落下來,與現有的扒皮機的扒皮原理不同,從而提高了扒皮效果,葉鞘脫除干凈,減輕了對葦桿外表面的磨損,光澤度高,葦稍部位的葉鞘也能脫除。因此,提高了扒皮效果。且在不同季節以及葦桿的不同干濕度下均能脫去葦桿葉鞘。
圖1是本發明使用狀態的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的大、小扒皮絲輥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3表示了刷毛的固定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如附圖所示,本發明之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它有大扒皮絲輥7,大扒皮絲輥上方兩側分別有小扒皮絲輥6,大扒皮絲輥的上部邊緣高于兩小扒皮絲輥的下部邊緣,在小扒皮絲輥上分別有第一扒皮輥軸4,在大扒皮絲輥上有第二扒皮輥軸8,各扒皮輥軸外面分別固定有刷毛12。如圖1所示,所述的大扒皮絲輥7上的第二扒皮輥軸8通過軸座9安裝在扒皮機機架的橫梁10上,在機架的下橫梁11和上橫梁2之間安裝有滑軌5,在兩個滑軌之間安裝有上軸座3,上軸座兩側套裝在滑軌上,上軸座上面連接有螺桿1,螺桿的上部通過螺母17安裝在上橫梁上,小扒皮絲輥6上的第一扒皮輥軸4安裝在上軸座上。如圖3所示,與現有的扒皮機上的絲輥一樣,刷毛通過壓條15固定在凹槽條16內,凹槽條螺旋狀纏繞固定在扒皮輥軸上面,纏繞時的螺旋方向與現有的扒皮機上的相同。纏繞固定時,纏繞角度為與扒皮輥軸的軸線之間呈110° -120°夾角。凹槽條的寬度為5-7毫米,凹槽條在扒皮輥軸上的間距為相應的5-7毫米。這點與現有的扒皮機上的不同,在現有的扒皮機上的扒皮絲輥上,凹槽條是緊貼在一起的。這樣,刷毛比現有的稀少,為現有的扒皮機上的刷毛密度的二分之一,葦桿可以部分插入刷毛之間,從而提高葉鞘剝落的可靠性。在凹槽條上,單列刷毛之間的間距與現有的扒皮機上的相同。在一列刷毛上,每厘米長度約有21-29根刷毛。刷毛可以是直的,也可為波浪形彎曲的。兩小扒皮絲輥對稱布置在大扒皮絲輥的上方兩側。使用時,可通過螺桿調整單個上軸座的高度即調整單個小扒皮絲輥的高度,也可通過改變下橫梁和上橫梁組成的框架的高度從而調整所有上軸座的高度,即大扒皮絲輥與小扒皮絲輥之間、大輸送膠輥與小輸送膠輥之間的間距。在扒皮機上,這種絲輥機構安裝多組。可在兩個小扒皮絲輥下方設置一個大扒皮絲輥,也可在三個小扒皮絲輥下方均勻布置兩個大扒皮絲輥。這種扒皮機構可通過傳動機構在電動機的帶動下工作。工作時,葦桿13在扒皮機上的輸送輥組的帶動下進入大、小扒皮絲輥之間,在圖2所示狀態下,葦桿向前移動時,由于大扒皮絲輥的上部邊緣高于兩小扒皮絲輥的下部邊緣,因此,葦桿發生彎曲,葦桿上的葉鞘14前部會與葦桿分離,實現張開,轉動著的扒皮絲輥上的刷毛就會將葉鞘剝落下來。由于設置了多組絲輥機構,從而提高了葉鞘剝落的可靠性,即如果某葉鞘在一組絲輥機構之間不能張開剝落時,彎曲多次后,在后面的多組絲輥機構中的某組絲輥機構之間就會張開剝落。傳動機構在帶動這種扒皮機構工作時,通過轉速的選擇,使得扒皮絲輥組的轉動速度高于輸送輥組的輸送速度,使輸送輥組起到相對的夾持作用,在這一夾持作用下,扒皮絲輥組轉速較快,將葦桿上的葉鞘脫除。各扒皮絲輥與葦桿接觸部位的轉動的切線方向與葦桿的移動方向相同。安裝到扒皮機上時,在這種扒皮機絲輥機構的前面安裝一組由小輸送膠輥和其下面的大輸送膠輥組成的輸送輥組,在這種扒皮機絲輥機構的后面再安裝另一組輸送輥組,另一組輸送輥組后面再安裝一組這種扒皮機絲輥機構,這一組扒皮機絲輥機構后面再安裝第三組輸送輥組,第三組輸送輥組后面再安裝多組這種扒皮機絲輥機構。這些扒皮機絲輥機構和輸送機構在動力傳動機構的帶動下,共同完成蘆葦的扒皮工作。通常,第三輸送輥組后面設置兩組扒皮絲輥組即可。為提高輸送和扒皮效果,在這兩個扒皮絲輥組之間可增加一個大扒皮絲棍。在扒皮機上安裝的多組絲輥機構上,不同位置的扒皮絲輥上的刷毛的直徑略有不同,為O. 3-0. 4毫米,不同位置的扒皮絲輥上的刷毛的長度也有不同,為20-40毫米。小扒皮絲輥的直徑可為90-100毫米,大扒皮絲輥的直徑可為140-150毫米。各輸送輥組上的小輸送膠輥的直徑選用90毫米、其下面的大輸送膠輥的直徑選用140毫米。各輸送膠輥的膠體用丁腈橡膠制成,其邵氏硬度為10-18度。與現有的扒皮機上的一樣,扒皮絲輥上的刷毛的材質為65錳鋼。從蘆葦的輸入端即機架的送料斗端向后起算,第一至第五個小扒皮絲輥的直徑為90mm,第六個及其后面的小扒皮絲輥直徑均為100mm。第一、第二個大扒皮絲輥的直徑均為140mm,第三個及其后面的大扒皮絲輥的直徑均為150mm。這些扒皮絲輥的直徑可有上述直徑的±10%的變化范圍。小扒皮絲輥的直徑變化后,大扒皮絲輥的直徑應相應變化。即小扒皮絲輥的直徑變大后,大扒皮絲輥的直徑應相應變大。反之亦然。下表為一種將本發明之絲輥機構用于扒皮機上后的各扒皮絲輥的尺寸數據,表中單位均為毫米。
權利要求
1.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其特征在于,它有大扒皮絲輥(7),大扒皮絲輥上方兩側分別有小扒皮絲輥¢),大扒皮絲輥的上部邊緣高于兩小扒皮絲輥的下部邊緣,在小扒皮絲輥上分別有第一扒皮輥軸(4),在大扒皮絲輥上有第二扒皮輥軸(8),各扒皮輥軸外面分別固定有刷毛(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扒皮機絲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扒皮絲輥(7)上的第二扒皮輥軸(8)通過軸座(9)安裝在扒皮機機架的橫梁(10)上,在機架的下橫梁(11)和上橫梁(2)之間安裝有滑軌(5),在兩個滑軌之間安裝有上軸座(3),上軸座兩側套裝在滑軌上,上軸座上面連接有螺桿(I),螺桿的上部通過螺母(17)安裝在上橫梁上,小扒皮絲輥(6)上的第一扒皮輥軸(4)安裝在上軸座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扒皮機絲輥機構,屬于一種蘆葦扒皮機上的機構,它有大扒皮絲輥,大扒皮絲輥上方兩側分別有小扒皮絲輥,大扒皮絲輥的上部邊緣高于兩小扒皮絲輥的下部邊緣,在小扒皮絲輥上分別有第一扒皮輥軸,在大扒皮絲輥上有第二扒皮輥軸,各扒皮輥軸外面固定有刷毛。這種扒皮機絲輥機構,結構合理,使用過程中,待扒皮葦桿從兩小扒皮絲輥和大扒皮絲輥之間行走,產生一定的彎曲,這樣,葦桿上的葉鞘前部會與葦桿分離,實現張開,葉鞘不再緊緊貼在葦桿表面,刷毛就會將葉鞘可靠地剝落下來,與現有的扒皮機的扒皮原理不同,從而提高了扒皮效果,葉鞘脫除干凈,減輕了對葦桿外表面的磨損,光澤度高,葦稍部位的葉鞘也能脫除。
文檔編號B27J3/00GK103029181SQ20111030330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0日
發明者吳圣煒 申請人:吳圣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