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用板材制作的工藝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
背景技術:
1、拼接工藝早在我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這是一項可塑性極強的手工藝術,也蘊含著數學運算與空間幾何原理,利用這項技術制作出形態各異的工藝品,有助于提升動手能力、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在各色造型的工藝品中,籠型工藝品較為少見,這也與其結構的穩定性及組合的復雜性有關,為保證最終的成型效果,目前,常見的籠型工藝構件是通過拼接、粘合或是焊接等方法固定成型,這大大增加了工藝品成型的復雜性、堅固性及穩定性,且粘合劑可能含有有毒物質,揮發易污染環境,時間長了會出現老化、粘合效果下降的問題,容易造成坍塌變形,移動、拆卸也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目的是提供一種插片式工藝品的卡扣結構,加大技巧性的同時不利用額外工具制作成棱角分明的籠型工藝,且保證造型穩定。
2、本實用新型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是由多個籠轂薄片縱橫交叉相互卡接制成的,所述的籠轂薄片分為縱向圓型薄片、橫向圓型薄片、縱向c型薄片、橫向c型薄片;各薄片的邊沿均設有對應的內卡口和外卡口,各縱向圓型薄片與相應的橫向圓型薄片依序相互卡接;縱向c型薄片與橫向c型薄片的尾段相互卡接、其各自的中段分別與各縱向圓型薄片和橫向圓型薄片的中段相卡接構成立體工藝構件。
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縱向圓型薄片的外周設有向外的外卡口ⅰ、內周設有內卡口ⅰ、橫向圓型薄片與其相對應內周設有向內的內卡口ⅱ、外周設有外卡口ⅱ,相對應的外卡口ⅰ與內卡口ⅱ、內卡口ⅰ與外卡口ⅱ相互卡接。
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縱向圓型薄片與橫向圓型薄片相互對應卡接的兩側空間分別用縱向c型薄片和橫向c型薄片相互一一填充卡接。
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縱向c型薄片和橫向c型薄片的端口與各縱向圓型薄片和相對應的橫向圓型薄片的中段圍成籠型立體工藝構件門口。
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通過立體工藝構件門口可在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內空間插接各種景物構圖。
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根據縱向圓型薄片、橫向圓型薄片、縱向c型薄片、橫向c型薄片的形狀不同分別制成球型籠或方型籠的立體工藝構件。
8、本實用新型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結構設計合理,?是通過板材進行規則的裁剪并將其制作成有卡口、適合拼裝的工藝構型,無需額外粘合、焊接等制作,組裝后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可折疊成薄片,其制作方法較為簡單、快捷、結構穩定、方便搬運,其產品外觀更加美觀和多樣。
1.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是由多個籠轂薄片縱橫交叉相互卡接制成的,所述的籠轂薄片分為縱向圓型薄片(1)、橫向圓型薄片(2)、縱向c型薄片(3)、橫向c型薄片(4);各薄片的邊沿均設有對應的內卡口和外卡口,各縱向圓型薄片(1)與相應的橫向圓型薄片(2)依序相互卡接;縱向c型薄片(3)與橫向c型薄片(4)的尾段相互卡接、其各自的中段分別與各縱向圓型薄片(1)和橫向圓型薄片(2)的中段相卡接構成立體工藝構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圓型薄片(1)的外周設有向外的外卡口ⅰ(5)、內周設有內卡口ⅰ(6)、橫向圓型薄片(2)與其相對應內周設有向內的內卡口ⅱ(7)、外周設有外卡口ⅱ(8),相對應的外卡口ⅰ(5)與內卡口ⅱ(7)、內卡口ⅰ(6)與外卡口ⅱ(8)相互卡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圓型薄片(1)與橫向圓型薄片(2)相互對應卡接的兩側空間分別用縱向c型薄片(3)和橫向c型薄片(4)相互一一填充卡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c型薄片(3)和橫向c型薄片(4)的端口與各縱向圓型薄片(1)和橫向圓型薄片(2)的中段圍成籠型立體工藝構件門口(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通過立體工藝構件門口(7)可在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內空間插接各種景物構圖。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板籠轂編織立體工藝構件,其特征在于,根據縱向圓型薄片(1)、橫向圓型薄片(2)、縱向c型薄片(3)、橫向c型薄片(4)的形狀不同分別制成球型籠或方型籠的立體工藝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