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及其生產方法

文檔序號:1698844閱讀:5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采用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制成的抗菌復合紗并公開了該復合紗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開發新的生物可降解纖維,用于服裝面料或產業用紡織品,是當今紡織品開發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玉米纖維是由卡吉爾·道(CARGILL~DOW)聚合物公司與日本鐘紡等公司開發一種新型的環保纖維。該纖維是由玉米淀粉提煉制成的聚乳酸纖維,即PLA纖維,在我國稱為玉米纖維。
玉米纖維綜合了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優點。其機械性能介于滌綸及錦綸之間,強度和模量低于聚酯纖維,高于錦綸。因此,玉米纖維面料手感柔軟,有絲綢般的光澤和亮度,具有良好的強度、懸垂性、尺寸穩定性、彈性和抗皺性能。玉米纖維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埋人土中2~3年后,強度會消失,完全分解為CO2和H2O。其燃燒發煙量低,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玉米纖維染色性能與滌綸基本相同,但吸濕性和耐高溫性能差,其回潮率為0.5%,純玉米纖維織物穿著吸濕透氣性能較差,而且染整加工難度較大。玉米纖維的可紡性較差,類似滌綸,可以純紡,也可以與棉、羊毛或其它天然纖維混紡。玉米纖維織物可用于服裝及墊子填充物、醫藥衛生用品、嬰兒用品等領域。
玉米纖維織物具有較好的外觀保持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但玉米纖維可紡性、吸濕性和耐高溫性能較差,使這種新型綠色纖維的推廣應用受到限制。而且,在追求服裝時尚、保健的今天,玉米纖維沒有抗菌保健功能也是其一大缺點。雖然可以將玉米纖維與抗菌滌綸混紡或交織,但無法改善其吸濕透氣性能,而且,滌綸難以生物降解,有損玉米纖維織物綠色環保的特色。
所以,提高玉米纖維可加工性及其織物的服用和抗菌保健性能,從而提高玉米纖維的綜合性能與附加值成為當前一項重要課題。
大麻纖維也是近幾年開始發展的新型纖維。其密度為1.458g/cm3;強度為5.8~6.8g/dtex;回潮率為12%;飽和回潮率為50%。大麻紡織品具有很多優良性能。大麻紡織品具有天然抑菌功能。大麻纖維中含有四氫大麻酚(THC)及大麻酚酸等,經光照和空氣氧化會產生大麻酚,該物質具有殺菌、止咳、鎮痙、止痛、安眠等作用,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顯的殺滅和抑制作用。由于大麻纖維細胞的中腔較大,富含氧氣量較多,使厭氧菌無法生存,因而其抗霉抑菌作用更加突出。大麻紡織品吸濕透氣性好,其回潮率為12%,飽和回潮率為50%。大麻纖維中心有一個細長的空腔與纖維表面分布著的許多裂紋和小孔相連,優異的毛細效應使大麻纖維織物吸濕排汗性能格外好。大麻紡織品有較高的空隙率,它有很好的吸音性和透氣性,并且有很好的耐熱性,能經受370℃高溫的考驗。因此大麻紡織品除用于服裝外,還可用于室內裝飾。大麻紡織品裝飾的房間,不僅可以降低噪音,給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一個安靜的空間。還因其吸濕放濕性好,可以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是一個天然的綠色空調。大麻纖維耐日曬、耐腐蝕性能好。因此,大麻紡織品特別適宜做防曬服裝及各種特殊需要的工作服,也可做太陽傘、露營帳篷、漁網、繩索、汽車坐墊、內襯材料等。此外,大麻織物還有防紫外線輻射功能。經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檢測普通衣著僅能阻隔30%~90%的紫外線,而一般大麻織物,無需特別整理即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線。
因此,從理論上講,大麻纖維是內衣、夏季服裝、床上用品等的最理想的原料。但大麻纖維具有麻類纖維的共同缺點,如紗支較粗、面料厚重、耐磨性、抗皺性和保形性差、手感粗糙,接觸皮膚有刺癢感。上述缺點大大限制了大麻纖維在內衣、夏季服飾上的應用。尤其是大麻短麻更為嚴重,單纖維長度短,一般為20~50mm,且纖維的長度整齊度不高。這樣很不利于紡紗,且難紡中細號紗(30tex以下)。盡管可以和其他纖維混紡或交織,但只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紡織加工和服用性能,且有損大麻織物風格和抗菌保健性能。
如果將玉米纖維紗線與大麻長麻紗線交織,可以提高玉米纖維織物的抗菌和吸濕透氣性能,同時,也可以提高大麻織物的柔軟舒適性、尺寸穩定性和抗皺性,但最終織物卻失去了玉米纖維織物輕薄、手感柔軟、懸垂、抗皺和絲綢般的光澤等優良的外觀性能。如果將玉米纖維與大麻短纖維混紡,則無法紡出細號紗(20tex以下)。而且,大麻纖維混紡比例越高,所紡紗線越粗,難以織造輕薄織物。大麻纖維混紡比例過低(低于20%),則最終織物難以達到預期的抗菌保健性能。因此,上述并非理想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發揮玉米纖維光澤好、強力高、彈性好、模量較高、可生物降解的優勢,彌補了其吸濕小、可紡性差、無天然抗菌特性、服用性能較差等缺點,又可在保持大麻纖維的抗菌、吸濕透氣、涼爽的優點的前提下,以玉米纖維的強力高,保形性好的優良特點,彌補了大麻纖維懸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點,并且可以紡出細號紗,甚至10tex以下的特細號紗,攻克了大麻纖維難以紡細號紗的難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則是公開了一種上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
按照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該抗菌復合紗包括30~60份的玉米纖維與40~70份的再生大麻纖維,單位為質量份。
所述再生大麻纖維是以大麻短麻、落麻、麻稈、稈芯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原料再生制得的纖維。
上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包括a、原料準備將30~60份的玉米纖維與40~70份的再生大麻纖維分別依次經過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后備用;單位為質量份;在對玉米纖維開清棉時,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00~900r/min;
在對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時,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700~800r/min;在對玉米纖維或再生大麻纖維進行梳棉時,錫林轉速控制在280~330r/min,刺輥轉速控制在600~850r/min,錫林與刺輥表面線速度比控制在2~2.5,同時將給棉板抬高1~2mm,增大給棉板與刺輥的隔距,增大刺輥與錫林的線速比,縮小道夫與錫林的隔距;b、將預并后的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依次經過并條、粗紗、細紗、絡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的混紡抗菌復合紗。
在開清棉工序中,打手采用梳針打手或綜合式打手;并條工序要“重加壓,中定量,低速度”,后區牽伸比純棉紡大,前張力牽伸和后張力牽伸均比純棉紡小,約等于1,加大機后張力;粗紗工序“大隔距,重加壓”,同時適當加大粗紗的捻系數。細紗工序注意鋼絲圈的選型和成紗捻度的選擇,捻系數為330-380,鋼絲圈速度不宜過高,并選擇合適的鋼絲圈重量。該再生纖維與原大麻纖維纖維相比,保持了原大麻纖維的優良特性之外,還具備粘膠纖維的性能,如細度和長度可根據需要控制,可紡性、吸濕性和染色性好、可生物降解且價格便宜。織物手感柔軟、無刺癢感,穿著舒適,但挺括性和抗皺性稍差。
上述開清棉、梳棉、預并、并條、粗紗、細紗、絡筒等工序在《棉紡工藝學》、《棉紡手冊》均有詳細記載。
本發明采用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制成抗菌復合紗。
利用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進行混紡,織成集抗菌、保健、可生物降解、輕薄、柔軟、懸垂、保形、抗皺和色澤亮麗等優良性能于一體的新型面料。這類產品適合做時裝、休閑裝、套裝、襯衣和家用紡織品等。這種面料的獨特性能并不是兩種纖維優點的簡單疊加。他必須根據最終產品需要,合理配比,優化設計紗線和織物的結構、加工工藝參數等。兩種纖維物理和化學性能的綜合作用,產生了所需產品的風格特征與性能。
這種多元化纖維原料結構,一方面利用再生大麻纖維與玉米纖維性能的互補,改善和優化了玉米纖維產品的性能,豐富、拓展產品的花色、風格。另一方面彌補了目前玉米纖維價格高的不足。更為重要的是,采用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可以紡制出細號紗,甚至10tex以下的特細號紗,攻克了大麻纖維難以紡細號紗的難題。利用該紗線可以制出輕薄柔軟、無刺癢感的面料。
各道紡紗工藝原則如下(1)混紡比玉米纖維的性能與滌綸接近。再生大麻纖維與粘膠纖維相類似。因此,采用高比例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改善了玉米纖維的可紡性,提高了玉米纖維面料的吸濕透氣性和抗菌性能,降低了生產成本。采用高比例再生大麻纖維與玉米纖維混紡,克服大麻纖維及再生大麻纖維面料的尺寸穩定性和抗皺性較差的弱點,改善了面料的穿著高檔風格。鑒于上述原則,玉米纖維混紡比不少于30份,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比不少于40份,既保證面料的外觀性能,如抗皺性、尺寸穩定性、挺刮性,又改善面料的衛生舒適性,如吸濕透氣、抗菌保健。同時,體現綠色環保理念。
(2)開清棉工序I玉米纖維開清棉工藝玉米纖維的長度整齊度較好、具有良好的彈性、含雜少。但回潮率低、吸濕性較差,有輕微靜電,熔點低,開松后纖維非常蓬松,容易產生粘卷。由于纖維具有較大的彈性,在壓力的作用下棉卷的伸長較大,松弛狀態下其回縮也很大,容易產生負伸長,棉卷的伸長達到-1.56%。為保證棉卷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適當降低各部速度,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輕梳少落”的工藝原則,三翼打手去掉刀片,各部隔距應適當放大。必須采取防粘措施,減少粘卷現象。主要打手采用梳針打手或綜合式的,打手速度較滌綸紡紗要低一些。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開清棉工藝為棉卷干定量不少于400g/m,棉卷重量在13kg左右,梳針滾筒速度600~700r/min,三翼梳針或綜合打手800~900r/min。開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10~12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6×18×20×22.5mm,清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8~10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1~15)mm×(20~22)mm。
II、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工藝再生大麻纖維與粘膠纖維一樣,強力低,纖維的回彈性差,回潮率較高,具有纖維整齊度好、不含雜的特點,在清花工序主要以開松為主,盡量減少對纖維的打擊,避免造成短絨的產生。所以采用“以梳代打、多梳少落、充分混和”的工藝原則。打手改用梳針式或綜合式的,三翼打手去掉刀片,給棉羅拉至打手的隔距要較棉的放寬一些,打手速度要放低一些,一般比純棉紡紗時減慢15~30%。塵棒角度要調成與打手回轉方向夾角小一點或反裝塵棒。同時還要防止棉卷粘連,緊壓羅拉兩端的加壓要較紡純棉時重20~40%。為了防止靜電的產生,要求保持相對濕度大一些,一般控制在65~70%。
(3)梳棉工序I玉米纖維梳棉工藝由于玉米纖維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彈性恢復性,纖維蓬松,因此梳棉工序應采用“多梳少落”的工藝原則,各部隔距應較大掌握,采用與滌綸相近的工藝進行生產。考慮到棉型給棉板對纖維的損傷較大,因此將給棉板抬高1~2mm。增大給棉板與刺輥的隔距,適當降低刺輥速度,減少纖維的損傷。大小漏底、除塵刀的設置以減小落率為目的。適當控制小漏底入出口隔距,降低落棉。增大刺輥與錫林的線速比,縮小道夫與錫林的隔距,有利于纖維轉移。適當加大錫林與蓋板隔距,控制好纖維的梳理,降低棉結。主要解決梳棉成條困難、堵斜管問題,提高纖維的轉移能力。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開清棉工藝為生條定量較紡棉的定量輕;錫林轉速為280~330r/min,刺輥轉速為600~850r/min,錫林與刺輥表面線速度比為2~2.5,蓋板速度取所用機型的最低檔速度,如FA201B梳棉機蓋板最低線速度90mm/min。道夫轉速為6~36r/min。給棉板-刺輥以及錫林-蓋板等隔距均比紡棉大。保證所紡生條棉結少,外觀光滑細膩,棉網清晰度良好。
II再生大麻纖維梳棉工藝再生大麻纖維強力低、易脆斷,為了減少纖維的損傷,錫林、刺輥和蓋板的速度配置要低,錫林與蓋板間的隔距要較紡棉時為大,將除塵刀隔距放大或去掉除塵刀。棉網張力方面在生產中隨機掌握,與一般化纖沒有什么大的差異,不會過多出現棉網下墜或棉網掉邊的現象。棉網張力要略大,提高纖維轉移率及棉網清晰度。相對濕度一般控制在60~65%范圍內。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開清棉工藝與玉米纖維接近,只需作適當調整即可。
(4)并條工序為了保證熟條中纖維的伸直度和分離度,提高熟條的條干均勻度,正確控制定量,使混紡比例符合規定,采用玉米纖維和再生大麻纖維分別預并后再經過三道混并的工藝。
針對玉米纖維導電性較差,纖維蓬松等特點,并條工序采用“重加壓,中定量,低速度”的工藝原則,減少生產中的“三繞”和堵塞現象。并條速度不要太高。由于混紡的二種纖維存在彈性伸長方面的差異,頭并牽伸時在牽伸力的作用下纖維伸長,在二并機后松弛狀態下,玉米纖維由于其彈性的作用出現回縮。這樣機后條子中的再生大麻纖維與玉米纖維出現長短差異、棉條劈開,造成雙套喂入、機后自停。通過加大機后張力,調節機后導條架與棉條的角度,增大了摩擦力,使開車正常。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并條工藝參數配置為熟條定量偏輕;后區牽伸比純棉紡大,前張力牽伸和后張力牽伸均比純棉紡小,約等于1。
(4)粗紗工序為防止意外牽伸而帶來的條干惡化,在粗紗工序采用“大隔距,重加壓”的工藝原則,同時適當加大粗紗的捻系數,這樣既可保證粗紗成形與細紗退繞時,不致于產生意外牽伸,又有利于細紗后區牽伸中纖維的控制。但要注意避免細紗出“硬頭”現象。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粗紗工序主要工藝參數配置捻系數(56~86)比棉紡紗小,膠圈鉗口偏大掌握,羅拉加壓較棉紡大。
(5)細紗工序細紗工序注意鋼絲圈的選型和成紗捻度的選擇,針織紗的成紗捻系數350,機織紗在370~380左右,由于玉米纖維具有較低的熔點,鋼絲圈速度不宣過高,并選擇合適的鋼絲圈重量防止產生毛羽,以保證成紗的質量。
較佳的,所述紡紗工藝中細紗工序主要工藝參數配置捻系數為330~380;羅拉加壓為(14~18)×(10~14)×(14~18)daN,均比棉紡大;鉗口隔距為2.5mm左右,偏小掌握;后牽伸倍數為(1.14~1.50),較棉紡大;總牽伸倍數可偏大掌握。
本發明提供一種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的復合紗線,用該紗線可織成集抗菌保健、可生物降解、吸濕透氣、輕薄柔軟、懸垂、保形、抗皺和色澤亮麗等優良性能于一體的新型面料。本發明充分發揮了玉米纖維光澤好、強力高、彈性好、模量較高、可生物降解的優勢,彌補了其吸濕小、可紡性差、無天然抗菌特性、服用性能較差等缺點。也可在保持大麻纖維的抗菌、吸濕透氣、涼爽的優點的前提下,以玉米纖維的強力高,保形性好的優良特點,彌補了大麻纖維及再生大麻纖維織物懸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點,并且可以紡出細號紗,甚至10tex以下的特細號紗,攻克了大麻纖維難以紡細號紗的難題。利用該紗線可以織出輕薄柔軟、無刺癢感的面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14.5tex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混紡比例為玉米纖維占60份,再生大麻纖維占40份,其工藝詳細步驟如下。其中的再生大麻纖維可以采用大麻短麻、落麻、麻稈、桿芯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原料制得。
1、工藝流程玉米纖維A002D抓棉機→A035D混開棉機(附凝棉器)→A035D混開棉機(附凝棉器)→A036B豪豬開棉機(附凝棉器)→A092A給棉機(附凝棉器)→A076F成卷機→FA201B梳棉機再生大麻纖維A002D抓棉機→A035D混開棉機(附凝棉器)→A035D混開棉機(附凝棉器)→A036B豪豬開棉機(附凝棉器)→A092A給棉機(附凝棉器)→A076F成卷機→FA201B梳棉機玉米纖維生條與再生大麻纖維生條→FA311(FA303)并條機(三道)→A454G粗紗機→FA 1508細紗機→ORION~M自動絡筒機2、紡紗工藝參數(1)玉米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開清棉工藝棉卷定量410g/m,定長32.9m,棉卷重量13kg;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A035D豪豬打手轉速800r/min,A036B豪豬打手轉速800r/min,A076F綜合打手轉速900r/min,棉卷羅拉轉速11r/min;開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11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6×18×20×22.5mm;清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9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3×21mm。
梳棉工藝生條定量為19.97g/5m;錫林速度為330r/min,刺輥轉速為810r/min,道夫轉速為22r/min,蓋板速度為78mm/min;錫林蓋板隔距為0.35mm、0.35mm、0.30mm、0.30mm、0.35mm,錫林-道夫隔距0.13mm,道夫-剝棉輥隔距0.35mm,刺輥-錫林隔距5(10/1000″),給棉板-刺輥隔距0.25mm。
(2)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開清棉工藝棉卷定量420g/m,定長31.2m,棉卷重量13.5kg;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A035D豪豬打手轉速800r/min,A036B豪豬打手轉速700r/min,A076F綜合打手轉速800r/min,棉卷羅拉轉速11r/min;開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11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6×18×20×22.5mm;清棉機打手與給棉羅拉之間的隔距為9mm,打手~除塵棒隔距為13×21mm。
梳棉工藝生條定量為19.97g/5m;錫林速度為330r/min,刺輥轉速為600r/min,道夫轉速為22r/min,蓋板速度為78mm/min;錫林蓋板隔距為0.35mm、0.35mm、0.30mm、0.30mm、0.35mm,錫林-道夫隔距0.13mm,道夫-剝棉輥隔距0.35mm,刺輥-錫林隔距5(10/1000″),給棉板-刺輥隔距0.25mm。
(3)并條工藝

注聚乳酸纖維代號-PLA,再生大麻纖維代號-H(4)粗紗工藝粗紗定量為4.799g/10m,粗紗捻系數74,后區牽伸為1.242倍,總牽伸為6.29倍,羅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羅拉加壓為26×15×22N。
(5)細紗工藝前羅拉速度為210r/min;捻系數為347;鉗口隔距為2.5mm;后牽伸倍數為1.37倍;總牽伸倍數為35.45倍;羅拉加壓為16×12×16daN。
實施例2一種14.5tex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混紡比例為玉米纖維占50份,再生大麻纖維占50份,其工藝詳細步驟如下。其中的再生大麻纖維可以采用大麻短麻、落麻、麻稈、桿芯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原料制得。
1、工藝流程同實施例12、紡紗工藝參數(1)玉米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同實施例1(2)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同實施例1(3)并條工藝

(4)粗紗工藝粗紗定量為3.13g/10m,粗紗捻系數85,后區牽伸為1.17倍,總牽伸為8.24倍,羅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羅拉加壓為26×15×22N。
(5)細紗工藝前羅拉速度為210r/min;捻系數為360;鉗口隔距為3.0mm;后牽伸倍數為1.175倍;總牽伸倍數為44.7倍;羅拉加壓為16×12×16daN。
實施例3一種14.5tex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混紡比例為玉米纖維占30份,再生大麻纖維占70份,其工藝詳細步驟如下。
1、工藝流程同實施例12、紡紗工藝參數(1)玉米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同實施例1(2)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同實施例1(3)并條工藝

(4)粗紗工藝粗紗定量為4.022g/10m,粗紗捻系數75,后區牽伸為1.24倍,總牽伸為7.73倍,羅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羅拉加壓為26×14×14N。
(5)細紗工藝前羅拉速度為220r/min;捻系數為330;鉗口隔距為3.0mm;后牽伸倍數為1.21倍;總牽伸倍數為30.84倍;羅拉加壓為14×10×14daN。
權利要求
1.一種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其特征是該抗菌復合紗包括30~60份的玉米纖維與40~70份的再生大麻纖維,單位為質量份。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其特征在于,再生大麻纖維是以大麻短麻、落麻、麻稈、稈芯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原料再生制得的纖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a、原料準備將30~60份的玉米纖維與40~70份的再生大麻纖維分別依次經過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后備用;單位為質量份;在對玉米纖維開清棉時,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00~900r/min;在對再生大麻纖維開清棉時,梳針滾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700~800r/min;在對玉米纖維或再生大麻纖維進行梳棉時,錫林轉速控制在280~330r/min,刺輥轉速控制在600~850r/min,錫林與刺輥表面線速度比控制在2~2.5,同時將給棉板抬高1~2mm,增大給棉板與刺輥的隔距,增大刺輥與錫林的線速比,縮小道夫與錫林的隔距;b、將預并后的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依次經過并條、粗紗、細紗、絡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的混紡抗菌復合紗。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在開清棉工序中,打手采用梳針打手或綜合式打手;并條工序要“重加壓,中定量,低速度”,后區牽伸比純棉紡大,前張力牽伸和后張力牽伸均比純棉紡小,約等于1,加大機后張力;粗紗工序“大隔距,重加壓”,同時適當加大粗紗的捻系數。細紗工序注意鋼絲圈的選型和成紗捻度的選擇,捻系數為330-380,鋼絲圈速度不宜過高,并選擇合適的鋼絲圈重量。
全文摘要
一種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及其生產方法,涉及紡紗技術。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該抗菌復合紗包括30~60份玉米纖維與40~70份再生大麻纖維。制造時a.將玉米纖維依次經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后備用;b.將再生大麻纖維依次經開清棉、梳棉、預并工序后備用;c.將經預并后的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依次經并條、粗紗、細紗、絡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纖維與再生大麻纖維混紡抗菌復合紗。本發明結合玉米纖維織物強力高,保形性好的優良特點,彌補了大麻纖維及再生大麻纖維織物懸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點,并且可以紡出細號紗,攻克了大麻纖維難以紡細號紗難題。
文檔編號D02G3/04GK101054747SQ200710022740
公開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31日
發明者王曉秋, 李永貴, 賁德賦, 葛明橋, 許建華 申請人:無錫慶豐集團東臺紡織服裝有限責任公司, 江南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村| 化隆| 重庆市| 泾源县| 绥德县| 盱眙县| 富民县| 故城县| 抚远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兖州市| 遂宁市| 自贡市| 湖南省| 报价| 曲水县| 饶平县| 新泰市| 紫云| 东辽县| 廊坊市| 玉龙| 胶南市| 正镶白旗| 东丽区| 谢通门县| 宜兰市| 鹤峰县| 茶陵县| 衡东县| 镇远县| 龙南县| 河源市| 日喀则市| 集安市| 开原市| 大连市| 昌黎县| 炎陵县| 玛纳斯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