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曲面銑床。
背景技術:
木材具有重量輕、強重比高、彈性好、耐沖擊、紋理色調豐富美觀,加工容易等優點,自古至今都被列為重要的原材料。木材工業由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資源有再生性,在國民經濟中也占重要地位?,F在產品已從原木的初加工品如電桿、坑木、枕木和各種鋸材,發展到成材的再加工品如建筑構件、家具、車輛、船舶、文體用品、包裝容器等木制品,以至木材的再造加工品即各種人造板、膠合木等,從而使木材工業形成獨立的工業體系。木材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材料,因木材具有天然的美麗花紋、光澤和顏色,能起到特殊的裝飾效果;對紫外線有吸收和對紅外線有反射作用;給人一種溫馨感、安全感;有很好的環境學特性,普遍用于各種家具。
木材家具在現代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如吊頂、門窗、桌椅等。木材在制作成這一類家具時,為了美觀,通常需要將木板端面加工成各種曲面。傳統的加工工藝中,采用一把刀具進行端面銑加工,加工出來的木板端面粗糙,并且加工面的尾端容易產生崩角;而刀具的移動采用氣缸驅動,精度低;加工時所用的輸送帶與木板之間為單點接觸,由于木板會產生一定的自然形變而彎曲,加工出來的端面尺寸精度低,誤差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更精確、更穩定、加工效果更好的曲面銑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曲面銑床,包括工作臺,工作臺包括:
基座;
第一切削組,第一切削組包括第一基架和兩個第一切削部,第一基架固定連接基座,兩個第一切削部可上下滑動連接第一基架兩側;
第二切削組,第二切削組包括第二基架和兩個第二切削部,第二基架固定連接基座,兩個第二切削部可上下滑動連接第二基架兩側;
輸送裝置,輸送裝置設于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前端,輸送裝置并列設置雙夾持塊,并通過雙電機驅動,用于裝夾木板進入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以實現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分別從木板端部向木板中間進行加工。
進一步的,輸送裝置包括:
第一輸送帶,第一輸送帶連接第一基架、第二基架下端,第一輸送帶上并列設置雙支撐塊;
第二輸送帶,第二輸送帶連接第一基架、第二基架上端,第二輸送帶與第一輸送帶之間形成裝夾木板的裝夾空間。
進一步的,第一輸送帶包括兩條并列設置的鏈條傳送帶;鏈條傳送帶包括:
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第一基架、第二基架下端;
兩鏈輪,兩鏈輪對稱設于第一固定板兩端;
鏈條,鏈條傳動連接兩鏈輪,鏈條上端面設有若干防滑塊。
進一步的,第二輸送帶包括:
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連接第一基架、第二基架上端,沿輸送方向豎直設置一第二安裝板,第二安裝板兩側沿水平方向對稱設置一定位板;
四個第一固定輪,四個第一固定輪對稱設于第二安裝板兩側、定位板兩端;
若干旋轉板,旋轉板設于定位板下端,樞接第二安裝板;
若干第二固定輪,第二固定輪連接旋轉板一端;
若干壓接彈簧,壓接彈簧一端頂接定位板,另一端頂接旋轉板相對第二固定輪的一端;
兩皮帶,兩皮帶分別套接第二安裝板兩側的第一固定輪、第二固定輪。
進一步的,第一基架兩側分別豎直設有第一絲桿;第一切削部包括傳動連接第一絲桿的第一安裝部、可前后滑動連接第一安裝部的第二安裝部和設于第二安裝部上的第一切削組件。
進一步的,第二基架兩側分別豎直設有第二絲桿,第二切削部包括傳動連接第二絲桿的第三安裝部、可前后滑動連接第三安裝部的第四安裝和設于第四安裝部上的第二切削組件。
進一步的,工作臺還包括一殼體,殼體包覆基座、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殼體上端設置吸塵裝置,用于通過吸塵軟管清理第一切削部、第二切削部加工產生的粉塵;殼體于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相對輸送裝置的另一端設有面板,面板一端樞接殼體,面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輸送裝置與四個切削部配合,實現分別有兩把刀具從木板端部向中間加工,既避免了端部崩角的問題產生,也使加工面更光滑、平整;輸送裝置設置雙夾持塊,在木板產生自然形變時,雙夾持塊可將木板按壓平整,使加工尺寸更精確。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第二輸送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壓接彈簧的安裝示意圖;
圖4是第二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輸送帶的俯視圖;
圖6是圖5中A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7是第一輸送帶的正視圖;
圖8是第一切削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第二切削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第二切削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殼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曲面銑床,包括工作臺,工作臺包括:
基座1;
第一切削組,第一切削組包括第一基架2和兩個第一切削部3,第一基架2固定連接基座1,兩個第一切削部3可上下滑動連接第一基架2兩側;
第二切削組,第二切削組包括第二基架4和兩個第二切削部5,第二基架4固定連接基座1,兩個第二切削部5可上下滑動連接第二基架4兩側;
輸送裝置,輸送裝置設于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5前端,輸送裝置并列設置雙夾持塊,并通過雙電機驅動,用于裝夾木板進入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以實現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5分別從木板端部向木板中間進行加工。
本實施例的輸送裝置包括:
第一輸送帶7,第一輸送帶7連接第一基架2、第二基架4下端,第一輸送帶7上并列設置雙支撐塊;
第二輸送帶6,第二輸送帶6連接第一基架2、第二基架4上端,第二輸送帶6與第一輸送帶7之間形成裝夾木板的裝夾空間。
如圖5至圖7所示,第一輸送帶7包括兩條并列設置的鏈條傳送帶,鏈條傳送帶包括:
第一固定板73,第一固定板73固定連接第一基架2、第二基架4下端;
兩鏈輪74,兩鏈輪74對稱設于第一固定板73兩端;
鏈條71,鏈條71傳動連接兩鏈輪74,鏈條71上端面設有若干防滑塊72。
如圖2至圖4所示,第二輸送帶6包括:
第二固定板61,第二固定板61固定連接第一基架2、第二基架4上端,沿輸送方向豎直設置一第二安裝板62,第二安裝板62兩側沿水平方向對稱設置一定位板63;
四個第一固定輪68,四個第一固定輪68對稱設于第二安裝板62兩側、定位板63兩端;
若干旋轉板65,旋轉板65設于定位板63下端,樞接第二安裝板62;
若干第二固定輪66,第二固定輪66連接旋轉板65一端;
若干壓接彈簧64,壓接彈簧64一端頂接定位板63,另一端頂接旋轉板65相對第二固定輪66的一端;
兩皮帶67,兩皮帶67分別套接第二安裝板62兩側的第一固定輪68、第二固定輪66。
如圖1所示,考慮到加工刀具是固定的,要實現刀具從木板端部向木板中間加工,需要輸送裝置具有雙向運輸功能。本實施例的第一輸送帶7設置第一電機75,第一電機75同時驅動兩鏈條傳送帶位于一端的兩個鏈輪74,以實現兩鏈條傳送帶的傳送速度一致。同時,第二輸送帶6上設置第二電機69,第二電機69同時驅動第二固定板61位于一端的兩個第一固定輪68,以實現兩皮帶的傳送速度一致??紤]到空間布局的合理性,第一電機75和第二電機69分別設于基座1的兩側;第一電機75、第二電機69的驅動方向相反,在加工時,第一電機75工作則第二電機69不工作,第二電機69工作則第一電機75不工作,以控制輸送裝置的雙向輸送。
如圖8所示,第一基架2兩側分別豎直設有第一絲桿21;第一切削部3包括傳動連接第一絲桿21的第一安裝部31、可前后滑動連接第一安裝部31的第二安裝部32和設于第二安裝部32上的第一切削組件33。
如圖9、圖10所示,第二基架4兩側分別豎直設有第二絲桿41,第二切削部5包括傳動連接第二絲桿41的第三安裝部51、可前后滑動連接第三安裝部51的第四安裝52和設于第四安裝部52上的第二切削組件53。
為了保證切削部在加工過程中的運動平穩,本實施例對每個切削部的上下、前后運動均設置為伺服電機驅動。
本實施例的一種曲面銑床,在木板產生自然形變時,兩平行的鏈條71上設置的防滑塊72與設置于上端的兩皮帶67會對木板施加平面擠壓力,將變形的木板進行矯正,從而使加工尺寸更精準。同時,兩個第一切削部3和兩個第二切削部5用于分別從木板兩端向木板中間進行加工,沿加工方向,前面的切削部進行粗加工,后面的切削部進行精加工,使加工面更平整、光滑,滿足使用要求。
實施例2
參照圖11,本實施例以實施例1為主體,不同之處在于工作臺還包括一殼體8,殼體8包覆基座1、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殼體8上端設置吸塵裝置,用于通過吸塵軟管清理第一切削部3、第二切削部5加工產生的粉塵;殼體8于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相對輸送裝置的另一端設有面板81,面板81一端樞接殼體8,面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本實施例具體采用PVC面板。
本實施例的一種曲面銑床,將第一切削組、第二切削組包覆于殼體8內,加工時更安全;于殼體8上設置透視面板81,也有利于加工過程的控制。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以實施例1為主體,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設置一底座,底座上對稱設置兩個工作臺,至少一個工作臺于底座滑動連接,以實現兩工作臺之間間距的調節。本實施例具體于底座上設置一絲桿,一工作臺的基座1傳動連接絲桿,另一工作臺固定連接底座。
本實施例的一種曲面銑床,設置間距可調節的雙工作臺,可同時加工木板的兩端,實用性強。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他實施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設定的范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