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木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木銑,包括底座及與底座可移動連接的主機,所述底座上安裝有調深結構,所述調深結構包括可轉動安裝于所述底座的螺栓、與所述螺栓配合的半螺母、與所述半螺母連接的鎖桿,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在徑向上可移動設置,所述半螺母具有在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徑向上移動后與所述螺栓達成嚙合或脫離嚙合的內螺紋,所述鎖桿設有卡扣部,所述主機上設有與所述卡扣部卡扣配合的配合部。上述電木銑,調深結構安裝在底座上,現,粗調時螺栓不需要跟著主機移動,能實現主機位置的無級粗調,且加工安裝都很方便;同時由于主機與調深結構可以方便地分離,因此主機在插入式電木銑的底座和固定底座式電木銑的底座之間可方便地更換。
【專利說明】電木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動工具,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木銑。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固定底座式電木銑調深粗調結構有半螺母結構(參美國專利:US6986369)、機身三個槽結構(參美國專利:US5853274)、齒條結構等。
[0003]US6986369專利中,半螺母結構粗調時螺栓必須和主機一起運動,主機由固定底座式電木銑的底座切換至插入式電木銑的底座時不方便。US5853274專利中,機身三個槽的粗調結構,相當于三檔粗調,不能無級粗調。而齒條結構的加工和裝配都相對復雜。
【發明內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實現無級粗調、加工安裝方便的電木銑。
[0005]一種電木銑,包括底座及與底座可移動連接的主機,所述底座上安裝有調深結構,所述調深結構包括可轉動安裝于所述底座的螺栓、與所述螺栓配合的半螺母、與所述半螺母連接的鎖桿,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在徑向上可移動設置,所述半螺母具有在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徑向上移動后與所述螺栓達成嚙合或脫離嚙合的內螺紋,所述鎖桿設有卡扣部,所述主機上設有與所述卡扣部卡扣配合的配合部。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半螺母設有徑向上連通的光孔和設有所述內螺紋的內螺紋孔,所述螺栓從所述光孔或所述內螺紋孔中穿過。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用以按壓所述半螺母的按壓件。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按壓件與所述底座間還設有緩沖彈簧。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鎖桿包括可轉動地套在所述半螺母上的轉動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轉動部連接。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半螺母與所述轉動部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動部上還延伸有扳動手柄。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扣部上設有凸起,所述主機對應設有凹槽。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設有供所述凸起通過的開口,所述開口具有可抵接所述凸起的邊緣。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主機上設有沿所述螺栓的軸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直槽及與所述直槽呈非零夾角的斜槽。
[0015]上述電木銑,調深結構安裝在底座上,粗調時通過使半螺母脫離螺栓且調深結構與主機解除卡扣后直接移動主機實現,因此粗調時螺栓不需要跟著主機移動,能實現主機位置的無級粗調,且加工安裝都很方便;同時由于主機與調深結構可以方便地分離,因此主機在插入式電木銑的底座和固定底座式電木銑的底座之間可方便地更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圖1為一個實施例的電木銑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底座的不意圖;
[0018]圖3為主機的示意圖;
[0019]圖4為調深結構處于精調狀態時的不意圖;
[0020]圖5為調深結構處于粗調狀態時的示意圖;
[0021]圖6及圖7為半螺母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鎖桿的示意圖;
[0023]圖9及圖10為鎖桿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11為電木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請參考圖1至圖5,本實施方式的電木銑100包括底座110、與底座110可移動連接的主機120、安裝在底座110上的調深結構130及安裝在底座110上用以操作調深結構130的按壓件140,調深結構130用以調整主機120在底座110上的深度位置。
[0026]請參考圖1、圖4至圖10,調深結構130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底座110上的螺栓132、與螺栓132配合的半螺母134、與半螺母134連接的鎖桿136及固定在螺栓132上的旋鈕 138。
[0027]半螺母134套在螺栓132上,其相對于螺栓132在徑向上可移動設置。請參考圖6和圖7,半螺母134設有在徑向上連通的光孔134a及設有內螺紋的內螺紋孔134b。光孔134a和內螺紋孔134b在徑向上的尺寸大于螺栓132外徑,使半螺母134相對于螺栓132在徑向上可移動,可移動的范圍系根據需求而定。如此,半螺母134移動后,內螺紋孔134b中的內螺紋將與螺栓132達成嚙合或脫離嚙合。
[0028]請結合參考圖8至圖10,鎖桿136包括可轉動地套在半螺母134上的轉動部136a、分別與轉動部136a連接的卡扣部136b及扳動手柄136c。轉動部136a與半螺母134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139。
[0029]請參考圖3,主機120上設有沿螺栓132的軸向延伸的滑槽122,以與底座110上的導軌或凸起配合,從而可移動地連接至底座110。滑槽122包括直槽122a及與直槽122a呈非零夾角的斜槽122b,折線形的滑槽設計可以防止主機120跌倒。主機120上設有與卡扣部136b固定配合的配合部124。
[0030]本實施例中,卡扣部136b的尾部設有凸起。主機120的配合部124為凹槽。可以理解,這種設置方式可以互換,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只要保證鎖桿136能方便地與主機120達成或解除卡扣關系即可。
[0031]請參考圖11,本實施例中,底座110設有供卡扣部136b通過的開口 112,開口 112具有能抵接卡扣部136b的邊緣112a,以在主機120從底座110中取出時限位鎖桿136。
[0032]按壓件140可移動地安裝在底座110上,位置與半螺母134位置對應,且按壓件140與底座110件還設有緩沖彈簧150。緩沖彈簧150可使按壓件140的移動相對平穩,并促使其回到初始位置。
[0033]請參考圖4,當半螺母134與螺栓132處于螺紋嚙合狀態時,可以進行主機120位置的精調。此時,轉動旋鈕138使螺栓132轉動,由于此時卡扣部136b固定在主機120上,半螺母134將在螺栓132軸向上移動并同時帶動主機120在螺栓132軸向上移動,從而實現精調。
[0034]請參考圖5,并請結合圖11,當沿圖5中箭頭F方向推動按壓件140時,按壓件140向右移動并推動半螺母134移動,使半螺母134與螺栓132間脫離螺紋嚙合,此時轉動扳動手柄136c使卡扣部136b與配合部124解除鎖定。然后,直接移動主機120至合適位置,從而實現主機120位置的無級粗調。復位彈簧139則在粗調結束后幫助半螺母134回到其與螺栓132嚙合的位置。
[0035]需要指出,扳動手柄136c并非必須,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轉動部136a使鎖桿136。另外,需要指出,鎖桿136可以固定連接在半螺母134,當需要使卡扣部136b與配合部124解除鎖定時,可直接轉動半螺母134。
[0036]綜上,本實施例的電木銑100中,調深結構130安裝在底座110上,粗調通過使半螺母134脫離螺栓132且調深結構130與主機120解除卡扣后直接移動主機120實現,因此粗調時螺栓132不需要跟著主機120移動,能實現主機120位置的無級粗調,且加工安裝都很方便;同時由于主機120與調深結構130可以方便分離開,因此主機120在插入式電木銑的底座和固定底座式電木銑的底座之間可方便地更換。
[003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木銑,包括底座及與底座可移動連接的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裝有調深結構,所述調深結構包括可轉動安裝于所述底座的螺栓、與所述螺栓配合的半螺母、與所述半螺母連接的鎖桿,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在徑向上可移動設置,所述半螺母具有在所述半螺母相對于所述螺栓徑向上移動后與所述螺栓達成嚙合或脫離嚙合的內螺紋,所述鎖桿設有卡扣部,所述主機上設有與所述卡扣部卡扣配合的配合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螺母設有徑向上連通的光孔和設有所述內螺紋的內螺紋孔,所述螺栓從所述光孔或所述內螺紋孔中穿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用以按壓所述半螺母的按壓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件與所述底座間還設有緩沖彈黃。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桿包括可轉動地套在所述半螺母上的轉動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轉動部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螺母與所述轉動部之間還設有復位彈簧。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部上還延伸有扳動手柄。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上設有凸起,所述主機對應設有凹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有供所述凸起通過的開口,所述開口具有可抵接所述凸起的邊緣。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電木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上設有沿所述螺栓的軸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直槽及與所述直槽呈非零夾角的斜槽。
【文檔編號】B27C5/00GK103878831SQ201210558857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閔軍輝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