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編織袋縫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編織物縫紉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編織袋縫邊機。
背景技術:
現在編織袋作為一種包裝材料,其主要生產工藝是利用塑料原料經擠出薄膜、切 割、單向拉伸為扁絲,經過經緯編織成兩端開口的編織袋,最后對底口邊進行折邊、縫制,形 成成品編織袋。在使用縫紉機對編織袋底口進行縫制前,需要事先用手對編織袋底口邊的 一段折邊后才可縫制一段,停機后對下一段折邊后再縫制;這種手工操作的方式不僅工作 效率低,而且對編織袋成品的質量難以保證。中國專利91214054. 2公開了一種縫袋機,包 括含底座的機殼,傳動機構,分別與傳動機構連接的主軸,傳動軸,裝于機殼上的針桿,壓 桿,含上送料牙的上送料桿,置于底座中分別與傳動軸連接的上鉤針機構,下鉤針機構,裝 于底座內能配合上送料牙的運動而上下左右運動的下送料牙。提高了縫紉速度,但不能解 決自動折邊的問題,所以需要提供一種編織袋縫邊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編織袋縫邊機,本實用新型設置軋入機構、傳送 機構、折邊器、縫紉機頭、斷線機構、堆袋機構;折邊器按預設寬度將縫合邊卷曲成型,將卷 曲成型的縫合邊經縫紉機頭縫合成三層縫合包邊;該裝置設置控制電路實現自動化,自動 完成對編織袋進行折邊、縫邊、自動斷線和自動堆積碼放;取代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由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編織袋縫邊機,包括機架、氣 缸、光電開關和控制電路,所述機架上設置傳送面板,所述傳送面板上方設置懸架;所述傳 送面板上設置軋入機構、傳送機構、折邊器、縫紉機頭、斷線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環繞設 置的多條傳送帶、主動輥、從動輥、多個重錘式壓輥、定位器;所述主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 板的后端,所述從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前端,所述重錘式壓輥安裝在所述懸架上;所 述軋入機構由起落架、兩個軋入輥和所述氣缸構成,所述起落架一端與所述懸架擺動安裝, 另一端安裝有所述軋入輥,所述軋入輥與所述從動輥對應設置;所述折邊器前方設置入袋 壓腳件,所述折邊器后方設置所述縫紉機頭,所述縫紉機頭后方設置所述斷線機構;所述機 架后部設置所述堆袋機構。所述折邊器包括外卷筒和內卷筒,所述外卷筒套裝在所述內卷筒外側;所述外卷 筒由底板和卷曲導向邊組成,所述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由前至后依次設置一級卷曲導向 段、二級卷曲導向段和整型段;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設置90°至360°平順過渡的卷曲導 向邊,所述二級卷曲導向段設置420°的卷曲導向邊,所述整型段設置橢圓弧形的整型邊; 所述內卷筒由壓板和270°的內襯導向邊組成,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套裝在所述內襯導向 邊上;所述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與所述壓板固定。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3[0007]1、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電路自動完成軋入、折邊、縫邊、斷線、堆袋碼放,操作工人 只需將編織袋喂送至指定位置。2、本實用新型可以根據對編織袋的不同要求預設縫合邊的寬度,更換匹配的折邊 器,控制縫合包邊的寬度。3、本實用新型由折邊器自動完成折邊,取代手工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 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圖4是折邊器的外卷筒示意圖,圖5是折邊器的內卷筒示意圖,圖6是折邊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剖視圖),圖7是折邊器的一級卷曲導向段的結構示意圖(圖6的B—B剖視放大圖),圖8是折邊器的二級卷曲導向段的結構示意圖(圖6的C一C剖視放大圖),圖9是折邊器的整型段的結構示意圖(圖6的A—A剖視放大圖),
圖10是折邊器的一級卷曲導向段的卷曲導向示意圖,
圖11是折邊器的二級卷曲導向段的卷曲導向示意圖,
圖12是折邊器整型段的整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
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編織袋縫邊機,包括機架、氣缸、光電開關和控制電 路,所述機架1上設置傳送面板12,所述傳送面板上方設置懸架13 ;所述傳送面板上設置軋 入機構2、傳送機構3、折邊器4、縫紉機頭5、斷線機構6 ;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環繞設置的多 條傳送帶31、主動輥32、從動輥34、多個重錘式壓輥35、定位器37 ;所述主動輥設置在所述 傳送面板的后端,所述從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前端,所述重錘式壓輥安裝在所述懸 架上;所述軋入機構由起落架23、兩個軋入輥21和所述氣缸22構成,所述起落架一端與所 述懸架擺動安裝,另一端安裝有所述軋入輥,所述軋入輥與所述從動輥對應設置;所述折邊 器前方設置入袋壓腳件121,所述折邊器后方設置所述縫紉機頭,所述縫紉機頭后方設置所 述斷線機構;所述機架后部設置堆袋機構7。參見
圖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上設置傳送面板12,所述傳送面板前方設置 輔助面板11,所述輔助面板上固定安裝有靠尺111,所述靠尺由底板和立邊構成。操作工人 將編織袋放在輔助面板上,將編織袋的縫合邊與靠尺的立邊靠齊,對編織袋的縫合邊進行 定位。然后用手將編織袋沿靠尺的立邊向后方(右邊)的軋入機構輸送。參見
圖1、圖2,所述傳送面板上方設置懸架(如
圖1所示),所述懸架由四個支板 131、兩個橫軸132和兩個縱梁133構成,所述支板下端與所述機架固定安裝。所述懸架的
4前部設置一根橫軸,該橫軸兩端與其中的兩個支板固定;所述懸架的后部設置一根橫軸,該 橫軸兩端與另外兩個支板固定。所述縱梁兩端與兩個橫軸固定。所述軋入機構2由起落架 23、兩個軋入輥21和氣缸22構成,所述起落架一端與所述懸架前部的橫軸擺動安裝,另一 端安裝有所述軋入輥;所述氣缸缸體的一端與所述懸架前部的橫軸固定,另一端與所述起 落架中部的立板鉸接。所述氣缸驅動起落架抬起與下落,該氣缸的動作由控制電路進行控 制,所述軋入輥與所述從動輥對應設置,即軋入輥的中心與從動輥的中心位于同一條豎直 線上。在軋入機構下方的傳送面板上設置光電開關8,當編織袋被送至該光電開關的位置 時,光電開關發出信號,氣缸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驅動起落架下落,隨起落架下落的軋入輥 與轉動的從動輥將編織袋軋壓傳送。當編織袋傳送過位于傳送機構中最左側的重錘式壓輥 時,軋入機構的軋入輥自動抬起。參見圖2、圖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送機構包括傳送面板上環繞設置的四條傳 送帶31、主動輥32、從動輥34、多個重錘式壓輥35、定位器37 ;所述環繞設置是將環形的傳 送帶套裝在所述傳送面板外側。所述主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后端(右端),所述從動 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前端(左端)。所述主動輥上固定安裝鏈輪33,有一驅動電機與所 述鏈輪動力連接。在機架下部設置漲緊輥36,所述漲緊輥可沿豎直方向移動,調整傳送帶 的漲緊度。所述漲緊輥上并排套裝四個定位器37 ;所述定位器中部為筒形,兩邊設有凸邊。 傳送帶通過定位器中部,與傳送帶對應設置,定位器限制了傳送帶只可沿一直線方向移動。 所述重錘式壓輥通過擺動臂安裝在所述懸架的縱梁上,所述擺動臂的上端與所述懸架的縱 梁鉸接,擺動臂的下端與重錘式壓輥通過軸承轉動安裝,使所述重錘式壓輥能夠以擺動臂 的上端為軸心上下擺動。所述重錘式壓輥利用自重壓在所述傳送帶表面,將通過的編織袋 壓緊在所述傳送帶上,增加編織袋與傳送帶接觸面的磨擦力,使編織袋隨傳送帶同步移動, 在不同厚度的編織帶通過壓輥下方時,重錘式壓輥能夠抬起退讓。向后移動的傳送帶和轉 動的重錘式壓輥將編織袋向后傳送。所述傳送機構的一側設置所述折邊器4,所述折邊器 的前方(左邊)設置入袋壓腳件121,所述入袋壓腳件由一端上翹的金屬片和安裝支架構成, 入袋壓腳件用于防止進入折邊器的縫合邊翹起。參見圖3,在本實施例中,位于機架最右側 與所述折邊器相鄰的傳送帶為主傳送帶,主傳送帶上方對應設置所述懸架右側的縱梁133 ; 其余三條傳送帶為輔助傳送帶。主傳送帶上沿傳送帶方向順序排列11個所述重錘式壓輥, 重錘式壓輥之間的距離在1 3mm之間;從機架右側向左數第二條傳送帶上設置一個重錘 式壓輥,從機架右側向左數第三條傳送帶上分散設置四個重錘式壓輥,其上方對應設置所 述懸架左側的縱梁。參見圖4至圖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折邊器4包括外卷筒41和內卷筒42,所述外 卷筒套裝在所述內卷筒外側;所述外卷筒由底板411和卷曲導向邊412組成,所述外卷筒的 卷曲導向邊由后至前依次設置一級卷曲導向段413、二級卷曲導向段414和整型段415 ;所 述一級卷曲導向段設置90°至360°平順過渡的卷曲導向邊4121,所述二級卷曲導向段設 置420°的卷曲導向邊4122,所述整型段設置橢圓弧形的整型邊4123;所述內卷筒由壓板 421和270°的內襯導向邊422組成,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套裝在所述內襯導向邊上;所述 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與所述壓板固定,所述外卷筒和內卷筒之間構成卷曲狀的導向通道。參見圖4、圖6 (圖6是壓板上表面的剖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外卷筒41采用一塊 鍍鋅板,鍍鋅板的厚度是2mm。外卷筒由水平設置的底板411和卷曲導向邊412組成。所述卷曲導向邊是將鍍鋅板的一個邊向上卷曲而成。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由后至前依次設置一 級卷曲導向段413、二級卷曲導向段414和整型段415。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位于外卷筒的 后部,所述二級卷曲導向段位于外卷筒的中部,所述整型段位于外卷筒的前部。外卷筒的長 度可在45 55cm的范圍內選取,本實施例中外卷筒的長度是50cm ;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 的后端與所述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是5cm,一級卷曲導向段的長度是23cm ;所述二級卷 曲導向段的后端與所述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是28cm,二級卷曲導向段的長度是9cm;所 述整型段的后端與所述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是37cm,整型段的長度是13cm。所述外卷筒 的一級卷曲導向段、二級卷曲導向段和整型段也可以采用工程塑料單獨加工,然后按順序 首尾連接、固定安裝成一體。參見圖6、圖7、圖8、圖9(圖7是圖6的B—B剖視3倍放大圖、圖8是圖6的C一 C剖視3倍放大圖、圖9是圖6的A—A剖視3倍放大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一級卷曲導 向段自后向前設置90°至360°平順過渡的卷曲導向邊4121,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的后端 為卷曲導向邊的卷曲起始端,卷曲起始端的卷曲角度是90°,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的前端 為卷曲結束端,卷曲結束端的卷曲角度是360° ;所述卷曲角度是指以底板為基準面,卷曲 導向邊卷曲的角度;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由卷曲起始端向卷曲結束端逐漸延伸卷曲。所述 二級卷曲導向段設置420°的卷曲導向邊4122,二級卷曲導向段的卷曲角度是420°。所述 整型段設置橢圓弧形的整型邊4123,所述橢圓弧形的整形邊的橫截面是由三段不同半徑的 圓弧組成,中間一段圓弧的半徑大于兩邊圓弧的半徑。參見圖5、圖6,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卷筒42采用一塊鍍鋅板,鍍鋅板的厚度是 2mm。內卷筒由水平設置的壓板421和壓板上的270°的內襯導向邊422組成。所述內襯導 向邊是將鍍鋅板的一個邊向上卷曲而成。所述內襯導向邊的卷曲角度是270°,所述卷曲角 度是指以壓板為基準面,內襯導向邊卷曲的角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內襯導向邊的后端與 所述外卷筒中的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是2cm,內襯導向邊的長度是26cm ;所述內襯導向 邊的前端與所述外卷筒中的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28cm,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的前端與所 述外卷筒中的底板的后端之間的距離28cm。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套裝在所述內襯導向邊 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卷筒為錐形結構,所述外卷筒后端的筒徑大于外卷筒前端 的筒徑,筒徑由后至前逐漸縮小,所述外卷筒后端的筒徑是所述外卷筒前端的筒徑的3倍。 所述內卷筒的內襯導向邊為錐形結構,所述內襯導向邊的筒徑由后至前逐漸縮小,所述內 襯導向邊后端的筒徑是所述內襯導向邊前端的筒徑的2倍。參見圖4至圖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卷筒41與內卷筒42分體加工,外卷筒與內 卷筒長度相等,所述外卷筒套裝在所述內卷筒外面并且與內卷筒固定在一起,固定方法是 先將底板與壓板的邊緣對齊,且底板與壓板平行設置,將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與所述壓板 上表面相切位置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底板與壓板之間的距離是2cm。在所述外卷筒和內 卷筒之間構成卷曲狀的導向通道,所述橢圓弧形的整型邊4123與所述壓板421構成橫截面 是橢圓弧形的整形通道。參見
圖10至
圖12,在本實施例中,傳送機構將筒形的編織袋向折邊器輸送,編織 袋的縫合邊43從位于折邊器前端的導向通道進入,依次通過一級卷曲導向段413、二級卷 曲導向段414、整型段415,隨著外卷筒的筒徑逐漸縮小、卷曲導向邊的卷曲角度逐漸增加,編織袋的縫合邊沿外卷筒和內卷筒之間的卷曲狀導向通道順序旋轉逐漸卷曲。所述編織袋 的縫合邊的寬度是4. 5cm 6cm。在一級卷曲導向段內編織袋的縫合邊的卷曲角度逐漸增 加,卷曲角度從90°增至270° ;在二級卷曲導向段內,由420°的卷曲導向邊4122對編織 袋的縫合邊進行旋轉導向,編織袋的縫合邊卷曲角度增至360°,編織袋的縫合邊卷曲成筒 形;從二級卷曲導向段開始取消了內襯導向邊,使編織袋的縫合邊在導向通道內的移動過 程中只有一面受到磨擦力,使編織袋的縫合邊移動起來更加順暢。最后編織袋的縫合邊在 整型段被卷曲成型,卷曲的縫合邊從折邊器后端的整形通道口輸出,所述橢圓弧形的整型 邊可以防止在縫紉前卷曲成型的縫合邊散開。參見圖3,在本實施例中,機架下部設有電磁離合器51,所述電磁離合器與所述縫 紉機頭5的皮帶輪動力連接,所述懸架后部的橫桿上安裝縫紉線支架52。在折邊器后端設 置的光電開關發出信號,電磁離合器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驅動縫紉機頭工作,將縫合邊縫 合后形成三層縫合包邊,所述三層縫合包邊的寬度是1. 5cm 2cm。在縫合工作完成后,電 磁離合器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斷開馬達與驅動輪的連接,同時電磁制動器對驅動輪進行制 動。電磁離合器屬于現有技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斷線機構6包括兩個裁切刀,上方設置動刀,下方設置定刀; 所述動刀安裝在一個升降刀架上,由一個氣缸驅動升降刀架上下移動,該氣缸的動作由控 制電路進行控制,當縫紉機頭完成縫邊工作后,上方的動刀向下運動,和下方的定刀將縫紉 線剪斷。斷線操作完成后,該動刀上升復位。該斷線機構屬于現有技術。參見
圖1、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后部設置堆袋機構7,所述堆袋機構由轉 軸71、齒輪72、齒條73、氣缸22和轉軸上等距設置的多個細桿74構成,所述細桿是由尼龍 材料加工制作。所述齒輪固定在所述轉軸一端,所述氣缸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氣缸一端 固定所述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傳送機構將成品編織袋送至機架后部,落于所述 多個并排的細桿上,氣缸在控制電路的控制下驅動齒輪轉動,轉軸上成排的細桿隨轉軸同 步翻轉,將經縫邊后的成品編織袋堆放,最后對成堆的編織袋進行捆扎、包裝待用。
權利要求一種編織袋縫邊機,包括機架、氣缸、光電開關和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傳送面板,所述傳送面板上方設置懸架;所述傳送面板上設置軋入機構、傳送機構、折邊器、縫紉機頭、斷線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環繞設置的多條傳送帶、主動輥、從動輥、多個重錘式壓輥、定位器;所述主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后端,所述從動輥設置在所述傳送面板的前端,所述重錘式壓輥安裝在所述懸架上;所述軋入機構由起落架、兩個軋入輥和所述氣缸構成,所述起落架一端與所述懸架擺動安裝,另一端安裝有所述軋入輥,所述軋入輥與所述從動輥對應設置;所述折邊器前方設置入袋壓腳件,所述折邊器后方設置所述縫紉機頭,所述縫紉機頭后方設置所述斷線機構;所述機架后部設置所述堆袋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織袋縫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邊器包括外卷筒和內卷 筒,所述外卷筒套裝在所述內卷筒外側;所述外卷筒由底板和卷曲導向邊組成,所述外卷筒 的卷曲導向邊由前至后依次設置一級卷曲導向段、二級卷曲導向段和整型段;所述一級卷 曲導向段設置90°至360°平順過渡的卷曲導向邊,所述二級卷曲導向段設置420°的卷 曲導向邊,所述整型段設置橢圓弧形的整型邊;所述內卷筒由壓板和270°的內襯導向邊 組成,所述一級卷曲導向段套裝在所述內襯導向邊上;所述外卷筒的卷曲導向邊與所述壓 板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織袋縫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邊器的外卷筒為錐形結 構;所述折邊器的內襯導向邊為錐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編織袋縫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邊器的外卷筒后端的筒 徑是所述折邊器的外卷筒前端的筒徑的3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編織袋縫邊機,包括機架、氣缸、光電開關和控制電路,所述機架上設置傳送面板,所述傳送面板上設置軋入機構、傳送機構、折邊器、縫紉機頭、斷線機構;所述傳送機構包括環繞設置的多條傳送帶、主動輥、從動輥、多個重錘式壓輥、定位器;所述軋入機構由起落架、兩個軋入輥和氣缸構成;所述折邊器前方設置入袋壓腳件,所述折邊器后方設置所述縫紉機頭;所述機架后部設置堆袋機構。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電路自動完成軋入、折邊、縫邊、斷線、堆袋碼放,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D05B13/00GK201695180SQ20102023370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劉瑞濤, 常寶利 申請人:北京長遠興達汽車配件廠