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生產充股線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生產充股線(Scheinzwirn)的設備,其帶有拉 伸裝置(Streckwerk), 該拉伸裝置的輸出牽伸羅拉對 (Ausgangswalzenpaar)傳輸^iU立伸的由短纖維(Stapelfasern)制成的纖維 須條(Faserverband),并且該設備還帶有緊隨著拉伸裝置的集棉區 (Verdichtungszone),其輸出側通過加掄停止羅^立(Drallstoppwalze)的4計 口(Klemmstelle)而限定,其中集棉區配置有透氣的傳輸帶,該傳輸帶 引導纖維須條通過集棉區并且其速度可以獨立于輸出牽伸羅拉對的傳輸速度而選擇。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吸入通道(Saugkanal),用于設置在拉伸裝置(用 于短纖維須條)下游的集棉區,其具有管狀的基體,該基體的外部輪廓 包括用于透氣傳輸帶的滑面(Gleitflache),其基本上沿著管狀的基體的 圓周方向延伸,其中該基體包括帶有至少一個纖維引導邊緣 (Faserleitkante)的至少 一個吸入槽(Saugschlitz)。
背景技術:
在文獻DE10218794AI中公開了這樣一種根據現有技術的設備。在 現有設備中,將兩股彼此分開拉伸的粗紗(Vorgarn)引入到拉伸裝置 中。在輸出牽伸羅拉對的輸出鉗口哉(Ausgangsklemmlinie)上存在兩股 被拉伸的纖維須條,其在集棉區中通過兩個吸入槽被凝集。在加捻停 止羅拉的鉗口后,將兩股凝集的纖維須條引入到共同的加捻裝置中, 使其形成充股線。吸入通道包括兩個吸入槽,其在傳輸帶的運動方向 彼此靠近一直到相互間的距離接近鉗口上的分隔開的纖維須條間的 距離相同,這使得形成充股線的兩股纖維須條盡可能地短。該現有設備運行良好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公認。生產出的充股 線具有非常好的質量。因為拉伸裝置中可達到的拉伸高度受到限制, 這兩股引入到拉伸裝置中的粗紗具有較小的細度(與傳統生產的具有 與充股線相當細度的紗線相比較)。粗紗的細度常常必須減半。在拉伸 裝置上傳輸較細的粗紗在前面的流程階段要求較高的復雜性,尤其是在錠翼(Flyer)處。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降低生產充股線時的復雜性。該目的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在集棉區設置將纖維須條分成兩個部 分的至少一個吸入槽,并且在加捻停止羅拉的鉗口處,纖維須條的兩 個部分作為分開凝集的纖維須條而存在并隨后被引入到共同的加捻 裝置中。在吸入通道處,通過設置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來實現該 目的,這兩條纖維引導邊緣在傳輸帶的運動方向上彼此遠離。只將單股粗紗引入拉伸裝置并把完成拉伸的纖維須條分成兩個 部分具有這樣的優點,即可以將較粗的粗紗引入到拉伸裝置中。用于線所必需的細度相對應。由此,充股線的生產在紡紗機之前的流程階 段不會產生高復雜性,尤其是不必一定要求高的錠翼容積。在文獻DE19619307A1中,利用單股粗紗生產充股線的技術公開已 久。早在10年前就已經使用了拉伸裝置,其中通過穿了孔的滾筒篩 (Siebtrommel)以及緊壓于其上的牽伸上羅拉(Druckwalze)形成該輸出 牽伸羅拉對。該滾筒篩將^U立伸的纖維須條傳輸通過集棉區,在其開 端將纖維須條氣動地分成兩個部分并且通過分隔開的吸入槽將其傳 輸穿過集棉區。通過配置到滾筒篩的加捻停止羅拉而形成集棉區的出 口。該設備工作并不令人滿意,所以從未在工業實踐中得到應用。根據文獻DE19619307A1的設備的主要特征是,輸出牽伸羅拉對的 下羅拉(Unterwalze)以及在集棉區的用于纖維須條的傳輸元件是同一個部件,即滾筒篩。因此將纖維須條以恒定速度(即滾筒篩的圓周速度) 從輸出鉗口線傳輸到加捻停止羅拉的鉗口 。由此位于集棉區的纖維須 條的速度必然始終與輸出牽伸羅拉對的傳輸速度相對應。在集棉區的 纖維須條的速度是沒有可能與對纖維須條的技術要求相匹配的。視待 處理的纖維材料而定,可能必需將集棉區中的傳輸帶的速度設置成比 輸出牽伸羅拉對的傳輸速度略高或者略低,由此該纖維須條可以最佳 地跟隨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并且^^平均地分割。因為必須使集棉區的 纖維須條垂直于其傳輸方向偏轉,有利地集棉區的纖維須條的張力不 應太大。根據文獻DE19619307A1的設備的另 一個不同處在于滾筒篩的穿 孔的細度受到限制。由于滾筒篩是自支持的部件,其必須承受牽伸上 羅拉的驅動力和壓力,所以需要具有一定的堅固性。所以滾筒篩必需 有一定的壁厚并且也必需限制孔的比例。通過這些要求,使不可避免 的相當粗的穿孔的自由表面具有上限。在本發明中與此相反使用的是 透氣的傳輸帶,其優選地包括織物帶??梢詫⒃摽椢飵嬙斐珊鼙〔?且網眼細密并且因此在其穿孔中具有很高比例的自由表面。傳輸帶不 需要承受拉伸裝置的拉伸力并且通過位于吸入通道的管狀的基體的 外部輪廓上的滑面對其進行支撐,這使得加捻停止羅拉的壓緊力也通 過吸入通道來承受。由于傳輸帶的較薄的厚度以及與滾筒篩相比較細 的穿孔,涌動流過吸入槽的空氣可以將纖維須條顯著地更加精確地分 割和引導。根據到目前為止盛行的觀念,在文獻DE19619307Al中 ^開的將尋皮 拉伸的纖維須條分成兩個部分是已知的設備不能很好工作的原因。因 此在實踐中總是用兩股粗紗來生產充股線?,F在該專利申請人已經在 實驗中偶然性地發現與已知設備相反,利用設置有薄傳輸帶(其速度 與輸出牽伸羅拉對的傳輸速度不同)的設備生產充股線能夠很好地工作(即使將當單股粗紗在拉伸裝置后分為兩個部分)?,F在該專利申請 人推想,在根據現有技術的設備里氣動地將纖維須條分成兩個部分^旦是卻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滾筒篩結構特征。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和特征體現在以下對若干個示意性顯示的實施例的描述中。其中圖1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設備的局部截面側視圖,其中顯示了集 棉區范圍,圖2顯示了沿圖1中箭頭II的方向朝集棉區看去的放大視圖,其中 將圖1中所有的羅拉都省略掉了 ,圖3至圖5與圖2類似,顯示了位于集棉區內的吸入槽的不同實施 例的俯一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和圖2的用于生產充股線1的設備包括作為基本部件的拉 伸裝置2、緊接其后設置的集棉區3以及相連接的加捻裝置4。對于拉伸裝置2基本上只顯示了輸出牽伸羅拉對5,其包括被驅動 的下羅拉6以及彈性地按壓其上的牽伸上羅拉7。以已知的方式,將引 導單股粗紗10的小皮帶對(Riechenpaar)8、 9設置于輸出牽伸羅拉對5之 前。在拉伸裝置2中,將進入其中的纖維須條或者粗紗10沿拉伸方向A 拉伸直到達到需要的細度。拉伸裝置2的牽伸區結束在輸出牽伸羅拉 對5的輸出鉗口線11上。 ' 接著輸出鉗口線11的是被拉伸了的但是仍然未加捻的纖雄須條 12,其在緊跟其后的集棉區3中在吸入空氣氣流的協助下而分成兩個 部分13、 14并且接著分開受到凝集。該集棉區3包括作為織物帶構造 的可透氣的傳輸帶15,其運動方向用B標注。該傳輸帶15以滑動的方 式運行在吸入通道16之上,其與管狀的基體17—起在多個紡紗位置上 延伸,并且其內部表現為負壓。織物帶狀的傳輸帶15通過管狀基體17 的外部輪廓的一定的圓周區域上引導在滑面18上。碎皮傳輸帶15遮住的吸入槽19位于滑面18中,該吸入槽19與這里未顯示的負壓源相連接。 為此把負壓接口20設置到吸入通道16上。傳輸帶15還通過張緊元件21 而引導到背對吸入槽19的 一側。集棉區3的輸出側以加捻停止羅拉22為界,其與傳輸帶15構成鉗 口23,在該鉗口上,集棉區3中纖維須條12的分開凝集的兩個部分13 和14作為分開凝集的纖維須條24和25而存在。將在鉗口23處穿出集棉 區的纖維須條24和25通過導紗器26而引到環錠(Ringspindel)27上。借 助該環錠27把凝集的兩股纖維須條24和25—起加捻。在圖l所示的實施例中,牽伸上羅拉7通過齒形皮帶28對加捻停止 羅拉22進行驅動并且將其按壓在吸入通道的滑面18上,由此同樣也對 傳輸帶15進行驅動。通過選擇齒形皮帶28的傳動比以及牽伸上羅拉7 和/或加捻停止羅拉22的直徑,使得可以獨立于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 輸速度而選擇傳輸帶15的速度。傳輸帶15在集棉區3在運動方向B上移 動的速度因此可以與經過加工的纖維須條12的要求匹配并且可以大 于或者小于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輸速度。如果傳輸帶15的速度大于 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輸速度,那么纖維須條12在集棉區3內受到輕微 的張力。選擇傳輸帶的速度15的速度使其小于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 輸速度也可能是有利的,這樣使被拉伸的纖維須條12在集棉區3得到 松弛,從而使這兩個部分13和14能夠更好地跟隨吸入槽的路線。在未被顯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對加捻停止羅拉22的驅動進行修 改。例如完全可以讓牽伸上羅拉7對加捻停止羅拉22進行驅動。備選 地也可以如此設置吸入通道16的滑面18在鉗口23之前就結束了 ,并 且在位于傳輸帶15下方的鉗口23處設置了可單獨驅動的下羅拉,其對 加捻停止羅拉22以及傳輸帶15進行驅動。重要的是無論il可都要將傳 輸帶15的速度選擇成與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輸速度不同。如圖2所具體顯示,吸入槽19具有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 30,其在傳輸帶15的運動方向B上彼此遠離并且由此將纖維須條分成 13、 14兩個部分。首先可以將纖維須條12固定到傳輸帶15上的起始區域(Anfangsbereich)31中,以接著通過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1 而將其分開。通過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1將兩個部分13、 14以距 離D而彼此分開,該距離D足以使部分13、 14接著通過兩條匯聚的纖維 引導邊緣32和33彼此分開進行凝集并壓實,這使得在鉗口23處存在兩 個分開凝集的纖維須條24和25。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之間 的最大間距D優選地為纖維須條12的這兩個部分13、 14的寬度的若干 倍。間距D可以至少為5mm并且優選地處在10mm的數量級上。視吸入槽19的設計以及纖維引導邊緣29, 30, 32和33的位置而定, 以下可能是有利的設計多部分的吸入槽19并且在吸入槽19的單個部 分之間設置狹窄的連接片(Stege)34,其使吸入通道l6的滑面18固定并 且不會對纖維須條12產生不良的作用。在未被顯示的實施例中,也可以把圖2中的吸入槽19相對于運動 方向B設計成非對稱的形式。如果將兩條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的長度 或者還有其相對于運動方向B的傾斜度選擇成不一樣大小,則可能是 有利的。通過這樣一種非對稱的吸入槽19使被拉伸的纖維須條l2的兩 個部分13和14在不同的距離上進行傳輸。因此充股線l的質量,特別 是其均勻性可以得到改進。纖維須條12的兩個部分13和14將以不同的 速度在不同的距離上進行傳輸,由此對于這兩個部分13和14產生了不 同的傳輸時間。對于兩個部分13和14的不同的傳輸時間引起針對可能 發生的質量波動(Massschwankungen)(其仍然包含在纖維須條12中)的 補償過程。例如,通過包含在纖維須條12中的薄段(Dii皿stelle)對該工 作方式進行簡短描述。通過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1將纖維須 條12中的薄段分成兩部分13和14,這兩個部分同樣也比常規部分13和 14要薄?,F在位于兩部分13和14中的薄段穿過集棉區3(在非對稱的吸 入槽19上),并且在不同長度的距離上進行傳輸。部分13中的薄段(傳 輸經過較短的距離)首先達到鉗口23并且在該點上與纖維須條12的常 規部分14(其中不含有薄段)合并起來。優選地,在部分13的薄段已經 通過鉗口23之后,部分14中的薄段到達鉗口23。由此經過拉伸的纖維須條12中的薄段被縮小從而在充股線l中不再顯眼。在圖3至圖5中顯示了吸入通道16中的吸入槽19的各種變型。相同 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使得可以避免重復的描述。在圖3中顯示了吸入槽19,其中兩條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直接相 接觸??赡艿那闆r下可以在尖頭上設置小的過渡半徑,這樣傳輸帶15 在沿管狀基體17的圓周方向B上運動時不會受到損壞。兩條直接相接 觸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導致被拉伸的纖維須條12的特別精確的分 離。在圖3中,起始區域31設計成不帶連接片34而直接相鄰。為了加 固,在圖3中在纖維引導邊緣29、 30的端部設置了兩個連接片35。圖4顯示了吸入槽29的實施例,其中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 以及匯聚的纖維引導邊緣32和33設計成彎曲的形狀。吸入槽19的圓弧 形設計導致了纖維須條12的部分13和14的特別柔緩的偏離。沒有提供 放大的起始區域。圖5顯示了吸入槽19,其中未設置匯聚的纖維引導邊緣32和33 。 因此可以將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設計得明顯較長,使得集 棉區3中的纖維須條12垂直偏離傳輸帶15的運動方向B的程度總體上 減小了。根據圖5的實施例尤其適合某些纖維須條12(其中纖維引導邊 緣29和30的最大間距D不需要很大,例如只有約3mm到8mm)。通過纖 維引導邊緣29和30的較長長度已經對纖維須條12的部分13和14進行 了充分地凝集,這使得在鉗口 23處同樣存在兩條凝集的纖維須條24和 25。為了改善纖維須條的部分13和14的引導,可以在集棉區3設置各 種附加的機構,其有利于對纖維須條12進行分割和/或對纖維須條24 和25進行凝集。例如如果把吹風裝置(Blaseinrichtung)36(可以發出較輕 微的吹風氣流)設置到吸入槽19上則可能是有利的。在圖1中,吹風裝 置36通過位于傳輸帶15之上并對準吸入槽19的吹風噴嘴而表示。備選 地,以未顯示的方式,吹風裝置36也包括設置在吸入通道16中的吹風 噴嘴,其例如可以設置在管狀基體17的滑面18中的纖維引導邊緣29和30之間并且其從下面把風吹過傳輸帶15,從而協助纖維須條12的分割。另一個可能的附加機構可以通過吸入槽19的特殊實施例來形成。 圖2和圖4中所顯示的吸入槽19包括附加引導邊緣38以將零散的 (vagabundierende)纖維捕捉起來??赡軙l生這樣的情況零散的纖 維既不跟隨纖維引導邊緣29也不跟隨另一個纖維引導邊緣30而是跟 著傳輸帶15筆直地沿著運動方向B運動。設置吸入槽19的附加引導邊 緣38,使得其可以捕捉這樣零散的纖維并且將其引導到纖維須條l2的 部分13和14上。盡管附加引導邊緣38以及特別形成的起始區域31只在幾張選出 的圖中顯示出來,但是自然可以作為選項設置于吸入槽19的任意一種 形式中。優選地,吸入槽19具有沿著纖維引導邊緣29、 30、 32、 33以及38 的基本恒定的寬度(盡量選擇小的寬度)。通過纖維引導邊緣29、 30、 32、 33和38相對于圓周方向B的傾斜,使纖維須條一直沿著纖維引導 邊緣受到引導。吸入槽19各自對立的邊緣不起作用。所以可以減小吸空氣量并且使設備保持低耗能。沿著纖維引導邊緣29、 30、 32、 33和 38的吸入槽19的寬度優選地約為1.0mm到1.5mm,特別是約為1.3mm。
權利要求
1、一種生產充股線(1)的設備,其帶有拉伸裝置(2),所述拉伸裝置(2)的輸出牽伸羅拉對(5)傳輸被拉伸的由短纖維制成的纖維須條(12),并且所述設備還帶有位于所述拉伸裝置(2)下游的集棉區(3),其通過加捻停止羅拉(22)的鉗口(23)而限定了輸出側,所述集棉區(3)配置有透氣的傳輸帶(15),所述傳輸帶(15)引導所述纖維須條(12)通過所述集棉區(3),并且其速度可以獨立于所述輸出牽伸羅拉對(5)的傳輸速度而選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棉區(3)中設置有將所述纖維須條(12)分為兩個部分(13,14)的至少一個吸入槽(19),并且在所述加捻停止羅拉(22)的所述鉗口(23)上,所述纖維須條(12)的所述兩個部分(13,14)作為分開凝集的纖維須條(24,25)而存在,并隨后被引入到共同的加捻裝置(4)中。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槽(19)包 括起始區域(31),在這里還沒有對所述纖維須條(12)進行分離。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區(3) 配置有吹風裝置(36)。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 纖維須條(12)的所述兩個部分(13,14)能夠通過所述吸入槽(19)在不同 長度的距離上進行傳輸。
5、 一種吸入通道(16),其用于設置在拉伸裝置(2)下游的集棉區 (3),所述拉伸裝置(2)用于短纖維須條,所述集棉區(3)具有管狀的基 體(17),所述基體(17)的外部輪廓包括用于透氣的傳輸帶(15)的滑面 (18),其基本上在所述管狀基體(17)的圓周方向(B)上延伸,其中所述 基體(17)包括帶有至少一條纖維引導邊緣的至少一個吸入槽(19),其特 征在于,設置有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30),其沿所述傳輸帶(15) 的運動方向(B)而纟皮此遠離。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30)的最大間距(D)至少為5mm。
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 輸帶(15)的運動方向(B)上,在所述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30)的下游 設置了兩條匯聚的纖維引導邊緣(32,33)。
8、 根據權利要求5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傳輸帶(15)的運動方向(B)上,在所述纖維引導邊緣(29,30)的上 游設置了所述吸入槽(19)的沒有分叉的起始區域(31)。
9、 根據權利要求5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槽(19)沿著纖維引導邊緣(29,30,32,33,38)而具有基本恒定的 寬度。
10、 根據權利要求5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30)能夠彼此直接接觸。
11、 根據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入槽(19)上設置有至少一條捕捉零散纖維的附加引導邊緣 (38)。
12、 根據權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吸入通道,其特征在 于,所述兩條分叉的纖維引導邊緣(29,30)具有不同的長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充股線的設備,其帶有拉伸裝置,該拉伸裝置的輸出牽伸羅拉對傳輸由短纖維制成的被拉伸的纖維須條,并且該設備還帶有緊接著拉伸裝置的集棉區,其輸出側通過加捻停止羅拉的鉗口而限定。集棉區中配置有透氣的傳輸帶,該傳輸帶引導纖維須條通過集棉區并且其速度可以獨立于輸出牽伸羅拉對的傳輸速度而選擇。集棉區配置有將纖維須條分成兩個部分的至少一個吸入槽。在加捻停止羅拉的鉗口上,該纖維須條的這兩個部分作為分開凝集的纖維須條而存在,并被緊接著引入到共同的加捻裝置中。
文檔編號D01H5/70GK101240470SQ20081008070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5日
發明者G·斯塔萊克, P·布蘭肯霍恩, R·休瑟 申請人:里特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