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多個主軸和可單獨地替換的工具的銑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具有多型面工具的多型面銑削設備,該多型面工具由具有不同型面的相互獨立的銑削工具構成。
背景技術:
在常規的多銑刀中,也就是說在具有多于ー個型面的銑削工具中,型面形成在單個銑削頭上并且沿軸向方向一個在另ー個之上 地設置。如果期望進行型面變化,則銑削頭必須沿軸向方向相對于工具進行調整。然而,與此同時,因為銑削工具的具有不同型面的部分具有不同的直徑,所以還必須改變相對于工具的徑向間隔。為此,必須調整或替換間隔裝置,例如仿形輥(feeler roller)。另外,存在的問題是,當這樣的多銑刀的單個型面的刀片變得磨損時,因為銑削工具作為整體是一體件,所以必須替換作為整體的銑削工具。因此,即使還沒有磨損的刀片也被更換,這導致材料的不必要的消耗。該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可以將每一個刀片単獨地緊固到工具上。然而,這極大地増加了更換單獨的刀片所需的費用。EP 2 011 614 Al公開了ー種包括具有不同型面的兩個銑削工具的銑削設備。第ー銑削工具安裝在工作位置,同時第二銑削工具利用軸承安裝在滑缸上。當第二工具運動到工作位置時,滑缸向前運動并使第二工具進入工作位置。由于滑缸不旋轉并且第二工具不能被獨立地驅動,所以第一工具的旋轉經由相應的表面傳遞給第二工具。當以這種方式傳遞旋轉時,存在如果在啟動時傳遞表面彼此敲擊則工具可能被損壞的風險。另外,當銑削裝置正操作時由型面的改變所引起的磨損也會很高。此外,第二工具直接連接到球軸承上的滑缸上。因此,第二工具必須設置有相應的收縮配合,以確保安全操作以及工具不會意外地松棹。這類緊固通常只能由專業人員松開,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結構中的工具的替換也很困難的原因。在DE 199 15 672 C2中示出了具有帶有不同型面的兩個工具的另ー種銑削設備。在此,第一工具也處于工作位置,第二工具通過外部滑缸向前運動。工具以旋轉地固定的方式連接到第一工具的驅動軸上。然而,該結構需要專門制造的工具。此外,外部滑缸使得第ニ工具的替換復雜化,這就是為什么該方案也需要專業人員的原因。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簡單的結構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多型面銑削設備的靈活性的銑削設備。本發明的另ー個目的是使單獨的銑削工具的替換簡單化。這些目的通過獨立權利要求I和9實現。形成本發明的另外的特征包括在從屬權利要求中。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用于通過切削來加工板形式的エ件的加工設備包括第一銑削裝置,第一銑削裝置包括第一驅動主軸和具有第一加工型面的第一銑削工具,第一銑削裝置設置在工作位置。該加工設備還包括殼體,銑削裝置、運動裝置以及用于驅動所述驅動主軸的電機設置在殼體中。該加工設備還包括至少第二銑削裝置,第二銑削裝置包括第二驅動主軸和具有第二加工型面的第二銑削工具,第二銑削裝置與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并且第二銑削裝置能夠相對于第一銑削裝置在工作位置與空閑休止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為了能夠使第二銑削裝置(或者還有另外的銑削裝置)運動,設置有運動裝置,該運動裝置使所涉及的銑削裝置在工作位置與空閑/休止位置之間運動,并且運動裝置連接到第二驅動主軸上。由于另外的元件,即驅動主軸,插入在優選地為滑缸的運動裝置與工具之間,所以大幅度地増加了多型面銑削設備的可能的構造并因此提高了多型面銑削設備的靈活性。運動裝置優選地以電氣動方式、電液壓方式和/或電磁方式運動。該設備還可以具有第三銑削裝置,第三銑削裝置包括第三驅動主軸和具有第三加エ型面的第三銑削工具,第三銑削裝置與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并且第三銑削裝置能夠相對于第一銑削裝置在工作位置與空閑休止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由于由另外的驅動主軸提供的改進結構,第三或另外的銑削裝置是有利的,這在于作為整體的加工設備在加工多個不同的邊緣形狀時是更加靈活的。該加工設備優選地設置成使得第三銑削工具的加工型面覆蓋在第一和第二銑削 工具的加工型面上面,從而使得當第三銑削裝置位于工作位置時,被加工的エ件獲得第三加工型面。這進ー步簡化了結構,因為當第三銑削裝置移動到工作位置中時,第一和第二銑削裝置能夠保持在工作位置中。這特別地能夠在與當第三銑削裝置被帶入工作位置時第二銑削裝置從工作位置縮回的情況相比中看到。優選地,全部驅動主軸為中空軸的形式,由此可以節省材料。進ー步優選的是,第一驅動主軸的旋轉通過與第二和/或第三驅動主軸的連接件傳遞到工具的驅動主軸,例如通過傳動銷的連接件。本發明還涉及ー種用于加工由木材、木基材料和/或塑料制成的板形式的材料的多型面銑削設備,所述設備包括第一銑削裝置,第一銑削裝置具有主體和多個銑削部分;以及第ニ銑削裝置,第二銑削裝置具有主體和多個銑削部分,并與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所述設備還包括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具有第一驅動主軸,第一驅動主軸至少與第一銑削裝置連接并驅動該第一銑削裝置,第一銑削裝置相對于驅動主軸的工具側設置在第二銑削裝置的前面。該多型面銑削設備還包括電機和殼體,電機通過第一驅動主軸驅動所述驅動裝置,銑削裝置、驅動裝置和電機容置在殼體中。第一和第二銑削裝置的主體和銑削部分為一件式,并且第一和第二銑削裝置中的每ー個均通過緊固裝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単獨地緊固到驅動裝置上,或優選地緊固到驅動主軸上,銑削裝置的結構使得在拆卸銑削裝置時能夠自由地接近緊固裝置,并且優選地以順序的方式拆卸單獨的銑削裝置。這樣的結構使単獨的銑削裝置的替換簡單化,因此在多型面銑削工具中不需要像在単獨的多型面銑削工具中那樣替換各種型面的全部刀片,也不需要從銑削工具上単獨地拆除全部切削部分,執行這樣的拆除將只會帶來巨大的費用。此外,現在可以由多型面銑削機的用戶來執行替換,而不用將多型面銑削設備送到制造商處來替換單獨的銑削工具。優選的緊固裝置為螺釘,因為螺釘是可以被任何人打開的常規緊固裝置。為了使得易于接近,銑削裝置優選地每ー個都通過緊固裝置緊固到相應的驅動主軸的端面上。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兩個銑削工具可被構造成使得它們中的每ー個可以被單獨地拆除,而另ー個銑削工具保持裝配。這使得単獨的型面工具能夠被快速的更換。當存在三個或更多個銑削工具時,至少第一或第二銑削工具必須被移除,以便拆除第三或另外的銑削工具。在另ー個實施方式中,單個工具被順序地拆除,直到要替換的工具被拆卸為止。當然,可以根據需要將具有較簡單的可替換性的多型面銑削設備與具有另外的(驅動)主軸的多型面銑削設備相組合。用于替換多型面銑削設備的銑削工具的簡單方法在于松開和替換待替換的緊固裝置。優選地,開始于第一銑削裝置的緊固裝置,松開全部后續緊固裝置,直到待替換的銑削裝置被拆除為止。然后,替換所涉及的銑削裝置,以相反的順序再次開始緊固裝置和對應的銑削工具的裝配,直到第一緊固裝置被緊固為止。
圖I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具有三種銑削工具的等距視圖; 圖2在銑削工具的俯視圖中示出圖I的加工設備;圖3在沿圖2中的線III-III的截面圖中示出圖I的加工設備;圖4在沿圖2中的線IV-IV的截面圖中示出圖I的加工設備;以及圖5在沿圖2中的線V-V的截面圖中示出圖I的加工設備。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使用定向參考“頂部”和“底部”,“底部”指的是沿驅動主軸的軸向方向的驅動主軸的設置有工具(銑刀)的ー側。相対的方向指的是“頂部”。本發明涉及ー種加工設備,特別地涉及ー種用于由木材、木基材料和/或塑料制成的優選地為板形式的エ件的多型面銑削設備,所述設備提供用于加工窄側或窄側的邊緣。該設備包括電機殼體11、9,在電機殼體11、9中設置有繞組(未示出)。在當前例子中,殼體被構造成多個部分,其為主殼體11的殼體部分11. I和11. 2以及蓋9,但是,相應的構造當然也可以是具有蓋9的單個主殼體部分11的形式。在殼體11、9中,軸向地固定的驅動主軸I安裝在球軸承22上,驅動主軸I優選地為中空主軸(中空軸)。對應于殼體部分11. I中的定子繞組的轉子10緊固到驅動主軸I上,并被一體形成在殼體11中的繞組驅動。殼體11中的定子和驅動主軸I上的轉子因此形成用于驅動主軸I的電機。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驅動主軸I為由電機直接驅動的軸或中空軸,并且第一驅動主軸I驅動至少第一工具W1。驅動主軸I以軸向地固定的方式相對于殼體11安裝,與驅動主軸I有關的殼體部分11. I和11. 2被相應地形成(例如,見圖3)。在具有一體式殼體11的實施方式中,軸承22也可以借助于彈性擋圈或其他常規裝置沿軸向方向緊固。具有第一銑削部分Fl的第一工具Wl緊固到軸向地固定的主軸I上,第一銑削部分Fl具有例如為半徑R3 (3mm)的第一型面。工具Wl優選地通過緊固裝置21,特別是螺釘,緊固到軸向地固定的主軸I的端面上(見圖3和圖4)。工具Wl處于工作位置,并且在對通過的エ件進行加工期間將窄側的邊緣銑削成相應的エ件型面(在當前例子中,例如銑削成R3的エ件型面)。優選地為可移位的中空主軸(中空軸)的第二主軸(軸)2被理想地安裝在軸向地固定的主軸I上,以使得第二主軸2沿軸向方向相對于第一驅動主軸I是可移位的。具有第二銑削部分F2的第二工具W2以旋轉地固定的方式緊固到第二主軸2上,第二銑削部分F2具有第二加工型面,在當前實施方式中為第二半徑R2 (2mm)。優選地,第二工具W2通過緊固裝置27,特別是通過螺釘,緊固到第二中空主軸2的端面上。第二主軸2優選地以旋轉地固定的方式連接到第一驅動主軸I上,使得第二主軸2與第一驅動主軸I 一起運動。在當前例子中,第二中空主軸2與第一驅動主軸I的這樣的連接通過傳動銷16實現(見圖4)。然而,其他連接也是可以的,例如通過(驅動)主軸I和2的強制鎖止內型面或強制鎖止外型面。同樣,還可以想到主軸2可以具有其自己的轉子,該轉子可以由殼體中的定子繞組驅動,也可以被它自己的另外設置用于第二主軸2 (也為驅動主軸)的轉子的定子繞組驅動。通過運動裝置來控制軸向移位能力。在當前例子中,運動裝置是與主軸2相連的滑缸5。滑缸5通過氣動管路26軸向地移位。用于中空主軸2并相應地用于工具W2的滑 缸5設置在移位腔內,在圖3和圖4中看到滑缸5處于其縮回位置。滑缸5優選地以旋轉地固定的方式設置在殼體11、9中,使得滑缸5只能夠沿軸向方向而不能沿周向方向旋轉。例如,可以在殼體中設置ー個或更多個軸向延伸的槽,滑缸的突出部5. I接合在上述槽內。然而,滑缸還可以是旋轉地對稱的形式,并且滑缸與殼體壁的摩擦防止沿周向方向的運動(即,旋轉)。在該例子中,突出部可以是圍繞缸5的整個外周設置的、具有更大直徑的區域。如上所述,在當前例子中,滑缸5在通過壓カ管路26引入移位腔內的壓縮空氣的幫助下軸向地移位。因此,在滑缸5的外部設置有密封唇,例如橡膠圈,密封唇在殼體11、9(在當前例子中為在部分殼體11. 2中)與滑缸5之間實現密封,確保不存在泄漏。在旋轉地対稱的缸的例子中,密封唇還增加了抵抗滑缸旋轉的摩擦。用于中空主軸2并相應地用于工具W2的滑缸5在圖3和圖4中看到在其移位腔內位于其縮回位置。由于工具W2的主軸2旋轉而滑缸5不旋轉,所以滑缸通過軸承23沿周向方向與主軸2脫離。然而,軸承23沿軸向方向并相對于主軸固定在滑缸5中,使得移位力可被傳遞到主軸2。在當前例子中,軸承通過球軸承實現,但如同說明書中的所有其他軸承,其可以由適于所需軸向カ傳遞的其他常規形式的軸承代替。相應地,第二主軸優選地設置在運動裝置與第二工具W2之間,其中運動裝置優選地為滑缸5。在當前的實施方式中,滑缸5設置在殼體11、9的頂部,而用于工具W2的主軸2設置在殼體11的底部,電機沿軸向方向位于滑缸5與主軸2之間。因而,在該實施方式中,滑缸5不能夠通過軸承23直接連接到主軸2上。因此,在當前例子中,用于第一工具Wl的第一軸向地固定的驅動主軸I為中空主軸的形式。另外的軸,優選地為中空軸,設置在中空主軸I中并在頂部通過軸承連接到滑缸5上。在底部,軸向運動優選地通過傳動銷16傳遞到主軸2。然而,也可以設置単獨的傳遞裝置,或者將軸6與主軸2形成為一體件。如果通過在滑缸5之后的通道26引入流體(例如,空氣或液壓油),則位于突出部5. I的流體通道26 —側上的活塞面通過空氣進行動作。由此,滑缸5被移位,直到其止動部5. I抵接殼體11、9中的互補的止動部為止(見圖3至圖5)。工具W2由此被從休止位置中的縮回位置帶入到工作位置的前進位置中。為了使用于主軸2的滑缸5縮回,可以在流體管路26的相對側上設置彈簧,該彈簧偏置滑缸,使得當解除滑缸5上的壓カ時,滑缸5軸向地回縮,使得工具W2被再一次從工作位置帶入到空閑位置中。然而,優選的是,將單獨的壓カ管路(未示出)導入移位腔內滑缸5的下方,然后,通過壓力作用在滑缸5上并由此將滑缸5再一次帶入空閑位置中。在位于頂部的流體通道中產生真空也可以是足夠的,使得可以省略另外的元件,而僅設置流體通道26。還可以通過電磁閥來控制滑缸5,使得滑缸5的移位以磁性方式實現。為此,則在殼體11、9中設置相應的元件(在當前實施方式中未示出),或者為設置用于每個滑缸的空閑位置和工作位置的兩種不同的電磁狀態,或者通過彈簧將滑缸偏置到空閑位置,并且電磁力僅使滑缸或工具進入工作位置,而彈簧力使滑缸或工具返回到空閑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還設置有具有第三加工型面的第三工具W3,第三加工型面在當前例子中為Rl. 5(1. 5mm)。第三工具W3位于可移位主軸3上,可移位主軸3為中空主軸的形式并且不同于可移位主軸2。在當前例子中,可移位主軸3沿軸向方向設置在可移位主軸2的上方并且通過滑缸4從空閑位置被帶入工作位置(在圖3至圖5中,主軸3被示出位于工作位置)。為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將滑缸4帶入工作位置的流體通道24(見圖3和圖4)。優選地以類似于上述滑缸5的控制和構造的方式來實現滑缸4的控制和構造,包括具有突出部4. I和密封唇4. 2的滑缸4的構造。相同的方式用于返回到空閑位置,返回空閑位置可以通過流體管路中的低壓、或通過能夠沿空閑位置的方向施加力的偏置彈簧或通過滑缸4下方的另外的壓カ通道來實現。同樣,也可以使用磁操作。相應地,第三主軸優選地設置在運動裝置與第三工具W3之間,其中運動裝置優選地為滑缸4??梢莆恢鬏S3具有穿過軸向地固定的主軸I的傳動銷(一體式或作為獨立的元件)并因此實現軸向地固定的主軸的旋轉。工具W3同樣優選地通過緊固裝置緊固到可移位主軸3的端面上,緊固裝置優選地為螺釘。可移位主軸2和3各自與軸向地固定的主軸一起旋轉,滑缸4和5僅軸向地運動,并且各自通過球軸承23、25連接到相應的主軸2和3上。工具W1、W2、W3(等等)的銑削部分F1、F2、F3的直徑D (在圖2中示出)——其表示切削型面之間的間隔——是相等的,使得當工具W2和工具Wl兩者均處于工作位置吋,エ具W2的具有半徑R2的較窄的型面覆蓋在工具Wl的具有半徑R3的型面上面。相應地,多型面銑削設備設置成使得第二銑削工具的加工型面覆蓋在第一工具的加工型面上面,使得當第二銑削工具位于工作位置時,被加工的エ件獲得第二加工型面。因此,確保盡管兩個エ具同時加工エ件,但只有工具W2的型面被傳遞給被加工的エ件。工具W3優選地具有覆蓋在工具Wl和第二工具W2兩者的加工型面上面的加工型面。通常,根據期望的加工型面,只有工具W1、還有工具W2或另外地工具W3被帶入エ作位置。在另ー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當工具W3被帶入工作位置吋,工具W2縮回,使得エ具W3僅覆蓋在工具Wl的加工型面上面。另外有利地,當前例子中的工具W2和W3—直與工具Wl —起旋轉,使得在加工期間能夠在無需停下機器的情況下改變加工型面。一方面,這可以通過如下滑缸來實現,該滑缸與可移位主軸軸向地固定在一起,但沿周向方向相對于中空主軸是可運動的,也就是說,相對于殼體不呈現任何內在旋轉。另ー方面,這可以通過軸向可運動的主軸2、3與軸向地固定的驅動主軸I的旋轉地固定的連接件(傳動銷15、16)來實現。如上所述,如果每個驅動主軸1、2、3均設置有其自身的轉子,則相應的驅動主軸不必與第一驅動主軸I 一起旋轉,并且如果傳動銷僅設置用于提供旋轉,則可以省略傳動銷。驅動主軸2、3則可以處于休止位置并根據需要切換到空閑操作。據此,也就是說,當驅動主軸2、3與第一驅動主軸I 一起運動時,可以使相應的工具W2、W3進入工作位置。具有不同加工型面的獨立的銑削工具中的每ー個都同軸地設置并包括具有相應的加工型面的銑削部分FI、F2、F3。如上所述,獨立的工具中的每ー個都緊固到相關聯的(驅動)主軸1、2、3上,優選地在每種情況下緊固到主軸的端面上。緊固裝置21、27、28優選地為螺釘,緊固裝置優選偏心地設置,以使得緊固裝置不會通過(驅動)主軸1、2、3和エ具W1、W2、W3的旋轉而意外地松開。通常,當要替換任何工具吋,第一工具Wl首先被拆除,以使得可以觸及第ニ工具W2(見圖2和圖3)。當要替換W3吋,這同樣適用于工具W2。也就是說,在工具W3被拆除之前,工具W2必須被拆除。然后,替換相應的工具,并在相關聯的中空主軸上以相反的順 序將工具再次緊固到加工設備上。然而,還可以將至少第二工具W2構造成使得在第二工具W2的主體中具有直徑大于第一工具的外徑(包括銑削部分Fl)的孔。由于如在圖2中看到的第一工具由主體Hl和銑削部分Fl形成,在當前例子中,銑削部分Fl從主體Hl以等間距的方式徑向向外延伸,所以可以在無需首先拆除工具Wl的情況下拆除工具W2,工具W2的主體H2具有內徑大于銑削部分Fl的外徑的孔。在僅具有三個或更多個工具的情況下,只要銑削部分或切削型面具有相同的直徑D,對于第三工具W3(以及每個另外的工具)來說不可避免的是,至少第一或第二工具W1、W2將必須被拆除。如果該要求不再是必要的,則每個均具有主體H1、H2、H3的銑削工具W1、W2、W3等等可以構造有凹部或孔,以使得銑削工具總能夠被獨立地拆除。對于這種簡化的緊固,還可以省掉不同的主軸并使用僅驅動主軸I。所有的工具則被緊固到該主軸I上。然而,理論上除了第一驅動主軸外還可以設置僅第二主軸,兩個工具W2、W3緊固到第二主軸上。
權利要求
1.ー種用于通過切削來加工由木材、木基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優選地為板形式的エ件的多型面銑削設備,特別是用于加工所述エ件的窄側的邊緣的多型面銑削設備,所述多型面銑削設備包括 第一銑削裝置,所述第一銑削裝置包括第一驅動主軸(I)和具有第一加工型面的第一銑削工具(WI),所述第一銑削裝置設置在工作位置; 至少第二銑削裝置,所述第二銑削裝置包括具有第二加工型面的第二銑削工具(W2),并且能夠在工作位置與空閑/休止位置之間運動; 電機(10),所述電機(10)用于驅動所述第一驅動主軸⑴; 運動裝置(5、26),所述運動裝置(5、26)設置成使至少所述第二銑削裝置在所述工作位置與所述空閑位置之間運動; 殼體(9、11),所述銑削裝置、所述運動裝置(5、26)和所述電機(10)容置在所述殼體(9、11)中; 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二銑削裝置具有至少第二主軸(2),所述第二銑削裝置與所述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運動裝置以(電)氣動方式、(電)液壓方式和/或(電)磁方式運動。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所述多型面銑削設備具有第三銑削裝置,所述第三銑削裝置包括第三主軸(3)和具有第三加工型面的第三銑削工具(W3),其中,所述第三銑削裝置與所述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所述第三銑削裝置能夠相對于所述第ー銑削裝置在所述工作位置與空閑/休止位置之間軸向地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第三銑削工具(W3)的加工型面覆蓋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銑削工具(W1、W2)的加工型面上面,使得當所述第三銑削裝置處于所述工作位置時,被加工的所述エ件獲得所述第三加工型面。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銑削裝置設置成使得它們不一起處于所述工作位置,或者所述第二和第三銑削裝置設置成使得它們一起處于所述工作位置。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驅動)主軸(I、2、3)中的至少ー個為中空型面軸的形式。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運動裝置設置在所述電機(10)的上方并通過設置在所述第一驅動主軸(I)中的(中空)軸連接到相應的主軸(2,3)上。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驅動主軸(I)的旋轉通過ー個或更多個傳動銷(15、16)傳遞到其他的主軸,和/或其他驅動主軸由ー個或更多個單獨的電機驅動。
9.一種用于加工由木材、木基材料和/或塑料制成的板形式的エ件的多型面銑削設備,特別是用于加工所述エ件的窄側的邊緣的多型面銑削設備,所述多型面銑削設備包括 第一銑削工具,所述第一銑削工具具有主體(Hl)和多個銑削部分(Fl);第二銑削工具,所述第二銑削工具具有主體(H2)和多個銑削部分(F2),所述第二銑削工具與所述第一銑削裝置同軸地設置; 第一驅動主軸(I),所述第一驅動主軸(I)連接到所述第一銑削裝置上,所述第一銑削工具的主體(Hl)相對于所述驅動主軸(I)的工具側設置在所述第二銑削工具的主體(H2)的前面;以及 電機(10),所述電機(10)通過所述第一驅動主軸(I)驅動所述第一銑削工具; 殼體(11、9),所述銑削工具、所述驅動主軸(I)和所述電機容置在所述殼體(11、9)中; 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和第二銑削工具的所述主體(H1、H2)和所述銑削部分(F1、F2)為一體式; 所述銑削工具中的每ー個均通過緊固裝置(21、27)以可拆卸的方式単獨地緊固到所述驅動主軸(I)上;以及 所述銑削裝置的構造使得在拆卸相應的所述銑削裝置時全部所述緊固裝置(21、27)能夠被自由地接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單獨的銑削工具被順序地拆卸。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第一銑削工具通過所述緊固裝置(21)緊固到所述驅動主軸(I)的端面上。
12.根據權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全部所述銑削工具被緊固到所述第一驅動主軸(I)上,或者設置有用于所述銑削工具的多個主軸(1、2、3),所述銑削工具被緊固到所述主軸(1、2、3)上,使得優選地每個銑削工具均安裝在其自身的主軸(1、2、3)上,并優選地通過所述緊固裝置(21、27、28)緊固到所述主軸(1、2、3)的相應的端面上。
13.根據權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所述緊固裝置為螺釘。
14.根據權利要求9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優選地,全部所述緊固裝置(21、27、28)沿軸向方向是可松開的。
15.根據結合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的權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多型面銑削設備。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多個主軸的多型面銑削設備,其中,第一工具處于工作位置,第二工具可以被帶入工作位置。另外的主軸設置在用于第二工具的滑缸與工具之間。當第二工具處于工作位置時,第二工具的加工型面覆蓋在第一工具的加工型面上面,使得被加工的工件獲得第二加工型面。此外,可以以不復雜的方式單獨地替換單個工具。
文檔編號B27G13/00GK102649284SQ20121004211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2日
發明者威廉默斯·卡爾姆巴赫 申請人:豪邁木材加工系統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