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在噴氣織機上在線測量異形鋼筘打緯力的測量裝置。
技術背景噴氣織機用氣流實現(xiàn)引緯,曲軸回轉360。,打緯過程約5-6° ,鋼筘就把引 入筘槽的緯紗打入織口。打緯過程就是鋼筘與織口的接觸、貼合、脫開的過程, 具體過程可分成鋼筘接觸織口、鋼筘貼合織口把織口往死心推、鋼筘從死心位 置后擺和鋼筘擺脫織口等階段。上述四個階段分別對應不同的打緯力狀態(tài)和時 間過程,從打諱力狀態(tài)可以清楚知道打諱過程是否正常,尤其在織造重型織物 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調整各工藝參數(shù),打緯力的時間曲線很重要,該時間曲 線能夠反映各階段的打緯力,因此就能正確了解打緯的整個過程。而在打緯時, 分層的經(jīng)紗上下運動形成梭口,緯紗沿鋼筘進入梭口后,鋼筘把緯紗打入織口, 鋼筘受到織物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打緯力。因此,我們可利用 鋼筘的作用力來獲得打緯力的情況,本發(fā)明正是基于上述目的而作出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在線測量鋼筘打緯力的傳感器。 為了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 打緯力的傳感器,所述的異形鋼筘包括上筘梁、下筘梁、插設在所述的上筘梁 與下筘梁之間的多根筘片以及插設在所述的上筘梁與下筘梁之間且位于所述的 多根筘片左右兩側的左檔板和右檔板,所述的傳感器包括分別設置在左檔板和 右檔板上的傳感基體、開設在所述的傳感基體上的凹槽、粘貼在所述的凹槽槽 壁上的將應變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敏感元件,打諱時,作用在筘片上的力通過 上下筘梁傳遞至左右檔板,進而引起設置在左右檔板上的敏感元件產(chǎn)生形變并 輸出電信號。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傳感基體為左檔板和右檔板,且所述的凹槽分別開設 在所述的左檔板的相對兩側以及右擋板的相對兩側,將左檔板和右檔板改制成 傳感基體,即可節(jié)省成本又可減少整個打緯機構的體積。所述的左右檔板相對兩側的凹槽的槽壁間厚度為1.5毫米 2.5毫米。所述的敏感元件為具有引出線的橋式應變片組。所述的應變片分別粘貼在凹槽的槽壁正中間,且應變片粘貼方向垂直于所 述的上下筘梁延伸方向。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具有下列優(yōu)點通過在異形鋼筘的左右檔 板上設置有粘貼敏感元件的傳感器,在打緯時,鋼筘的筘槽受到的打緯力依次 通過上下筘梁、左右檔板傳遞至傳感基體,傳感基體受力形變引起應變片的形 變,從而可以通過應變片輸出的電信號得知打緯力的大小,實現(xiàn)在線測量打緯 力,增加了噴氣織機的控制手段。本發(fā)明傳感器結構簡單、可靠性強且壽命長, 可以在噴氣織機上推廣應用。
附圖1為異形鋼筘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異形鋼筘中的筘片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左右檔板的主視圖;附圖4為左右檔板的左視圖;附圖5為本發(fā)明傳感器主視圖;附圖6為附圖5中A-A方向的剖視圖;其中1、 異形鋼筘;11、上梁筘;12、下梁筘;13、筘片;14、左檔板;15、右 檔板;2、 傳感器;21、傳感基體;22、凹槽;23、敏感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案進行詳細說明參見圖1所示的異形鋼筘1,包括上梁筘ll、下梁筘12、插設在上梁筘ll 和下梁筘12之間的多根筘片13、位于多根筘片13兩側的左檔板14和右檔板 15,所述的上梁筘11和下梁筘12分別為一根扁薄的不銹鋼長條,沿上梁筘11 和下梁筘12長度方向上分別開設有一通槽(圖中未顯示),所述的筘片13和左 檔板14以及右檔板15分別安序插入上梁筘11和下梁筘12的通槽內并用膠水 固定,其中,每一根筘片13的結構如圖2所示,多片筘片13依次排列形成一 筘槽,圖3和圖4所示的為左檔板14的主視圖和右視圖,右檔板15的結構與左檔板14結構對稱,此左檔板14、右檔板15為一扁薄的不銹鋼鋼板,其上下 部較窄,以便插入上筘梁11和下筘梁12的通槽內。上述異形鋼筘1為通用結 構,噴氣織機在工作的時候,分層的經(jīng)紗上下運動形成梭口,主噴嘴氣流對緯 紗加速, 一定長度的緯紗由主噴射氣流引入梭口,所述的異形鋼筘的筘槽和輔 助噴嘴產(chǎn)生保護性流場,氣流在前開道,接引緯紗飛越梭口,鋼筘把緯紗打入 織口,此打緯過程是鋼筘與織口接觸、貼合、脫開的過程,可分為鋼筘接觸織 口、鋼筘貼合織口把織口往死心推、鋼筘從死心位置后擺和鋼筘擺脫織口四個 階段,四個階段分別對應不同的打緯力,由于力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打緯力 反作用于鋼筘從而會引起鋼筘的變形,通過測量鋼筘的變形可得到不同階段打 緯力的大小,本發(fā)明的傳感器就是基于這樣的原理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對本發(fā)明的打 緯力傳感器原理及結構作一介紹敏感元件是一種將被測件上的應變變化轉換成為一種電信號的元件,敏感 元件的種類很多,其中以電阻應變片(簡稱電阻片或應變片)最簡單、應用最 廣泛,在使用的時候,將該種應變片通過粘合劑緊密的粘合在產(chǎn)生力學應變的 基體上,當基體受力發(fā)生應力變化時,電阻應變片也一起產(chǎn)生形變,使應變片 的阻值發(fā)生改變,從而使加在電阻上的電壓發(fā)生變化,這種應變片在受力時產(chǎn) 生的阻止變化通常較小, 一般這種應變片都組成應變電橋,并通過后續(xù)的儀表 放大器進行放大,再傳輸給處理電路(通常是A/D或CPU)進行處理。本發(fā)明就是根據(jù)上述敏感元件的原理而設計的用于測量打緯力的傳感器, 如圖5和圖6所示的傳感器2,其包括一長方體形傳感基體21,該傳感基體21 可采用輕質金屬或不銹鋼材料制成,在傳感基體21長度方向相對的兩側面上開 設有凹槽22,且相對兩側凹槽22的槽壁之間的厚度S控制在1. 5毫米 2. 5毫 米范圍內,在兩面的凹槽22的槽壁上分別粘貼敏感元件23,在本實施例中,敏 感元件23為四個電阻應變片組成的橋式應變片組,其具有四個引出線用于將電 信號傳輸?shù)教幚黼娐?圖中未顯示),處理電路不是本發(fā)明設計要點,其采用應 變片信號處理的通用電路,在此不再贅述。為了方便和減少制造成本,本實施例中,傳感基體21由現(xiàn)有的異形鋼筘1 的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改制而成,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的上下部不變,仍 與上梁筘11和下梁筘12的通槽相匹配,在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的中部兩相 對面分別開設所述的凹槽22,且使得兩相對凹槽22的槽壁之間的距離S在1.5 毫米 2. 5毫米范圍內,在每個凹槽22的槽壁上沿與上梁筘11長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分別粘貼兩片電阻應變片,故在每個檔板的兩個凹槽22的槽壁上粘貼有 四片應變片,且四個應變片組成一個應變橋并設置有引出線,在打緯時,異形 鋼筘1的筘槽受到織物的作用力依次通過筘片13、上筘梁11和下筘梁12傳遞 至左檔板14及右檔板15,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在力的作用下變形將引起粘貼 在其上的應變片伸長或縮短,應變片將應力形變轉換成電信號后由引出線傳輸 至后續(xù)的處理電路,從而可得到不同階段的打緯力大小,進而了解整個打緯過 程,從而可以更好的調整噴氣織機的各工藝參數(shù)以保證其可靠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所述的異形鋼筘(1)包括上筘梁(11)、下筘梁(12)、插設在所述的上筘梁(11)與下筘梁(12)之間的多根筘片(13)以及插設在所述的上筘梁(11)與下筘梁(12)之間且位于所述的多根筘片(13)左右兩側的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感器(2)包括分別設置在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上的傳感基體(21)、開設在所述的傳感基體(21)上的凹槽(22)、粘貼在所述的凹槽(22)槽壁上的將應變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敏感元件(23),打緯時,作用在筘片(13)上的力通過上下筘梁(11、12)傳遞至左右檔板(14、15),進而引起設置在左右檔板(14、15)上的敏感元件產(chǎn)生形變并輸出電信號。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傳感基體(21)為左檔板(14)和右檔板(15),且所述的凹槽(22) 分別開設在所述的左檔板(14)的相對兩側以及右擋板(15)的相對兩側。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左右檔板(14)相對兩側的凹槽(22)的槽壁間厚度為1.5毫米 2.5 毫米。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敏感元件(23)為具有引出線的橋式應變片組。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應變片分別粘貼在凹槽(22)的槽壁正中間,且應變片粘貼方向垂 直于所述的上下筘梁(11、 12)延伸方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測量異形鋼筘上打緯力的傳感器,所述的異形鋼筘包括上筘梁、下筘梁、筘片以及左檔板和右檔板,所述的傳感器包括分別設置在左檔板和右檔板上的傳感基體、開設在傳感基體上的凹槽、粘貼在凹槽槽壁上的將應變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敏感元件,通過在異形鋼筘的左右檔板上設置有粘貼敏感元件的傳感器,在打緯時,鋼筘的筘槽受到的打緯力依次通過上下筘梁、左右檔板傳遞至傳感基體,傳感基體受力形變引起應變片的形變,從而可以通過應變片輸出的電信號得知打緯力的大小,實現(xiàn)在線測量打緯力,增加了噴氣織機的控制手段。本發(fā)明傳感器結構簡單、可靠性強且壽命長,可以在噴氣織機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D03J3/02GK101266177SQ20081002516
公開日2008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平 周, 祝章琛 申請人:江蘇萬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