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竹筷起毛機,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枝條菌種是指用竹簽、木條、雪糕棒、筷子等制作的食用菌菌種,通常枝條菌種用來制作三級種,也叫竹簽菌種、小棒菌種。例如,利用廢舊一次性竹筷來制作,起到變廢為寶的效果。然而,正常情況下,在筷子等枝條上生長的菌絲往往存在著不易附著的問題,不利于菌絲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竹筷起毛機,從而在竹筷上使菌絲更容易附著和生長。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竹筷起毛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設置有第一起毛塊,底座和第一起毛塊之間設置有橫向滑軌和橫向滑塊,所述橫向滑軌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橫向滑塊連接在橫向滑軌上行走,所述橫向滑塊與第一起毛塊固定連接;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橫向往復運動裝置,所述橫向往復運動裝置帶動第一起毛塊在橫向上往復運動;所述第一起毛塊上方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置有帶動連接桿上下移動的上下移動裝置,所述連接桿下方設置有第二起毛塊,所述連接桿與第二起毛塊之間設置有縱向滑軌、縱向滑塊和絲桿,所述絲桿通過動力裝置驅動,所述縱向滑軌、絲桿的螺桿固定在連接桿上,所述縱向滑塊和絲桿的螺母連接在第二起毛塊上;所述第一起毛塊的上表面和第二起毛塊的底面均設置有起毛層。
作為優選,所述的上下移動裝置為氣缸。所述橫向往復運動裝置包括飛輪,所述飛輪通過電機驅動,所述飛輪上設置有偏心軸,所述偏心軸上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另一端安裝在第一起毛塊上。所述起毛層由鋼絲構成。
竹筷放置在第一起毛塊上,第二起毛塊下降壓在第一起毛塊上,此時絲桿動作,帶動第二起毛塊縱向運動,此時第一起毛塊和第二起毛塊設置的起毛層對竹筷進行起毛處理,使竹筷表面起毛。
本實用新型的起毛機能夠使竹筷表面起毛生成一層毛纖維,同時不會在機械力作用下折斷,這樣增加了竹筷的表面積,有利于食用菌菌絲的附著和生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竹筷起毛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設置有第一起毛塊2,底座1和第一起毛塊2之間設置有橫向滑軌3和橫向滑塊4,所述橫向滑軌3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橫向滑塊4連接在橫向滑軌3上行走,所述橫向滑塊4與第一起毛塊2固定連接,這樣第一起毛塊2便可以在底座1上滑動。
所述第一起毛塊2上方設置有連接桿8,所述連接桿8上設置有帶動連接桿8上下移動的上下移動裝置,上下移動裝置選擇氣缸14,連接桿8下方設置有第二起毛塊9,所述連接桿8與第二起毛塊9之間設置有縱向滑軌10、縱向滑塊11和絲桿,所述絲桿通過動力裝置驅動,所述縱向滑軌10、絲桿的螺桿13固定在連接桿8上,所述縱向滑塊11和絲桿的螺母12連接在第二起毛塊9上;所述第一起毛塊2的上表面和第二起毛塊9的底面均設置有起毛層,起毛層由鋼絲構成,鋼絲對竹筷表面的處理使其起毛。
使用時,氣缸14動作將連接桿8抬升,第二起毛塊9在絲桿的帶動下,縱向滑塊11沿縱向滑軌10滑動,使第二起毛塊9脫離第一起毛塊2上方。此時,將竹筷放置在第一起毛塊2上,第二起毛塊9在氣缸14的帶動下下降壓在第一起毛塊2上,此時絲桿動作,帶動第二起毛塊9縱向運動,此時第一起毛塊2和第二起毛塊9設置的起毛層對竹筷進行起毛處理,使竹筷表面起毛。
為了全面地對竹筷進行起毛處理,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橫向往復運動裝置,所述橫向往復運動裝置帶動第一起毛塊2在橫向上往復運動。所述橫向往復運動裝置包括飛輪6,所述飛輪6通過電機5驅動,所述飛輪6上設置有偏心軸,所述偏心軸上連接有連桿7,所述連桿7的另一端安裝在第一起毛塊2上。電機5驅動飛輪6轉動,飛輪6帶動連桿7動作,連桿7帶動第一起毛塊2實現往復運動。第一起毛塊2的往復運動使第一起毛塊2上的竹筷位置變化,起到翻動的作用,然后可以利用第一起毛塊2和第二起毛塊9再次對竹筷進行起毛,最終實現將竹筷進行全方位的起毛處理,避免漏掉某些部位。這樣,竹筷表面起毛將生成一層毛纖維,增加了竹筷的表面積,有利于菌絲的附著和生長。
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