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熱復合地板的制備工藝及木地板,尤其是一種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屬于電熱地板采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及品質追求的提高,地熱采暖方式被廣泛引入了人們的家居生活。地熱采暖是將整個地面作為低溫輻射采暖源的采暖方式,具有其他采暖方式不可比擬的優點,被一致認為是最科學合理、最鍵康、最經濟節能的采暖方式。下熱上涼溫度梯度的特點符合古人暖足寒頭的中醫保健理論,是一種對房間微氣候進行調節的高效采暖系統。而且與傳統的供暖方式相比,地熱供暖取消了房間里的暖氣管道和暖氣片,更利于居室的布局美觀,更為科學和節省能源,與傳統采暖方式相比,使用壽命更高、維護費用更低,鋪設更簡單,經濟實惠。因此這種采暖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和接受。
隨著地熱采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地熱地板開始逐漸進入家庭。目前我國的地熱采暖技術大致可分為水暖和電暖兩大類。水暖以水為傳熱介質,將熱水在管道中循環供熱,其特點是供暖溫度均勻,但需要預先在水泥層以下鋪設輸水管道;電暖是以電熱膜、發熱電纜等作為制熱源的供暖方式,以電能直接發熱進行制熱供暖,其特點是供暖靈活方便,環保衛生,特別適合于南方分戶供暖。目前地暖地板就是先預設水暖或電暖的地熱系統,然后在水管或電熱源上方鋪設地板,通過加熱地板而達到居室采暖的目的。但是目前的水暖和電暖技術也存在一些弊端。水暖,即低溫熱水地面輻射供暖,它的缺點是熱效率低,升溫速度慢,浪費能源,安裝和售后服務很麻煩,水管中會積水垢而導致管路堵塞,所以要定期清理水循環系統;而用電熱膜、發熱電纜、電熱塊都是采用傳統電熱絲原理發熱,耗電大,發熱體易老化。以上這些傳統的地熱施工成本高、施工難度大,且對鋪設在熱源上的地板要求極高,由于地熱采暖的特殊性,地熱地板必須具備熱傳導性能好、熱穩定性能好、環保性能好、抗變形性好的特征。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所謂地熱地板,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實木復合結構的地熱地板,而且現有的地熱地板存在著散熱不均勻、升溫慢、熱損耗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及其木地板。本發明具有散熱、升溫快、熱損耗低、節能環保、節約空間、清潔舒適、智能溫控、定點制熱等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對桉木單板進行雙面涂膠,奇數片按木單板片片膠合成桉木基材,對基材定位打孔、雙面涂膠,在基材上安裝電極,再根據發熱功率要求鋪設相應碳纖維紙、表面涂飾;
(2)對基材進行組坯,先進行冷壓,再進行熱壓,再進行基材應力平衡、齊邊和定厚砂光;
(3)在基材雙面涂膠,在基材表面壓貼上竹單板,在基材背面貼覆上櫸木單板作為背板;
(4)在依次進行冷壓、熱壓、應力平衡、定厚、四面企口、貼覆反射膜、最后表面涂飾制得成品。
上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中,步驟(1)中,所述的桉木單板的厚度為1mm,對按木單板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380-400g/m2;基材的厚度為11.3mm,對基材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100g/m2。
前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中,步驟(2)中,冷壓的壓強為0.8-1MPa,冷壓時間為30-45min;熱壓的壓強為1.2MPa,熱壓的溫度為125℃,熱壓的時間為7min。
前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中,步驟(2)和步驟(4)中,對基材進行應力平衡,平衡時間為5-7天。
前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中,步驟(3)中,在基材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330-350g/m2;竹單板的厚度為2mm,櫸木背板的厚度為0.8mm。
前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中,步驟(4)中,冷壓的時間為30min,冷壓壓強為0.8MPa,熱壓的溫度為125℃,熱壓的時間為7min,熱壓的壓強為1.4MPa。
前述的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的木地板,從上至下包括竹單板表層、桉木平衡層、碳纖維紙、銅電極、復合基材層和櫸木單板背板,所述的竹單板表層包括中部的上芯板,上芯板的兩側設有由竹條拼接而成的竹條板;所述的復合基材層由多片桉木單板片片膠合而成;在復合基材層的兩端設有電極孔,電極孔內設有銅電極,銅電極連接有通電導線。
上述的木地板,在基材的側面設有導線槽,導線槽內設有內置塊,內置塊的端部設有銅插片,通電導線通過銅釘與銅插片相連,所述的內置塊外還設有外插塊,外插塊的端部設有與插片相配合的插槽;所述的基材的側面還設有與導線槽聯通的側面槽,所述的外插塊的端部設有卡片,卡片的端部設有卡鉤,卡鉤固定在側面槽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散熱均勻,升溫快。本發明采取地面鋪設的方式,熱源的散熱面積較大,熱量分布均勻,且空氣對流效果好;木材本身作為良好的隔熱材料,發熱層越接近室內空間其制熱效率越高,電熱木竹復合地板發熱芯層距離地板上表面約2-4mm,傳熱路徑更短,制熱更為迅速。
(2)清潔舒適,保健理療。與空調采暖系統相比,碳纖維發熱木竹復合地板沒有風機的噪聲及干燥的熱風、粉塵。另外碳纖維發熱芯層,通電加熱后熱輻射紅外波長在2.5-13um之間,恰好是人體易吸收的波長范圍,具有顯著的保健理療效應。
(3)節能環保,節約空間。地板貼面以下直接嵌入碳纖維發熱芯層,傳熱路徑短,熱量能夠迅速釋放到室內空間,熱量損失小,通電后25min,地板表面溫度即可達到38-40℃左右。以遠紅外線的熱輻射方式散發熱量,熱轉換效率高,與傳統的傳熱和對流熱相比,節能50%以上,而且采用地面鋪設方式,幾乎不占用居室空間。
(4)在復合基材層的側面設有導線槽,導線槽內設有內置塊,內置塊的端部設有插片,內置塊外設有外插塊,外插塊端部設有與插片相契合的插槽,通過外插塊與內置塊的插合實現外部導線的任意插拔,使用非常方便。同時復合基材層的側面設有側面槽,外插塊的端部設有卡塊,卡塊的端部設有卡鉤,卡鉤固定在側面槽中,該卡鉤結構可以使得插拔更為方便,也提高固定的牢固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內置塊和外插塊的插合結構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對桉木單板進行雙面涂膠,奇數片按木單板片片膠合壓制成基材,對基材定位打孔、雙面涂膠,在基材上安裝電極,再根據發熱功率要求鋪設相應碳纖維紙;所述的桉木單板的厚度為1mm,對按木單板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380-400g/m2;基材的厚度為11.3mm,對基材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100g/m2。
(2)對基材進行組坯,先進行冷壓,再進行熱壓,再進行基材應力平衡、齊邊和定厚,應力平衡時間為5-7天;冷壓的壓強為0.8-1MPa,冷壓時間為30-45min;熱壓的壓強為1.2MPa,熱壓的溫度為125℃,熱壓的時間為7min。
(3)在基材雙面涂膠,在基材表面粘貼上竹單板,在基材背面粘貼上櫸木背板;在基材雙面涂膠的施膠量為330-350g/m2;竹單板的厚度為2mm,櫸木背板的厚度為0.8mm。
(4)在依次進行冷壓、熱壓、應力平衡、定厚、四面企口,最后貼反射膜制得成品。冷壓的時間為30min,冷壓壓強為0.8MPa,熱壓的溫度為125℃,熱壓的時間為7min,熱壓的壓強為1.4MPa。
如上述內置碳纖維電熱層木竹復合地板的制造工藝生產的木地板,如附圖1和2所述,從上至下包括竹單板表層1、碳纖維紙2、復合基材層3和櫸木單板背層4,所述的竹單板表層1包括中部的上芯板17,上芯板17的兩側設有由竹條18拼接而成的竹條板19;所述的復合基材層3由多片桉木單板5片片膠合而成;在復合基材層3的兩端設有電極孔6,電極孔6內設有銅電極7,銅電極7連接有通電導線8。在復合基材層3的側面設有導線槽9,導線槽9內設有內置塊10,內置塊10的端部設有插片11,通電導線8與插片11相連,所述的內置塊10外還設有外插塊12,外插塊12的端部設有與插片11相配合的插槽13;所述的復合基材層3的側面還設有與導線槽9聯通的側面槽14,所述的外插塊12的端部設有卡片15,卡片15的端部設有卡鉤16,卡鉤16固定在側面槽14中。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